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125页

中 第125页

  • 捶臀解腰痛 小动作防中风

    捶臀解腰痛 小动作防中风

    空拳捶臀缓解腰痛 空拳轻捶臀部可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加速血液循环、促进致痛物质的排泄和吸收。 具体方法是:站立,弯腰45度,头微抬,眼向前看,全身放松,双手握空拳,从后面轻捶两侧臀部。刚开始时会感觉有点累,待慢慢适应,感觉没有不适后,即可加大力度,每日早晚各做1 次,每次200下(约20分钟),坚持两个月,即可见效。 需要注意的是,用空拳轻捶臀部时,手法要轻柔、均匀、和缓,力量以感到舒适为宜。 蒙月 简易小动作 轻松防中风 为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突发,老人除了要坚持锻炼、健康饮食、调节情志外,还应该...

  • 中医秘方治创伤性溃疡疗效好

    中医秘方治创伤性溃疡疗效好

    三黄冰片粉是中医秘方,临床外用治疗创伤性溃疡18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黄连、黄芩、黄柏各100克,冰片5克。 使用方法:黄连、黄芩、黄柏打碎研末过20目筛,加冰片5克,调匀后再过20目筛,装入瓶中密闭保存备用。应用时如渗液较多者,可撒三黄冰片粉覆盖创面,用消毒纱布固定,1天换药1次;创面无渗液者,可将三黄冰片粉用香油调涂创面,每天1次。 治疗结果:外用三黄冰片粉,全部患者用药3天后渗液减少,周围红晕消退;5天后基本无渗液;7天后可见部分肉芽组织生长;2周后大量肉芽组织生长,填充创面,并有部分...

  • 颈椎 腰椎骨节增生中药验方

    颈椎 腰椎骨节增生中药验方

    [方一] 治颈椎、腰椎骨节增生 白龙须(草药)1两,山枝子1两,用55度以上高度白酒半斤,米醋1两,浸泡1()日以上,用药棉或生姜蘸药酒日擦患处三五次,两三日可见效。 禁忌:此为外用药,切忌内服。 提供人:莫玉连 [方二] 治颈椎、腰椎骨节增生 乔附5()克研成粉,为了增强黏性,加适量的川面粉及水,拌匀,做成药饼贴开痛处,用布固定后,用40-60瓦照明灯对准敷药的部位反复加热。 12小时后将药取下,每天换药一次,7次一疗程,重病者连用两个疗程。 注意:如皮肤痒痛,立即取下药、防止皮肤溃烂。防止灯泡过热或...

  • 老寒腿怎么治疗“中药熏洗”

    老寒腿怎么治疗“中药熏洗”

    “老寒腿”患者均有寒冷、潮湿环境工作或生活史,表现为寒冷季节影响的髋、膝关节或双下肢冰凉、疼痛,但无关节红肿、畸形、功能异常及患肢触痛、温觉异常,实验室常规理化指标正常。常常因劳累、寒凉刺激而复发或加重,常规治疗多采用消炎镇痛、抗风湿药物,如芬必得等,但长期服用易致胃炎、溃疡等病症。笔者临床采用中药煎汤熏洗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 制川乌、制草乌各10克,伸筋草、路路通、红花各15克,土茯苓、透骨草、艾叶、威灵仙、川椒、白芷、元胡各10克,细辛5克。,方法:加水煎煮...

  • 关节水肿中药熏洗

    关节水肿中药熏洗

    笔者临床运用中医中药熏洗治疗关节水肿,获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 具体方法为:取红花、大黄、黄柏、蒲公英各10克,木通、白芷各12克,海桐皮、威灵仙、苏木、伸筋草、牛膝、川续断各15克,乳香、没药各5克。加水浸泡25分钟,再加人少许黄酒,武火煎沸20分钟,虑取药液倒人盆中。水温过高可先进行熏蒸,待水温适宜用水洗患肢,也可同时将药渣包裹敷于疼痛之处。熏洗时要注意药液温度,以免烫伤皮肤。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每剂可用2天。 关节水肿多由风邪夹寒湿邪致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肿胀疼痛,活动不利,其病程较长,常迁延难...

  • 中药熏洗促骨伤恢复

    中药熏洗促骨伤恢复

    临床上有部分骨折和扭挫伤患者经治疗后骨折愈合,扭挫伤部位肿胀消退,但患部功能却没有恢复到病前状态。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现代医学主要是功能锻炼,但恢复时间较长。在临床上笔者长期应用中药熏洗疗法治疗骨折及扭挫伤后遗症,均收到满意的效果。 处方 伸筋草、透骨草、五加皮、土茯苓、牛膝、牛膝、木瓜各15克,刘寄奴、续断、苏木各10克。 方法 骨折4周后确定已愈合,即可拆除固定器。将中药放入容器内煮沸10分钟,将骨折部位置于药液上,使药液热气直接熏患处皮肤15分钟左右,待药液温度降低能接触皮肤时,用药液熏洗局部皮肤,或者将患肢直...

  • 中医治“骨痿”“骨痹”骨质疏松症

    中医治“骨痿”“骨痹”骨质疏松症

    老年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骨痹”等病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临床须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型证见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患部痿软微热,关节僵硬。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壮骨,益肾填精,方选左归丸,药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茱萸、牛膝、鹿角胶组成。 脾气虚衰型证见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甚至轻微运动就胸背剧痛,或腰弯背驼,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

  • 中药内服外洗治膝关节炎

    中药内服外洗治膝关节炎

    临床应用中药内服外治的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中药内服:独活寄生汤为基本方,药用秦艽;独活9克,党参、茯苓、桑寄生、杜仲、川牛膝各15克,细辛3克,肉桂、防风、川芎、当归、甘草各6克,赤芍、生地各10克。运用时随症加味,痛甚者加制川乌3克,蜈蚣2条;寒湿甚者加桂枝8克,苍术15克;肿胀甚者加车前子15克,土茯苓50克,革薜15克;骨质疏松明显者加金狗脊、海螵蛸、淮山药各15克。每日1剂,10天为1个疗程。 中药外洗:上述药物经二次煎汁内服后,将剩余药渣装入布袋内,放入盆中再加水...

  • 痿证 治拟补中益气 方用补中益气汤

    痿证 治拟补中益气 方用补中益气汤

      刘某,男,45岁。   主诉:双眼睑下垂半年余。患者双眼睑下垂半年余伴有复视,有时讲话含糊,饮水呛咳,晨轻暮重,活动后明显,休息后可略减轻。在外院明确诊断为重症肌无力,服用吡啶斯的明1片,tid;并用强的松30mg,qd,逐渐加量至60mg;仍有眼睑下垂,复视,咀嚼无力,夜间出汗,大便溏,日行2~3次,饮食调。   中医诊断:痿证。治拟补中益气,柔肝息风,方用《脾胃论》补中益气汤。   组方:炙黄芪80克,炒当归12克,白术15克,陈皮6克,党参30克,山药15克,淫羊藿30克,苏梗9克,炙甘草...

  • 肩周炎发作两年余中药治愈方

    肩周炎发作两年余中药治愈方

      李某,女,40岁,自诉右侧肩臂痛反复发作两年余。活动受限,自觉局部皮肤发凉,天冷时加重。曾多方诊治未见好转。诊断为肩关节周围炎。病机乃局部受寒,气血凝结。笔者采用术附汤加减治疗,处方:生白术30克,制附子15克,桑枝10克。5剂后症状消失,后继服十余剂治愈。   体会   术附汤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原文是“治风虚,头重眩、苦极、不知食味,暖肌、补中、益精气”。本案用此方的主导思想,是把重点放在“暖肌”二字上。患者受风皮肤发凉,而白术生用,善...

  • 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中医疗法

    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中医疗法

      坐骨神经痛典型的症状是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自疗:   按摩:病人俯卧,施术者用手掌按揉其腰骶部、臀部、下肢后侧数次,再用拇指沿坐骨神经的行走路线做拨筋法数次。最后让病人仰卧,下肢屈曲做髋关节上下摇动数次。   灸法:取夹脊、秩边、环跳、委中、腰阳关、阳陵泉、承山、悬钟穴,腰痛加肾俞、关元穴,大腿后侧痛加承扶、殷门穴,膝痛加足三里穴,踝痛加昆仑穴。每天施灸1~2次,每穴每次10~15分钟。   刮痧: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刮拭患侧腰夹脊、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穴3...

  • 跟随中医赶走湿气

    跟随中医赶走湿气

      新闻背景:5月12日,国家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在全国防汛防旱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指出,今年夏天我国大部分偏热多雨。陕西省气象水文部门也预测,今年夏天我省大部分地区也会呈现高温多雨的态势。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的李学武主任告诉记者,偏热多雨的夏天是人体最容易犯“湿病”的时候。从养生角度讲,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所以,今年夏天尤其要注意“防潮”。   判断:体内有湿气自己可断   李主任解释称,中医认为导致人体发病的原因主...

  • 中药研粗粉治疗颈肩背筋膜炎

    中药研粗粉治疗颈肩背筋膜炎

    笔者采用中药熏洗治疗颈肩背筋膜炎,疗效良好,介绍如下。 处方:伸筋草、桑枝、桂枝、艾叶各25克,防风20 克,鸡血藤、五加皮、宣木瓜、牛膝、赤芍各15克,红花、透骨草各10克。 具体方法:上药研粗粉,装入布袋中,加少许大青盐置笼屉上蒸半小时取出,趁热敷于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次,热敷后可结合按摩治疗。一般治疗后即减轻症状,半月左右酸痛消失。 广东肇庆邓建民 专家点评:颈肩背筋膜炎亦称纤维组织炎,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前者与风寒、潮湿有关,后者多由损伤后慢性劳损所致。白色纤维丰富组织,如筋膜、肌膜、腱鞘、韧...

  • 中药熏洗治踝关节损伤疗效好

    中药熏洗治踝关节损伤疗效好

    踝关节损伤临床非常多见,用中药配方泡洗治疗踝关节损伤,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临床表现:关节僵硬,红肿、刺痛,皮肤紫暗,踝关节背曲、外旋、内翻均受限,脚掌不能着地,行走困难。 中药熏洗方:当归、川芎、土鳖虫、伸筋草、路路通、鸡血藤各30克,牛膝、续断、红花、乳香、没药、三棱、莪术、独活各20克,大黄、冰片各15克。肿甚者加川乌、草乌头各20克,地骨皮25克,苍术18克;热重者加赤芍、金银花、玄参、栀子各30克;痛甚者加延胡索、川楝子各20克;皮肤有损伤者加黄柏、黄连、五倍子各20克。 用法:将以上药物用冷水5000...

  • 跟痛症中药简便方二款

    跟痛症中药简便方二款

      跟痛症多发生于40~60岁的中、老年肥胖人,多为老年肝肾不足或久病体虚,气血衰少,久行久站造成足底部皮肤、皮下脂肪、跖腱膜负担过重。长期、持续的牵拉,在跖腱膜的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劳损,或骨质增生,致使局部无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疼痛。   本病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足跟部疼痛,行走加重。典型者晨起后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时足跟部疼痛剧烈,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或站立过久疼痛又加重。跟骨的跖面和侧面有压痛,局部无明显肿胀。若跟骨骨质增生较大时,可触及骨性隆起。X线摄片常见有骨质增生,...

  • 把现代科学引入中医骨伤领域

    把现代科学引入中医骨伤领域

    近日,石氏伤科学术思想主要奠基者石筱山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从一种民间医术,发展到国家新药、专利技术,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亮相,石氏伤科的发展令人刮目相看。 让十余万人重新挺起腰杆 陈宝山,7年前突然右手发麻,后来发展到瘫卧在床,全身只有2个眼珠能动……有人甚至断言他“活不过3个月”。2008年5月,家人把他抬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别怕,...

  • 中成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成药治类风湿性关节炎

    常遇到一些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患者服用多种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成药,不但无效反而症状加重。这些患者多有关节肿痛、局部发热或大便干、口渴、舌红苔黄等热象,且是风湿活动期。临床观察发现,风湿病初期、活动期热证多,寒热错杂多;晚期、稳定期寒证多,虚证多。 服用中成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也要分清寒热,决不能一见类风湿性关节炎就祛风散寒,通络止痛。自己选择中成药,经常分不清寒热,结果越治越重。现在市场上销售的治疗风湿病的药,大多以祛风散寒、通络止痛为主,药性温热,并不是所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都适合。什么药适合应由风湿科大夫根据...

  • 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理事长刘海起

    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理事长刘海起

    编者按:近日,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中医骨伤科交流发展大会在沈阳召开,会上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成立。与会专家围绕中医骨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传承创新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以及中医骨伤学术流派思想理论、学术特色和临证经验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本版摘编大会主题报告专家观点,以资参考。 •成立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就是要集结全国各地中医骨伤专业、骨伤科及中西医结合、传统民间医、民族医学的专家学者以及骨伤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现骨伤科学术流派传承推广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目标。...

  • 中药热敷治增生性关节炎疗效好

    中药热敷治增生性关节炎疗效好

    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增生性关节炎患者 40例,疗效甚好,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16例,女性24例;年龄 38~75岁;病程1个月~8年。其中增生性腰椎炎14例,膝关节炎15例,颈椎关节炎9 例,腰椎增生引起的坐骨神经痛2例。 二、治疗方法 处方:当归、红花、丹参、伸筋草、鸡血藤、杜忡、透骨草、五加皮、桂枝、香附、独活、续断各30克。 用法:将上药用陈醋750毫升浸泡30 分钟后,装人布袋内,缝上口,放蒸锅中用小火蒸1小时取出。向患处洒白酒适量,将蒸热的药袋放于患处。注意调节温度,开始时可在患处...

  • 脊髓空洞症 中医疗法大全

    脊髓空洞症 中医疗法大全

    中医学中无脊髓空洞症的病名,根据其临床首先表现为肌肤麻木,不知温痛,当归属于“痒证”之中,痱即废。《灵枢·热病》曰:“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隋代《诸病源候论》中,又提出风扉:“身体无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乱,一臂不随者,风痱也。”故现代有以“风痱”立名的。然而,随着脊髓空洞的发展,又可出现手及前臂肌肉软弱和萎缩,则又可归属“肉疾”之证。诚如张志聪曰:“痿者,四肢...

  • 自制中药护膝

    自制中药护膝

    一到冬天,不少老年人会出现腿痛、腿肿、行动不方便等,有些人会选择戴护膝来缓解不适。老年人不妨将药物和护膝相结合,局部用药效果更好。 下面介绍一种药物护膝,老年人可以在家自制佩戴,对缓解冬季寒邪所致的膝关节以及腿冷痛不适有良效。 方法是:取元胡、红花、制乳香、制没药各10克,晒干,共研末。混匀后,分成两等份,分别装到纱布袋中。为防止戴护膝时药末下沉而堆积,做的时候应把药末摊薄,然后用针线把纱布袋缝成小格状,最后缝入左右护膝内侧,这样戴上药物护膝后,不仅能够保暖护膝,药力也会通过气味传导缓缓进入膝关节局部,起到活血、散...

  • 关节扭伤 应用中药散剂加蜂蜜外敷

    关节扭伤 应用中药散剂加蜂蜜外敷

    应用中药散剂加蜂蜜外敷治疗急性踝关 节扭伤,取得满意效果。急性踝关节扭伤后,疼 痛剧烈,伴有肿胀、出血、活动受限等症状,恢 复时间较长,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和生活。特别 是在扭伤24小时以内,常规多采用冷敷、制动 和口服抗炎镇痛类药物。下面介绍的方法亦适 用于此期患者,有消肿、止痛、止血作用,能明 显缩短病程,值得推广应用。 方法:取天花粉50克,黄柏、大黄、姜黄、 白芷各25克,厚朴、陈皮、甘草、苍术、天南星 各10克。以上药物共研细粉,装瓶备用。用时 取中药粉适量,加蜂蜜调成糊状,敷于患处,厚 约1厘米,用保鲜膜...

  • 中药浴足方治“足跟痛”

    中药浴足方治“足跟痛”

    足跟痛常由足跟脂肪垫炎、跟腱炎、跟骨骨刺等引起。中医认为,足跟痛是因肝肾阴虚导致筋骨失养,或者寒湿侵入引起气滞血瘀、经络受阻有关。中药外治是治疗足跟痛常用而有效方法之一。 方法:血余炭、当归、木瓜、皂角各等量。加清水浸泡10分钟,水煎取汁,待温度适当时足浴20—30分钟,拭干后搓双足心200—300次,以发热为度。早、晚搓足跟部1次。 方中血余炭为“人发烧焦”而成(中药店有售),其性味苦涩,微温,人心、肝、肾经,有止血消瘀,利尿生肌功效,李时珍谓其“消瘀血...

  • 自拟中药散熨治肩周炎

    自拟中药散熨治肩周炎

    运用自拟中药散熨治肩周炎160 例,收到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60例中,男性63例,女性97 例;年龄最小者34岁,最大者75岁,多数在45~55岁之间;病程最短者1年,最长者15年,多数为3~5年;有劳损史者 112例,有明显受凉史者98例;有关节周围疼痛、畏风恶寒或有沉重感者120例,肩周疼痛、劳累加重者62例;检查见喙突下结节问沟压痛明显者76例,肩胛骨内侧缘压痛明显者108例,肩关节活动受限者114例;x线检查示骨质疏松者 23例。 二、治疗方法 处方:防风、桂枝、白芷、葛...

  • 关节水肿中药熏治

    关节水肿中药熏治

    取黄柏、蒲公英、大黄、红花各10克,海桐皮、威灵仙、苏木、伸筋草、牛膝、川续断各15克,乳香、没药各5克,木通、白芷各12克。加水浸泡25分钟,再加入少许黄酒,武火煎沸20分钟,虑取药液倒人盆中。 水温过高可先进行熏蒸,待水温适宜用水洗患肢,也可同时将药渣包裹敷于疼痛之处。熏洗时要注意药液温度,以免烫伤皮肤。每日2次,10天为1个疗程,每剂可用2天。...

  • 中药外敷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40例

    中药外敷治疗非化脓性肋软骨炎40例

    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西医又称泰齐氏病,以局部结块隆起,自觉疼痛,但不化脓为其特点;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常见病。以中药外敷治疗该病40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0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36例;年龄18~47岁;病程10天.1年;发病部位大多在2~4肋软骨(左侧18例,右侧22例)。 二、治疗方法 取三棱、莪术、乳香、没药各30克,大黄、白芷各60克。共研成粉,用时取药粉30 克,以大葱100克煎水调为糊状,外敷患处,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lO 天为1疗程。经1疗程治疗...

  • 颈椎病用中药粉布袋

    颈椎病用中药粉布袋

    ‍组方:药用红花30克,薄荷50克,荆芥50克,艾叶50克,丁香30克,桂枝30克,紫苏50克,甘松30克,茯苓30克,防风30克,川芎30克,白芷50克,冰片20克,樟脑20克。 制法:将上述中药(冰片、樟脑另包于10厘米×7厘米的塑料布小袋中,以针剌孔备用)粉碎后装入纱布袋中(厚约1厘米)。用木板三合板制成三角形的高6厘米、长30厘米的上角成拱形的木枕,木枕外用15厘米厚的海绵包裹固定,海绵外罩以金丝绒布套,把装有中药粉的布袋放置在木枕拱形的面上,缝合即成。...

  • 顽痹西医病于骨 中医辨属血分 验案举例

    顽痹西医病于骨 中医辨属血分 验案举例

    痹,指闭塞不通,气血凝滞的一类病症。先贤认知丰富,记述颇多,《内经》以“痹”命名者达50余种。其中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腰椎间盘突出等病情顽固,久延难愈者属顽痹之列。 顽痹西医病于骨,中医辨属血分。医家百法常囿于祛风燥湿、散寒化瘀、蠲痹通络等法,期间有有效,有不效,难中病的。或曰此疾甚笃,久病及肾,长期施以益肾壮督之方药“先固其元气,元气实,邪自去”。然张从正又云:“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

  • 骨伤科中医用药 归经引经

    骨伤科中医用药 归经引经

    中医用药有归经、引经之说,起源较早,在宋代已有较多的临床运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常利用某些药物对人体某些部位有较强的选择性作用,引导与其同用的药物达到特定的部位,从而提高疗效。 头颈部引经药 头后部用太阳经引药,如羌活、蔓荆子、川芎等;头两侧用少阳经引药,如柴胡、川芎、黄芩等;前额及眉棱骨用阳明经引药,如升麻、白芷、葛根、知母等;巅顶用厥阴经引药,如吴茱萸、藁本、细辛等;颈项部用白芷、葛根等。 四肢引经药 上肢用桑枝、桂枝,也可用羌活、防风引药人经;臂膀用姜黄;下肢用牛膝、海桐皮、独活,也可用木瓜、千年健、防...

  • 中药外敷治疗痔疮

    中药外敷治疗痔疮

    对于外痔,除了内服中药外,采用中药外治的方法,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血瘀型:患者局部血瘀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瘙痒不适、肛门有异物感,或轻微便血、瘀阻作痛。治宜活血散瘀,给予逐瘀痔疮汤:地榆30克,五倍子20克,穿山甲10克,皂刺10 克,水蛭10克,地龙20 克,枯矾10克,鸡血藤 30克,红花10克,丹参 30克。水煎外洗,每日两次,每次15分钟。 湿热型:患者体内湿气、热邪较重,常表现为肛门坠胀灼痛,便血,大便干结,小便短赤,口苦咽干,舌边尖红,舌苔黄厚腻、脉弦数。治宜清热燥湿,给予湿热痔疮汤:槐角20...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