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 第61页

医 第61页

  • 中医痿症 治法通经活络

    中医痿症 治法通经活络

    刘姓老妇,2013年11月10日初诊,诉其一月前劳累后感下肢痿软,近日加重,下肢无力行走困难,然语言不乱,神智清晰,问其病史,知患者素嗜肥甘,居处潮湿,刻诊双下肢麻木,腰以下冰冷,脘闷食少,大便溏薄,渴不多饮,小便黄少,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两尺重按无力。余思患者年事已高,肝肾自亏,筋骨失滋,加以喜食肥甘,居住潮湿,湿热壅结,气血阻遏,血行滞涩,故成痿症,治法当前首以清利湿热,通经活络,立方四妙散加减。 处方:苍术9克,黄柏10克,川牛膝10克,生薏苡仁18克,丹参10克,木瓜10克,地龙9克,鸡血藤12克,...

  • 以“变”发展中医骨伤科

    以“变”发展中医骨伤科

    •要让中医骨伤科取得更大的发展,首先要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微创的新型中医骨伤科之路;其次是探索一站式骨伤服务新模式。 当前,随着生活习惯及工作方式的改变,骨科疾病谱发生很大变化。交通、高空作业、微机前工作、缺乏锻炼及营养不均的饮食等造成了创伤性骨折、慢性颈肩腰腿痛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等发生率急剧上升,整个骨科疾病的发生率及病种分布明显改变。 中医骨伤科发展举步维艰 近年来,欧美发达国家在“开放手术”上取得了大发展,发明了一系列创伤骨折及骨病的...

  • 中医调神治疗顽固性背痛

    中医调神治疗顽固性背痛

      临床上颈肩腰腿痛等大多属于中医“痹证”范围,中医外治法有针灸推拿、刮痧等,中药常规治疗不外独活寄生汤、葛根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桃核承气汤等,针对痹证常见病因风、寒、湿,及瘀血所致“不通则痛”,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煌教授通过中医调神治疗痹证,视角独特,疗效显著。   案1八味除烦汤治疗顽固性背痛   患者,女,28岁,2010年3月8日来诊。   背部疼痛间断性发作两年。患者正常体型,面色红,唇红,双目有神。性格外向,比较敏感,易上火,心烦...

  • 颈椎病中医自我疗法 按摩药枕

    颈椎病中医自我疗法 按摩药枕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经常自我锻炼能够有效地解除颈部痹痛,下面介绍一些省时、方便的中医自我疗法。 一、自我锻炼 (1)先将头颈向左侧弯,同时左手经头顶上方去触碰右耳朵,停留片刻,还原到准备姿势。然后反方向做同样动作,反复5-10次。(2)低头含胸,两臂在胸前交叉,尽量伸向对侧,左臂在上;然后挺胸,两臂展开,同时头颈向左旋转,眼睛看着左手,停留片刻后还原到准备姿势。然后,反方向做同样动作,反复5-...

  • 中医秘方治创伤性溃疡疗效好

    中医秘方治创伤性溃疡疗效好

    三黄冰片粉是中医秘方,临床外用治疗创伤性溃疡18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黄连、黄芩、黄柏各100克,冰片5克。 使用方法:黄连、黄芩、黄柏打碎研末过20目筛,加冰片5克,调匀后再过20目筛,装入瓶中密闭保存备用。应用时如渗液较多者,可撒三黄冰片粉覆盖创面,用消毒纱布固定,1天换药1次;创面无渗液者,可将三黄冰片粉用香油调涂创面,每天1次。 治疗结果:外用三黄冰片粉,全部患者用药3天后渗液减少,周围红晕消退;5天后基本无渗液;7天后可见部分肉芽组织生长;2周后大量肉芽组织生长,填充创面,并有部分...

  • 周身筋肉跳动不已 田雨青一医案说明

    周身筋肉跳动不已 田雨青一医案说明

    筋惕肉瞤,是指身体不由自主地抽掣跳动,又名身瞤动,见于《伤寒论》。是因大汗亡阳损阴,筋脉失于温养,见于《伤寒论》第38条“大青龙汤证”;或阳不治水,泛溢肌肤,外伤筋脉,加之阳虚而筋脉失于温养所致,见于《伤寒论》第82条“真武汤证”。筋惕肉瞤之病症在临床中屡见不鲜,但典型的大青龙误汗亡阳损阴和真武汤的阳虚水泛之筋惕肉瞤不多见。这就需要经方活用,古方今用。以导师田雨青一医案说明之。 井某,女,50岁,2014年10月10日初诊。 患者主诉周身筋肉跳动不已...

  • 中医治“骨痿”“骨痹”骨质疏松症

    中医治“骨痿”“骨痹”骨质疏松症

    老年骨质疏松症属中医“骨痿”、“骨痹”等病范畴,其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临床须辨证论治。 肝肾阴虚型证见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患部痿软微热,关节僵硬。男子阳强易举,遗精,妇女经少经闭,或崩漏,形体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溲黄便干,舌红少津,脉细数。治宜滋阴壮骨,益肾填精,方选左归丸,药由熟地黄、山药、枸杞、山茱萸、牛膝、鹿角胶组成。 脾气虚衰型证见腰背酸痛,双膝行走无力,甚至轻微运动就胸背剧痛,或腰弯背驼,纳少腹胀,饭后尤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怠,...

  • 跌打医生 少林伤科

    跌打医生 少林伤科

      广东武术的许多拳种,都称源自少林寺。晚清小说《圣朝鼎盛万年青》创造了一个广东武林谱系,里面的洪熙官、方世玉等十名广东人跟从福建南少林寺至善禅师学武,后来被称为“广东十虎”。南少林是否存在,有一定争议,南方各地确有称为少林寺的,但事实上并不是嵩山少林的分寺。不过天下武功出少林,广东武术与少林很有渊源。   清代广东武风颇盛,武馆林立。民国《东莞县志》载:“邑尚技击,秋冬间延师教习,元日至晦,结队鸣钲鼓,以纸糊麒麟头,画五釆,缝锦被为麟身,两人舞之,舞毕各演拳棒,曰舞麒麟...

  • 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中医疗法

    坐骨神经痛怎么办 中医疗法

      坐骨神经痛典型的症状是沿坐骨神经分布区的放射性疼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患者可采取以下措施自疗:   按摩:病人俯卧,施术者用手掌按揉其腰骶部、臀部、下肢后侧数次,再用拇指沿坐骨神经的行走路线做拨筋法数次。最后让病人仰卧,下肢屈曲做髋关节上下摇动数次。   灸法:取夹脊、秩边、环跳、委中、腰阳关、阳陵泉、承山、悬钟穴,腰痛加肾俞、关元穴,大腿后侧痛加承扶、殷门穴,膝痛加足三里穴,踝痛加昆仑穴。每天施灸1~2次,每穴每次10~15分钟。   刮痧: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刮拭患侧腰夹脊、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穴3...

  • 名医宋贵杰治痛风一套系统的诊疗方案

    名医宋贵杰治痛风一套系统的诊疗方案

    宋贵杰,甘肃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中医药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宋老结合中医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以中药内治为主治疗痛风性关节炎形成一套系统的诊疗方案。现将宋老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的经验介绍如下。 一、急性期 急性关节炎常在夜间突然发作,可由外伤、手术、饮酒过度和感染等诱发。初期单关节受累,以足的第1 跖趾关节为好发部位,其次为手足小关节及踝、足跟、膝、腕、肘关节等,关节红肿、发热,有明显压痛,活动受限,并伴有发热、头痛、脉速等。往往来势迅猛,疼痛在1天内达到高峰。凡此者皆由湿从热...

  • 跟随中医赶走湿气

    跟随中医赶走湿气

      新闻背景:5月12日,国家气象局有关负责人在全国防汛防旱电视电话会议会上指出,今年夏天我国大部分偏热多雨。陕西省气象水文部门也预测,今年夏天我省大部分地区也会呈现高温多雨的态势。   陕西省中医医院脾胃科的李学武主任告诉记者,偏热多雨的夏天是人体最容易犯“湿病”的时候。从养生角度讲,湿邪是现代人健康的最大克星,是绝大多数疑难杂症和慢性病的源头或帮凶。所以,今年夏天尤其要注意“防潮”。   判断:体内有湿气自己可断   李主任解释称,中医认为导致人体发病的原因主...

  • 甘肃名医治腰椎间盘突出方

    甘肃名医治腰椎间盘突出方

    甘肃名医治腰椎间盘突出〔气滞血瘀〕方: 处方:当归、川芎、赤芍、生地、桃仁、川续断、川牛膝、延胡索、红花、香附各10克,茯苓20克。 加减:痛甚者加生姜30克,肉苁蓉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理气止痛。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辨证属气滞血瘀型。气滞血瘀型好发于中青年体力劳动者,男多于女。有明显腰部闪扭外伤史,伤后感腰部不能活动,疼痛难忍并向一侧或双侧下肢放射至小腿或足底部,重者小腿外侧或后外侧感觉敏感,昼轻夜重,咳嗽时疼痛加重。后期可见下肢疼痛麻木甚至肌肉萎缩。患者呈斜髋溜肩...

  • 把现代科学引入中医骨伤领域

    把现代科学引入中医骨伤领域

    近日,石氏伤科学术思想主要奠基者石筱山诞辰110周年纪念暨学术研讨会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举行。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从一种民间医术,发展到国家新药、专利技术,并在国际学术会议亮相,石氏伤科的发展令人刮目相看。 让十余万人重新挺起腰杆 陈宝山,7年前突然右手发麻,后来发展到瘫卧在床,全身只有2个眼珠能动……有人甚至断言他“活不过3个月”。2008年5月,家人把他抬到了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别怕,...

  • 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理事长刘海起

    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理事长刘海起

    编者按:近日,全国中医学术流派中医骨伤科交流发展大会在沈阳召开,会上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成立。与会专家围绕中医骨伤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传承创新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以及中医骨伤学术流派思想理论、学术特色和临证经验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探讨。本版摘编大会主题报告专家观点,以资参考。 •成立中华中医学术流派联盟骨伤分盟,就是要集结全国各地中医骨伤专业、骨伤科及中西医结合、传统民间医、民族医学的专家学者以及骨伤科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实现骨伤科学术流派传承推广的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目标。...

  • 肩周炎遇寒冷疼痛复发中医验方

    肩周炎遇寒冷疼痛复发中医验方

    郭秀芝,女,56岁,农民,2008年10月6日就诊。患者左肩疼痛,不能抬举,手举不过头,遇寒则痛剧,经用针灸、理疗2个月余,能缓解症状,但遇寒冷阴雨气候,则疼痛复发增剧,舌苔白润,脉缓略弦。 方药:桂枝10克,桑枝20克,白芍12克,姜黄10克,制川乌6克,当归12克,炙甘草6克,生姜3片,大枣5枚。服5剂后疼痛缓解,继服15剂,症愈。患者1年余肩周炎未复发。 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多发于50岁左右的人,男女皆可罹患。究其病因不外气血亏虚,筋脉失于温养,并可兼夹瘀滞。用针灸、理疗等外治可获近效,但容易复发,如用...

  • 脊髓空洞症 中医疗法大全

    脊髓空洞症 中医疗法大全

    中医学中无脊髓空洞症的病名,根据其临床首先表现为肌肤麻木,不知温痛,当归属于“痒证”之中,痱即废。《灵枢·热病》曰:“痱之为病也,身无痛者,四肢不收。”隋代《诸病源候论》中,又提出风扉:“身体无痛,四肢不收,神智不乱,一臂不随者,风痱也。”故现代有以“风痱”立名的。然而,随着脊髓空洞的发展,又可出现手及前臂肌肉软弱和萎缩,则又可归属“肉疾”之证。诚如张志聪曰:“痿者,四肢...

  • 喉关节炎 详加辨别运用中医药治疗

    喉关节炎 详加辨别运用中医药治疗

    喉关节炎系指环杓关节和环甲关节炎症。风湿病、类风湿病、病毒感染性关节炎、喉内及喉外伤皆可引起一侧或双侧喉关节炎。临床中,该病急性发作期常有咽喉异物感和喉痛,吞咽和说话时咽痛加重,可放射至耳部。因环杓关节司声门开闭,环甲关节调节声门紧张度,此两关节炎症,常发生声嘶。患者就诊时,易与慢性咽炎、急性喉炎、慢性喉炎相混淆,迁延不愈。笔者详加辨别,运用中医药治疗获效,将个人的经验简介如下。 临床表现 急性期 常见声嘶和喉痛,早期在吞咽和发声时喉部异物感,以后喉痛可逐渐加重,并常向耳部放射。声嘶及呼吸困难视炎症红肿...

  • 山东名医治颈椎病方

    山东名医治颈椎病方

    山东名医治颈椎病(肝阳化风)方: 处方:天麻、全蝎(研末冲服)各12克,丹参24克,川芎、钩藤各15克,葛根、生牡蛎、桑寄生、珍珠母各30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平肝潜阳熄风。用于治疗颈椎病,中医辨证属肝阳化风型。症见颈部不适,头部胀痛,时有头晕,心烦易怒,夜寐不宁,时感肢体麻木,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专家点评:此证中年患者为多,多由于长期职业习惯导致颈部肌肉劳累,壮年之人身体多火,故肝阳化风者居多。 山东名医治颈椎病(痰浊中阻)方: 处方:天麻、白术各15克,茯苓、泽泻...

  • 顽痹西医病于骨 中医辨属血分 验案举例

    顽痹西医病于骨 中医辨属血分 验案举例

    痹,指闭塞不通,气血凝滞的一类病症。先贤认知丰富,记述颇多,《内经》以“痹”命名者达50余种。其中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颈、腰椎间盘突出等病情顽固,久延难愈者属顽痹之列。 顽痹西医病于骨,中医辨属血分。医家百法常囿于祛风燥湿、散寒化瘀、蠲痹通络等法,期间有有效,有不效,难中病的。或曰此疾甚笃,久病及肾,长期施以益肾壮督之方药“先固其元气,元气实,邪自去”。然张从正又云:“夫病之一物,非人身素有之也。或自外而入,或由内而生,皆邪气也。邪气加...

  • 骨伤科中医用药 归经引经

    骨伤科中医用药 归经引经

    中医用药有归经、引经之说,起源较早,在宋代已有较多的临床运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常利用某些药物对人体某些部位有较强的选择性作用,引导与其同用的药物达到特定的部位,从而提高疗效。 头颈部引经药 头后部用太阳经引药,如羌活、蔓荆子、川芎等;头两侧用少阳经引药,如柴胡、川芎、黄芩等;前额及眉棱骨用阳明经引药,如升麻、白芷、葛根、知母等;巅顶用厥阴经引药,如吴茱萸、藁本、细辛等;颈项部用白芷、葛根等。 四肢引经药 上肢用桑枝、桂枝,也可用羌活、防风引药人经;臂膀用姜黄;下肢用牛膝、海桐皮、独活,也可用木瓜、千年健、防...

  • 关节炎病昔不堪壮医治疗有奇效

    关节炎病昔不堪壮医治疗有奇效

    特约专家、广西壮医医院风湿病科主任、主任医师 李凤珍 专家简介:广西壮医医院 主任医师,风湿病科主任,学 科带头人。擅长运用壮医药治 疗骨关节炎、痛风、类风湿关 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 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等风湿病,特色突出、疗效显 著。 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包括 病变关节的疼痛、红肿、灼热、 发僵和功能障碍等,对天气变 化敏感,尤其潮湿、寒冷的天 气导致关节疼痛症状的加重。 许多人经常将关节疼痛归类 为“风湿”,“无药可治”,还称 为“不死...

  • 贵州名医治内痔出血方

    贵州名医治内痔出血方

    贵州名医治内痔出血(热毒内结)方: 处方:水牛角、生地、连翘、槐花、金银花各12克,玄参、麦冬、丹参、甘草、三七、乌梅各10克,黄连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干燥者加大黄,腹胀甚者加枳实,出血量多而鲜红者加生地榆、早莲草。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内痔出血是肛肠科常见病症,多由粪便擦破或便时用力努责,致使扩张的血管破裂而致出血。表现为粪便表面有血丝包裹,或点滴而出,日久不愈可呈喷射状出血,血液不与粪便相混。 本方用于治疗内痔出血,中医辨证属热毒内结型。症见便血鲜红,大便秘结,...

  • 中医分期调治“五十肩"

    中医分期调治“五十肩"

    “五十肩”又称为“漏肩风”、“肩凝症”,易影响手部、肩膀活动。中医认为,患者多因过度劳累,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气血凝滞,风寒邪气趁虚侵袭肩部经脉所致。按五十肩依病程发展分为发炎期、黏连期、舒缓期三个阶段。其好发50-60 岁族群,约15%的患者5年内另一手也会出现症状。 发炎期(早期)平均约经历10~36周,此阶段患者肩关节外的滑液囊正值发炎,疼痛特别明显,夜间疼痛情形加重。在这个病程阶段者,切忌私下找师傅推拿,以免不当的拉扯,反而加重病况。...

  • 老中医李寿彭治骨质疏松症经验

    老中医李寿彭治骨质疏松症经验

    李寿彭,重庆三峡中心医院中医内 科主任医师,重庆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 经验继承指导老师。李老自拟坚骨汤治 疗骨质疏松症收到良好疗效,现介绍如 下。 一、方剂组成 处方:黄芪20克,熟地15克,山 萸肉、山药、当归、骨碎补、丹参、杜 仲、淫羊藿各10克。 加减:伴有骨蒸潮热,虚烦盗汗 者,加知母、黄柏各10克;伴有咳嗽 喘逆者,加麦冬、五味子各10克;伴 有眼睛干涩,视物不明者,加枸杞子、 白菊花各10克;肢倦乏力者,加白术、 太子参各10克;腰背疼痛剧甚者,加 续断、白芍各10克,甘草6克。 用法:每日l剂,...

  • 黑龙江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方

    黑龙江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方

    黑龙江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大肠湿热)方: 处方:白芍20克,黄连、木香(后下)、槟榔片各8克,当归10克,黄芩12克,红藤各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大便脓血较多加紫珠草、地榆、马齿苋凉血解毒;大便白冻黏液较多加苍术、薏苡仁健脾燥湿;腹痛较重加延胡索、乌药行气止痛;发热加葛根、金银花解肌退热。 功效主治:清热化湿,调气行血。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证属大肠湿热型。临床症见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黑龙江名医治溃疡性结肠炎(脾胃气虚)方: 处方:党参、...

  • 中医调治老年便秘

    中医调治老年便秘

    气虚便秘症见大便虽不十分结燥,但却难以排出,伴有面色光白、语声低微、气短懒言、动则气短、倦怠乏力、食少纳呆、食后脘腹胀满、舌淡、脉缓弱。本病是因老人脾气虚弱,“无力行舟”所致。治则:健脾益气。方用:党参30 克,白术、茯苓、薏苡仁、黄芪、山药、扁豆、砂仁、莱菔子各 15克,甘草10克,大枣12 枚,水煎分3次加蜂蜜10毫升服,每日1剂。也可服用中成药四君子丸、六君子丸、补中益气丸、参苓白术散,每次服药需加蜂蜜10毫升。也可单独煎服野山参或生晒参、白参、红参、高丽参,用量10 克,水煎分3次加...

  •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气虚便秘:取白术50克,加水180毫升,煎煮40分钟,然后用纱布过滤取汁,加蜂蜜60克,充分摇匀,一日内服完,每日一剂。   血虚便秘:取桑葚子、蜂蜜各60克,放入容器内,开水浸泡代茶饮,每日1剂。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阳虚便秘:麻仁20克(捣碎),肉苁蓉15克,加水160毫升,煎煮35分钟,过滤取汁,再加入适量的水和稻米煮成粥食用,每日一剂   阴虚便秘:取杏仁、松子仁、火麻仁、柏子仁各9克,混合捣烂,放入杯内用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一剂。   中医治疗便秘的方法 实热便秘:取莱菔叶30...

  • 肛周瘙痒症的中医治疗

    肛周瘙痒症的中医治疗

      肛周瘙痒症是一种常见的局部瘙痒症和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男女老少均可发生,尤其以20~40岁安静少动的人多发。痔疮、肛裂、肛瘘、脱肛、肛乳头肥大、阴道炎、尿道炎或蛲虫病,均可因炎症刺激,使得分泌物增加,从而引起肛周瘙痒。   中医对本病采用辨证论治,在临床上常使用一些中医外治法、单验方:   1、局部湿润者,可用枯矾粉撒患处,1日3次。   2、皮肤干燥者,可用黄连膏或青黛膏外敷,每日3次。   3、有条件者可采用灌肠法:如系蛲虫引起者,可用百部30克,加水250毫升,煎成80毫升,每晚睡前保留灌肠,连用...

  • 痔疮土医之家特效

    痔疮土医之家特效

    痔疮土医之家特效方:刺猬皮30克,冰片20克,菜籽油60克。 痔疮土医之家特效用法:将刺猬皮烘干炒焦,研细末,冰片研细末,二药混匀,以菜籽油调成糊状,装瓶备用。用时先行肛门坐浴,后将本膏敷在痔疮上,内痔出血及肛裂者,可将油膏涂在纱布条上塞入肛门,每日2—3次,5日为1疗程。 疗效:本方治疗痔疮感染,内痔出血脱出,肛裂疼痛等患者共136例,显效78例,有效54例,无效4例。...

  • 产后便秘 中医有方

    产后便秘 中医有方

    产后饮食如常,大便数日不解,或排便时干燥疼痛,难以解出者,称为产后便秘。中医认为分娩后营血骤虚,津液亏耗,不能濡润肠道,以致肠燥便难,或阴虚火盛,内灼津液,津少液亏,肠道失于滋润,传导不利,则大便燥结。当以养血生津,润肠通便为治,可按下列中医辨证治疗。 1.血虚肠燥型;主要表现为产后大便干燥,数日不解,或解时艰涩难下,但腹无胀痛,饮食如常,面色萎黄,皮肤不润,舌淡苔薄,脉虚而涩。当以养血润燥为治,可选用四物汤加减,药取当归、川芎、白芍、熟地、胡麻仁、火麻厂、龙眼肉、桑仁、柏子十二、枣仁、天麦冬、木香各10 克,水...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