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 第254页
-
根据疾病选卧位
1.仰卧位:昏迷或全麻未醒的病人要采取仰卧体位,并且不能枕枕头。脊椎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病人取此体位可预防脑压减低而引起的头痛。昏迷病人仰卧时,应将头转向一侧,以防喉部分泌物或胃内食物返流进入气管而引起窒息。 2.患侧卧位:一侧脏器疾患的病人,采取患侧卧位。如得了左侧渗出性胸膜炎(胸水)的病人,左侧胸腔内有大量积液,要采取左侧卧位,一方面可限制左侧肺及胸膜的活动,减轻痛苦;另一方面可以保证健侧肺脏发挥良好的呼吸代偿作用,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使人体仍能获得足够的氧。 3.半坐卧位:是一种上身与床面差不多成45度角的卧...
-
涎腺淋巴上皮病
涎腺淋巴上皮病包括米枯力兹病和舍格林综合征两种病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上多见于女性,且多为40岁以上的成年人。 涎腺淋巴上皮病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涎腺无痛性肿大,以腮腺肿大为多见,其次为颌下腺的肿大,涎腺质地坚硬,边界不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初期主要表现为涎腺及泪腺肿大伴轻度不适感,偶有疼痛及口干,此时称为米枯力兹病,以后出现口干、眼千、鼻干,可伴发关节炎,此时称为舍格林综合征。 目前对本病尚无特效疗法,主要是对症治疗,对于口干可以用含有甘油的漱口水漱口.以润滑口腔,对于眼于可用1%~2%甲基纤维素来减轻眼...
-
病后不宜喝冷酸奶吗?
酸奶比普通牛奶更易消化和吸收,而且许多病人在住院治疗过程中常常大量使用抗生素,肠道菌群的比值异常,影响胃肠的正常功能,此时食用酸奶具有调节胃肠功能的作用,有利于恢复健康。喝酸奶无须加热,喝冷酸奶(10~20℃或更低一些)更能体现酸奶特有的口感和风味。如果一定要加热,则要控制温度,最好将酸奶在60℃以下的热水中浸泡加热至40℃为宜,但经加热的酸奶其口感和风味受到一定影响。要注意的是,口服抗生素时不宜喝酸奶,因为酸奶对抗生素的疗效有一定影响;胃酸过多时不宜空腹喝酸奶,如一定要喝,则宜将酸奶和其他食品同时食用。...
-
空调病之一:无汗症
适当出汗才有利于健康。汗液的排出,有调节体温的作用,同时也排出部分代谢废物。肌肉收缩时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只有25%-30%,其余70%-75%则以热的形式释放出来,幸亏有体液的水和汗液的调节,使热对酶和结构蛋白质的伤害降至最低限度。当热引起血管扩张时,血液中的水将热转运至皮肤表面,然后随汗水蒸发,将热传到周围环境中。人体每蒸发1升汗或呼出1升水就散发热2427干焦(580千卡),而在高温环境下,人体的出汗量可高达每天8—12升。可见人体通过出汗可以散发大量热量。 如若怕热怕出汗,长期处于温度稳定环...
-
老年人应当心无痛性疾病
疼痛是众多疾病的常见症状,也是人体一种保护性的警告信号,但老年人由于机体老化,反应迟钝,当病症出现时,可能疼痛感不明显或根本没有疼痛,因而易延误诊治时机。因此,有关专家提醒老年人应高度警惕下列情况。 无痛性心肌梗死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最严重类型。据调查,无痛性心梗的发生率在非老年组中为20.5%,而在60岁以上的老年组中为58%,可见老年人更易发生无痛性心肌梗死。这一方面是由于老年人对疼痛反应迟钝,另一方面老年人多合并心衰、呼吸困难、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影响了对疼痛的感受,而忽视定期常规体检也是造成无痛性心梗的原因...
-
高纤低脂防心脏病
希腊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上报告说,高纤维、低脂肪的地中海式饮食习惯有助于预防心脏病复发。所谓地中海式饮食习惯是指食用大量水果、蔬菜、坚果、豆类、谷类,食用适量鱼类、肉类、鸡鸭及乳类产品,用餐时喝点葡萄酒,食用油以菜籽油和橄榄油为主。雅典大学研究人员对1000名心脏病患者进行跟踪调查,以了解地中海式饮食习惯与心脏病复发之间的关系。这些患者曾出现心脏病发作或胸口疼痛等症状,其中近半数的人在首次因心脏病人院治疗后的两年内,出现了病情复发现象。 研究发现,与最不严格遵守地中海式饮食习惯的人相比,最严格遵守...
-
哪些疾病会引起晕厥
晕厥只是一个症状,它与昏迷不同。晕厥是指一种短暂的意识丧失,特指由短暂的、广泛的脑供血不足而产生的短暂意识丧失,在脑供血恢复后,立刻就会苏醒。常见的晕厥有单纯性晕厥、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排尿性晕厥、药物引起的晕厥和急性心原性脑缺血引起的晕厥等。 单纯性晕厥:这是最常见的晕厥。多见于年轻而体质较弱的女性,而脑溢血、脑血栓则常见于有动脉硬化、高血压的老年人,单纯性晕厥的特点是: 1.有明显的诱发因素:疼痛、情绪紧张、恐惧、天气闷热、空气污浊、疲劳、怀孕等。 2.晕厥前常有头晕、眩晕、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等植物神经...
-
妊娠期营养过量可致糖尿病
怀孕期间可以适度加强什养,们过度营养却会适得其反。当母亲体重增加过快、过多时,提示摄人的能量远远超过胎儿的需要而积蓄在母亲体内,成为一种可能诱发糖尿病的高危因素。妊娠过程是对母亲身体的一种考验,胰岛会适度增生、肥大,以适应处理更多的能量需求。但如果能量摄人和积蓄过多,则会使胰岛功能失代偿导致血糖升高,从而患上妊娠糖尿病。一般来说,准妈妈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时间越晚,产后恢复的可能性就越大。1/3妊娠糖尿病患者在产后能够基本恢复正常,症状消失;有2/3可能成为糖耐量异常患者和糖尿病患者。 妊娠糖尿病孕妇分娩后,首先要合理...
-
完全呼吸防病抗衰
我们的呼吸方式与身体健康是有密切关系的。不健康的呼吸方式,不但起不到很好的供氧作用,还可能使身体提前衰老,造成老年病的发生。完全呼吸法就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呼吸方式,能够对我们的大脑起到平静和缓解压力的作用,可以充分发挥心、肺细胞的生理功能,增大肺活量,加强心脏泵血和消化系统的动力,进而增强、激活其功能,利于排除聚积在肠道内的毒素及内应力的释放,对防病保健、延缓衰老很有益处。 第一步:脱掉鞋子,解开衣服,然后平躺在床上或地板上都行,但是要保证头顶有大量的活动空间。双臂随意置于身体两侧。 第二步:闭上眼睛,通过鼻腔非常缓...
-
牙周病不治会祸及心脏
日常生活当中,行不少人不把牙病当回事,牙痛发作时便吃止痛片,过后也不去医院口腔科进行治疗。殊不知,得了牙周炎,不仅仅是牙痛,牙齿松动、移位,还会使心脏遭到致命的伤害。 人们会问,牙齿离心脏这么远,牙有病怎么会祸及到心脏呢?研究表明,牙齿与牙龈感染是诱发心脏病发作的独立的危险因素之一。如果平时不注意口腔卫生保健,长期不刷牙或刷牙方法不当,口腔内食物残渣、细菌、脱落的上皮细胞与唾液黏性成分等混合粘附在牙齿上,形成牙菌斑。一立方毫米牙菌斑中可有一亿多个细菌,主要是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链球菌,它能分泌酵素及毒素,破坏牙齿及牙周...
-
窥测疾病的镜子——放射痛
放射痛即旨病人除感觉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尚可出现远离该器官的某部体表或深部组织的疼痛。在临床上有很多疾病都是以放射痛为首发症状出现,常易被人们所误解而耽误治疗,有的甚至出现生命危险,故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急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它的首发疼痛部位多在上腹或脐周围,这是因为该症发病初期,由于阑尾机能失调,可通过内脏神经(多系第八、十胸神经受刺激)反射而出现上腹或脐周痛。后位阑尾炎其疼痛常向右腰及右下肢放射。 急性胆囊炎:急性胆囊炎除表现为上腹部持续性疼痛外,同时可出现右肩及右肩胛下区牵涉痛,此种疼痛痛...
-
警惕草坪中的恙虫病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由带有恙虫病东方体(一种微生物)的恙螨幼虫叮咬而传播的一种自然疫源性虫媒传染病,旧称沙虱子或沙虱毒,多发于夏秋之际。恙虫病是以寄生在地势比较低洼、潮湿杂草中的恙螨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恙虫病的始作俑者是鼠类等啮齿动物,传播媒介是恙螨。此外,恙螨还会寄生在鸟类、爬行和两栖类动物身上。恙螨叮咬的部位多在皮薄而湿润处,如腰、腋窝、腹股沟、阴部等隐蔽处。 人对恙虫病普遍易感,但病后可获得较稳固的免疫力。流行地区的居民多经感染而获得免疫,外来人群进入疫区常易发生流行。野外旅游者受恙螨侵袭机会较多,容...
-
吸烟可加速糖尿病足发生
糖尿病患者有时仅仅是足部皮肤起个水泡,就可能发生严重的感染,严重者则需要截肢(趾)。糖尿病患者因足病而造成截肢的,比非糖尿病者高5—10倍。足病是引起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严重地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和生命。专家指出吸烟会使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增加20倍,是糖尿病足病发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吸烟易发生糖尿病足 发生糖尿病足的主要原因来自三方面,即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感染。周围神经病变使患者足感觉减退或消失,足肌肉萎缩,导致足发生畸形而容易受到损伤,感觉减退又会使足对一些不...
-
尿路感染三大病因
引起尿路感染的病因有很多。 首先,全身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肾脏疾病、慢性腹泻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尿路感染的风险增高。例如,糖尿病患者由于内分泌紊乱,机体抵抗力下降,多种感染的风险都会增加,其中尿路感染达到16%—35%。其次,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会更直接地引起尿路感染。如输尿管及肾结石、尿道狭窄、前列腺肥大等均可引起尿液潴留,使细菌容易繁殖而引发感染。其中,下尿路梗阻引发的尿路感染更为常见。再者是尿道本身的损伤。近期做过尿道插管、膀胱镜检查、泌尿道手术等可引起局部黏膜损伤,并把前尿道的致病菌带...
-
糖尿病人不渴也应喝水
一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因脑动脉硬化其下丘脑口渴中枢不敏感,机体在失水、血浆渗透压升高时,也不觉口渴。由于不能及时饮水,渗透性利尿仍不断使水分丢失,血浆渗透压会进一步升高,患者会出现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呕吐,严重者表现为烦躁、淡漠甚至昏迷、休克。因此,糖尿病患者千万不能少喝水,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更应该注意多喝水,即使不感到口渴,也应喝水。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过高时,从肾小球滤过的葡萄糖超过了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致使大量葡萄糖溶解在尿液中,同时带走了大量的水分,产生渗透性利尿。水分丢失使糖尿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