中 第128页
-
胆囊炎中医治疗验方
中医认为,胆囊炎多为肝胆郁热、疏泄失常所致。当以清利肝胆、疏肝行气、调理气机为治。中医治疗方如下: 组方:茵陈20克,虎杖15克,广木香15克,金钱草30克,蚤休10克,广郁金10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10克,平地木15克,车前草15克,车前子15克(另包)。 用法:每日1剂,水煎三次,取汁,混匀,早、中、晚各服1次。 注:在服药结束后八个月内忌食动物脂肪、蛋类、辛辣、生冷等食物。 胆囊炎饮食以清淡少渣易消化为宜,忌食辣椒、洋葱、萝卜等刺激性强,含粗纤维的食物;忌少餐多量,应少量多餐,并多饮汤水,以...
-
中药解便秘 全身悠畅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明显减少,每2~3天或更长时间一次,无规律,粪质干硬,常伴有排便困难感的病理现象。据有关调查资料显示,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经常发生便秘者约占28%~50%。所以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 引起便秘的原因比较复杂。一般来说,有器质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之分。器质性便秘常继发于肠道器质性病变,如痔疮、增生性肠结核、肠道肿瘤等,必须在充分治疗器质性病变后,才能获得根本的缓解。功能性便秘主要是指老年人的脏器功能已发生生理性衰退,肠道蠕动能力下降,或老年人的活动量减少,而饮食又过于精细,食物中的膳食纤维较少,导致...
-
如何治疗便秘 中医分治
便秘,就是大便3、 4天解一次,解时要费很大的力 气,或者想解又解不出,甚至大便不通。由于引起大便秘结 的原因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一般可以分热秘、寒 秘、气秘、血秘四种。 热秘 大便秘结不解, 口中干燥, 口唇枯焦, 口有臭 气,或口苦,面色红,全身发热,肚子胀痛,小便黄少。舌 苔黄或黄黑而干,脉滑实。治宜泄热通便。 处方 (1)黑芝麻60克 大黄60克 好茶叶15克 研成细末,每 人川10克,开水冲服。 (2)大黄10克 芒硝10克 厚朴10克 水煎服。 (3)清宁丸(成药) 每次6克, 日服2...
-
中药止结肠癌术后腹泻
最近治了一例结肠癌术后腹泻的病人,疗效很好,颇有感触,总结于此,希望能与同道交流。 夏某,男,58岁,退休工人。因结肠癌二次术后腹泻、腹胀1年入院。患者于1993年因大便带血,性状改变,经肠镜检查加活检确诊为结肠高分化腺癌,给予根治术。术后予化疗数程(具体不详),经上述治疗后大便恢复正常。2009年初,患者再次出现便血,肠镜复查考虑结肠癌复发,予结肠全切,并人工造瘘排便。此后一直进食半流质,但终日腹胀、腹泻,大便质稀不成形,稀糊状,次数多,此次为求进一步诊治,遂至我院住院。 入院后复查未发现复发及转移征...
-
中药熏洗坐浴减轻痔疮术后疼痛
痔疮是肛肠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手术是治疗重度痔疮的主要手段。因肛门周围神经血管丰富,对疼痛极为敏感,这种痔术后疼痛不仅会影响术后创面愈合,还可以引起排便困难,尿潴留等诸多并发症,严重者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术后中药熏洗剂的应用,有效地缓解了肛门术后疼痛,缩短了术后创面愈合天数。 具体方法是:取荆芥、防风、大黄、苦参、透骨草、五倍子各60克,川乌、草乌各20克,将上药加水1500毫升浸泡30分钟,先用武火煎沸,后文火煎10分钟。趁热先熏后洗,待水温降至40℃时,再坐浴10分钟。...
-
中医药治疗结肠炎
慢性结肠炎起病缓慢,反复发作,短则几个月,长则几年不愈。其症状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溏稀,常伴有脓、血、黏液和阵发性腹痛。 脾胃虚弱型:大便溏稀,肠鸣浮肿,饮食不佳,食后腹胀,身倦乏力,面色无华等。治疗宜消食和中,健脾止泻。方:炒淮山20克,赤小豆12克,芡实12克,白扁豆30克,茯苓15克,乌梅20克,人参8克,炒白术15克,半夏10克,炙甘草6克,陈皮10克,大枣10枚,干姜6.克,炙黄芪15克。每日1剂,水煎服。 脾肾阳虚型:腹痛肠鸣,五更泄泻,腹冷喜暖,喜食温热,体倦神疲,四肢逆冷。治疗宜温补脾肾,固涩...
-
肛周瘙痒症 中药治疗方
王女士被肛周瘙痒症已经折磨了两年,常常是坐卧难安。一开始羞于求医,后经人介绍她找到了河南省中医院肛肠科主任席作武主任医师,被诊断为肛乳头肥大。原来,肛周瘙痒就是因此而引发的。 席作武说,肛周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局部瘙痒症和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男女老少均可发生,尤其以20~40岁安静少动的人多发。痔疮、肛裂、肛瘘、脱肛、肛乳头肥大、阴道炎、尿道炎或蛲虫病,均可因炎症刺激,使得分泌物增加,从而引起肛周瘙痒。 此病初期肛门及其周围以顽固性发痒为主,或有虫爬、蚁走等感觉,时轻时重,间歇或持续性发痒,并常蔓...
-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施治
中医治疗脂肪肝强调整体观念、辨证求因、综合施治。笔者在长期临床实践中,采用中医辨证施治法治疗脂肪肝,可归纳为以下四型: 1.痰瘀阻络、肝郁气滞型:患者表现为胁肋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大,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弦细。治宜疏肝理气、化痰祛瘀。处方:柴胡10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延胡索10 克,山楂12克,茯苓12 克,白术10克,川楝子8 克,枳壳8克,甘草5 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痰湿内阻、肝郁脾虚型:患者表...
-
痛风的邪正虚实转化复杂 中医治疗
痛风在中医学中属于“痹 证”范畴,邪盛正虚是其发病的 主要病机。因素食膏粱厚味,以 致湿热内蕴;或因外感风寒、湿 热之邪侵袭经络,气血不能通 畅或久郁化热,而成血热;或因 邪气久留,损伤气血,凝滞为 痰,阻滞经络及肌肉关节,经络 不利,营卫不行,不通则痛,因 而产生局部肌肉关节疼痛或红 肿表现,久则可致气血虚损,血 热致瘀,痰瘀滞结,阻塞络道, 引起关节肿大畸形、僵硬及功 能障碍。由于本病邪正虚实转 化复杂,常需辨证治疗。 湿热型表现为下肢小关 节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 热,得凉则舒服...
-
肾结石自然疗法 简单中药解决
海金沙+金钱草治结石 推荐人:马先生 我曾患尿道结石,经x光拍片确认只有绿豆大小,但发作起来肾区绞痛难捱。为我诊断的医生是我的朋友,他告诉我说:小结石(直径4毫米以下的)可以用中草药排除。 他让我去中药店买来海金沙和金钱草,每天各20克,煎水当茶喝。半个月后,果然从小便中排出一个像小麦粒大小的结石。后来我把此法告诉一个患肾结石的朋友,他服用之后也顺利地排除了结石。 金钱草+鸡内金治结石 推荐人:赵先生 我患结石多年,后得一老中医指点,得一简单配方,如今已成功排出7颗。方法是:到中药...
-
中医辨治小便夹精
尿液中混夹精液或排尿后精液流出,称为小便夹精,又称白淫、尿精、精尿俱出。小便夹精可分为湿热内蕴、阴虚火旺、肾虚失藏三型。 1.湿热内蕴型证见小便短赤或混浊,排尿时有热涩感或刺痛感,胸闷脘痞,大便不爽,舌红苔腻,脉濡数。治宜清利湿热,方用:萆薜12克,黄柏10 克,茯苓12克,白术10克,石菖蒲10 克,莲子心6克,丹参30克,车前子15 克(包煎),土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2.阴虚火旺型证见小便短黄而热,尿液不清或尿道口有精液流出,伴梦遗,夜寐不安,咽干颧红,盗汗潮 热,舌红苔薄,脉细数...
-
胆囊炎的症状及中药外用治疗
胆囊炎症状、多数表现为胆源性消化不良,厌油腻食物、上腹部闷胀、嗳气、胃部灼热等,与溃疡病或慢性阑尾炎近似;有时因结石梗阻胆囊管,可呈急性发作,但当结石移动、梗阻解除,即迅速好转。 1.取柴胡、黄芩、陈皮、木香、大腹皮、焦山楂各9克,砂仁3克,用水煎汤后饮服,再将药渣装人布袋内,摩擦胃脘和腹部,每日2次,每次10~20分钟。主要用于两侧胁肋胀闷不舒,走窜不定,甚至连及胸肩背,且情绪激动时疼痛加剧,伴有食少纳呆,大便不爽。 2.取乌药、青皮、木香、干姜、茴香各10克,青盐250克,将药在锅内炒热,装入布袋里,将药袋放在...
-
13中药方治疗乙肝
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以黄疸、胁痛、肝大、食欲不振、倦怠无力等为主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呈散发或流行,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见。 1.茵陈30克,栀子6克,生大黄3克。热重加柴胡、黄芩各6克;恶心呕吐加砂仁、藿香各5克;腹胀加厚朴、枳壳各35克;食欲不振加焦三仙9克;尿黄加木通6克。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2.茵陈30克,茜草18克,板蓝根15克,白茅根60克。便秘加大黄;腹痛加郁金、延胡索;呕吐加枳实;腹胀加枳壳、厚朴。儿童剂量酌减。水煎服,每日l剂,分2次服。 3.鲜蒲公...
-
肾炎蛋白尿中药治方
中医认为,蛋白尿的出现,是人体精微物质外泄的一种表现。人体的精微物质,主要依赖脾进行生化与统摄,并通过肾来封藏与固摄。劳累、伤食、服药、妊娠等因素,都可引起脾肾两虚。如果再有湿热内蕴,水湿不化的情况,就容易产生蛋白尿,其治疗也颇为棘手。采用补肾固精、益气摄血之法治疗肾炎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 方药:生黄芪60克,太子参15克,焦白术10克,茯苓10克,煨葛根15克,白茅根30克,干荷叶10克,旱莲草10克,金樱子20克,菟丝子10克,蝉蜕6克,丹皮10克,甘草3克。 加味:若尿中蛋白较多,或久治不愈者,可加玉米须2...
-
尿毒症性心肌病中医辨治
脾肾气虚、痰瘀内阻型 用太子参、茯苓、当归、赤芍、生地各15克,白术、山药、陈皮、姜半夏、红花各10克,川芎12克,薏苡仁、丹参各30克,桔梗6克。 肝郁气滞、瘀血痹阻型 用桃仁、红花、生地、川芎各12克,当归、赤芍、白芍、枳壳各15克,川牛膝、怀牛膝各20克,桔梗、柴胡各6克,丹参30克。 心肾阳虚、血瘀水停型 用茯苓、赤芍各20克,桂枝、白术、川芎各12克,当归、泽泻各15克,制附片6克,丹参30克。 痰热内扰、痰瘀互结型 用黄连、陈皮、姜半夏、砂仁各10克,丹参30克,沉香3克,竹茹、枳壳各12克,茯苓15克...
-
中西医治疗腰突症
使用中药治疗腰突症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腰突症患者在发病的初期(症状较轻时),可使用补肾活血汤(出自赵竹泉的《伤科大成》)进行治疗。其药物组成是:熟地黄、补骨脂和菟丝子各10克,杜仲、枸杞子、当归尾、没药、山茱萸、独活和肉苁蓉各3克,红花2克。下肢放射痛明显者可加地龙12克、威灵仙15克。腰骶部疼痛明显者可加乳香、细辛各5 克。其用法是:将上述药物水煎后服用,每日服1剂。此方具有活血舒筋的功效。另外,此类患者还可服用中成药小活络丸进行治疗。其用法是每日服2次,每次服 1丸。 腰突症患者在发病的中、后期(...
-
中药外洗内服治疗淋菌性尿道炎
淋菌性尿道炎是由于不洁性生活感染淋菌球菌所致的性传播性疾病。笔者在临床上采用中药外洗内服治疗本病,获得满意的效果。 外洗方苦参30克,地肤子15克,白鲜皮12克,蛇床子12克,连翘15克,黄柏12克,艾叶10克,冰片10克,硫磺10克,雄黄12克。将前7味药煎煮,去渣后,加水至1000毫升,再把冰片、硫磺、雄黄加入药液中熔化,待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时外洗。1天2次,每次15~30分钟,2天1剂。 内服药金银花15克,连翘12克,野菊花15克,板蓝根20克,瞿麦、萹蓄各15克,白及12克,当归...
-
慢性肾炎中医分型药膳治疗
许多慢性肾炎患者生活在这样的忧虑之中:“用不了几年,自己就是尿毒症患者。无奈啊!这个世界为什么对自己那么残酷呢?” 其实,这是患者的心理误区。有关专家介绍,从慢性肾炎发展成尿毒症,都有一个过程。如果能够配合治疗、自我控制好,90%的慢性肾炎患者不会发展为尿毒症。 慢性肾炎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原发于肾小球的一组疾病。慢性肾炎是肾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如果能够正确及时的治疗,并且能够坚持治疗,一般的慢性肾炎都能缓解,可以有效地延缓尿毒症的发生,在中西医结合治...
-
肾结石中药治疗单方
处方:威灵仙、怀牛膝各50克。水煎服,30天为1个疗程。 功效:通利水道,补肾排石,治肾结石,久治不愈,腰膝软弱,阳瘘不举,舌淡脉弱者。 (王飞石) 威灵仙,以走窜消克为能事,积湿停痰,血凝气滞,诸实宜之。味有微辛,故亦谓祛风,然惟风寒湿三气之留凝隧络,关节不利诸病,尚为合宜,而性颇锐利,命名之义,可想而知,乃唐人著《威灵仙传》竟谓治中风不语,手足不遂,口眼歪斜云云,则人有误会矣。怀牛膝药效高,李时珍说它:滋补之功,如牛之力。牛膝气味苦酸平,主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伸,逐血气,伤热火烂,久服轻身耐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