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 第1974页

治 第1974页

  • 吞咽困难穴位按摩治疗针刺艾灸

    吞咽困难穴位按摩治疗针刺艾灸

    吞咽困难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 在脑卒中人群中 发生率 40% ~ 50%, 而脑干卒中人群发生率约 67%。 吞咽障碍易影响患者的摄食和营养吸收, 易误吸引起 吸入性肺炎, 增加致残率影响患者心理健康。近年来, 各医家应用中西医治疗本病进展迅速, 通过对大量临 床病例的观察, 临床疗效已获肯定, 各种疗法也各有所 长, 中医外治法在其中颇有比例。笔者就近年来中医 外治法对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历史沿革 中医外治法是运用非口服药物的方法, 通过刺激 经络、 穴位、 皮肤、 黏膜、 肌肉、 筋骨等...

  • 针灸治疗面神经损伤

    针灸治疗面神经损伤

    马某,男,66岁,2019年6月初因车祸外伤导致右侧颧弓、颧骨2处骨折,在我市某医院住院治疗,因“心律不齐(窦缓)”行保守治疗2周余,回家休养。出院后1周,来我处求诊治疗心脏病,嘱其口服心宝丸治疗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复诊时述因流鼻涕自己未发觉,进而发现右侧面部皮肤感觉丧失,以颧下、鼻右及右鼻翼周围感觉丧失为主。检查该区域皮肤触、痛、温度等各项感觉完全丧失,右侧颧骨部位可触及骨断端不连续,断端压痛不明显,嗅觉可,下颌关节活动度轻度受限(伤后行开闭口锻炼,效果良好)。根据病变部位及经络循行,取四白...

  • 针灸治病 因补泻法古今有大量文献论述

    针灸治病 因补泻法古今有大量文献论述

    中医药临床治病有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这是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所倡用的方药治则。针灸不同于方药,具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基础和治疗法则。根据《灵枢》所述,笔者2012年提出针灸治病八法:调、通、引、决、温、劫、补、泻。因补、泻法古今有大量文献论述,故在此主要讨论其他六法。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气虚则掣引之,血实则决之。”其中的调、通、引、决四字,正是针灸最重...

  • 在家治病巧用水疗

    在家治病巧用水疗

    温开水防治眼干晨起后, 在干净的盆中倒入温的纯净水 (水温不超过40~C),将面部浸入 水中,闭眼浸泡十几秒钟。接着闭 眼抬头,轻轻用手沾水,擦洗眼 部,两手沿着内眼角至外眼角的 方向,轻轻抚擦2分钟,然后睁眼 使眼球上下左右移动各10次。 冷茶水防治皮炎 绿茶10 克浸泡,并放人冰箱冷藏40分 钟。如果皮炎位于面部,在清洁面 部之后,用冷茶水轻轻拍洗一遍。 之后取厚纱布浸透冷茶水,以不 滴水为度,冷敷患处30分钟。然 后用清水洗 净,并及时 涂抹保湿 剂。 明矾水 防治痔疮 明矾10克,加入2500毫升热...

  • 祖国医学辨证施治 中医外治法

    祖国医学辨证施治 中医外治法

    根据祖国医学辨证施治原 理,选择适宜的药物水煎冼浴、 足浴或局部涂、擦、贴、敷,通过 药物的外治作用和对局部经络 穴位的刺激作用,以达到治疗疾 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称为中 医药外治法。因其使用方便,方 法简单,疗效可靠,药源易得,副 作用少而颇受人们欢迎。 药敷疗法治乳头皲裂取 鸡蛋2只,蜂蜜30毫升。将鸡蛋 制取蛋黄油后,加入蜂蜜调匀, 将患处洗净后外擦,每天3~4 次。若乳头溃烂或化脓时不宜使 用。一般用药3~5天可愈。可活 血润肤,生肌止痛。 药袋疗法治乳腺小叶增生 取全虫、地龙、檀香、穿山甲、青 皮、...

  • 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及优势

    针灸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作用及优势

    感染性疾病是指能在正常或非正常人群中流行 的疾病,通常由各种致病或条件致病病原微生物 ( 病原体) 引起 [1 ] 。随着病症的进一步发展,病原 菌及其代谢产物可发生不同程度的扩散,引起各种 临床表现而影响患者的预后 [2 ] 。感染性疾病具有 发病快、传播迅速的特点 [3 ] ,其防治的主要方式 是使用抗生素,而目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和不恰当 应用已引起了严重的抗生素滥用问题,如细菌耐 药、过敏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损害人体 器官及延误病情等 [4 -5 ]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 要组成部分,在人类还没有...

  • 扶正祛邪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扶正祛邪治多器官功能衰竭

    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是一种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病死率极高的临床综合征。MOF是指机体在经受严重损害(如严重疾病、外伤、手术、感染、休克等)后,发生两个或两个以上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的综合征。MOF是与应激密切相关的急性全身性器官功能损害。对于本病的治疗抢救,当然主要以西医西药为主,但通过临床观察发现,若在抢救治疗中,能适时配合中医中药,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有利于病人的早日康复,也为西医抢救治疗本病增添一臂之力。今举例示之。 患者张某,男,53岁。2019年3月5日 初诊:住县医院重症监护室病房...

  • 龚廷贤辨证治王妃

    龚廷贤辨证治王妃

    龚廷贤是明代著名医学家,一生行医60多年,临床诊治尊古而不拘泥,经常药到病除,被称为“回天国手”。 万历二十一年,鲁王妃患膨胀病,腹大如鼓,左肋积块刺痛,坐卧不宁,而且伴有咳喘吐痰不止、四肢瘦弱等症状。鲁王请宫中多位太医前来治疗都没有效果,于是请龚廷贤诊治。 龚廷贤仔细诊脉后认为,王妃脾胃元气亏损过度,且肾水、心血不足,肺火亢盛,肝火太旺,病已垂危。他查看前边医生开的处方,大多是用活血化瘀、消食利膈、除胀祛邪的治疗方法。他认为必须改变治疗方法,以培补正气为主。于是采用李东...

  • 《孙子兵法》有包含治病养生的方法

    《孙子兵法》有包含治病养生的方法

    古代将领杀伐决断,士兵性命与战争成败系于一身,医生同样如此。身患重病,是病邪入侵,如同被敌人觊觎已久的领土暂时被敌人占据。用兵用得好,可以恢复领土主权,用兵用不好,不仅收不回领土,还可能导致更大的损失,甚至领土尽失。 清代徐大椿在《医学源流论》中曾经深刻解读“用药如用兵”这一理念,他是这样说的。 圣人用来保全人民生命的方法,是以谷物作为身体养料,以果品作为辅助食品,以肉食作为滋补饮食,以蔬菜作为充实之物,对于药物则用它来治病。 因此,即使是甘草、人参,滥...

  • 郑邦本“五常”调治经验

    郑邦本“五常”调治经验

    郑邦本主任,为第4、5、6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郑邦本从医5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学验俱丰,临证时特别重视患者食纳、夜寐、二便、精神、情志5个方面的调治。现将郑邦本五常论治理论与经验介绍如下。 1 五常的含义 郑邦本将人体食纳、夜寐、二便、精神、情志5个方面,作为临证常规问诊的重要内容,称之为“五常”。“常”为常规、维持正常之意。疾病会对五常状态产生影响,出现异常表现;五常状态出现异常,则表明机体处于疾...

  • 又到“冬病夏治”时

    又到“冬病夏治”时

    随着入伏的到来,又到了每年“冬病夏治”最佳时节。针对不同人群,“冬病夏治”的方式也有所差别。让我们来看看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的专家怎么说。 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呼吸系统疾病都属于“冬病”的范畴,这些疾病多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病情容易反复。其中一个治疗手段就是冬病夏治。 “冬病夏治除了未病先防,还有一项重要的功能就是减少疾病发生的次数以及减轻患者的症状。”肺病...

  • 基于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浅析调治脾肾对亚健康的防治意义

    基于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浅析调治脾肾对亚健康的防治意义

    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强调以脾肾为本,通过温补脾肾以巩固先天精气,充养后天中气,从而调节自身正气,提高愈病能力,实现养生保健与防病治病,是传统医学治未病观应用于亚健康防治的重要观点。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工作生活压力日渐增大的背景下,亚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其防治措施成为医学研究的重点。笔者认为,新安医学“固本培元”法对亚健康的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现阐述如下。 1 新安医学“固本培元”内涵与深远意义 “固本培元&rdqu...

  • 骨错缝筋出槽 中医手法治疗

    骨错缝筋出槽 中医手法治疗

    今年28岁的王先生一次下公交车时,被别人挤了一下,突感腰部疼痛,不能动弹,就像撑了一根木棍般僵硬,十分痛苦,他休息半天不见好转,来到中医院骨科检查,经拍X线片检查,医生诊断为腰椎小关节紊乱。王先生不太明白这是咋造成,医生解释说,这就是中医所说的“骨错缝、筋出槽”。经采用坐位脊柱旋转法配合扶墙下蹲法治疗,他的腰部疼痛顿时减轻,又能弯下腰了, 其实类似王先生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有的人猛然打个喷嚏,竟然腰不能动弹;还有的人从蹲位猛然站起也发生了腰痛不能活动的现象,还有的人搬个东西,腰闪一...

  • 防治湿邪困脾须重视护脐 睡卧须盖腹急痛必灸脐

    防治湿邪困脾须重视护脐 睡卧须盖腹急痛必灸脐

    脾五行属土,土克水,在夏季水湿过盛之时最容易导致脾病,加之抗洪救灾,饮食无时,劳倦过度都加重脾胃虚损,中气不足。 脾主大腹,脾与腹部的关系密切,不论是贪凉阴冷湿从口入,还是顶风冒雨、夜卧露腹,湿从外受,都会损伤脾阳,导致大腹胀痛。肚脐位居大腹中央,名曰神阙穴。神阙为胎儿先天气血的来源,是真神往来之门户,故神阙又是“神气之穴,保生之根”。神阙内通五脏,外达四旁,属任脉、冲脉之会,向后正对命门,为人身气机之枢纽。防治湿邪困脾,必须重视护脐。 睡卧须盖腹 天气炎热,很...

  • 中医治未病在公共卫生体系大有可为

    中医治未病在公共卫生体系大有可为

    治未病,是中医学健康理论核心理念之一,是指运用中医的思维与方法,未病防治,已病防变,是促进保健和康复的中医卫生体系。治未病学,是结合传统与现代科学进展,研究治未病理论及方法,以促进实践与应用的新兴学科。 此次疫情对于公共卫生体系的运作、中西医结合协作机制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挑战和机遇,同时也为治未病学科建设及发展提供了新的启示。 结合公共卫生,建设真正的治未病学科体系 中医“治未病”“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后防复”三个层次与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

  • 气功与经络 三焦焦膜辨证论治理念

    气功与经络 三焦焦膜辨证论治理念

    筋膜与经络、三焦焦膜的研究进展 要探究筋膜与经络、三焦焦膜的关系,首先当厘清各自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传统中医认为,三焦分为部位三焦与六腑三焦。部位三焦即上、中、下三焦。《黄帝内经》对于六腑三焦的解释是:“三焦者,決渎之官,水道出焉”,说明三焦作为一个器官,是水液运行和气机运化的通道。现代医学认为,三焦焦膜的实质是以膜的形态存在的,还有学者认为三焦焦膜的实体包括胸膜、腹膜、部分消化道黏膜、筋膜等。三焦焦膜在系统膜原论的研究中被认为是内衬于上、中、下三焦的膜,其实质是充斥在人体胸膈和...

  • 用解表法之理 扩慢性病治法

    用解表法之理 扩慢性病治法

    解表这一概念最早可溯源至《黄帝内经》,《素问》中有“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灵枢》有“腠理开则邪气入, 邪气入则病作”。张仲景延续《内经》中的观点,进一步强调太阳病的正治之法为解表法”。这都是解表法的萌芽。 解表法不可局限应用 正确认识解表法的关键在于不可局限应用解表法,张仲景虽在《伤寒杂病论》中言:“外证未解,当先解表。”但不可将其简单地理解为解表法只能单纯地在表证中应用。正因为解表有宣畅...

  • 王晓燕运用和法治疗儿科疾病验案

    王晓燕运用和法治疗儿科疾病验案

    和法是通过调和阴阳、表里、寒热、升降等对立的病机矛盾关系,纠正人体之偏颇,通调人体表里、上下,平其寒热、燥湿,调其升降、开阖,使人体阴阳、脏腑气血归于和谐[1]。明·张景岳《景岳全书》言:“病有在虚实气血之间,补之不可,攻之又不可者,欲得其平,须从缓治,故方有和阵。”将二陈汤、平胃散、六君子汤等方剂作为和法的代表方,体现了和中健脾的思想。清·汪昂在《医方集解》中提出:“和解之剂,用以分理阴阳、调和营卫。”所列的和解方剂中,除和解少阳的小柴胡...

  • 中医治瘟疫的良方 防治新型肺炎疫情

    中医治瘟疫的良方 防治新型肺炎疫情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大大小小瘟疫不断,有史可考的疫情从公元前243年到公元1911年,在这2154年里,中国发生重大疫情共352次。其中,秦汉34次,三国8次,两晋24次,南北朝16次,隋唐22次,宋金70次,元朝24次,明朝34次,清朝115次;平均6.1年发生一次大疫情,后期频率更快,到了清朝,是2.3年。 《说文解字》:“疫,民皆疾也。”《素问遗篇·刺法论》也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南阳活人书》:“问...

  • 洪涝灾害之后病疾防治 湿邪致病特点

    洪涝灾害之后病疾防治 湿邪致病特点

    近日,我国华中地区遭遇了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雨,特别是河南等地,大到暴雨十分广泛。在史书中有“夏大水,秋大疫”“夏,淫雨兼旬,秋禾淹没,疟厉瘟疫互行”“夏霪雨,夏麦无颗粒,人疫牛瘟”等记载,可见夏季极端的降雨天气,会带来疫病的流行,甚至延续到秋季。《黄帝内经》中也记载:“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又云:“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r...

  • 虚劳,虚损劳伤久虚不复,虚劳之治 治疗原则

    虚劳,虚损劳伤久虚不复,虚劳之治 治疗原则

    虚劳一症为虚损劳伤、久虚不复之病,自古以来即属难治之疾。今时医药进步、生活安定,此病似已少见。其实典型之虚损症虽不常有,而诸多慢性而迁延难疗之病,无不涉及损途。如久治不愈之慢迁肝、肾病综合征、慢性尿毒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结核病及肿瘤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不胜枚举,多可从虚劳病中求其治法,可知探研“虚劳”仍有现实意义在,故余不揣浅陋,试作本文。 1 释 名 “虚劳”为虚损劳伤之简称,其含义有二: 一者以真元损伤过甚、脏腑气血阴阳严重...

  • 常州名医陈乾初奇法治瘟疫

    常州名医陈乾初奇法治瘟疫

    江苏常州曾有一位奇法治瘟疫的名医陈乾初。陈乾初(1892—1969),江苏常州湖塘人,医德医术被广为传颂。在《常州市武进中医医院院志》“人物传略”中,陈乾初被列为第一位。 陈乾初青年时曾为塾师,对古典文学颇有修养,能写一手好行书。因过度用功,致使其身患重病。为治疗疾病,陈乾初赴苏州名医曹沧洲处就医。曹沧洲(1849—1931)是清末民初名冠吴中的一代名医,精于内科,“多著奇险,远近求诊者日以百计”。他曾奉召入京,与陈莲舫共同为光绪皇帝...

  • 嘴唇为淡白色防治方法 嘴唇为青黑防治方法

    嘴唇为淡白色防治方法 嘴唇为青黑防治方法

    人的口唇表现出不同的形态和颜色,能反映出脏腑疾病,中医称之为“唇诊”。正常人的嘴唇颜色红润有光泽,干湿适度有弹性,一旦身体有问题,嘴唇颜色就会改变。所以早上起床不妨照照镜子,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嘴唇,看看是否有以下几种情况。 嘴唇为淡白色:提示身体里气血相对匮乏,无法充盈嘴唇显示出红润明亮的颜色。多见于失血过多、乏力困倦或妇女带下、崩漏。 防治方法:加强摄入营养价值比较高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牛肉等,避免挑食、节食;每天适度嚼服红枣和带红色内皮的花生;养成良好作息习惯...

  • 瓜子中的治病药

    瓜子中的治病药

    闲话休闲 俗话有“闲嗑瓜子白磨牙”之说,是“多管闲事”的意思。嗑瓜子确实是闲时的事,工作忙得不可开交时是决没有人去干的。但说嗑瓜子是“白磨牙”只能算一般的看法,这磨牙还真有积极意义呢。由此,我们联想到嗑瓜子与健康的关系。 健康链接 除瓜子本身所具有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外,嗑瓜子的过程还是头和面部的运动。它可以加强牙齿和颞颌关节的锻炼,对保护牙齿、促进面部血液循环有一定好处。 瓜子的种类很多,就其味道而分,有用...

  • 期探究李济仁对虚证疑难杂症的诊治经验

    期探究李济仁对虚证疑难杂症的诊治经验

    明清时期的新安古郡,出现了近700名医药学家,近600部医药学专著,其医家、医著数量在当时堪称全国之冠,形成了规模浩大的“新安医学派”。李济仁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新安名医“张一帖”第十四代传承人,2009年被评为首届国医大师。李济仁行医70余年,不仅注重临床经验,而且注重理论的创新,是新安医学研究的开拓者与临床实践的创新者,在融合新安医家的“固本培元”思想和张一帖“健脾合营”学说基础上,创立“平衡寒热,扶元培...

  • 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

    突三针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

    甲状腺结节属于中医“瘿病”范畴,是以颈前喉结两侧肿大结块逐渐增大、缠绵难消为特点的一种病证。 《诸病源候论》云:“其在颈绕喉而生,状如缨。”该病主要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为主,虚实夹杂为病,虚为脾肾阳虚、气阴两虚,实为气郁、痰凝、血瘀,有形实邪壅于颈前而生瘿瘤。 《诸病源候论》云:“瘿者,由忧患气郁所生。”指出气机不畅为致瘿的重要因素。气郁不达,津液输布失常,凝聚成痰;气滞日久,血行受阻又致血瘀,气、痰、瘀搏结于颈而成瘿。...

  • 治疗头部上肢抖动 养血息风止痉

    治疗头部上肢抖动 养血息风止痉

    赵某,男,53岁,农民。主因胸部以上摇动2天,于2020年9月21日首诊。患者于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摇、嘴角抽动、上肢抖动。随即在运城某医院做头部MRI、肝胆、甲状腺B超、化验肝肾功能、血常规等均未发现异常;EKG示心动过缓。因诊断不清未予治疗。2天来抖动发作较前频繁、幅度增大,请中医诊治。患者平时纳食正常,不疲乏,口不干喝水不多。让其上肢前伸时,可见双手大范围扑翼性抖动,前臂平放桌上可见肌肉无规律收缩,不能自止。查见脉沉弱,舌正。神经系统检查,未引出病理反射。 笔者之前没有遇见过这种病症。思其突然发病...

  • 调和营卫是《伤寒论》治疗伤风发热的一种方法

    调和营卫是《伤寒论》治疗伤风发热的一种方法

    调和营卫是《伤寒论》治疗伤风发热的一种方法。《难经》上说:“心者血,肺者气。血为营,气为卫,相随上下,谓之营卫,通行经络,营周于外。”卫分受了风邪,引起发热,鼻塞,自汗出,形成卫强营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把发病的主因风邪祛除,才能营卫和谐,所以调和营卫的目的实际上也是在于解表。只要看它的典型方剂桂枝汤,服药后须喝热稀粥和盖被安卧,助其出汗,便可理解。不过桂枝汤用桂枝祛风,又用白芍和血,用生姜发表,即用红枣补中,两两结合,与发汗剂的专仗发汗退热,显然不同。意味着调和营卫是增强本身功能来祛...

  • 建寒湿辨治体系 开临床又一法门

    建寒湿辨治体系 开临床又一法门

    欲求中医之振兴,必求学术之振兴;欲求学术之振兴,必求理论之振兴。中医理论研究总的指导原则应是继承、移植、创新三者相结合。作为中医学人,我们要时刻重视从实践到理论的提升。仝小林院士结合《内经》“痹证”和“伏邪”理论,提出脏腑风湿学说,即是对中医理论新的探索和创见。该学说指出,机体感受风寒湿邪,或伤及皮表,渐传五体,甚至内传脏腑;或通过口鼻等官窍而直中脏腑。病邪盘踞经络,痹阻气血,形成痰瘀,进而造成五体或脏腑结构、功能的异常。一则潜伏盘踞之风寒湿邪,与痰瘀互结,成为&ld...

  • 重温石家庄乙脑疫情 定位中医治疫新角色

    重温石家庄乙脑疫情 定位中医治疫新角色

    •1954年河北省石家庄市暴发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死亡率很高。老中医郭可明和其所在的七人小组,在中医温病学理论指导下用中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卫生部派遣调查组三下石家庄,确认了中医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显著疗效,并做出决定:凡是有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生的地区的卫生部门及医院必须学习和推行这种疗法。 •重温20世纪50年代抗击流行性乙型脑炎疫情的历史,对我们重新理解中西医协作在传染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并为正确认识中医在疫情防治中的地位和作用,打开另一扇窗子。...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