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冬 第30页

冬 第30页

  • 冬病夏治 中医疗过敏性鼻炎

    冬病夏治 中医疗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包括:眼睛发红、发痒及流泪;鼻痒,鼻涕多,多为清水涕,感染时为脓涕;鼻腔不通气,耳闷;打喷嚏(通常是突然和剧烈的);经口呼吸;嗅觉下降或者消失。   上述症状是过敏性鼻炎常见的典型症状,但临床上每个患者出现的症状可能有所不同,长年患病者亦可同时出现季节性的发作。部分患者可能同时伴有鼻息肉、哮喘、打鼾等,此时,需要到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   鼻子作为呼吸系统的门户,尽心尽力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抵御病菌的入侵。可是,有时候,周围邻近器官,以及其他系统的病变都能影响...

  • 民间预防 秋冬过敏性鼻炎

    民间预防 秋冬过敏性鼻炎

    秋冬季节是过敏性鼻炎的高发季节。民间有很多预防鼻炎的小偏方,不妨一试。 丝瓜藤煲猪瘦肉 做法:取近根部的丝瓜藤3~5克洗净,猪瘦肉60克切块,同放锅内煮汤,至熟加少许盐调味,饮汤吃肉,5次为一疗程,连用1~3个疗程自愈。 功效:清热消炎,解毒通窍,主治慢性鼻炎急性发作、萎缩性鼻炎、鼻流脓涕、头晕头痛。 辛夷煮鸡蛋 做法:辛夷花15克,放入砂锅内,加清水2碗,煎取1碗;鸡蛋2个,煮熟去壳,刺小孔数个;砂锅中倒入药汁煮沸,放入鸡蛋同煮片刻,饮汤吃蛋。 功效:通窍,止脓涕,祛头痛,滋养扶正。主治慢性鼻窦炎、流...

  • 冬季经常无故流鼻血 试用藕节煎水

    冬季经常无故流鼻血 试用藕节煎水

    东莞伍女士: 冬天气候干燥,人们血管变得脆弱,很容易流鼻血。冬季经常无故流鼻血的人,不妨尝试用藕节煎水服用。每天将5个藕节洗净,煎煮两次,每次煎半小时,将两次获得的药汁混合后当茶饮用,3~5天就会有明显效果。 专家点评: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黄燕晓表示,藕节有收敛止血、化瘀的功效。而藕节用于治疗各种血症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将新鲜藕节捣烂,取其汁液滴于出血部位;二是将藕节炒至表面焦黑色的藕节炭,然后外敷出血部位。对于轻微的鼻黏膜出血,可以试用以上2种方法止血。...

  • 冬季预防鼻干并发症

    冬季预防鼻干并发症

    冬季寒冷多风,气候干燥,人体水分大量丢失得不到补充,导致鼻干症,倘不重视,会诱发诸多并发症。 鼻干症发病原因是人体内水分丧失过多,加之气候干燥,鼻腔分泌液腺体萎缩,血管平滑肌壁萎缩,血管腔变窄闭塞,局部组织供血不良,迫使腺体分泌液减少,引起鼻腔干燥症,诱发许多并发症。 诱发鼻窦炎。鼻干症会引起鼻黏膜上皮萎缩,纤毛丧失,分泌物积存在鼻腔形成痂皮。因为脓性分泌物对黏膜的压迫,鼻窦内分泌物引流不畅而发生鼻窦炎。 诱发鼻出血。鼻干症能引起鼻黏膜干燥,使黏膜血管变脆,造成经常破裂出血,老年人尤为常见。 诱发嗅觉失灵。鼻干症能...

  • 冬季治过敏性鼻炎方

    冬季治过敏性鼻炎方

    过敏性鼻炎的主要症状为:表现为:连续打喷嚏(10个以上)、大量流涕、鼻塞、鼻痒、头痛耳鸣、嗅觉减退和疲劳乏力(类似患了感冒),并伴有上腭、咽喉、外耳道、眼睛和皮肤等处奇痒。 过敏性鼻炎发病原因,(过敏体质者的)鼻粘膜对外界刺激因子的反应过于强烈,超出了正常的生理范围,由此引起过敏性鼻病,过敏性鼻炎好发于小儿、免疫低下者和体弱老人。反复发作的过敏性鼻炎,如不及时治疗,可诱发鼻息肉、气管哮喘、鼻窦炎和中耳炎等多种疾病,故不可轻视,以免延误治疗而遗祸终生! 中药方:苍耳子10克,辛夷花15克,白芷10克,薄荷叶2克,加适...

  • 冬季鼻炎按额头

    冬季鼻炎按额头

    冬季是鼻炎高发季节,患者常有头痛、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水涕等不适,按摩额头可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中医认为,人的阳气不足.卫外功能减弱,感受风寒极易诱发鼻炎。额头的上星穴属督脉,具有温振阳气、祛风散寒的作用。 上星穴位于额头正中发际直上1寸处.以大拇指按揉.并朝向鼻尖方向用力、早晚各按摩5分钟,现代医学证实.上星穴处分布有额神经分支,额动、静脉分支及颞浅动、静脉分支。按揉此处,可以起到改善鼻腔供血、消除炎症的作用。 (于金宝)...

  • 滋润咽喉 麦冬芦根冲水喝

    滋润咽喉 麦冬芦根冲水喝

      用麦冬、芦根二味开水冲泡饮用,可起到较好的滋阴润燥作用。方法:每次可取鲜芦根30克(干品用15克),麦冬15克,头道冲入沸水,加盖焖10分钟即可饮用,其后可加开水频频代茶饮。   此茶口感好,无苦味。可适量加些薄荷香料、白糖,能生津清热、养阴润燥,对口干舌燥、心烦不眠、便秘、胃热呕吐、咽喉干痛、齿龈出血或肿痛等均有较佳效果。...

  • 冬季咽痛可用金银花

    冬季咽痛可用金银花

    许多人在干燥的冬季都会出现咽喉肿痛、鼻腔干痛、口舌生疮等上火症状,用金银花治疗效果不错。 方法为:取金银花6~10克,先以水冲净,再加沸水浸泡15~30分钟后饮用。 但因其性寒不宜久饮,并且胃寒之人须慎用。 (高宗达)...

  • 秋用麦冬利口咽

    秋用麦冬利口咽

    秋季为燥邪主气,燥邪损伤津液容易导致肺阴不足,出现口干咽燥、咽喉干痒疼痛、声音嘶哑、干咳少痰等表现。此时,可以自制一些养阴生津的药膳,来缓解口干咽燥的症状。麦冬性味甘、寒,具有清热祛燥、养阴生津的功效,可以缓解由于津液不足所致的口舌干燥、咽干咳嗽等症状。用麦冬可以,自制成以下一些药膳。 麦冬石斛茶:石斛15克,麦冬10克,绿茶5克,将以上药物置于茶杯中,用开水冲泡,上盖闷5分钟后即可饮用。具有清热生津、养阴利咽的功效。可以有效缓解秋季燥邪所致的口咽干燥。 银花麦冬汤:金银花10克,麦冬10克,将两药浸泡十分钟后加水...

  • 二冬膏 治咽炎

    二冬膏 治咽炎

    本人患有慢性咽喉炎,特别到秋冬季节,常常是干咳不止,咯痰不爽,时有口于咽痛、喉痒、声音嘶哑、舌红少津等症状。后来在一位中医建议下服用“二冬膏”调治,疗效很好。 二冬膏:天冬、麦冬各500克,先将天冬和麦冬(中药房有售)洗净,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煎3小时,第二、三次各煎2小时,合并3次煎液,用纱布过滤,再将滤液放锅内用小火浓缩成膏状。每100克浓缩膏加50克蜂蜜混匀即可。每次取10-15克,用白开水冲服,每日2次。 本处方材料易得,制作简便,对防治慢性咽喉炎及冬季燥咳有很好的疗效。 广东湛江...

  • 严冬防治小儿急性喉炎

    严冬防治小儿急性喉炎

    严冬是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季节,而其中最急者莫过于急性喉炎。该病常发生于半岁至3岁的儿童,起病急,来势猛、病情重,有些小儿白天尚好,但到晚间突然发病,喉痛音哑,随即出现呼吸困难,家长稍有疏忽,便可能造成患儿死亡。 急性喉炎常继发于感冒受寒之后,最初表现类似感冒,很快出现干咳或咯痰不爽,咳声嘶哑,甚至出现犬吠样咳嗽声,吸气时有痰鸣音,呼吸急促而粗糙,同时伴有精神倦怠,烦躁哭闹。有的患儿虽无咳嗽,但很快出现锁骨上窝、胸骨上窝及上腹部的向内凹陷,以及点头呼吸、鼻翼煽动等一系列呼吸困难,甚则口唇青紫,面色晦黯,此时若不...

  • 解除嗓子冬季干痒方

    解除嗓子冬季干痒方

      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饮品”,让大家在家中即可轻松缓解冬日嗓子干痒症状。   罗汉果茶:罗汉果1个,开水冲泡代茶饮,每日1剂。具有清肺利咽、润肠通便的功效。   荸荠梨汤:荸荠10个(洗净、去皮),梨2个(去皮、去核、切块),加水适量,煮开后加冰糖少许调味,一次或分次饮用。具有止渴解毒、温中益气的功效。   桔梗汤:桔梗15克,甘草3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清热解毒的功效。   生姜萝卜汁:白萝卜100克,生姜50克,洗净打碎取汁,混合后含咽。具有化痰止渴的功效。...

  • 治秋冬声音嘶哑方

    治秋冬声音嘶哑方

    秋末冬初,气候干燥,肺阴不足者容易导致声音嘶哑,甚至不能发出声音。临床上,本人用滋阴润肺汤治疗声音嘶哑效果很好,患者不妨一试,具体方法如下。 取沙参、玄参、生地各15克,麦冬、天冬、花粉各10克,胖大海、木蝴蝶、桔梗、蝉蜕、太子参、诃子、甘草各6克,红花、五味子各3克。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3-5剂。 沧州渤海医学院 中医讲师马俊华献方 唐代有一对孤儿寡母,两人相依为命,谁知儿年方10岁时忽得一重病,眼看一每天瘦弱下去,后竟到了卧床不起的田地。其母心急如焚,背儿到处求医,听说孙思邈医术高...

  • 冬季嗓子发庠咳嗽按大椎穴天突穴

    冬季嗓子发庠咳嗽按大椎穴天突穴

      冬季气候干燥,咽炎、喉炎及扁桃体炎等易趁虚而入。许多人感到嗓子发庠,咳嗽不已,而输液、喝药等疗效都不好。其实,只要多按按大椎穴和天突穴,就能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大椎穴位于后项低头最高点,第7颈椎棘突凹陷中,是人体三阳经和督脉交会的大穴,有“阳中之阳”之称,能统领一身之阳气。因此,按揉大椎穴,不仅能疏通三阳经脉,促进六腑气血流通,还能补充人体阳气,增强抵抗外邪的能力。大椎穴有明显的退热作用,艾灸大椎穴约15分钟,能防治感冒、气管炎、肺炎等上呼吸道疾病,还可用于肺气肿、哮喘的防...

  • 冬日护嗓试试中药

    冬日护嗓试试中药

    冬季很多人觉得喉咙很干,咳也咳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还有不少人因为气温变化没有注意防寒,从而引起上呼吸道感染,而感冒正是嗓子疼痛、声音沙哑的一大杀手。感冒往往会引发多部位的炎症,尤其是耳、鼻、咽喉这三个部位。冬季雨雪偏少,天干物燥,加上北方雾霾的增多,我们要格外注意保护好自己的嗓子。 冬天让自己的嗓子保持润爽,除了多喝水来保持声带润滑外,还可以用一些养阴生津、润喉护嗓的中药来进行保健。下面介绍几种简单的中药饮品,让大家在家中即可轻轻松松解决嗓子干痒的问题。 1.罗汉果茶:罗汉果1个,开水泡服。罗汉...

  • 冬虫夏草 哪种更好?

    冬虫夏草 哪种更好?

      大家都说冬虫夏草是一种传统的名贵滋补中药材,可往往一到保健品店或者药店,眼就花了:“该选哪种?”市面上的冬虫夏草都不便宜,选购需要有一定经验。      功用:主治肺病   “记得1966年刚参加工作时,老师们介绍,冬虫夏草主要是在治疗肺炎、缓解久咳、咳血、哮喘、化痰方面有很好的效果。”广西友和古城大药房南宁总店药师宋俭生介绍,冬虫夏草在教科书上就是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等功效。主要治疗咳喘、咯血、痨嗽等。但是到了近十年,才慢慢发掘了它“益精气&r...

  • 冬季唇炎外涂方

    冬季唇炎外涂方

      冬季天气寒冷,空气干燥,不少人为唇炎所困扰。笔者根据多年临床实践推荐一则外涂治方,患者不妨一试。   方法:取红霉素眼膏一支,黄连素两片。先将黄连素研末均匀地调入药膏中,使用时将药膏轻轻涂于唇部按摩片刻。红霉素眼膏含有消炎的红霉素,辅以具有滋润性的羊毛脂、凡士林等。黄连素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小檗碱,具有抑菌作用且味极苦。二者合用不仅消炎,而且还能纠正患者不良的舔唇习惯,疗效颇佳。   注:患者应多饮水,多吃水果,如梨、苹果等,少食辛辣油腻之物。室内环境干燥时,要注意加湿,洒点水,或以盆盛水放置室内,保持室内湿度。...

  • 冬春季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冬春季防治流行性腮腺炎病毒

      “流腮”即流行性腮腺炎,好发于冬春两季,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通过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唾液飞沫传播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   该病常在幼儿园、小学甚至中学散发或流行。病初多有发热、恶寒、头痛、咽干、食少、神疲、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1~2天后出现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腮腺部位弥漫性肿痛,张口困难,并出现39℃以上的高热;4~7天后,腮腺肿大消退,体温降至正常,疾病趋于康复。   但流行性腮腺炎容易并发舌下腺、颌下腺、颌下淋巴结、睾丸、卵巢以至心肌等部位的急性炎症。该病属中医&ldquo...

  • 冬季中风等脑血管病三补三注意

    冬季中风等脑血管病三补三注意

    冬季是中风等脑血管病高发季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乔虹介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统称为“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相对现代医学,中医药在防治脑血管病方面有其优势所在。 三注意 乔虹认为,中医学在“天人相应”的整体思想指导下建立了一整套养生防病理论,对我们现代人的养生保健有重要指导意义。其主要体现在三个注意:...

  • 该死的口腔溃疡 试试这个方子麦冬汤

    该死的口腔溃疡 试试这个方子麦冬汤

    有一种想吃不能吃的伤痛 每一种吃食藏在我的心中 我只能把口水咽回我的口中 这一种想吃不能吃的伤痛 让我对你的讨厌越来越浓 我却只能让你 继续带给我疼痛 哦,这该死的口腔溃疡 一个刚好 一个又起 反反复复纠缠不清 让我如何是好 我只想对你说 可,这手也下不去 不敢打它啊~!!! ▼ 「复发性口腔溃疡的诱因」 免 疫 复发性口腔溃疡首先与免疫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有的患者表现为免疫缺陷,有的患者则表现为自身免疫反应。...

  • 顺利度过严寒的冬季 保护好心脏和提高心功能

    顺利度过严寒的冬季 保护好心脏和提高心功能

    据研究发现,每当气温降至7℃时,中老年人患急性心衰的人数增加2~3倍;当低于4℃时,因心脏病而发生死亡的人数会成倍增加。 专家提醒,特别是心脏不好的中老年人,在冬季遇到寒流,或大风、雨雪天气,应采取防护措施,增强心脏抵御寒冷刺激的能力,对保护心脏功能和减少心脏病发作大有益处。 即使没有冠心病的中老年人,在寒冷的刺激下也很容易突发心肌梗死。这是因为气温降低时,人体内肾上腺素释放过多,造成血管收缩、血压升高,引起冠状动脉挛缩造成的。 低温可使人体内的凝血酶原、纤维蛋白原、全血容量、毛细血管...

  • 秋冬季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

    秋冬季阴精潜藏于内之时故应以保养阴精

    秋冬季是心脑血管病多发季节,由于气温降低,人体受冷空气刺激常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容易引起血压升高或者波动,促使血栓形成,导致急性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很多高血压病人在秋冬季节会出现血压不稳定,有时会突然眩晕、剧烈头痛等;而一些冠心病患者也会在秋冬季较平时症状加重,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如何避免这些情况发生呢?对于心血管疾病高风险的患者,比如“三高”患者、冠心病患者等,除了平时要注意的以外,在秋冬季节应该进行相应适当的养生,使他们能够安全度过...

  • 冬季是中风的高发季 如何有效预防

    冬季是中风的高发季 如何有效预防

    俗话说“小寒大寒,冻成一团”。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尤其是大降温期间发病率明显增加,近期江苏省中医院神经内科平均每天收治入院的脑卒中患者明显增加,其中不乏年轻人的身影。 冬季发病率增加 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是由于脑血管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脑卒中,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脑卒中,脑卒中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冬季是脑卒中的高发季节,今年天气尤其寒冷,发病率...

  • 司天麦门冬汤降血压

    司天麦门冬汤降血压

    何某,女,1958年9月16日生(农历),戊戌年五之气。2018年5月24日首诊:右腰酸病史两年,小便频,量少,尿潜血(+),血压偏高(150/95mmhg),舌偏红,苔少,左脉沉细,关部稍滑,右脉沉弱,关稍弦。方拟司天麦门冬汤。 处方:剖麦冬30克,炙紫菀15克,潞党参10克,炙桑白皮15克,法半夏10克,淡竹叶12克,香白芷10克,钟乳石10克(先煎),生姜10克,大枣(擘)6克,炒甘草6克。7剂。 6月14日二诊:服前方1周后,小便不适感明显改善,停药1周,时有反复。大便不适明显好转,1日...

  • 冬季养生打好“保胃战”

    冬季养生打好“保胃战”

    刚入冬,昼夜温差明显加大,冷空气开始一个接一个袭来,以往患过胃病的人,这时常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舒服的感觉,如胃脘不适、胀闷或隐痛、泛酸、嗳气、食欲不振或进食后不易消化等,有的人还会出现腹胀和腹泻。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中医学认为:寒属阴邪,易伤阳气,内客于胃,伤及中气,气伤失运,气机凝滞,胃气不和,不通则痛。西医学则认为:寒冷可刺激人的神经系统,使其兴奋性增高,使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处于紧张状态,使得胃部的血管痉挛、收缩,胃内血流下降,造成胃自身缺血、缺氧,胃粘膜保护力下降,导致炎症、溃疡等,从而出现胃胀、胃...

  • 胃病冬季容易发病 砂仁黄芪炖猪肚

    胃病冬季容易发病 砂仁黄芪炖猪肚

    很多胃病患者冬季特别容易发病,胃痛、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比平时显著增多。除了开展针对性的治疗外,俗话所说“胃病三分治七分养”在冬令时节尤其重要。    砂仁黄芪炖猪肚 材料 砂仁6克,黄芪20克,猪肚1个。 做法 猪肚洗净,将砂仁、黄芪装入猪肚内,加水炖熟,调味食用。 功用 益气健脾,消食开胃。 适合 适用于脾胃虚弱导致的食少便溏、胃脘疼痛。可用于胃下垂及慢性胃炎病人。砂仁能行气和胃、醒脾、用于胃呆食滞。临床服用砂仁...

  • 天门冬粥

    天门冬粥

    【来源】《饮食辨录》 【原料】天门冬15~20克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 1.将天门冬水煎,去渣取汁。 2.将粳米加入天门冬汁煮粥,候熟,入冰糖少许。稍煮即可。 【用法】空腹食用。 【功效】养阴清热,润肺滋肾。治肺肾阴虚、咳嗽吐血、阴虚 发热、咽喉肿痛、消渴便秘等症。...

  • 款冬花配方治暴发咳嗽 治久嗽不止

    款冬花配方治暴发咳嗽 治久嗽不止

    款冬花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因其冬季先叶开花,所以名曰款冬花。傅咸曾写有《款冬赋序》:“予曾逐禽,登于北山,于时仲冬之月,冰凌盈谷,积雪被崖,顾见款冬炜然,始敷华艳是也。”描绘了在冰天雪地中盛开的金黄色的款冬花。《楚辞》曰:“万物丽于土,而款冬独生于冰下;百草荣于春,而款冬独荣于雪中。”《本草纲目》说:“款者,至也,至冬而花也。”故名款冬花,又名冬花、九九花、钻冻、颗冻等。《本草衍义》也说:“百草中,唯此不顾冰雪最先春也,故世谓之&...

  • 肺阴虚干咳少痰 煲一盅北沙参麦冬瘦肉汤

    肺阴虚干咳少痰 煲一盅北沙参麦冬瘦肉汤

    很多人对麦冬并不陌生,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易美容中药师介绍说,麦冬还有个别名叫做“不死草”,对于麦冬的功效,《神农本草经》这样评价“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别录》则说“强阴益精,定肺气,安五脏,令人肥健,美颜色”;2015版中国药典: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如果家里有肺阴虚、干咳少痰的人,可以给TA煲一盅北沙参麦冬瘦肉汤。 【推荐食疗方】 北沙参麦...

  • 进入秋冬易患感冒咳嗽 教你制秋梨膏

    进入秋冬易患感冒咳嗽 教你制秋梨膏

    进入秋天和冬天,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患感冒、咳嗽的人很多,有一种饮品在市场上卖得很火,这就是秋梨膏。 八月十五过后,正是梨子上市的时候。用应季的秋梨,配上一些具有润肺养阴、止咳化痰等作用的、药食同源的中药和食品,比如茯苓、川贝、麦冬、蜂蜜等,经过简单的加工制作,就成为闻名遐迩的秋梨膏,冬秋季节,北京人的最爱! 为什么说是北京人的最爱呢?过去,秋梨膏是宫廷御用,清朝后由御医传出宫廷,流传至民间。北京人很有口福,因为北京就是秋梨膏中的主要配料——秋梨,或者是鸭梨、雪梨的产...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