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药 第8页

医药 第8页

  • 中医药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状况

    中医药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状况

    大肠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是高度异质性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发病率、致死率和低生存率。据全球肿瘤患者数据统计显示,全球男性大肠癌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位居第3位和第4位,女性分别居第2位和第3位。早期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可高达92%,而进展期的大肠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7%。目前临床治疗大肠癌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几乎所有临床大肠癌化疗患者会产生肿瘤的多药耐药(MDR)。MDR是指肿瘤的耐药性由一种药物诱发,并且对其他结构和功能无关的一系列化疗药物甚至患者从未使用过的药物也具有耐药性,...

  • 头痛辨因论治 中医药方

    头痛辨因论治 中医药方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证,可以出现于多种急慢性疾病中,引起头痛的原因有很多,只有通过辨因论治,方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风寒头痛:头痛时作,痛连项背,恶风畏寒,遇风尤剧,常喜裹头,口不渴,苔薄白,脉浮或浮紧。治宜疏风散寒。川芎茶调散(《和平惠民和剂局方》)加减。川芎12g,荆芥12g,白芷6g,羌活6g,防风6g,薄荷24g,细辛3g,葛根10g,甘草6g。清茶调下。若恶风明显者,加麻黄、桂枝,以宣散风寒;若头痛较剧者,可加蜈蚣、全虫,通络止痛。 风热头痛:头胀痛,甚则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

  • 面神经炎中医药方辨病辨证思路

    面神经炎中医药方辨病辨证思路

    韩碧英治疗面神经炎经验总结 面神经炎 [1] 是面神经非特异性炎性反应所致的 周围性面瘫, 是一种常见病、 多发病, 不受年龄和季 节限制。 主要以面部表情肌肉群运动的相关功能障 碍为主要特征, 表现为额纹减退或消失、 眼睛闭合不 全、 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口角下垂、 鼓腮漏气、 示齿 口角偏向健侧。 面神经炎的病因尚未完全明确 [2] , 一 般认为是局部受到风寒或病毒感染之后, 面神经组 织缺血、 水肿、 受压而致病, 严重者可导致面神经髓 鞘的脱失和轴索的变性等病理改变。 韩碧英教授认为, 面神经炎属于中...

  • 失眠30余年 中医药方

    失眠30余年 中医药方

    郭某,女,62岁,2016年7月28日初诊:失眠30余年,动则心悸气短,唇暗,舌质偏暗,齿痕,苔白厚,脉沉细弦涩。 处方:桂枝9g,炙甘草18g,生龙牡各30g,山萸肉18g,五味子9g,炒枣仁20g,法半夏12g,夏枯草12g,茯神30g,砂仁30g,石菖蒲12g,丹参24g。7服。 2016年8月4日复诊:药后睡眠较前改善,仍感气短,头晕,肢软无力,口苦口黏、咽干、流涎,大便干,舌质暗红,舌中后苔厚腻,齿痕,脉沉弦略涩。上方加苍术18g,炙远志12g,柴胡12g,黄芩12g,生姜3片,大枣...

  •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防治 浊毒理论用于胃肠难治病疗效显著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防治 浊毒理论用于胃肠难治病疗效显著

    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药防治优势突出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临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 脾虚为本,揭示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病因病机及证候规律 危北海教授等系统阐述了脾虚理论的发展源流,主持开展了我国第一批探索脾虚证本质的临床研究。田德禄教授等提出脾虚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发病基础,治疗勿忘升脾气。张声生教授等发现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肝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气滞是其中心病理环节,提出“调肝理脾”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大法,并建立了“调肝理脾&rdquo...

  • 消化性溃疡 胃酸胃痛中医药医案

    消化性溃疡 胃酸胃痛中医药医案

    编者按:国医大师周仲瑛在其多年的临证过程中,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辨治各类消化性溃疡患者,取得了理想的临床疗效,既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又缩短了治疗时间。本文通过对周仲瑛治疗消化性溃疡案例的介绍,探讨其治疗本病的组方特点及临证思路,从中体会周仲瑛审证求机、知常达变的辨治思想,丰富并完善其以“病机辨证”为核心的理论体系和辨治脾胃系病症的学术思想。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在人群中检出率约为10%,近年来,随着胃镜检查技术的普及,消化性溃疡检出率有下降趋势,但复发率仍较高。西医根据其发病...

  •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学科发展历程

    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学科发展历程

    2019年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中医药事业迎来振兴和蓬勃发展的70年。在董建华、步玉如等第一代和李乾构、周学文、单兆伟、杨春波、劳绍贤、田德禄等第二代脾胃病老专家建功立业的基础上,近年来,脾胃病学研究领域和研究水平不断扩展和提升,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 完善经验传承及理论体系建设 脾胃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脾胃病学积淀深厚,名家辈出,深入挖掘历代名家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完善理论体系的建设是脾胃病学发展的基础。2012年发表的《脾胃学说传承与应用专题系...

  • 抗药性肺结核的中医药治疗

    抗药性肺结核的中医药治疗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抗药性肺结核进行的第一次世界调查表明:在每年记录的600—800万新病例中,有10%的患者至少抗一种结核药,有2%的患者抗两种以上的结核药。在被调查的35个国家里,均发现有抗多种药的肺结核。最严重的是印度、俄罗斯、拉脱维亚、爱沙尼亚、多米尼加、阿根廷等国。这些惊人的新数字证实,抗药性肺结核正在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悄悄发生。如果不引起重视,抗药性肺结核将会很快蔓延,这是近年世界卫生组织向全球发出的警告。 据专家提示,抗药性肺结核近年在我国也有增加的趋势,尤其在老年结核复发患者群中居多。有时采...

  • 新型冠状病毒新瘟疫倒逼中医药理论创新“河舟码头学说”

    新型冠状病毒新瘟疫倒逼中医药理论创新“河舟码头学说”

    新型冠状病毒新瘟疫倒逼中医药理论创新——“河舟码头学说”与病证结合分层诊疗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随着疫情的发展逐渐蔓延到全国,这一疾病被列为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1]。王玉光等[2]提出本病属“湿毒疫”。《黄帝内经》记载:“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说明致病人群的普遍易感性和症状的相似性。《伤寒杂病论》载:&ld...

  • 辨机论治抗“新冠”中医药学谱新章

    辨机论治抗“新冠”中医药学谱新章

    在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中医药学为民族的繁荣昌盛、健康保健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对瘟疫的防治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取得了多次战役的胜利。在沿袭六经辨证千余年后,明清时期随着瘟疫病流行增多,三焦、卫气营血等辨证新体系,得到进一步深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先后涌现了一大批名医,如叶天士、吴鞠通、王孟英、薛生白、吴又可等。时至今日,他们的理论仍在继续指导临床实践、发挥治疫优势。 余家世业医,少年时期随父周筱斋教授应诊,耳濡目染,每睹急证之转安,沉疴之复起,未尝不叹为观止也,所遇瘟疫类疾病甚多,至今历历在目。其中...

  •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抗击新冠肺炎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 抗击新冠肺炎

    江夏方舱医院: 中医“劲旅”用实力疗愈患者 3月10日下午,随着最后一名患者走出江夏方舱医院,唯一一个以中医药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正式宣告休舱。 从2月14日开舱至休舱,在26天运营中,江夏方舱医院共收治病人564人,治愈出院394人,均采用中西医结合“全覆盖”和“全过程”的救治方法,中医药治疗率达100%,中医专家每日巡诊率为100%,实现了“零死亡,零转重,零感染”的目标。 保卫...

  • 反复咳嗽纤维素性支气管炎 中医药方治验

    反复咳嗽纤维素性支气管炎 中医药方治验

    晁恩祥治疗纤维素性支气管炎验案1则 晁恩祥教授从医 50 余载,为中日友好医院中 医内科首席专家,第二届国医大师,对呼吸系统 疾病以及内科疑难杂症、危重急症都有丰富的经 验。晁老师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强调辨主 症,抓主症,辨相关兼症,分阶段个体化治疗, 遵循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原则,辨证准确, 效果显著。现举晁老师治疗纤维素性支气管炎病 例 1 则如下。 1 病案介绍 患者,男,15 岁,2015 年 10 月 16 日主因反复咳嗽伴咯出乳白色管型胶状样物 11 月余就诊。...

  • 清肺排毒汤彰显中医药抗疫疗效和自信

    清肺排毒汤彰显中医药抗疫疗效和自信

    自从武汉发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来,我一直非常关注。中医在防治疫病方面有丰富的诊疗经验,所以我觉得这个病并不可怕,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猖獗,给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害,在这危急时刻,作为一名老中医,我首先向奋战在全国各地,尤其是在抗疫一线的中西医同道们,包括我院的专家团队,表示诚挚的问候和敬意,并向他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 我自1939年从医以来,80余年临床中诊治过不少急性热病。1954年、1957年分别以专家组成员的身份参加过石家庄乙脑防治、中医抗...

  •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色和优势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特色和优势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主要由于新型冠状病毒侵袭机体导致,轻者以发热、乏力、干咳或恶心、呕吐、腹泻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重则导致人体脏器衰竭甚至死亡,是危害人类健康、影响社会发展的严重传染病。目前现代医学治疗COVID-19仍无疗效确切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主要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 在COVID-19疫情暴发后,国家相关部门明确提出要高度重视中医药在防治COVID-19中的应用,不仅委派张伯礼院士、仝小林院士等高级别专家组多次深入武汉临床一线,...

  • 论治外感咳嗽内伤咳嗽 三组中医药方

    论治外感咳嗽内伤咳嗽 三组中医药方

    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发出咳声,或咳吐痰液的一种肺系病证。咳嗽既是肺系疾病的一个主要症状,又是一种独立性的疾患。《黄帝内经》云:“ 五藏六府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伤寒杂病论》对咳嗽的辨证施治做了具体的论述,如《伤寒论》治疗伤寒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的小青龙汤,《金匮要略》治表邪夹寒饮咳喘气逆的射干麻黄汤等。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将咳嗽分为十类,即风咳、寒咳、支咳、肝咳、心咳、脾咳、肺咳、肾咳、胆咳、厥阴咳。金元时期,《儒门事亲》认为外因六气皆可致咳。明代《景岳全书》将咳嗽分...

  • 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 没有特效药但中医有有效方案

    中医药防治新冠肺炎 没有特效药但中医有有效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在会上指出,中医早期介入、全程参与在新冠肺炎疫情治疗过程当中取得重要作用。虽然没有特效药,但是中医有有效方案。 在中医药治疗实践的经验方面,张伯礼表示,一是要集中隔离、分类管理。把发热的、留观的、疑似的、密接的病人坚决隔离开,并让这些病人普遍服中药。2月初,这四类人当中诊断出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的比例超过80%,到了中旬就降到了30%。这些举措有力地阻止了疫情的蔓延。 二是分类管理、科学施治。重症的在定点医院救治,轻症的在方舱医院治疗,同时建立了中医的方舱医...

  • 止咳平喘 中医药对

    止咳平喘 中医药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毛峥嵘   毛德西系首届全国名中医,临床经验丰富,善于总结,乐于传承。今将所谈之止咳平喘药对,整理于后,与同道共飨。   生麻黄、炙麻黄 麻黄为止咳平喘的常用之品,它的止咳平喘作用是其它药物不可替代的。麻黄辛苦温,辛温可以宣肺,苦温可以肃肺,即是肺燥咳喘,也可以用它宣降肺气。毛德西对咳喘久治不愈者,喜用生麻黄与炙麻黄配伍。生麻黄力猛,宣发之力大;炙麻黄力缓,润燥之力显,两味配伍,对老人久咳气喘,以及小儿频咳不止者,止咳平喘取效快。但用量宜小不宜大,以各5克为宜。...

  • 中医药治哮喘疗效巩固“病家细防”抵御哮喘莫忽视

    中医药治哮喘疗效巩固“病家细防”抵御哮喘莫忽视

    哮喘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增强了气道痉挛-气道高反应性-对刺激物的暴露之间的循环,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现在又到了温度与湿度变化较大的寒冬季节,小儿哮喘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记者近期针对中医防治小儿哮喘对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有鹏进行了采访。凭借对小儿哮喘多年的潜心钻研和临床实践,王有鹏呼吁广大患儿家长,对小儿哮喘,“医家精治”固然重要,但莫要忽略“病家...

  • 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中医药调理 中医药全面参与救治新冠肺炎

    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中医药调理 中医药全面参与救治新冠肺炎

    重庆: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中医药调理 2月13日,重庆市新冠肺炎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发布《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救治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强对无症状病毒检测阳性人员中医药调理。 《通知》要求,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中医药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中医药救治新冠肺炎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中西医救治工作机制,指导和加强中医药对新冠肺炎的医疗救治工作。成立市级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专家组,负责指导全市新冠肺炎中医药救治工作。同时要求各区县、各集中救治医院必须成立中医药救治专家组,负责中医药诊疗方案的制定,参与...

  • 清肺排毒汤通过中医药抗疫百年大考

    清肺排毒汤通过中医药抗疫百年大考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加强科研攻关、完善诊疗方案,全力以赴救治患者,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的要求。经历了2003年的SARS、2009年甲流的中医药人积累了丰富的防治经验,这次做了迅速反应并积极行动。首批国家中医医疗队于2020年1月25日就赶赴湖北武汉,支援当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病的防治工作。中医药人勇赴疫区、在疫病重灾区展开中医的诊治工作,表现了当代中医药人的勇气和担当。全国各地中医药医疗科技工作者也在积极参与...

  • 中医药防治流感四法

    中医药防治流感四法

    每到冬季流感横行的时候,许多体质虚弱的老人都难免被感染。也有很多人会不屑一顾,不就是感冒吗,何须大惊小怪? 其实,流感是一种特殊的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其危害不仅在这种疾病本身,而是它可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病毒性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特别是一些弱势群体,如老人、儿童、孕妇以及体弱多病者,由于抵抗力较弱,患流感后更容易发生并发症,所以,冬季防治流感一定要做到早预防、早治疗。流感与普通感冒不同.一般我们通过自己的症状就可以准确判断。主要表现为急起高热、畏寒、头痛、乏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重,体温可达39℃一 40...

  •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医药防治深入探索 辨治思路遣方用药

    咳嗽变异性哮喘 中医药防治深入探索 辨治思路遣方用药

    咳嗽变异性哮喘,是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哮喘,或者称其为“只咳不喘”的不典型哮喘。在我国儿童慢性咳嗽病因的研究中,咳嗽变异性哮喘占据首位。 多数研究发现,咳嗽变异性哮喘的发病机制与典型哮喘极为相似,气道高反应性、呼吸道慢性炎症及气道重塑是重要的发病条件,它具有与典型哮喘相似的呼吸道病理生理改变,并且肺炎支原体的感染可以加重呼吸道的高反应,出现咳嗽和(或)喘息。咳嗽变异性哮喘在病理生理方面与典型哮喘有许多共同特征,且发展为典型哮喘的比例较高。因此,早期诊断与治疗对咳...

  • 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

    中医药对普通感冒和时行感冒均有良好疗效

      编者按山东省临沂市中医医院刘启廷主任中医师,是全国第三批、第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1年成立国家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刘启廷临床用药以简、便、廉、捷著称,其方剂用药精炼,量少效著。他所创百余首经验方,经几十年临床应用,每首方剂使用均在数百乃至上千例,无不应验如彰。现将其经验方剂总结阐释,定期刊出。   感冒俗称伤风,是外邪外侵人体肌表而引起的一种病理反应。临床以恶风寒、喷嚏、鼻塞、流涕、头痛、全身酸楚等症为多见,或有发热,或有咳嗽,或见咽痛等。在感冒的整个病程中,可因人因时因...

  • 发热发烧的中医药疗法详解

    发热发烧的中医药疗法详解

    【病因与症状】 发热是指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一般认为,正常健康人的体温保持在 36.2℃~37.2qC,当口温超过37.3℃、肛温超过37.6℃、腋温超过37.2℃ ,说明已有发热。根据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以下几种:低热是指体温在 37.4℃~38cc,中等热度是指体温在38.1 o(=~39℃之间,高热是指体温超过 39.1 clC;根据致热原的性质和来源不同,可分为感染性发热和非感染性发热两大类。 1.感染性发热可以急性起病,也可以缓缓起病形成慢性感染。主要见于局部或全身性的各种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肺炎...

  • 通鼻消涕药的运用 中西医药理互参治咳嗽

    通鼻消涕药的运用 中西医药理互参治咳嗽

    鼻后滴漏综合征是引起顽固难治性咳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因为其发病隐匿,容易误诊为肺和支气管疾病引起的咳嗽,造成大量镇咳药物和激素药物的滥用。全国名中医罗铨是云南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他认为本病要重视改善鼻窍内环境,立足以通鼻消涕药为基础,根据四时气候感邪的不同和患者个人体质的差异,分为风寒、风热、表虚、风燥不同证型;主要治法是在通鼻消涕基础上采取发散风寒,宣肺止咳;清热疏风,化痰止咳;固表止咳;疏风清肺,润燥止咳等治法。 通鼻消涕药的运用 《黄帝内经》认为,“肺主鼻,鼻为肺之窍&rdqu...

  • 裴正学运用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裴正学运用中医药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受损,形成三系细胞减少,引起出血、发热、感染、贫血等症状的疾病。西医治疗主要采取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控制感染,输血纠正贫血,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措施。裴正学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也取得满意疗效,举例如下。   病案举例   邓某,男,8岁。2009年12月10日初诊。   主诉:乏力伴牙龈出血5个月。患者于5月前因发烧,双下肢出红色皮疹,齿龈出血,家属带领去甘肃省某医院血液科检查,化验血常规:血小板8×109/L,血红蛋白32g/L,红细胞1.36...

  • 流感证治方案 中医药防治方案

    流感证治方案 中医药防治方案

    今冬北京地区气候干燥,气温变化大,空气污染反复发生,流感样病例数持续增多。流感病毒分离阳性中甲型H3N2亚型病例为主。根据流感样病例发病特点,结合目前病例临床表现,拟定中医药防治方案如下: 一、成人流感证治方案 1、轻症:临床表现:初起恶寒,发热,咽喉干痛,鼻塞流涕,或头身疼痛,口干口渴,咳嗽,舌质红,苔黄或白,脉浮数。 证候:风寒束表,肺卫郁热。 治法:疏风解表,清肺利咽。 中成药:可辨证选用感冒清热颗粒、疏风解毒胶囊、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肺消炎丸等。 2、重症:临床...

  • 夜间磨牙的中医药辨治

    夜间磨牙的中医药辨治

    夜间磨牙即“齘(xiè)齿”,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云:“齘齿者,是睡眠而相磨切也。”本病多见于儿童。一般多从肠道寄生虫论治,但很多人检查并没有虫卵,或服用驱虫药仍没有明显效果。中医对本病有较好疗效,具体论治如下。 食积:过量进食零食,或晚餐进食过饱、临睡前加餐等,导致食积胃肠,入睡后仍处于工作状态,出现磨牙。因儿童消化、神经功能不完善,故多见于儿童。应纠正不良饮食习惯。 治疗:消食化积。保和丸合枳术丸加减:焦...

  • 中医药综合疗法助力疫病防治

    中医药综合疗法助力疫病防治

    随着大批新冠肺炎患者经中西医结治疗治愈出院,中医药在抗击瘟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针对不同病程阶段的中医药建议处方均被纳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试行)》。各省还在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在不断完善诊疗方案,筛选有效治疗方法。 回顾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史,可以发现中医药从没有停止过采用多种多样的综合方法来应战瘟疫的挑战。 早在战国时代《黄帝内经》中,对中医内调外治治疗瘟疫已有相当详细的记载。罩住口、勤洗手、不到疫区走之“避其毒气...

  • 小儿发热案 中医药用

    小儿发热案 中医药用

    小儿发热案 患者某,男,3岁,北京人,2011年7月14日初诊。 患者易感冒,平均每月1次,今日早晨发热38.5℃,无汗,微咳,时有脘腹疼痛;舌白略厚,脉滑数。 中医诊断为:感冒,老师辨证为邪热壅肺,治宜清宣肺热, 方用麻杏甘石汤加味。药用:生麻黄6g,杏仁6g,生石膏30g,炙甘草3g,柴胡12g,黄芩6g,板蓝根15g,法半夏3g,浙贝母15g,僵蚕6g。3剂,日1剂,水煎服。 患者于2011年7月16日复诊,其姥姥告之服用2剂药后烧退咳止。现舌苔薄黄,脉滑数;此为烧已退,肺仍留有余热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