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第143页
-
百日咳中药汤 热毒咽痛饮
痰热蕴肺型百日咳,表现为病起7~10 天后咳嗽剧烈,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声短促,伴面红目赤,泪涕交流,深吸气时,发出一种特殊的鸡鸣样的回声,呕吐粘痰或食物,舌红苔黄,脉数。发病日少夜多,延续 2~6周不等。用中药治疗本病效果好。 方法:取蜜炙百部15克,胆南星6克,炙麻黄、炙甘草各3克,硼砂1.5克。前四味水煎2次,混合后,将硼砂溶于药液中,分3次口服,每日1剂。此方为3~5岁患儿用量,其他年龄酌情增减,但硼砂量不得超过3克。据介绍,用本方治疗百日咳180 例(服药3~9剂),总有效率为95%。 胡慧娟 热毒...
-
百日咳症状与中药治疗方
百日咳症状分卡他期与痉咳期。卡他期 一般为1~2周,开始有类似感冒的症状。3天左右后症状减轻,唯咳嗽加重,渐渐转变成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痉咳期 痉咳发生时,先是频繁短促的咳嗽十多声以至数十声,患者处于呼气状态,随之是一次深长吸气,但此时喉部仍是痉挛状态,气流通过紧张狭窄的声门发出一种高调的吼声,如鸡鸣或犬吠样。 1、百部、桑白皮、杏仁各6克煎水,化入冰糖1克,分3次服。 2、天竺子(南天竹的果实)、炙百部、秦皮、河白草、腊梅花各12克,水煎,分3次服。 3、天竺子30克、百部30克、胡桃肉60克煎水,加入冰糖60克,...
-
上腹痛的表现 如何正确辨别区分合理选择药物
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都是临床上很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然而这几种疾病都会有上腹痛的表现,那如何正确辨别区分,并合理选择药物呢? 诊断鉴别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以上腹部规律性、周期性疼痛为主;依据疼痛与进食先后的时间关系,通常表现为进食后半小时疼痛的是胃溃疡,进食前疼痛的为十二指肠溃疡。鉴别依靠胃镜检查。 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 慢性胃炎疼痛很少有规律性并以消化不良表现为主。有消化不良症状的慢性胃炎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临床表现和精神心理状态上无明显差异。...
-
肺心病心力衰竭中药方
肺心病即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的简称,是指肺组织或肺动脉系统的原发病变,使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负荷加重而造成右心室肥大,最后发生有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继发性心脏病。 肺心病发展会导致心力衰竭,以右心室衰竭为主。早期症状与呼吸衰竭近同,但以后出现心悸气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及紫绀明显加重,伴有尿少、浮肿及腹水等。 治方:防已30克,黄芪50克,黄精20克。水煎服,每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利水补心,养血平喘.治肺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气喘难卧,面色紫绀,纳食减少,尿少,肢体末端有轻度水肿,舌淡胖,脉细无力。 肺心病慢性心...
-
嗳气 中虚水饮内停辨证处方 体会中药的量效关系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中,以具体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以功效为立足点, 体会中药的量效关系,是件十分有趣的事。以下就病案剂量改变对疗效的影响进行讨论。 案一 王某,女,24岁,于2016年3月9日初诊。患者胃中不适近两年,空腹嗳气为多,进食后缓,饮水后不适。胃中时有泛酸。大便3至4日一行。舌质淡红,舌苔薄少,脉沉细。 诊断:嗳气。辨证:中虚水饮内停。处方:生姜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用药:生姜5片,干姜3克,炒党参15克,旋覆花10克(包煎),茯苓10克,枳实10克,黄连3克,炙...
-
治咳喘如何选用中成药
早春时节,是感冒咳嗽和痰喘的多发季节。由于病邪侵入气管与脏腑,引起肺脏与气管黏膜发炎,分泌物增多,加之肺脏排异作用,故发生咳嗽。因为疾病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咳嗽的症侯也因之各异。下面介绍几种用于咳喘的中成药。 一、感冒咳嗽: 1.通宣理肺丸。为多年经验配方,具有发汗解表的功能。该方以紫苏叶、麻黄、葛根散风解热以祛在表之风寒;配伍苦杏仁以增强平喘作用;前胡、桔梗止咳;陈皮、茯苓、法半夏、甘草、枳壳祛湿化痰;黄芩去肺热止嗽。全方对内有湿痰而又因外感引起的咳嗽,效果最佳。 临床上用于风寒咳嗽及兼有湿痰者。症见咳嗽,...
-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临床中药方
针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临床症 状,应用中药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 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 3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最 大53岁,最小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 长达半年。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检查,x线 摄片,:PPD试验等,排除肺结核、肺肿瘤及 气管异物等病。经肺功能测定及支气管扩 张剂试验属阳性而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 喘。 临床表现:阵发性咳嗽,咳嗽时气逆 作呛,干咳少痰,面红目赤,甚至呕吐。咳 过则如常人,一般无发热,肺部检查无重 要体征。舌红苔薄,脉弦略数...
-
呼吸道感染 感染后咳嗽 中药治方
反复呼吸道感染 林某,男,5岁。患儿自3岁后,即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经常输液治疗,每次皆需10天左右方可好转,严重影响患儿身体生长发育及家庭生活。此次慕名来孙浩处就诊。家长代诉患儿素来胃纳不佳,二便尚可,夜寐欠宁,汗多。刻下:形体瘦弱,面色淡白,山根色青,咳嗽阵作,喉间有痰,咽不红,舌质淡白,苔白中部稍厚,脉细弱。 证属脾肺气虚,营卫失和,痰湿阻肺。治宜健脾补肺,调和营卫,化痰止咳。处方:生黄芪8克,煨白芍4克,桂枝6克,大枣1枚,生姜3片,甘草2克,炒麦芽8克,川贝母4克,橘红6克...
-
肺热燥咳服萝卜蜜 几款止咳药膳
肺热燥咳服萝蜜 取白萝卜一个切丁,用槐花蜜浸泡白萝卜丁,密封 2小时后,即可根据个人口感用开水冲蜜和吃萝卜丁, 建议一次取10~20克蜂蜜冲服,一天2~3服。 槐花与白萝卜皆色白,白色入肺,且两者寒凉之性 明显,可见其清肺之用;槐花归肝、大肠经,善清泄大肠 之火热而止血,而大肠与肺相表里,可泄肺金之气。肺 气上逆可见咳喘、胸闷、气短等,所以槐花有止咳之功。 蜂蜜甘润缓急,用于急性咳喘或干咳不止,既可润肺清 肺,又能缓急止痛。这道止咳小偏方为肺热燥咳(症见 干咳无痰,咽喉肿痛,咽干口苦等)之佳品。咯痰清稀、 遇寒...
-
小儿感冒中药沐浴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沐浴治疗小儿感冒,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金银花、板蓝根、柴胡各10克,荆芥、紫苏叶、防风各7.5克,薄荷5克,混合均匀,研成粗粉装入布袋,将药袋放入水小并煎取药液1000毫升,加入适量冷水,使水温适宜,沐浴患儿全身,时间15—30分钟。每袋药物每天沐浴2次。 点评:中药沐浴透皮给药外治法系将疏风解毒之药洗浴患儿体表,使邪热毒气迅速由皮毛而出。方中金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金银花具有解热抗炎作用;荆芥...
-
感冒嗓子疼 中成药
感冒不妨根据嗓子疼不疼来选药。若嗓子疼、流鼻涕、咳黄痰,可选用带解毒字样的感冒药,如银翘解毒颗粒等;而嗓子不疼、流鼻涕、咳白痰、怕冷,则可选用带有清热字样的感冒药,如感冒清热冲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治感冒尽量只吃一种药,选择合理的复方制剂很重要,不要几种药物一起服用,常见的药物及用法如下。 感冒清热冲剂:温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感冒软胶囊:口服,每次2~4粒,每日2次,具有散风解热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银翘解毒颗粒:温开水冲服,...
-
中药香袋防治感冒
冬季,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中药香袋来预防感冒,下面介绍两种中药香袋的制作方法。 香袋一:藿香、苍术、艾叶、肉桂、山柰各3克。将方中各味药去除杂质,粉碎成末,外用密致的小布袋包装后制成香袋。每天佩戴于胸前,距鼻子15厘米左右,晚间置于枕边,每3周更换1 次,连续佩带9周,可有效预防感冒。 香袋二:辛夷、艾叶、肉桂、白芷、干姜各3克。将方中各味药去除杂质,粉碎成末,外用密致的小布袋包装后制成香袋。每天佩戴于胸前,距鼻子15厘米左右,晚间置于枕边,每3周更换1次,连续佩带9 周,可有效预防感冒。 (张琴)...
-
防治感冒的中药方
季节变换的时候,气温持续变化较大,流行性感冒也进入了高发期。为了预防感冒,很多人将治疗感冒的西药当作预防感冒的药物服用,而滥用感冒治疗药物预防感冒是不可取的。 很多治疗感冒的西药反复使用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人体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下次再使用此类药物治疗时只能加大剂量,且治疗疾病的效果也会减弱。相比之下,中药预防感冒的效果较好,而且具有反复服用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的优势。 下面为您介绍一个防治感冒的中药方:太子参10克,苏叶6 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每日水煎服,连服3日,就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
-
风咳、风哮理论 中医药防治肺纤维化 呼吸衰竭
临床中,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感冒后咳嗽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专科就诊率达35%,应用传统理论诊治部分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感冒后咳嗽等病症,疗效欠满意。 在临床上,病人表现为干咳,常呈突然发作,为阵咳、顿咳、甚至呛咳;病人表现为哮喘突然发作,痰鸣气喘,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等先兆症状,这是风哮的临床表现。为此,晁恩祥教授提出风咳、风哮理论,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和筛选,制定“疏风宣肺、缓急解痉、止咳平喘”治疗方法与方剂,临床疗效显著提高。 关于风咳、风哮的理论,晁...
-
中药擦浴治疗外感发热
中医将发热分为内伤发热和外感发热。外感发热多由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临床上退热方法虽有很多种,但用中药擦浴不仅降温快,还能消除高热带来的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痛等,比酒精擦浴效果更好,用中药擦浴治疗外感发热首先要对症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发热要使用不同的药物。 一、外感风寒:主要症状是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可用荆芥、羌活、防风各10~20克,加水100~200毫升,煎20分钟。 二、外感风热:主要症状为发热恶风或微恶寒,头痛,鼻塞流脓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