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第60页
-
病毒性肝炎 中医理念上求出路
临床必须把握的辨证要点:一是清热化湿应辨湿与热的主次消长,动态演变,兼夹它邪。二是久病入络应辨从气入血与瘀阻气滞的先后不同,湿瘀、热瘀两类性质。三是伏毒深蕴,应予宣透达邪。四是湿热首犯中焦,由脾及肝,故治肝当先调脾,但不在补而在健运。五是脏病传腑,当予兼顾并治。六是邪恋正虚,久病及肾,则当扶正抗邪,调养肝脾,培补肝肾。 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不仅发病率高,有广泛的流行性,而且有大量的病毒携带者;因其起病大都缓慢、隐袭,易复发迁延形成慢性疾患,甚至发展为肝硬化、肝癌,故大多属于难治病范畴。 ...
-
肝硬化内痔出血中医方
止痛如神汤加味治疗肝硬化内痔出血的临床观察 内痔是临床常见病证,主要病因分为肛垫下移学说及静脉曲张学说。肝硬化患者可出现直肠肛管静脉曲张,故肝硬化后痔病的发病率较正常人高,且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可存在凝血异常、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低下等临床表现,所以手术切除及注射疗法的风险增大。笔者近年来采用止痛如神汤加味口服治疗肝硬化内痔出血患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6月至2018年6月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普外科收治的肝硬化合...
-
出口梗阻便秘,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挂线疗法
挂线疗法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是指因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大而导致的盆底出口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是造成出口梗阻便秘的原因之一。正常人在静息状态时,耻骨直肠肌呈收缩状态,而排便时该肌肉松弛,以利大便排出,若排便时候耻骨直肠肌不仅不松弛反而呈收缩状态,则影响大便顺利排出[1]。 便秘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病症,可发病于任何年龄、任何职业的人群。临床把它当成一个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有:大便干,或大便不干但排便费力,需手法协助排便,有便意但不能排出,排便次数少(每周少于3次),...
-
养生理论层出不穷 如何才养护好肝胆
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社会压力的增大,肝胆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其日常保健也广受关注。当今各种养生理论层出不穷,到底如何才能养护好肝胆? 青色食物入肝:药物中的青蒿、青皮都是入肝经的。食物中的青菜也大多入肝胆,如仙人掌,青柠檬,青黄瓜等,当季蔬菜中的韭菜、茼蒿、菠菜、香椿等都是餐桌上的美味春芽。麦苗色青,还是治疗黄疸的良药。在口苦口干比较明显时,如果不是血虚所致的虚火,可食用黄瓜、绿豆等都有清肝火、解毒的效果,但虚热以养阴血为主,阴血足则火自然敛降。 早睡眠以养肝:夜卧则血归肝,根据中医子午流注...
-
癃闭小便滴沥难出 中医药方
刘某,女,29岁,2015年9月初诊。自诉产后半月余,恶寒发热,小便滴沥难出。经医院导尿输液医治,症状未解。观其精神不振,饮食欠安,少腹痛苦不适。小便难出,伴厌恶吐逆,舌淡苔黄腻,脉沉滑无力。 肾与膀胱相表里,肾主水液,膀胱主尿液的蓄存与分泌。肾气足,则膀胱气化正常;肾气虚,则膀胱气化晦气、水道不通、湿热由生而致淋,甚则小便点滴不通而成癃闭。故此案肾虚为本,膀胱生热为标。正如《丹溪心法》所说:“诸淋所发,皆肾虚而膀胱生热也。”医治当补肾益气,清热利湿。 方药:太子参10g...
-
腰椎间盘突出 处方柴胡桂枝汤
初诊 2013年3月22日。张某某,女,44岁,列车乘务员。自诉右侧腰腿痛4年余加重3天。 查 患者中等体型痛苦面容扶入诊室,一年前曾在我院查腰椎CT示:腰4~5椎间盘突出,腰5、骶1轻度膨出。三天前因在列车上工作劳累后受凉,引起右侧腰腿部疼痛,逐渐加重,现疼痛为间断性抽扯样疼痛,以右侧腰臀及右下肢小腿外侧为主,呈游走性疼痛,站立及行走困难。伴低热37℃,头晕、畏寒、纳差,口干苦。腰椎下段压痛明显,向右臀部放射,右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自服感冒及止痛药,夜间痛甚。望其面色悔暗,左手关脉弦,右寸浮,舌淡苔白...
-
腰椎间盘突出一个穴位 助你康复
腰背颈椎的问题,是现代社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腰椎间盘突出等,也是大家关心得最多的话题。腰椎间盘突出,可以算是一种“都市高发”疾病了。究其原因,主要和现代人的腰背脊椎旁的肌肉力量下降,引起的脊柱稳定性下降有很大关系。而当脊柱的稳定性比较弱时,在有外力刺激的情况下,腰椎间盘很容易就被破坏,从而导致髓核组织突出或脱出,造成疼痛等问题。 腰椎间盘是什么? 腰椎位于脊柱下部,上接胸椎,下连骶椎,具有运动、负荷和保护功能;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
-
缓急止痛 主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孙其斌,男,1956年生,主任医师,教授,甘肃省名中医,甘肃省第一、二批省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曾任甘肃省中医院推拿科主任(现任技术指导),《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医药行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推拿分会常务委员,甘肃省针灸学会副会长,甘肃省针灸学会推拿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获得国家专利2项,主持和完成省级科研课题2项,厅级科研课题1项,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0余载,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创立“腰突方”,同时提出了“筋束骨筋动节...
-
重用金毛狗脊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
韦某,女,62岁,2018年8月20日初诊。 2个月前右季肋乳房部患带状疱疹。12天生气后,患处神经痛夜间随即又发,胁肋胀痛,常善太息,头痛目眩,晚间不能安眠。刻见口苦纳差、舌质淡、苔黄、脉弦数等。辨证:肝气不舒,肝郁气滞化热,致使疱疹处疼痛症状现又复发。治宜:疏肝理气解郁,佐以止痛。 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9g,白芍20g,枳壳10g,香附10g,木香10g,青皮10g,夏枯草9g,黄芩9g,延胡索10g,水煎服,日1剂。 2诊:服药6剂后,患处疼痛症状大减。原方枳壳、香附、木香、青皮减为6g,复...
-
足不出户为何痛风性关节炎找上门
家在银川市西夏区28岁的张勇(化名)因新冠肺炎疫情,足不出户已有1个多月,近2天突然出现左足踇趾剧烈疼痛,足背红肿发热,走路疼痛加重,晚上休息更是辗转难眠。他之前行走没有扭伤过,平时身体又健壮,这是咋回事呢?今天急忙到医院骨科就诊,医生询问病史得知他平时体检时血尿酸就高,此次发病前又吃了猪肉和牛肉,还喝了不少啤酒。经化验检查,血尿酸比正常高出许多,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 为什么会得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性关节炎就是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高,由于尿酸盐沉积在关节囊、滑囊、软骨、骨质和其他组织中而引起病...
-
叶新苗针药合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经验
叶新苗教授在医史各家学说、 骨伤文献、 方药、 小针刀疗法的教学、 科研、 临床上皆有所建树, 临床 擅长运用小针刀结合中药治疗痹证、 软组织损伤、 骨 关节退行性改变, 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并著有 《中医 微创学》 《腰椎椎管外软组织损伤的针刀与手法治 疗》 《针刀刀法手法学》等著作。 笔者有幸跟随学习, 对叶师针药合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颇有体会, 现 将叶师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中医学称腰椎间盘突出症为“腰痛” “腰腿痛” &ldq...
-
痛风急性期病机从病机出发创立二金汤
痛风是由于体内嘌呤类物质代谢异常,导致尿 酸产生过多和 ( 或) 排泄减少,使尿酸盐浓度超 过机体正常范围而诱发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根据 其病程发展特点分为三个阶段,即急性发作期、临 床缓解期和慢性迁延期 [1 ] 。当机体内过量的尿酸 钠微晶体在关节周围沉积时,可诱发机体产生异物 性炎症反应 [2 ] 。痛风发作的急性期表现为突发单 关节或远端关节的红肿热痛,半数以上首发于第一 跖趾关节,以夜间发病为多,严重者可出现功能障 碍 [3 ] 。结合痛风急性期患者的症状体征,通过总 结急性期的病机特点,拟定二金汤,辨证...
-
傍针刺法治“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
很多时候,中医大夫已经习惯了用西医病名指导中医治疗,一看到腰椎间盘突出,立刻就在局部针刺。病人一说腰痛,就让其做腰部CT 或者MRI检查,我们应该想一想疼痛只是一个结果呢还是原因?其实,搞清楚这一点很重要!希望此文对临床大夫有一些启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现今医学CT检查有腰部椎间盘的突出,而命其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现代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
腰痛,椎间盘突出,缩泉丸加减
吴某某,女,61岁,住址: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港前路。 主诉:腰痛伴左下肢外侧放射痛1月,加重1周 现病史:缘患者一月前无明显外伤诱因下初步呈现腰部苦楚,左下肢放射痛,苦楚以行走后明显,无夜间静息痛,当时未予注重。2013年3月患者体查看血常规、粪便常规、生化34项、甲状腺功用、凝血、风湿、血沉、心电图、胸片均未见明显反常,尿常规提示BLD(+),经颅多普勒提示大脑两头中动脉供血缺少,乳腺彩超提示双侧乳腺轻度增生,颈动脉彩超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腰部X光片提示腰椎骨质增生,骨密度检验提示骨量减少...
-
肾虚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腰痛 卢永兵健腰汤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卢永兵主任医师多年来用健腰汤(药物:熟地、杜仲、怀牛膝、狗脊、黄芪、当归、丹参、田七、海桐皮、肉桂、巴戟、党参)治疗老年腰痛,疗效很好。健腰汤有补肾壮腰、祛风通络、活血止痛、补益气血功效,现举案于下。 【腰椎间盘突出腰痛】 蔡某,男,67岁,2015年9月13日诊。患者近三个月来腰部经常疼痛,一个月前到某综合医院检查,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用西药止痛药后稍减轻,停药后疼痛依旧。近十天来疼痛加剧,放射至左下肢也痹痛,腰不能转侧,左脚不能着地,睡眠不安,饮食减少,下...
-
预防腰椎间盘突出五注意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十分常见腰痛病,好发于青中年人,发病原因与腰部扭伤或慢性劳损等有关。大多数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位于腰4—5及腰5—骶1椎体之间,突出的间盘组织挤压腰部神经,加之局部的炎性反应刺激,是致病主要因素。发病后都会引起程度不同的神经疼痛症状,表现为下腰痛及一侧或两侧的下肢串麻痛,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和工作。此病诊断根据病史、症状、体征,结合CT或核磁检查即可确定。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在此骨科医生提出五注意,建议大家不妨一试。 不宜久坐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
-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治痛风
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痛风验案举隅 五味消毒饮出自《医宗金鉴》, 全方由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组成。笔者在临床实践中将痛风分为风湿热痹型、脾虚型、肾虚型, 应用本方随症加减治疗痛风, 效果显著。现将典型验案举例如下, 供同道参考。 1 典型病案 1.1 风湿热痹型痛风 患者, 男, 69岁。患痛风1年余, 发作时左趾肿痛, 活动不利。于2018年3月1日来诊, 诉3 d前食用海鲜后, 左趾红肿、疼痛, 尿酸907 μmol/L。望诊面红, 体胖, 神可, 舌红, 苔黄...
-
坐骨神经痛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
独活寄生汤出自《备急千金要方》,归归于中医方剂里的祛风胜湿类,由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心、防风、川芎、人参、甘草、当归、芍药、干地黄十四味药组成。具有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的成效。原方主治久痹。由于肝肾两亏,气血缺乏,风寒湿三气杂至,侵犯筋脉、肌骨日久,营卫凝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使肝肾失养,气血失荣所致。表现为腰膝冷痛,酸重无力,屈伸晦气,或麻痹偏枯,冷痹日久不愈。笔者在临床使用中,对腰椎间盘突出或许腰椎骨质增生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具有较好效果,无论是急性或许缓慢通过恰当加减都有效果...
-
施杞论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经验
腰 椎 间 盘 突 出 症 ( lumbe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LDH) 系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退变或外伤发 生裂隙, 在外力的作用下, 髓核组织向后方或后外方突 出, 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 引起的以腰痛及下 肢坐骨神经放射痛为特征的腰腿痛疾患 [1 ] 。目前该病 的发病率和致残率高、 危害性大, 广泛影响着人们的生 活。施杞教授临证 50 余年, 对于慢性筋骨病的诊治形 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 [2-4 ] , 尤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 的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
腰椎间盘突出症 随症加减方药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发于青壮年,患病后人多数有腰腿疼痛、单侧多发、痛苦不堪。如不及时治疗,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几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运用祖传验方通经活血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32例,有效率 95%,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典型病例232例,男性114例,女性118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3岁:有效率95.7%。其中痊愈152例占65.6%:显著好转63例占27.1%;好转7例占3%,无效10例占4.3%。 疗效标准 痊愈:症状基本消失,体征消失,可以正常...
-
腰椎间盘突出症 注意勿久坐 中医认为“久坐伤肉”
腰椎间盘突出症十分常见,其好发于青中年人,发病原因与腰部扭伤或慢性劳损等有关。中医认为,该病属“痹症”“腰痛病”范畴。肾虚为发病之本,风、寒、湿、热、痰饮、气滞血瘀等痹阻经络为病之标。临床分为气滞血瘀型、风寒湿型、湿热阻络型、肝肾亏虚型,中医辨证施治配合功能锻炼可取得良效。不少人治愈后,不注意预防,又造成椎间盘突出复发,疼痛症状再次出现或加重,给生活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如何预防腰椎间盘突出反复发作是许多人关注的问题,在此介绍6个预防小招。 注意勿久坐 中医认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