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 第30页
-
冬病夏治 中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发红、发痒及流泪;鼻痒,鼻涕多,多为清水涕,感染时为脓涕;鼻腔不通气,耳闷;打喷嚏(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经口呼吸;嗅觉下降或者消失。 上述症状是过敏性鼻炎常见的典型症状,但临床上每个患者出现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长年患病者亦可同时出现季节性的发作。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鼻息肉、哮喘、打鼾等,此时,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鼻子作为呼吸系统的门户,尽心尽力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抵御病菌的入侵。可是,有时候,周围邻近器官,以及其他系统的病变都能影响...
-
民间预防 秋冬过敏性鼻炎
秋冬季节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民间有很多预防鼻炎的小偏方,不妨一试。 丝瓜藤煲猪瘦肉 做法:取近根部的丝瓜藤3~5克洗净,猪瘦肉60克切块,同放锅内煮汤,至熟加少许盐调味,饮汤吃肉,5次为一疗程,连用1~3个疗程自愈。 功效:清热消炎,解毒通窍,主治慢性鼻炎急性发作、萎缩性鼻炎、鼻流脓涕、头晕头痛。 辛夷煮鸡蛋 做法:辛夷花15克,放入砂锅内,加清水2碗,煎取1碗;鸡蛋2个,煮熟去壳,刺小孔数个;砂锅中倒入药汁煮沸,放入鸡蛋同煮片刻,饮汤吃蛋。 功效:通窍,止脓涕,祛头痛,滋养扶正。主治慢性鼻窦炎、流...
-
冬季经常无故流鼻血 试用藕节煎水
东莞伍女士: 冬天气候干燥,人们血管变得脆弱,很容易流鼻血。冬季经常无故流鼻血的人,不妨尝试用藕节煎水服用。每天将5个藕节洗净,煎煮两次,每次煎半小时,将两次获得的药汁混合后当茶饮用,3~5天就会有明显效果。 专家点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黄燕晓表示,藕节有收敛止血、化瘀的功效。而藕节用于治疗各种血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将新鲜藕节捣烂,取其汁液滴于出血部位;二是将藕节炒至表面焦黑色的藕节炭,然后外敷出血部位。对于轻微的鼻黏膜出血,可以试用以上2种方法止血。...
-
冬季预防鼻干并发症
冬季寒冷多风,气候干燥,人体水分大量丢失得不到补充,导致鼻干症,倘不重视,会诱发诸多并发症。 鼻干症发病原因是人体内水分丧失过多,加之气候干燥,鼻腔分泌液腺体萎缩,血管平滑肌壁萎缩,血管腔变窄闭塞,局部组织供血不良,迫使腺体分泌液减少,引起鼻腔干燥症,诱发许多并发症。 诱发鼻窦炎。鼻干症会引起鼻黏膜上皮萎缩,纤毛丧失,分泌物积存在鼻腔形成痂皮。因为脓性分泌物对黏膜的压迫,鼻窦内分泌物引流不畅而发生鼻窦炎。 诱发鼻出血。鼻干症能引起鼻黏膜干燥,使黏膜血管变脆,造成经常破裂出血,老年人尤为常见。 诱发嗅觉失灵。鼻干症能...
-
冬季治过敏性鼻炎方
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症状为:表现为:连续打喷嚏(10个以上)、大量流涕、鼻塞、鼻痒、头痛耳鸣、嗅觉减退和疲劳乏力(类似患了感冒),并伴有上腭、咽喉、外耳道、眼睛和皮肤等处奇痒。 过敏性鼻炎发病原因,(过敏体质者的)鼻粘膜对外界刺激因子的反应过于强烈,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由此引起过敏性鼻病,过敏性鼻炎好发于小儿、免疫低下者和体弱老人。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如不及时治疗,可诱发鼻息肉、气管哮喘、鼻窦炎和中耳炎等多种疾病,故不可轻视,以免延误治疗而遗祸终生! 中药方:苍耳子10克,辛夷花15克,白芷10克,薄荷叶2克,加适...
-
秋用麦冬利口咽
秋季为燥邪主气,燥邪损伤津液容易导致肺阴不足,出现口干咽燥、咽喉干痒疼痛、声音嘶哑、干咳少痰等表现。此时,可以自制一些养阴生津的药膳,来缓解口干咽燥的症状。麦冬性味甘、寒,具有清热祛燥、养阴生津的功效,可以缓解由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口舌干燥、咽干咳嗽等症状。用麦冬可以,自制成以下一些药膳。 麦冬石斛茶:石斛15克,麦冬10克,绿茶5克,将以上药物置于茶杯中,用开水冲泡,上盖闷5分钟后即可饮用。具有清热生津、养阴利咽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秋季燥邪所致的口咽干燥。 银花麦冬汤:金银花10克,麦冬10克,将两药浸泡十分钟后加水...
-
严冬防治小儿急性喉炎
严冬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而其中最急者莫过于急性喉炎。该病常发生于半岁至3岁的儿童,起病急,来势猛、病情重,有些小儿白天尚好,但到晚间突然发病,喉痛音哑,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家长稍有疏忽,便可能造成患儿死亡。 急性喉炎常继发于感冒受寒之后,最初表现类似感冒,很快出现干咳或咯痰不爽,咳声嘶哑,甚至出现犬吠样咳嗽声,吸气时有痰鸣音,呼吸急促而粗糙,同时伴有精神倦怠,烦躁哭闹。有的患儿虽无咳嗽,但很快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的向内凹陷,以及点头呼吸、鼻翼煽动等一系列呼吸困难,甚则口唇青紫,面色晦黯,此时若不...
-
冬春季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流腮”即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冬春两季,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通过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唾液飞沫传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常在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散发或流行。病初多有发热、恶寒、头痛、咽干、食少、神疲、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1~2天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腮腺部位弥漫性肿痛,张口困难,并出现39℃以上的高热;4~7天后,腮腺肿大消退,体温降至正常,疾病趋于康复。 但流行性腮腺炎容易并发舌下腺、颌下腺、颌下淋巴结、睾丸、卵巢以至心肌等部位的急性炎症。该病属中医&ldquo...
-
顺利度过严寒的冬季 保护好心脏和提高心功能
据研究发现,每当气温降至7℃时,中老年人患急性心衰的人数增加2~3倍;当低于4℃时,因心脏病而发生死亡的人数会成倍增加。 专家提醒,特别是心脏不好的中老年人,在冬季遇到寒流,或大风、雨雪天气,应采取防护措施,增强心脏抵御寒冷刺激的能力,对保护心脏功能和减少心脏病发作大有益处。 即使没有冠心病的中老年人,在寒冷的刺激下也很容易突发心肌梗死。这是因为气温降低时,人体内肾上腺素释放过多,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起冠状动脉挛缩造成的。 低温可使人体内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全血容量、毛细血管...
-
司天麦门冬汤降血压
何某,女,1958年9月16日生(农历),戊戌年五之气。2018年5月24日首诊:右腰酸病史两年,小便频,量少,尿潜血(+),血压偏高(150/95mmhg),舌偏红,苔少,左脉沉细,关部稍滑,右脉沉弱,关稍弦。方拟司天麦门冬汤。 处方:剖麦冬30克,炙紫菀15克,潞党参10克,炙桑白皮15克,法半夏10克,淡竹叶12克,香白芷10克,钟乳石10克(先煎),生姜10克,大枣(擘)6克,炒甘草6克。7剂。 6月14日二诊:服前方1周后,小便不适感明显改善,停药1周,时有反复。大便不适明显好转,1日...
-
冬季养生打好“保胃战”
刚入冬,昼夜温差明显加大,冷空气开始一个接一个袭来,以往患过胃病的人,这时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舒服的感觉,如胃脘不适、胀闷或隐痛、泛酸、嗳气、食欲不振或进食后不易消化等,有的人还会出现腹胀和腹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中医学认为:寒属阴邪,易伤阳气,内客于胃,伤及中气,气伤失运,气机凝滞,胃气不和,不通则痛。西医学则认为:寒冷可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其兴奋性增高,使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使得胃部的血管痉挛、收缩,胃内血流下降,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胃粘膜保护力下降,导致炎症、溃疡等,从而出现胃胀、胃...
-
进入秋冬易患感冒咳嗽 教你制秋梨膏
进入秋天和冬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患感冒、咳嗽的人很多,有一种饮品在市场上卖得很火,这就是秋梨膏。 八月十五过后,正是梨子上市的时候。用应季的秋梨,配上一些具有润肺养阴、止咳化痰等作用的、药食同源的中药和食品,比如茯苓、川贝、麦冬、蜂蜜等,经过简单的加工制作,就成为闻名遐迩的秋梨膏,冬秋季节,北京人的最爱! 为什么说是北京人的最爱呢?过去,秋梨膏是宫廷御用,清朝后由御医传出宫廷,流传至民间。北京人很有口福,因为北京就是秋梨膏中的主要配料——秋梨,或者是鸭梨、雪梨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