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106页

中 第106页

  • 中药热敷治产后乳房胀痛

    中药热敷治产后乳房胀痛

    产后乳房胀痛是产科的常见问题,它是由于乳房分泌的乳汁导不到及时排出致乳房过度充盈及乳腺管阻塞所致,单纯的乳房胀痛一般在产后2~3天发生。乳房胀痛时因乳房变硬,乳头相对缩短,母亲在婴儿吸吮时因为疼痛、手臂活动不便而不愿喂奶。 对于乳房胀痛,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采用温热水湿热敷、按摩、吸奶器抽吸乳汁等,减轻产妇疼痛,但处理时间长,效果也不理想。笔者采用中药热敷治疗乳房胀痛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取路路通、青皮、丝瓜络、王不留行、桃仁各20克,乳香、川芎各10克,将上述药物研成细粉,用棉布制成 22厘米×22...

  • 妇科急性危重病症 以中医妇科独特的理论与方法

    妇科急性危重病症 以中医妇科独特的理论与方法

    医者之重在于治病救人。妇科急性危重病症,如血崩、高热、腹痛、昏厥、痉病等,以中医妇科独特的理论与方法,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权衡阴阳,识病察变,往往可使病情由急转缓。 补气摄血固脱 妇人崩漏不止实属妇科危急重症,虽病因各异,但其来势急剧,失血量多,气将暴脱。失血则可损气,气衰无以摄血,更使冲任失固,崩血不止。血崩不止治当以气为主,《景岳全书·血证》谓之:“此正血脱益气,阴生阳长之大法也。”临床常首选独参汤,以人参30克煎汤速服,后以补中益气汤等使中气充足,方可...

  • 中医让女性轻松度过更年期

    中医让女性轻松度过更年期

    中医讲求“滋阴补肾” 女性在绝经期前后的一 段时间,由于雌激素水平的 波动或下降所引起的植物神 经功能紊乱,伴有神经心理 病状的一组症候群,多发生 于45~55岁之间,这种现象 在医学上称之为围绝经期, 也是俗称的“更年期”。失眠 多梦,烘热汗出,头晕健忘, 腰膝酸痛,疲乏无力,月经 紊乱,心烦易怒,脸上长斑、 皱纹明显增多……这些可能 都是部分女性更年期的典型 症状。 中医认为更年期本质是 肾阴虚,所以主要从滋阴补 肾,安神除烦,养血调...

  • 久婚不孕 婚后多年不孕 予以中药方

    久婚不孕 婚后多年不孕 予以中药方

    《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是孕育的重要条件。临床上引起冲任失调进而导致不孕的原因大致有以下3个方面。   肝郁型不孕   症见婚后多年不孕,经期先后不定,经量或多或少,经行胸肋、乳房、少腹胀痛,善叹息,情志抑郁,舌红苔薄白,脉弦。   证属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不畅,冲任阻滞,故难以受孕。治...

  • 产后不适 中医恢复及调养

    产后不适 中医恢复及调养

      体虚体虚是产后最常见的不适症状。分娩时失血过多、用力、疼痛、创伤,都会导致新妈妈气、血、津液的耗损,就算平时体质再好也会感到从未有过的虚弱。   调理法:中药膳食可以帮助新妈妈的身体尽快恢复,可以在中医的指导下,选用党参、黄芪、当归、麦冬、枸杞、山药、桂圆、核桃仁、黑芝麻、莲子等煮粥或煲汤喝。   多汗由于产后需要排出体内积存的大量水分,所以新妈妈出汗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感觉到口干舌燥,或者超过一周仍然汗出不止,说明是气虚不能固表。   调理法:可以服用玉屏风散(丸),也可以服用浮小麦羊肚...

  • 中年女性要常保平衡通畅

    中年女性要常保平衡通畅

    中年女性朋友怎样才能留住美丽健康,避免因心神失养、肝肾亏虚而过早衰老呢?最重要的一条是学会并保持“平衡通畅”,有了这把“金钥匙”,才会开启幸福安康的大门。 从中医学角度大致可将此类病例分成四类:气血亏虚、颜面失荣的“黄脸婆”型;湿热内蕴、浊气熏蒸的“青春痘”型;心神不宁、肝不藏魂的“不眠夜”型;精血不足、冲任衰弱的“停闭经”型,这些都是打破平衡的表现。...

  • 产后不语 中医辨证

    产后不语 中医辨证

      孙某,女,34岁,2009年10月5日初诊。产后28天,表情呆滞,双目无神,终日面壁不语,呼之不应,夜眠不安,喉中有痰鸣,二便不利,饮食少进,产后恶露已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曾在医院检查,未见异常而诊为“癔病”。中医辨证属痰热乘心,清窍闭塞,治宜清热化痰,醒神开窍。   药用半夏6克,胆南星6克,陈皮6克,竹茹9克,硃茯神12克,石菖蒲10克,郁金9克,远志6克,甘草3克。3服,水煎服,每日一服。   二诊:药后神志时有清醒,大便4日未解,咯吐痰涎,质稠。原方加枳实9克,瓜蒌15克,生...

  • 自然流产中西医诊治 调经 助孕 保胎 验案

    自然流产中西医诊治 调经 助孕 保胎 验案

    闫某某,女,32岁,已婚。广元市苍溪县人。2014年3月10日初诊。患者诉原发不孕,2010年于华西二附院行卵巢囊肿剥除术及左侧卵巢打孔术、试管婴儿术助孕,失败。男方重度畸精症。月经规律,量中。末次月经:3月1日。孕0产0,现有生育要求。 治疗:先用“新加苁蓉菟丝子丸”为主方加减调经,取其补肾益精,养血活血,调理冲任之功。 借助B超监测卵泡发育及排卵情况,动态监测血清生殖激素水平,指导患者在排卵期白带呈拉丝状时交媾试孕。 本案早孕期虽未有先兆流产的迹象,但根据患...

  • 中药泡澡 赶走“月子病”

    中药泡澡 赶走“月子病”

      很多人认为坐月子时要忌水,否则就会落下“月子病”。然而在桂林市中医院,不少产妇产后第三天开始就用中药泡澡。专家表示,这样做不仅不会落下月子病,还能促进产后恢复,预防和根治“月子病”。      “坐月子”别忘了排毒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有坐月子时忌水的风俗,认为产妇要是碰到水受了凉,就容易出现头痛、四肢关节痛等月子病。因此,坐月子时,一个月内不能洗头,更不能洗澡。   “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观念。&rdqu...

  • 不孕症的中医治疗

    不孕症的中医治疗

      有些女性结婚多年却未能实现生儿育女的愿望,据统计,不孕症发病率在10%~15%左右,全世界约有5000万~8000万对夫妇受到不孕症的困扰,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那么什么是不孕症,中医治疗不孕症有什么特色?不孕症患者除了要配合医生接受药物、手术治疗外,心态调节、饮食起居方面应该注意什么呢?为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妇科主任医师赵瑞华。   什么是不孕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夫妇同居一年以上,有正常性生活,未避孕而未受孕者,称为不孕症。赵瑞华介绍说,受孕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从卵巢排出正常的卵...

  • 子宫脱垂中医养护 采用辨证论治原则

    子宫脱垂中医养护 采用辨证论治原则

    子宫脱垂,中医学称为“阴挺”、“阴茄”、“阴脱”、“阴突”等。是指子宫从正常位置沿阴道下移,子宫颈外口达坐骨棘水平以下,甚至子宫全部脱出于阴道口外。子宫脱垂又常伴阴道前壁或后壁的膨出。因本病多数发生于产后,故又有“产肠不收”之称。 子宫脱垂是由于气虚下陷,肾虚不固致包络损伤,不能提摄子宫。常见临盆过早、难产、产程过长、产时用力太过,或产后过早参加体力劳动,或长期咳嗽、站立等,以致脾气虚弱...

  • 吴熙:继承创新 光大闽南吴氏中医妇科

    吴熙:继承创新 光大闽南吴氏中医妇科

    吴熙,1940年生,福建省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院长,教授,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二、三、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福建省名中医。2017年获首届全国名中医称号,2012年建立全国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20世纪70年代建立了福建省首家不孕症专科,80年代编著全国首部《现代中医不育症治疗学》,90年代成立福建省首家市级妇科重点专科。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拟定了诊疗子宫肌瘤的基本方“吴氏肌瘤丸”,临床随症加...

  • 三味中药研末治习惯性流产

    三味中药研末治习惯性流产

    习惯性流产在学术上称为反复自然流产,指连续两次以上在同一妊娠期内发生胎停育或死胎的现象,属不育症范畴,是许多影响妊娠疾病的共同结局。中医称之为滑胎,多因素体虚弱,气血不足,或饮食、劳倦伤脾,气血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耗气伤血,都可导致气血两虚,冲任不足,不能载胎养胎,故使屡孕屡堕而为滑胎。每遇此症,余均投以《医学衷中参西录》寿胎丸治之,其效不同凡响。 方药:菟丝子125克,桑寄生、川断、阿胶各60克。气虚者加人参100克;中气下陷者加生黄芪150克;食少者加炒白术100克;凉者加炒补骨脂100克;热...

  • 产后血崩 产后血晕 中医疗法

    产后血崩 产后血晕 中医疗法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者,称为产后出血(PPH)。包括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两小时以及产后两小时至产后24小时3个时期,临床以前两期为多见。PPH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防治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死亡率,已是控制孕产妇死亡的关键所在。   本病可见于中医妇科的“产后血崩”及“产后血晕”等病中,为产后危重急症之一,属于“三冲”。   病因病机   气虚:产妇素体虚弱,或因...

  • 柴嵩岩妇科学术思想发端于对中医经典的继承

    柴嵩岩妇科学术思想发端于对中医经典的继承

    •“二阳致病”学说是柴嵩岩对妇科疾病阳明病机作出的重要补充,她提炼出阳明热毒侵入冲脉血海,燔烁阴血,导致月经失调的妇科疾病阳明病机,发展出清解阳明的妇科调经治法,为中医治疗高泌乳素血症等疑难疾病提供了临床思路。 •妇科三论:“水库论”“土地论”“种子论”以形象思维阐释女性生殖系统的生理功能,说明在妇科疾病中存在血海不足、胞宫(内膜)紊乱、卵子失活等病理层次,成为柴嵩岩临床治疗女性不孕症的主要...

  • 中医产妇缺乳效果好

    中医产妇缺乳效果好

      中医认为,产妇缺乳主要有两种发病机理:气血虚弱以及肝郁气滞。其中,气血虚弱型缺乳多由产时或产后出血过多,或素体脾胃虚弱、气血亏虚引起。乳汁由气血化生,血不足,乳汁化生无源,则表现为奶少或全无、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无胀痛感,面色少华,指甲颜色暗淡,食欲不振,身体疲劳,精神不振等。可用传统方剂“通乳丹”治疗。该方出自《傅青主女科》,由人参、黄芪、当归、麦冬、木通、桔梗、猪蹄组成,方中人参、黄芪补气,当归补血,麦冬滋阴养血,猪蹄养血通络。目前临床应用中,常把人参换为党参或太子参,并把木通换为通...

  • 不孕症的中药调理

    不孕症的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妇女不孕主要是肾肝脾功能失调。若肝郁气滞,气机不畅,则血也随之而瘀,所以不排卵的妇女,月经后至,甚至闭经,甚至造成不孕。由于痰湿内阻,升降失控,清阳不升故病人头晕心悸,胸闷泛恶,脾虚湿困故腹胀,湿热下注故白带多质黏稠,苔白腻咏沉滑亦为痰湿内蕴之象。治疗上宜舒肝理气化痰祛湿,使气血调和自会出现排卵。 肾阳虚型不孕症的中药治疗:婚久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或月经稀发,闭经,面色晦暗,腰酸腿软,性欲淡漠,小便清长,大便不实,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迟。治宜温肾补气养血、调补冲任。 中药治疗不孕症经典方 (1)...

  • 治产后癃闭中医三方

    治产后癃闭中医三方

    凡小便排出甚少或完全无尿排出者,统称癃闭。随着孕妇的高营养、运动少,加之剖宫产手术的日益增多,产后癃闭发生也呈上升趋势。中医治疗产后癃闭,较好疗效,提供如下。 1)麝香0.15 克、皂角3 克、大葱适量。上药捣烂,炒热熨脐。主治肾虚型产后小便不通。 2)连根须葱自500 克、酒适量。细切捣绒,酒炒热,分作2 包,轮流熨脐腹从上至下。主治 产后尿闭不通。 3)处方与用法:猪苓、泽泻各15克,茯苓、车前予(包煎)、滑石各20克,阿胶10 克(烊晨),茅根30 克,益母草10克。水煎服,日1剂,药渣以布包好,温熨下腹。功...

  • 气滞血瘀不孕 中医详解

    气滞血瘀不孕 中医详解

    本型以输卵管阻塞性不孕为多见。输卵管阻塞,在中医学文献中,虽无专门的记载,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在月经不调、带下、痛经、断绪、瘕瘕等病中,都有散在的论述,是引起不孕症的主要因素之一。 输卵管阻塞的原因,现代医学认为多为急性或慢性输卵管炎、慢性偷腔炎、输卵管肿瘤、盆腔手术后附件粘连或子宫内膜异位等病所致输卵管腔粘连、僵硬,或受周围疤痕组织的牵拉、扭曲或闭塞,使输卵管丧失其输送精子、卵子、孕卵的生理功能,导致不孕。 班老认为,根据经络学说和审证求因的理论,输卵管位于少腹,属胞脉的范畴,其所以阻塞不能通行,与以下几种因素...

  • 产后身痛 中医治疗验案

    产后身痛 中医治疗验案

      赵某,女,已婚,2010年9月13日就诊。2008年剖腹产手术后,由于产后护理不周受冷,导致关节酸痛、麻木,腰背痛至今。现翻身诸症加重,腹胀,脉沉无力,舌淡苔白。证属产后真元大损,气营两虚,治宜益气养血,温通经络。处方:黄芪15克,党参15克,当归15克,地龙10克,鸡血藤20克,忍冬藤20克,威灵仙10克,路路通20克,丝瓜络10克,桑寄生10克,炒杜仲15克,巴戟天10克,羌独活各10克,姜黄12克,细辛3克,川断18克,狗脊20克,栀子10克,藁本10克,木瓜20克。7剂,水煎服。以该方为主加减两月后见好...

  • 浅析吴佩衡在妇科疾病中附子的应用经验

    浅析吴佩衡在妇科疾病中附子的应用经验

    吴佩衡先生是中医扶阳学派的代表人物, 是云南 经方学理论的领军人物, 遣方用药深受张仲景《伤寒 杂病论》 的影响 [1 ] 。善用附子、 桂枝、 干姜等温阳药物 治疗寒证疾病, 有自己独到的经验, 而尤以附子的应用 最为得心应手。在 《吴佩衡医案 》 《医药简述 》 《中药十 大主帅》 等文献资料中, 吴氏治疗疾病多种, 涉及内外 妇儿各个学科, 尤以内科居多。目前关于吴氏学术思 想的研究, 内科已经获得了很多成果 [2 -3 ] , 至于妇科方 面, 至今尚未见系统性的汇总报道, 故本文以吴佩衡先 生论著为主要依...

  • 中药助剖宫产术后早康复

    中药助剖宫产术后早康复

      近年来,随着巨大儿、高龄初产妇越来越多,剖宫产术逐年上升。为促使术后产妇早期肛门排气,预防肠粘连,减少并发症,采用口服中药,可取得较明显的效果。   基本方:太子参、天花粉、麦冬、黄精各15克,香附、川朴、元胡各10克,陈皮6克(后下),大黄10克。水煎两次合匀,每日一剂,分两次服,术后6小时服第一次,24小时肛门未排气者再服一剂。经240例初产妇观察结果表明,术后服用该方,能促进肛门早期排气,较快恢复肠蠕动。而且在麻醉作用消失后不需使用止痛剂;而对照组在此两方面均明显差于观察组。   临产过程中由于宫缩痛,产...

  • 中医调治产后肥胖、妊娠纹、体虚

    中医调治产后肥胖、妊娠纹、体虚

      产后病,是指胎儿娩出后至产褥期间所发生的与分娩有关的疾病,俗称“月子病”。常见的产后不适症状跟随而来,肥胖、妊娠纹、气虚、体虚……如果你产后有下面5种烦恼,试试中医吧!   1 妊娠斑(蝴蝶斑)      妊娠期间激素的变化,会引起皮肤色素细胞功能增强,导致面部出现咖啡色的斑块,即妊娠斑(亦称蝴蝶斑)。一般认为与肝肾不足、精血亏虚有关。另外,还可出现便秘、头晕、精神差、皮肤干涩等,从中医角度看,这些都是“气血阴虚”的表现。   调理法:...

  • 舌诊在不孕症诊治中的运用体会

    舌诊在不孕症诊治中的运用体会

    不孕症为临床常见病症, 总结其临床特点常见 两种情况: 一是原因不明, 无明显症状; 二是病情 过于复杂, 自诉症状过多, 给辨证带来一定的难度。 如杨云峰《临证验舌法》云: “妇人幼稚之病, 往往 闻之无息, 问之无声, 可惟有舌可验” [1] , 曹炳章亦于 《辨舌指南》 : “辨舌较诊脉为确。 因脉夹皮内, 而舌 则亲切显露, 且脉随寒热变化, 真假无定, 而苔色则 不乱丝毫” 。 考虑舌象在四诊中受外界的影响较小, 笔者临床中不孕症诊治从舌诊入手, 每能切中要...

  • 陈木扇女科常用中药对的临床使用介绍

    陈木扇女科常用中药对的临床使用介绍

    陈木扇女科 源起南宋陈沂,字素庵,建炎丁未年(1127)随高宗南渡至临安(今浙江杭州),治康王妃吴氏之危疾有奇效,得赐御前罗扇,以随时奉诏收支宫禁,“金吾问侍皆不得阻”。陈沂仕至翰林院,敕授翰林院金紫良医,督学表里医僚,著有《陈氏女科秘兰全书》及《素庵医要》等书。后代世传其术,皆以木扇表其门派,木扇上刻有“宋赐宫扇,陈氏女科,君惠不忘,刻木为记”16字,被世人冠以“陈木扇”或“木扇陈”之称。灵活运用药对,实为陈木扇女科医...

  • 妇科临床中运用生物节律治疗的经验

    妇科临床中运用生物节律治疗的经验

    福建省福州吴熙妇科中医院吴熙教授在多年妇科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诊疗经验。现介绍他在妇科临床中运用生物节律治疗的经验。   人和一切生物都有生物节律,也是天人相应的一种表现。研究生物节律与妇科临床关系有重要意义。因时制宜是中医治则之一。辨证论治必须考虑四时气候、昼夜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按不同时令采用不同的药物相应论治,验之临床,确能提高疗效。妇科临证时,也往往会遇到一些证候不明显,辨证难以着手的情况,此时时间因素亦可作为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之一。《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篇》中说:“...

  • 中医固肾保胎法治习惯性流产疗效好

    中医固肾保胎法治习惯性流产疗效好

    习惯性流产是指临床上连续3次或3 次以上的自然流产。常见原因有胚胎染色体异常、免疫异常、甲状腺功能下降、子宫畸形或发育不良、宫内粘连、宫颈内口松弛等。笔者运用名中医创立的固肾保胎饮治疗该病,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治疗原则为健脾固肾、滋养气血。采用著名中医创立的固肾保胎饮治疗。处方:熟地24克,阿胶15克(烊化冲服),当归、续断、桑寄生、白术、杜仲各15克,菟丝子、黄芪各18克,太子参20克,陈皮、艾叶、炙甘草各6克。随证加减:有热者加黄芩,去艾叶;有寒者加吴茱萸、生姜;跌仆闪挫者加白芍、枳壳;肝气不...

  • 肖承悰教授应用中医诊疗卵巢早衰的经验分享

    肖承悰教授应用中医诊疗卵巢早衰的经验分享

    肖承悰 ( 1940—) ,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首席专家,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家学渊源,精研经典,从事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临床、科研工作 50 余年,对卵巢早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观点和治疗方法。 什么是卵巢早衰? 卵巢早衰是指因卵巢功能过早衰竭致使女性40 岁之前出现闭经,同时伴有低雌激素、高促性腺激素水平的一种疾病,表现为月经失调、性欲减退、性功能降低、不孕、围绝经期综合征等一系列症状。卵巢早衰的病因复杂,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

  • 更年期相关性疾病与中医优势

    更年期相关性疾病与中医优势

    更年期是女性健康防护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分析中、西医对更年期女性的生理病理变化,首次提出更年期相关性疾病这一概念,以强调对中年女性高危人群进行健康管理的重要性,从而将更年期相关性疾病的防治目标提前。通过中西医治疗比较,探讨中医防治更年期相关性疾病的优势。 女性因生理差异,许多疾病都与女性独特的衰老过程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卵巢功能衰退和绝经,部分妇女会出现血管舒缩性症状、老年痴呆、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和内脏下垂和萎缩等疾病。如何及早预防和控制这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是更年期管理的重要任务。 1更年期与...

  • 治输卵管积水 慢性附件炎中医方

    治输卵管积水 慢性附件炎中医方

      李某某,女,32岁,2010年1月5日初诊。患者自述1月15日于当地医院输卵管造影术检查发现右输卵管通而不畅,左输卵管不全阻塞伴积水;末次月经2月21日,平时期多迟后,量可,纳可,寐安,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断:癥瘕;西医诊断:输卵管积水。治法:补肾活血通络。处方:柴胡9克,枳壳12克,山萸肉20克,杜仲12克,桑寄生30克,桂枝9克,茯苓20克,丹参、益母草各30克,泽兰20克,路路通12克,红藤、鸡血藤各30克,皂刺15克,炮山甲4克。14剂,水煎服,并嘱其忌食海鲜、炒货等。   3月15日复...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