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 第29页
-
中医方药护胃治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慢性胆囊炎
全国名中医赵文霞是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首届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赵文霞不仅专于诊治肝系疾病,对脾、胃、胆系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及遣方用药更是精准巧妙。现就赵文霞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合并慢性胆囊炎经验略陈固陋如下。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指因过多胆汁反流引起的胃黏膜损伤性炎症性病变,可分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和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其中发生于非手术胃的称为原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发生于胃部手术或胆囊切除术后的称为继发性胆汁反流性胃炎。胆囊炎是指由胆囊结石、高脂饮食所诱发的胆囊炎症性病变,据其发...
-
健脾和胃法治慢性胃炎验案
病例:张某,男,47 岁。患者反复胃脘胀痛2 年,加剧1周。平素以胸脘痞满为主,时隐痛、嗳气,无反酸。行纤维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部为主,幽门螺杆菌(HP)阳性。曾服用制酸、消炎药及清热解毒中药等,疗效不显。1 周前因饮食不节,症状加重,胃脘痞满隐痛,伴胸膈不利,气短乏力,食欲差,食后欲呕,口吐痰涎,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腻微黄,脉濡滑。西医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脾虚痰盛。治宜健脾益气,化痰和胃,方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味。处方:党参15克,白术、茯苓、法半夏、厚朴、海螵蛸、浙贝母各...
-
慢性胃炎的运动疗法
慢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上腹部闷胀疼痛、暖气频繁、泛酸、食欲减退、消瘦、腹泻等症。慢性胃炎患者中,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很高。由于在慢性胃炎发病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另外,对于慢性胃炎患者,也有一套运动疗法可以缓解症状。 挽惊马身体直立,两脚略分开,两臂抬起与肩平,然后两臂偏向一侧,头与上身也随之转动,双手向前上方用力,像挽惊马的样子。保持这种姿势15 秒,换手向另一侧重复相同动作,每侧 20次。 振肩身体直立,两脚略分开,两手抬起与肩平,从前向后振肩,在...
-
习用一味地榆饮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为常见病、多发病,乃胃黏膜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之慢性胃病。《类证治裁》有关于胃脘痛之描述:“其状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脘中懊恼不安,或兼嗳气痞闷,渐至吞酸停饮,胸前隐痛,丹溪谓皆痰火为患,或食郁有热。”此段描述于慢性胃炎颇相吻合,丹溪所谓病理也相当确切。慢性胃炎之表现,相当数量病例并无胃脘或上腹疼痛,而食后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下降、消化力减弱等非特异性症状为其常见表现。此病当属中医之胃脘痛、嗳气、痞满、呕逆、郁证等范畴,且其临床表现之轻重缓急与胃体实质之病变程度往往并非一...
-
慢性胃炎泛酸 中药辨证治疗
泛酸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如果持续时间不长,可不予治疗,如果反复长时间泛酸,就可能是患有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症、食管炎等消化系统疾病。中医认为,泛酸主要因肝火、湿滞、郁热引起,可用中药辨证治疗。 肝火泛酸 此类患者常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肝火犯胃,导致胃失和降而泛酸,还伴有口苦口干、两胁胀痛、烧心等症状。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降逆。 方药柴胡、莱菔子各15克,黄芩、郁金、木香、香附、佛手、陈皮、半夏、白芨、川楝子各12克,杭芍20克,黄连、吴茱萸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
名中医盛循卿治慢性胃炎经验
盛循卿,浙江省杭州市中医院主 任医师, 国家级名老中医,首批全国 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 老师。善将仲景学说灵活施用,以治 疗中医内、儿科疾病。盛老对脾胃病 研究尤深,曾提出脾胃气机失调是该 系统疾病的共同病机,认为治疗脾胃 必先调养肝气,以疏肝理气来调理脾 胃气机,对四逆散古方的应用阐发, 造诣精深,对医治脾胃病颇有良效。 现就盛老以四逆散治疗慢性胃炎经验 作一介绍。 慢性胃炎属中医“胃脘痛”范 畴。盛老认为,胃脘痛者,疏理气机 为通用之法。胃病用药,宜用性味甘 平之品...
-
治慢性肠梗阻验案
病例:徐某,女,47岁。一年前在北京打工,从事餐饮业,突发腹部疼痛,医院检查为肠梗阻。经医院保守治疗半月后出院。后每2~3个月必发一次,每发须住院治疗(胃肠减压或灌肠)方可缓解。现诊:面黄体瘦,神疲乏力,腹部胀痛,气逆不舒,大便不通,饮食少进,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厚腻,脉弦。辨为肺气虚寒,大肠失于温煦,气不化津,结塞为秘。宜从肺治,法宜温开宣降,肃肺通便。处方:薤白、杏仁、桔梗、木香、枳壳、白芍各12克,前胡、黄芪、紫菀、延胡索各10克,党参8 克,川贝母5克,厚朴18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二诊:...
-
治中老年慢性肠炎之久泻方
中老年慢性肠炎之久泻,多表现为脘腹绵绵作痛,喜温喜按,自利不渴,呕吐,大便稀溏,不思饮食,舌淡苔白润,脉沉细或沉迟无力,甚者脱肛、晕厥等。笔者跟随甘肃中医学院王道坤教授学习时,在其指导下对中老年慢性肠炎的治疗进行总结,得出有效方剂,即以干姜10克,炒白术30克,人参(另煎)12克,附子(先煎)12克,吴茱萸6克,葛根12克,高良姜9克,肉豆蔻(去油)12克,肉桂6克,天台乌药12克,蒲公英12克,枳壳12克,藿香30克为主方,并以生姜大枣为引。日1剂,水煎服,或用本方剂1~2剂粉细为末,于餐前温水冲服,效果...
-
防治慢性胃肠炎 按摩牙龈消红肿
穴位与部位: 神阙穴:即肚脐;天枢穴:神阙穴旁开两寸处;大横穴:神阙穴旁开4寸处;足三里穴: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方法与步骤: 取坐位或仰卧位。双手掌重叠,以神阙穴为圆心,顺时针按摩腹部5~10分钟。 右手中指端点揉天枢、大横穴3~5分钟。 两手拇指稍用力按压两足三里穴1~3分钟。(高震) 按摩牙龈消红肿 先将双手洗净,用右手中指按摩左侧的牙龈,用左手中指按摩右侧的牙龈,力度逐渐加大,时间约两分钟左右。按摩之后,立即用甲硝唑药液漱口,时间为一分钟。药液配制的方法是:一片甲硝...
-
膏剂治疗慢性胃炎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为饮食失调,肝气犯胃,脾胃虚弱致使胃气滞寒,升降失常,胃络失养所为,当以健脾养胃、疏肝行气为治。 现介绍几则膏剂治疗方,供选用。 1.金柑膏:金橘345克,丁香、豆蔻各110克,肉桂270 克,沉香42克,砂仁、木香、玫瑰花、梅花、吴茱萸、郁金各3 克,香附、香橼、丹参、桔梗、厚朴、乌药、高良姜、干姜、枳壳、佛手、毕澄茄、陈皮、青皮、延胡索、藿香、紫苏梗各6克。取金橘、丁香、肉桂、砂仁、豆蔻、木香、沉香、玫瑰花、延胡索、梅花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香附等十七味加水煎煮2 次,合并滤液,浓...
-
治慢性胃炎外用验方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节,积滞不化,郁遏气机,或忧思 恼怒,肝失疏泄,气滞胃 脘,或过度辛劳,耗伤气血,致使气机不畅,郁滞胃脘而诱发,症见上腹饱胀不适、胃脘隐痛、嘈杂暖气、厌食恶心等。临床上外用吴茱萸等治疗效果显著。 方用:吴茱萸、白胡椒各1c 克,陈皮30克,共为细末,用白酒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神阙穴 (肚脐),上覆盖消毒纱布,以热水袋温熨半小时,每日1次,7天为1疗程。 此方以吴茱萸为主药,辅以温中散寒的白胡椒,再配以理气调中的陈皮,共奏温中、理气、散寒、止痛之功。用莸期间,注意合理饮食,以防积滞伤及...
-
掌揉腹部治疗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令很多患者苦恼,往往持续疼痛难忍,是多种胃病常出现的一个共同症状,发病人群以中年人居多,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按摩疗法可疏肝理气,促进胃蠕动,缓解胃痉挛,对单纯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和肥厚性胃炎的治疗效果较好。 慢性胃炎多因饮食不规则,饥饱失常或过食辛辣生冷食物损伤脾胃,精神抑郁气机逆乱也可致肝邪犯胃,或外邪内侵克犯脾胃所致。这三种类型在临床中较多见,症状多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在背部膈俞至胃脘部之间出现压痛点,胃脘隐痛可痛及两胁,口苦吐酸,神疲乏力。按摩治疗可选三个要穴,中脘、足三里和胃俞。...
-
慢性胃炎中医调理偏方
治疗慢性胃炎,最关键的是杀灭幽门螺杆菌,现在临床上抗生素的滥用现象普遍存在,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的问题也日益突出。而现代中药研究发现,有多种中药均对幽门螺杆菌有杀灭抑制作用,其中又以黄连为最强。黄连泡水连服治疗慢性胃炎很有效,但黄连最大的问题是泡水后喝起来太苦,很多人受不了这种苦味,幸好还有其他的中药可选择,如甘草、蜂蜜,杀幽门螺杆菌效力虽然没有黄连强,但是口感好,坚持服用也能取得不错的效果。 针对这种情况,我给患者开了两个方子,都是家庭厨房必备的一些东西,具体做法是这样的: 第一个偏方是豆腐鸡蛋壳,材料就两种,豆...
-
中医辨证慢性胃炎
方药:太子参20克,白术、白芍、枳壳、桃仁各12克,蒲公英、茯苓各 15克,黄连、吴茱萸各5克,元胡12 克,红花、木香、甘草各6克。 加减:有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者加三棱、莪术各 10克,白花蛇舌草20克;便溏加焦山楂15克;嗳气频作加苏梗15克。每日 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慢性胃炎,中医辨证属虚实夹杂,寒热错杂,气血同病。临床表现为胃脘疼痛,胀满嗳气,嘈杂泛酸,恶心呕吐,上腹灼热,口干口苦,面色萎黄,神疲乏力,食少,便秘或便溏,舌质淡红或暗红,舌苔薄黄或黄腻,脉弦细或细弱。 疗效:治疗80例,显效40例,有效...
-
止泻泄 用于慢性肠炎方
荜茇辛热逐寒,善治寒凝气滞之腹痛痛腹泻。治疗大肠时泄,不欲饮食,四肢厥冷,面色青黄等症,余常用《圣惠方》中的荜茇丸。 方用:荜茇15克,白术15克,肉豆蔻15克(去壳),丁香45克,诃黎勒100克(煨,用皮),附子50克(炮裂,去皮脐),桂心15克,胡椒75克,干姜25克(炮裂,锉),厚朴50克(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陈橘皮15克(汤浸,去白瓤,焙),木香25克。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30丸,以粥饮送下,不拘时候。本方温脏腑,去沉寒,健脾胃,止泻泄,可用于慢性肠炎而见上述症状者。...
-
慢性胃炎辨治
慢性胃炎是一种慢性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症状,一般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疼痛时作、嗳气、少数有食欲不振、恶心等。与中医学中的胃脘痛、痞满、吐酸、嘈杂等症相关。中医认为该病多由外邪犯胃、饮食失调、情志内伤、肝气犯胃、胃失和降、脾胃虚弱、运化失调等因素所致。其病位在胃,主要涉及肝、脾。治疗时要考虑胃的特点:胃益通而不宜滞,因胃失和降,胃气郁滞,不通则痛。所以,治疗时以和胃理气止痛为原则,气机通顺,通则不痛,胃痛自能缓解。治疗时,还要注意各证型间的变化及虚实夹杂等证出现。该病现代医学可用胃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