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 第32页
-
滋肾养胃法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作为临床常见病和重要的癌前病变,历来是消化领域的研究重点,也是中医药发挥治疗优势的特色病种。中医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胃痞”、“胃脘痛”范畴。病因主要与饮食不节、喜进热烫粗糙或刺激性食物,嗜好烟酒,情志不节,郁思恼怒,先天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劳倦内伤,或用药不当,久病体虚等有关。现代医学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胆汁反流、免疫、年龄、高盐、过热、低维生素饮食及遗传因素有关,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现在有的研究结果还证实除上述病因以...
-
慢性胃炎的中医论治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的发生,与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素体脾虚有关。本病病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总由胃气阻滞、胃失和降所致。早期多由饮食、情志所伤,病属邪实,后期常见脾虚。 实则邪扰胃腑,虚则胃失所养,虚实可互相转化。日久瘀阻络伤,可见吐血、便血。辨证论治如下: 胃气壅滞:胃脘痞满,胸闷不舒,纳呆食少,嗳气则舒,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缓。治宜行气开郁,和胃通降。方药香苏散加减:香附10克,紫苏叶5克,甘草5克,陈皮5克,枳壳5克。伤食引起,加鸡内金、焦三仙各5克;有寒象加高良姜10克。日1剂,水煎...
-
吹笛子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选用笛子或箫均可,在空气清新的室内或室外(天气晴好时在湖边、树林和公园为好),根据自己掌握的技巧和水平,吹奏自己喜爱的乐曲,每天吹奏2—3次,每次10~15分钟。此法可有效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病症。 慢性支气管炎临床上指凡有慢性或反复的咳嗽,咯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至少持续3个月,并连续两年或以上者,诊断即可成立。吹奏笛子或箫时,均需要深吸一口气,然后缓慢吹出,因其以吹为主,故可矫正慢性支气管炎呼气困难的症状,深吸气又可使膈肌活动度加大,从而使呼吸加强,缓解支气管炎发作时的呼吸困难和缺氧现象。另外,吹奏时发出...
-
中医的穴位埋线疗法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及十二指肠溃疡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西医主要以抗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粘膜等治疗方法为主,而中医的穴位埋线疗法对该病的治疗也有不错的疗效。 穴位埋线疗法即将羊肠线埋入相应的穴位皮下,利用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作用,以达到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防治疾病的目的。该疗法具有刺激性强、疗效持久等优点,临床上多用于哮喘、胃炎、胃痛、腹泻、遗尿、尿失禁、糖尿病、面瘫、癫痫、腰腿痛、痿证的治疗。 埋线的穴位多选肌肉比较丰满的部位,以背腰部及腹部穴最常用,而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常选择脾...
-
治疗慢性胃炎汤剂
组成:辽沙参20克、麦冬15克、石斛15克、白芍20克、山楂15克、知母12克、鸡内金10克、花粉12克、丹皮10克、乌梅肉10克、陈皮10克、生甘草3克。 功能:养阴和胃,理气清热。 主治:适用于各种慢性胃炎。症见胃脘隐痛,脘腹胀满或牵及两胁,嗳气,纳呆食少,少食即饱,胃中灼热嘈杂,口干咽燥,便干身倦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舌体瘦小,舌质红而缺津,少苔或花剥,脉细弱或细数等,中医辨证属于脾胃阴虚者。 用法:每日1剂,小火水煎分二次服。 方解:脾胃阴虚证,其病机变化侧重在胃;胃主受纳水谷,其性以通降下行为顺,喜润...
-
慢性浅表性胃炎的防治 应如何做呢?
很多老人在做胃镜检查后被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因为是常见病.而且有的患者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但浅表性胃炎是属于一种进展性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调理,容易发展成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 浅表性胃炎最常见的症状是上腹部疼痛。一般为弥漫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少数人可能表现为绞痛。另外。有的人也会伴有嗳气、恶心、泛酸、腹胀、便秘等症状。对于慢性浅表性胃炎的治疗并没有特效药物,只能在出现症状时对症治疗.方法也比较单一,而且多数慢性病的治疗时间长且容易复发。俗话说“胃病需三分治七分养”,因...
-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中药方
组成:太子参10克,炒白术10克,黄芩10克,仙鹤草15克,莪术10克,白花蛇舌草15克,半枝莲15克。 功能:益气健脾,清热活血。 主治:气虚血瘀,湿热郁滞,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 方解:太子参配炒白术:益气健脾,顾护后天之本,此是治病之本,为君药。黄芩配仙鹤草:黄芩善清胃热,仙鹤草清热化湿、活血,健胃补虚,两药配伍,清热泻胃之力有增,但不似芩连有苦寒败胃之弊,且仙鹤草尚于清泻之中寓固本之意;两药亦可有效抑杀幽门螺杆菌。 用莪术活血化瘀,消痞散结,与参、术相合,则消补兼...
-
治疗慢性腹泻方病例与疗效
应用桃花汤加减治疗慢性腹泻43 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43例患者均来自门诊,其中男26 例,女17例;年龄最小者20岁,最大者63岁,.其中20~50岁者22例, 51~63岁者21例;病史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11年。43例患者均经肠镜检查排除肿瘤、肠结核、阿米巴痢疾等疾病。 辨证要点:每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甚至泻出水样物,夹有不消化食物,迁延反复,脐腹冷痛,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面色萎黄,倦怠乏力,舌淡苔白,或边有齿痕,脉沉细或细。中医辨证...
-
慢性腹泻 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临床采用辨证论治方法,治疗慢性功能性腹泻病人92例,取得较好的临床 疗效。现总结如下。 慢性功能性腹泻临床主要表现为大 便呈糊状或稀水样,但无腹痛症状,起病 缓慢,反复发作。在过去的12个月里,至 少有12周反复出现糊状或水样便,或每 日排便次数增加,在2次以上粪便偏软 溏。实验室检查未发现生化异常,经肠镜 检查排除肠道器质性病变。 治疗方法:采用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临床常见以下四种证型,投以相应方药, 每日1剂,加入清水煎煮,分上下午各温 服1次。服药1月为1个疗程。 一、寒湿困脾型:症见大便清稀或如 水样...
-
慢性胃病 按摩缓解病情
慢性胃病患者在生活中,可以自己进行以下按摩,对缓解病情会有所帮助。 1.摩腹。睡前平卧床上,右手掌心向下平放于上腹部,左手轻压于右手背上,以轻力向下压并同时向右下腹按摩,经过中下腹、左中腹,最后回至上腹部。一般连续反复30周,更换左右手位置,反方向按摩30周。 2.按揉中脘穴。以顺时针方向围绕着中脘穴(胸剑联合至脐孔连线的中点)轻轻按揉36周。 3.按揉足三里穴。以顺时针方向围绕足三里穴(外膝眼下四横指、胫骨边缘)轻轻按揉36周。 此外,慢性胃炎患者饮食要注意几点: 1.宜淡,少食熏、烤、煎...
-
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益胃化瘀汤
组成太子参20克,麦冬10克,石斛12克,半夏10克,黄连6克,枳实15克,刺猬皮15克,没药10克,徐长卿12克,佛手10克,砂仁5克(后下)。 功能养阴益气,理气化瘀。 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或伴异型增生者,症见胃脘痞满、隐痛、灼热、嘈杂,纳呆食少,嗳气、吐酸,口干,困倦乏力,心烦少寐,大便秘结,消瘦,舌质紫暗,舌苔黄少津,脉沉细。证属脾胃气阴亏虚、气滞络瘀者。 用法每日1剂,水煎500毫升,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方解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属于中医“胃痛”、&ldqu...
-
周天寒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 止哮丸
第四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周天寒,幼承家学,笔耕不辍,勤于实践,临床经验丰富。常用家传“周氏固本止哮丸”治疗慢性支气管哮喘,疗效甚佳。 组成:人参、白果、京半夏、白术、川贝母、紫河车各31克,黄芪、鹿衔草、熟地(另蒸,捣烂如泥)各62克,椒目50克。 方药加减:偏脾虚加扁豆、鸡内金各40克;偏肾阳虚加肉桂、补骨脂各30克;偏肾阴虚加枸杞、女贞子各60克;挟瘀血者加丹参、红花各40克。 制法与服法:分别将以上各药研成细末,混合均匀,加熟地、蜂蜜为丸,制成梧桐子...
-
慢性肠炎止泻方
陈某,女,34岁。2011年7月8日初诊。慢性肠炎病史1年余。曾用西药止泻剂、柳氮磺胺等药,泻止,但停药后3天症状如前。刻诊:肠鸣辘辘,泻如骛溏,日7~8次,便时腹部隐痛不休,食冷物或外受寒冷加重,伴纳谷欠馨,怕冷乏力。形瘦,面色萎黄,舌淡有齿痕,苔薄白,脉沉迟而弱。辨为太阴阳明合病,属水寒土湿,中轴失运,治以扶阳燠土,温脾止泻。方宗附子理中汤、四逆汤、香砂六君子汤合方损益。处方:川白附子10克,淡干姜15克,炙甘草15克,炒白术15克,台党参20克,云茯苓20克,广木香10克,春砂仁10克,姜半夏10克,陈皮...
-
慢性支气管炎呼吸操
慢性支气管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疾病,经常进行呼吸操练习,可促进气管和支气管内痰液和炎症渗出物的排出,改善气道的通透性,保持肺组织的弹性,增强呼吸肌的力量,提高肺活量,有效改善慢性支气管症状。练习地点以选择湖边、树林、公园为好。呼吸操的特点是以静为主,动静相兼。长期坚持练习,不但可以改善肺的呼吸功能,而且对血液、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都有良好的作用。 呼吸操要求大脑入静,全身肌肉放松,随时调整呼吸,以便达到预防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目的。可在腹式呼吸练习的基础上,进行全身性呼吸体操锻炼,即呼吸和扩胸、弯腰、下蹲等动作相...
-
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分型治疗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秋冬季节为发病高峰,是多种因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病毒和细菌所引起的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继发感染和加剧病变发展的重要因素,粉尘、大气污染、刺激性烟雾、长期吸烟的慢性刺激是主要病因之一,气候寒冷,过敏因素也是发病的诱因。机体抵抗力减弱,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降低,是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的内因。 慢性支气管炎发病缓慢,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主要症状是咳嗽、咳痰、喘息或气短,尤以清晨或夜间为重,痰量增多。当并发肺气肿时,除有咳、痰、喘等症状外,逐渐出现呼吸困难。...
-
慢性胃炎 毛德西调节升降有验方
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中医理论造诣精深,从事临床工作50载,学验俱丰;他对消化系统疾病有深入研究,疗效卓著。笔者有幸跟师侍诊,收益良多,兹将其治疗慢性胃炎的经验总结如下,与同道探讨。 慢性胃炎系多种原因所致胃黏膜慢性炎症性病变。多无特异性,有症状者多表现为上腹部疼痛不适,无明显节律性,进食后较重。目前,西医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最主要的病因。西医治疗主要采取根除幽门螺杆菌、抑酸、保护胃黏膜、控制感染等治疗。而毛德西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也取得了满意疗效。 调节升降有验方 有相当比例的...
-
温运脾阳法治慢性胃炎验案
病例:奠某,女,36 岁。胃脘痞满反复3年,加剧1月,以夜间或食后痞满为甚,或疼痛,痛势剧烈。曾多次行纤维胃镜检查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HP阳性。 西医予洛赛克及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转诊中医服四逆散、柴胡疏肝散、陈夏六君子汤等,症状无明显改善,偶见反酸,稍嗳气,食欲差,口淡乏味,大便溏,两手冰冷,腰酸,精神疲乏,舌淡胖,苔白滑,脉濡细无力。证属脾肾阳虚,治宜温补脾肾,方用附桂理中汤加味。 处方:党参15克,白术12克,干姜、白豆蔻、熟附子、海螵蛸、浙贝母各8 克,丁香、肉桂、炙甘草各3克。7剂,每天1剂,水煎...
-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偏方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偏方(外邪袭肺) 处方:桔梗、白前、紫菀、百部、陈皮、杏仁、川贝母各12克,桑叶20克,荆芥、沙参各15克,黄芩10克,生石膏25克,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加减:伴恶寒无汗之风寒袭肺者,加麻黄、桂枝、半夏、桑白皮宣肺散寒;伴恶风身热口渴之风热犯肺者加知母、麦冬、玉竹、山栀、瓜蒌宣散风热;伴口鼻干燥,干咳作痒之风燥犯肺者加菊花、薄荷、连翘、芦根、鱼腥草清热润燥。 功效主治:疏表宣肺。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中医辨证属外邪袭肺型。症见咳嗽时作,白天多于夜间,咳而急剧,声重...
-
治慢性胃炎针灸印堂穴中脘穴
慢性胃炎是由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多种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大多数病人常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不适和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嗳气等。临床表现多样,症状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常常并不一致。慢性胃炎可由于治疗不规范、不彻底甚至不合理等,造成患者病情时好时坏,症状时轻时重,迁延难愈,给许多患者特别是中老年患者带来长期、很大的痛苦和精神折磨。近年来,笔者治疗慢性胃炎针灸并用,对迅速减轻患者症状、加速病情好转疗效不错,简介如下。 取穴:印堂穴、中脘穴。 治疗方法...
-
慢性胃病的生活调理
慢性胃病主要和工作压力大、风寒湿热、精神高度紧张以及饮食没有规律等因素有关。慢性胃病在每次急性或反复发作时往往由于风、寒、湿、热、燥等外邪和饮食等外因所致,也可由于七情失调内伤而病,每次必须挖捌疾病根源。中医治疗胃病,切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也切勿盲目进补,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必须首先驱除外邪,才能更好地调补肝、脾、胃。对于一些久病、杂病或多脏腑虚损、虚实夹杂的胃病患者来说,这一点很苇要。切勿操之过急,必须先抓住主要矛盾,攻补得当才能取得较好的远期疗效。 劳逸结合生活规律 胃病患者要起居有常,生活有度,作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