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第52页
- 
	
	
高启龙运用风药辨治肺癌经验
肺癌指原发于支气管的肺恶性肿瘤,现代医学治疗肺癌的方法包括传统的手术、放疗、化疗及近期流行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居恶性肿瘤之首,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1]。中医药参与肺癌的治疗与预防有积极的临床价值与现实意义。风药首见于张元素的五运六气学说,提出“药类法象”理论,将药物性能分析并归纳为“风升生……寒沉藏”。李东垣在此基础上明确提出“风药”理论,认为风药主要包括具有升发外散、透达阳气作用,且气味轻薄、性轻清灵动的药物[2]。 高启龙主任系河南省肿瘤医院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病区主任,临证多年,...
 - 
	
	
脾胃湿热证诊治思路及用药经验选方
脾胃湿热证为临床常见的脾胃实证。随着地球气候的转暖、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和药物的滥用,本病证已呈上升趋势,它可出现于各个系统的许多疾病,而与消化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由于其病邪的特殊性,所以给临床诊治带来了一定难度。 杨春波教授为第二批、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名誉院长,福建省脾胃病重点专科学术带头人。 他于1992年在全国率先立题研究脾胃湿热证及其相关疾病,其诊治经验丰富,对临床具有较大指导意义。笔者有幸从师于杨春波教授多年,现总...
 - 
	
	
辨治胃癌 中医学善用配伍虫药临证治疗
胃癌是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我国胃癌发病率居世界首位,胃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威胁人类的生命。近年来胃癌治疗方式由大众化转变为个性化。针对患者病情,个性化治疗方式将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等进行结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整体生存率。随着治疗方式的转变以及诊疗规范和新药研发的进一步推广,胃癌早期的治疗得到迅速的发展。但术后复发、转移、副作用大的问题,以及晚期胃癌失去手术机会患者的治疗问题仍需要重视。中医药作为内科综合治疗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临床诊疗中具有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
 - 
	
	
健脾补气药 行气和胃药
凡脾胃功能不佳的人,常常表现为面黄肌瘦、五脏不安、食欲不振、睡眠不佳,这些令人头疼的症状,都可能出现。若脾胃出现病变,身体健康便会受到影响。治疗脾胃病,中医也很在行。今且分享一位老中医治疗脾胃病的常用方药! 选方用药师古不泥古,仲景之重胃气、建中气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经验方建中失笑散即化裁于《伤寒论》小建中汤;金元时期李东垣重视脾气升发一面,用药轻灵,健脾益气药的使用亦多药量不大,补而不滞。经验方加减薏苡竹叶散即化裁于清代吴鞠通的《温病条辨》中湿热相关内容。古人的经验虽然宝贵,但在临床应用时,又灵活化...
 - 
	
	
山药猴头粥护胃
山药,干猴头菇这些食材在许多超市、菜市上都能买到,而通常人们不会把它们搭酉己在一起做粥,其实,这两种食物煮粥有护胃的功效。近来发现,山药健脾胃、益肾气,可促进消化吸收,保护胃壁,对长期胃部不适、食欲不振者还能促进食欲。猴头菇中的多糖与氨基酸对胃黏膜上皮的再生和修复有促进作用,它能增加胃黏膜血流、增强胃黏膜屏障和防御功能,减轻刺激因子的损伤,减弱膜下的炎细胞浸润度,因而对胃胀、嗳气、反酸、食欲不振、慢性胃溃疡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实验证明,猴头菇对慢性胃溃疡的防治有效率为87.2%,对慢性胃炎的防治有效率为 96.3%。...
 - 
	
	
《回回药方》脾胃病诊治特色探讨
回族医药典籍《回回药方》 原书共 36 卷, 现仅 存四卷残本, 保留继承了阿拉伯伊斯兰医学中的 “真一 ” “四元” “三子” 与“四体液” “禀性” “疾病根 源” 说, 以及中世纪以来阿拉伯伊斯兰医学基础理 论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 同时也融合了中医学 “元气 ” “阴阳” “脏腑经络” 等学说, 其所代表的回 族医药文化已经成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以下就 《回回药方》 中脾胃病的病因病机、 治 疗用药特色做一探讨。 1 《回回药方》 对脾胃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回回药方》 中将原发病因和继发病因...
 - 
	
	
长寿与一则叫做降气汤的方药有关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寿长85岁。他身逢乱世,一生坎坷,饱经风霜,却得如此高寿,且晚年依然耳清目明、身轻体健。据说,他长寿与一则叫做降气汤的方药有关。 陆游早年曾结识了一位名叫张山的汴梁人。当时张老汉已80多岁,却耳聪目明,步履矫健。陆游向他请教强身健体的法术,这位老龄朋友说:“香附、姜黄、甘草3味药,研磨成细末,每日早晨空腹用开水冲服三、四钱。”老汉接着又说:“这剂汤药叫降气汤。因为人得病大多由于气不下行,身体下虚而上实,方中之药能导气下行,气顺气通则病不生。”陆游深深叩谢了老人,此后就试着服用该方...
 - 
	
	
清晰中医药医治胃癌临床方针
2018第五届诺贝尔奖取得者医学峰会前不久在海口召开,同期还举办了国际肿瘤研讨高峰论坛。孙桂芝肿瘤研讨所所长王逊应邀作了“以胃癌为例谈中医药在肿瘤医治中的效果”的陈述,介绍了孙桂芝中医药医治肿瘤的研讨成果。孙桂芝“免疫医治,扶正培本”的治则和系列治法,极具临床价值 王逊不仅是遭到正规的西医科班教育于1991年结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并且出身于中医世家,深得母亲孙桂芝的以身作则,临床经验颇丰。王逊在27年的临床实践中,对肿瘤的医治深有感悟。在王逊带领下,我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孙桂芝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取得了丰...
 - 
	
	
老年人养生法 中药腿浴方
老年人养生.除合理膳食,科学进补和适量运动外,主要还是心态养生。我的心态养生办法就是“三些”。势态看淡些 当今社会,物欲横流急,名利催人忙,钱权骚人心。不少人为钱处心积虑,为利勾心斗角,为得失斤斤计较。有的人一当官就发,连鸡犬也升天。面对这些,我都把它看淡,不想不争不动心。钱财身外物,仕途一时荣,只有健康最现实。人来到世上就这么几十年功夫,有几人能活过三万六千五百天?何不把钱财、名誉来看淡,安于平凡度光阴呢? 中药腿浴方:调理五脏六腑的效果十分好。去药店抓一副药:威灵山、伸筋草各30克,桑寄生、当归、丹参、鸡血藤各...
 - 
	
	
肺癌放疗后双肺转移 求治吾师中药治疗
文某某,男,66岁,湖南东安县人。 患者于2006年11月中旬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痰血,量不多。为求诊治,遂于2006年11月30日来我院。2006年12月1日CT示:左上肺占位性病变,左上肺癌可能性大;于2006年12月13日行肺穿刺病理:左上肺中分化鳞癌。于2006年12月14日至2007年1月2日行化疗2周期,于2007年1月31日至2月13日行放疗,放疗副反应明显。且有冠心病史拒绝继续化疗,故于2007年2月13日求治吾师中药治疗。 症见:面色无华,胸闷气喘,干咳无痰,全身乏力,胃脘痞闷,食纳、睡眠差。舌...
 - 
	
	
农药中毒后遗症中药治方
治农药中毒后遗症〔邪阻经络〕方 处方:黄芪50克,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各10克,地龙1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补气活血通络。用于治疗农药中毒后遗症,中医辨证属邪阻经络型。多见于经皮肤吸收中毒患者,抢救期过后,症见肢体麻木、疼痛,关节屈伸不利,或肢体软弱无力,不能负重,行走不便,或腰膝酸软,或食少便溏,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或涩。 加减:肢体麻木重者加制天南星、陈皮各10克;腰膝酸软,肢体无力重者加怀牛膝、杜仲各10克,桑寄生15克;食少便溏加山药、白术...
 - 
	
	
药王孙思邈防病秘决
孙思邈,南北朝至初唐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被后人誉为“药王”,是活到百余岁的杏林寿星。后世医家依据其医学著作,总结他的长寿秘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内调情志 重视精神情志对身体的影响,是中医学的传统和特点。调摄精神,主要是不使情志变动过分。孙氏认为,老人宜恬淡虚无,颐养精神,心胸宽广,性格开朗,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将有利于人体的健康。此外,孙氏重视情志的调摄,还提出宜十二少,如少怒、少忧、少悲、少思之类,即为了保持形与神俱。 平衡饮食 老年人脾胃功能衰退,油腻、炙烤、辛辣、生冷等食物都应慎食或不食,饮食应...
 - 
	
	
脾胃病常用药对经验整理
周春祥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浅述 周春祥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伤寒金匮教研室主任。吾师长期从事脾胃病的临床, 科研, 教学, 对脾胃疾病诊治经验丰富, 擅长以经方为 基础进行加减治疗脾胃病, 尊仲景之旨, 师其法, 不拘 泥其方, 其用药轻灵平淡, 辨证准确, 擅用药对, 屡起沉 疴。兹对吾师治疗脾胃病常用药对经验整理如下, 与 同道共享。 1 常用药对 1. 1 太子参配薏苡仁 太子参益气健脾, 养阴生津, 用于脾肺气阴两虚。其性略偏寒凉, 药性平和, 属于清 补之品, 补而不滋腻, 气阴兼顾,...
 - 
	
	
养生药膳 排除毒素预防衰老至关重要
人自中年开始,许多疾病的发病率就开始明显增加,如冠心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肿瘤等,这与人的正气随着年龄增长逐渐虚衰有关。 中医学认为,中老年疾病的发生,多以身体虚衰、抗病能力减弱为诱因。“虚”,对中老年人来说表现尤为突出,故常见中老年病的常见特点之一是“正虚”。由于中老年人正气不足,阴不能营守于内,阳不能固守于外,抗病能力减弱,且受邪之后,往往是旧邪未去,新邪又至,所以病久而绵缠不愈者多、患慢性疾患者多,因而中老年病大多病程较长。 中医学认为五脏之内都可能留存毒...
 - 
	
	
毒蛇咬伤 中药辨治方
毒蛇咬伤常见于我国南方农村,山区和沿海一带,是一种对劳动人民危害较大的外伤性疾病,特别多见于夏季,故应该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中医辨证论治具有较肯定的疗效。 火毒型:症见伤口周围红肿明显,斑疹隐隐,严重者形成局部组织坏死;全身症状可见恶寒,发热,烦渴,胸闷心悸,便干,尿短赤或血尿。舌苔黄,燥,舌质红,脉滑数。 治宜泻火解毒、清热凉血活血,取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30克,黄芩15克,柴胡10克,当归15克,泽泻12克,木通12克,紫花地丁30克,牡丹皮10克,赤芍15克,金银花30克,蒲公英30克,栀子6克...
 - 
	
	
延缓衰老的中医药作用概括
中国传统医学延缓衰老的研究进展 衰老是在细胞和机体水平发生的渐进的功能退化的过程[1],生理性衰老是生物体自成熟期开始,受遗传因素影响,随增龄而渐进的全身复杂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不可逆的退行性变化。病理性衰老是由于疾病或异常因素所导致的衰老加速。世界大多数国家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挑战[2],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损害着人类健康与寿命,通过延缓衰老,降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生发展,延长健康寿命已成为生命科学探索的主要目标。中华文明是孕育养生防病延寿理论的土壤,中国传统医学主要包括汉族医学、维吾尔医学、蒙古族医学、藏族...
 - 
	
	
农药中毒瓜蒂散可救急
在农村,经常会发生误喝农药而中毒的事件。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早期发现,果断地在家庭中采取急救措施,以最快的速度促使毒物排出体外,为病人到医院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这让笔者想起了《伤寒论》中的一味催吐方剂“瓜蒂散”,对口服毒(药)物的早期中毒病人在家庭一线抢救中能发挥重要作用。瓜蒂就是在农村中常见的甜瓜蒂,它是葫芦科一年生草质藤本植物甜瓜的果蒂。作为中医吐法的代表方剂之一,“瓜蒂散”方剂组成是:瓜蒂(炒黄)、赤小豆各一等份研末。服法是每取1.5~1.8克“瓜蒂散”,用香豉2~5克煎汤送服催吐,一次服尽,如果不...
 - 
	
	
张声生脾胃病治疗用药特点举要
张声生运用祛湿药治疗脾胃病的经验 张声生教授从事脾胃病的研究30余年, 精研古籍, 学验俱丰, 师古纳今, 用药精当, 每能药到病除, 屡起沉疴。 脾胃运化水谷, 化生人体所需的气血津液;还能运化水液, 使全身各组织器官得到滋养, 并将多余的水液化为汗和尿排出体外。“脾胃之气既伤, 而元气亦不能充, 而诸病之所由生也”[1], 脾胃运化功能失常, 不仅水谷不能运化, 水液也不能正常输布, 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2]。同时, 脾喜燥恶湿, 湿邪侵犯人体, 常先困脾, 无论感受外界水湿之邪,...
 - 
	
	
中医虚症体质 中药调理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有些人被中医诊断为“气虚”、“阳虚”等体质,这虽然谈不上患了什么疾病,但多属于西医所说的“亚健康状态”。若能经常有针对性地饮服药茶,及时调整、纠偏、改善体质。便可有效地防止疾病的发生。气虚体质 表现为颜面淡白,目倦少神,气短声低,懒言好静,四肢乏力;偶有眩晕,动则出汗,舌质淡,脉虚弱。造成这种体质的根本原因是元气虚弱、功能不足。最简单的办法是选饮黄芪茶。取黄芪6—9克,大枣3~5 枚,水煎代茶。至少应服用1个月以上。若时有口干舌红,还可以用人参3~6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汤,频饮温服。...
 - 
	
	
中医探究其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
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用药规律新解 李东垣, 名杲, 字明之, 晚号东垣, 金元四大家之 一。师从易水学派开山鼻祖张元素, 尽得其传, 为“补 土派” 的代表人物。其在南宋北金战乱年代, 根据人 民久居动荡, 饥饱无常, 脾胃多损的特点, 创立补土诸 方, 极富效验, 直至现在仍然适用于临床。当代对李东 垣治疗脾胃病的学术思想研究者甚多, 本文基于数据 挖掘对李东垣著作进行系统整理, 探究其治疗脾胃病 用药规律, 以期能够窥得一二, 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 践。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来源 本文选用的研究资料均出自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