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药 第54页

医药 第54页

  •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技能展示与养生文化体验活动纪实

    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中医技能展示与养生文化体验活动纪实

    2016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在敦煌举行。本届丝绸之路文博会共有85个国家、5个国际组织的95个代表团、约1500余名代表参加。其中政要(前政要)6人,部长级官员51人,驻华使节23人,参展国32个,参演国25个,共展出国内外8500余件珍奇展品。 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瑰宝之一的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千百年来,中医药为中华民族繁衍昌盛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至今仍为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岐黄故里、千年药乡,甘肃既有底蕴深厚的中医文化,又有丰富...

  • 基层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创新系列学术

    基层中医药人才 中医药创新系列学术

    日前,中国中医科学院举办中医药创新系列学术讲座第35讲,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肖鸣作了题为“互联网+医学——医院管理流程创新”的主题演讲。 陈肖鸣在演讲中指出,模式创新比功能改善更重要,商业模式的核心原则之一是“顾客价值最大化”,就医疗行业而言,“顾客价值最大化”就是“以病人为中心”,所以服务流程改善的关键理念就是以人为本。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范吉平强调,我们要学习和...

  • 中医药文化成为河北亮丽名片

    中医药文化成为河北亮丽名片

    “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投资2000多万元大力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以文化引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如今河北各级中医、中西医结合医院,从医院建筑风格设计、环境形象改善、装饰装修特点到文化内涵建设,中医药文化元素鲜明、中医药文化氛围浓厚。中医药文化已经成为河北中医药系统铸魂育人、打造医院知名品牌、促进医院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重要引擎。 “十二五”期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了全国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内丘县扁鹊庙、保定市中医院刘守真祠堂、安国市药王庙文化...

  • 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

    提高基层中医药服务可及性

    2012年,在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之前,基层中医药工作是海南省中医药事业的短板和薄弱环节。2015年,在提升工程实施近五年后,基层中医药成为海南省中医药工作的亮点,得到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同行和广大群众肯定。总结提升工程实施经验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通过抓基层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健全全省中医药服务网络,另一方面通过促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充实中医药人才队伍。 省级统筹 建设中医药综合服务区 2014年省财政资金投入启动了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综合服务区建设项目,迄今共投入资金...

  • 中医期刊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一片净土

    中医期刊是中医药学术交流的一片净土

    一天,《中医药临床杂志》编辑部主任汪新安接到一个电话。“我的文章提交一年多了,怎么还没发表呀?”电话那头是一位愤怒的基层中医院工作者。 汪新安一边解释,一边帮忙查稿,心下却满是狐疑,想想杂志的用稿周期不可能那么长。 结果,作者报上的稿号并不是本杂志的,一听这话,作者有些着急了:“不可能,我在百度上搜到你们的官网……我还打款给了某某某,卡号是……”,听闻涉及财务往来,汪新安明白作者可能是受骗了。...

  • 写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之际

    写在甘肃中医药大学第一次党代会召开之际

    宏伟的事业,总是在不懈奋进中谱写着华彩篇章。当历史的日晷指向凝重的刻度,距甘肃中医学院更名为甘肃中医药大学后的上一次党代会召开已过去六年。 六载淬励,甘肃中医药大学在建设特色鲜明的开放性中医药大学的征程中迈上了新的高度。回首六载沧桑巨变,站在时空的坐标上审视,无论纵览还是横瞰,甘肃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堪称熠彩卓然。 抢抓机遇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近年来,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呈现出一派新气象新态势,勃发出强劲的发展脉动:2013年,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 中医药继续教育要去名利化

    中医药继续教育要去名利化

    继续教育是针对院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中医药人才培养重要阶段,与中医药事业发展息息相关。我国中医药继续教育已取得很好成效,但在培养模式上也存在一定问题,在新时代将面临更多机遇和挑战。中医药继续教育改革,箭在弦上,势在必行。 近日,在昆明举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第5次学术年会暨青年委员会换届会议上,来自多个机构的中医、科研教育专家围绕“聚焦中医药继续教育发展——关注管理创新”的主题进行了探讨。 中医药继续教育要去名利化 在医学领域,...

  • 南非中医药发展现状 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南非中医药发展现状 面临的机会和挑战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属于金砖五国成员之一,与中国关系良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经济发达,人均GDP约6600美元。主要支柱产业包括矿产(黄金、铂金、钻石、煤炭等),农业资源(玉米、水果、红酒等)和旅游业。总人口约5300万,80%黑人,10%白人,印度人及杂色人等9%。华人约50万人,占1%。 南非最早涉足中医药领域的是老一代华侨,主要在19世纪初形成的约翰内斯堡的唐人街商铺经营,规模较小。2000年前后,大量新移民的进入为南非中医药市场带来新的活力,使得中医药步入了快速的发展期。 01 南非中...

  • 中医药诊治糖尿病肾脏疾病 古蒙中医馆

    中医药诊治糖尿病肾脏疾病 古蒙中医馆

    糖尿病肾脏疾病患病率高、危害严重,现已成为我国终末期肾病及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发病。由中日医院教授李平等领衔完成的“基于临床系统生物学的糖尿病肾病中医辨治研究与应用”获得2015年度“康缘杯”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引入系统生物学方法,开展了DKD中医辨证、临床疗效评价及中医药治疗DKD作用机制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 中医药诊治糖尿病肾脏疾病(DKD)优势特色明显,但对病情和疗效的评价难以量化、可重复性差。研究团队介绍,该研究首次创立了DKD定...

  • 重点条文予以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重点条文予以详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 (2016年12月2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通过)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中医药服务 第三章 中药保护与发展 第四章 中医药人才培养 第五章 中医药科学研究 第六章 中医药传承与文化传播 第七章 保障措施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保护人民健康,制定本法...

  • 综合改革促通化中医药发展升级

    综合改革促通化中医药发展升级

    6月16日,吉林省通化市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获得地方政府批准,这是吉林省首个地市级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 到2015年底,通化大健康产业布局全面展开,医药产业产值达到1100亿元。医药高新区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7个。为进一步推动通化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提升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和水平,逐步建立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通化市政府根据《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中医药发展的意见》,制定通化市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方案。 政策引导 制...

  • 李斌提出 促进中医药发展 完善中医药机制

    李斌提出 促进中医药发展 完善中医药机制

    1月7~8日, 2016年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会议总结2015年卫生计生工作,研究部署2016年卫生计生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李斌在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大力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和机制。 会前,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副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充分肯定2015年及“十二五”时期卫生计生改革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要求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抓住重点难点问题矢力攻坚,科学谋划和扎实推进改革发展,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期盼中医药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期盼中医药法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农历猴年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赣部队,祝全国各族人民健康快乐吉祥,祝改革发展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向全体解放军指战员、武警部队官兵、民兵预备役人员致以新春祝福。 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来到吉安、井冈山、南昌等地,深入乡村、企业、学校、社区、革命根据地纪念场馆调研考察,就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进行指导,给广大干部群众送去党中央的新春祝福和亲切关怀。...

  • 让中医药在基层更好发挥作用

    让中医药在基层更好发挥作用

    在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建言要留住中医药在基层的“根”, 让中医药在基层更好发挥作用,表明本届两会代表委员对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尤其是基层中医中药工作的高度关注与重视。可以说,这是代表委员们通过深入基层群众,从顺乎民心民意的角度发出的强烈呼声,无不体现了广大民众的心愿与期盼,由此也足以证明广大基层依然是中医药推广应用的肥沃土壤。 从国家层面看,近些年,国家为解决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对基层中医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与硬件设备...

  • 中医药法释义 第二十三条

    中医药法释义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国家建立道地中药材评价体系,支持道地中药材品种选育,扶持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加强道地中药材生产基地生态环境保护,鼓励采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措施保护道地中药材。 前款所称道地中药材,是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释义】 本条是关于保护道地中药材的规定。 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的优质中药材的代名词,素有“非道地药材不处方,非道地药材不经营”的说法。由...

  • 记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魏辉

    记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魏辉

    玫瑰是西方礼仪中表达炽热情感的花朵,但很少有人知道,在东方,它很早就可以入药,是一味广为使用的中药。在西方人眼中,全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魏辉女士就是这样一位兼具西方的干练,又具有东方医学神秘魅力的“东方玫瑰”。 魏辉走上学医道路,并非偶然,幼年时母亲多病,目睹母亲为病痛所苦,高考时她毅然选择了医学,毕业后她成为一名西医胸内科医生。但是,在临床工作愈久,她越来越认识到西医在治疗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992年国家教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开展第一批西学中第二学位教育,她毫不犹豫报了名,顺利...

  • 中医药防控禽流感

    中医药防控禽流感

    连日来,H7N9禽流感疫情紧急,江苏省涟水县中医院为切实做好H7N9禽流感防控工作,帮助当地群众预防H7N9禽流感,该院中药房根据江苏省卫生厅发布的H7N9禽流感防治中医方,用银花、柴胡、桔梗、黄芪、连翘、甘草、黄芩、防风、牛子、炒白术等配成中药汤剂,准备了千余剂在医院门诊部免费发放给当地群众。 该院中医专家还提醒群众,避免与禽类接触,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和“偏方”,健康的生活方式对预防H7N9禽流感非常重要。 针对目前禽流感发病的严峻形势,充分发挥中医药...

  • 袁炳胜 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

    袁炳胜 师承全国五百名老中医药专家李孔定

    中国针灸医学是经4000余年临床实践,在中国数千年中,中国大地上南北东西,数万计中医针灸医师代代相继,经过与临床疾病作斗争中反复实践、临床验证而形成,并不断完善和发展的临床学科,她是中医学生命体系中的有机部分。早在1500余年前,中国针灸就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成为这些地方的主流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由于一些旅居海外的高水平的中国中医针灸师在治疗一些现代疑难疾病方面的卓越疗效、合理运用针灸安全无副作用、临床运用范围广泛等优势,而受到世界各国民众的喜爱,不仅大批中国中医针灸师成功走向世界,而且由于海外中...

  • 中医药人亟需三自立身

    中医药人亟需三自立身

    □ 徐建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 目前,党和政府正在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我们中医药人如何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在本职岗位上做出优异成绩,真正建功立业,为广大民众的康宁造福,应该是中医药人所面临的重大历史机遇和责任。中医药人如何交出令人民满意的答卷,我认为亟需中医文化“三自”立身,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尊。 首先,必须具有中医文化的自觉。就全国范围而言,所有从事中医药工作的人员,都必须在思想、心理和情感方面具备中医文化的意识、觉悟和情怀。这三方面就集中体现...

  • 徐霞客屡屡对中医药及其治病疗疾倾情关注

    徐霞客屡屡对中医药及其治病疗疾倾情关注

    徐霞客(1586~1641年)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我国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文学家,享有“现代世界地理学先驱”之盛名。 徐霞客在年少之时便萌发登攀之情,探究大自然之志。他22岁踏上征程,探幽寻秘,游历崇山峻岭、江河湖流、荒野僻壤。历尽千辛万苦,足迹遍及20余个省市区。所到之处,详细考察并记录地理、地貌、水文、气候、农业、矿业、手工业、动植物、交通运输、名胜古迹、风土人情等情况,为世人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后人集成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与文...

  • 徐大椿为了救乡亲 自治医药

    徐大椿为了救乡亲 自治医药

    徐大椿是清代名医,字灵胎,号洄溪老人,江苏吴县人,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卒于乾隆三十六年,享年79岁。徐大椿传世的著作颇丰,比较有名的有《医学源流论》《医贯砭》《兰台轨范》等,后世有人将其著作编辑成《徐氏医学全书十六种》,流传甚广。   相传,徐大椿在家乡隐居时,遇上当地流行瘟疫,老百姓不知求医问药,却只知道拜佛求仙。徐大椿为了救乡亲,自治医药,在一天清晨早早赶到道观,等信徒都来烧香的时候,大声宣布,说自己昨晚做了一个梦,梦见纯阳仙师下凡,惠赐了大量药丸,欲借自己之手免除百姓的瘟疫之灾,大家如果想要,可以免费...

  •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

    江友山是一位医药兼修的老中医,生于光绪二十六年(庚子年)十二月初十日,卒于1989年10月(市图书馆收藏的家谱),常州人氏,享年90岁。   江友山师从孟河医派名医屠士初(著名中医屠厚之侄子),25岁学成,以内科见长,1930年在局前街开设诊所。1929年,即在由武进县(民国时期常州称为武进)公款公产管理处的“夏季寿安医局”为患者施诊,并应邀在本邑长年医局坐诊。   医局属慈善医疗机构,新中国成立前,常州武进地区所创医局,以长年、寿安两局举首。自初创至停办,历时百年。人才...

  • 中医药人以良好的医德和医技受到百姓青睐

    中医药人以良好的医德和医技受到百姓青睐

    古往今来,中医药以独创的理论与实践赢得社会认可,中医药人以良好的医德和医技受到百姓青睐。 总的来说,中医的历史地位还是蛮高的。在诸子百家里,构成中医药学学理渊源和基本格局的儒家、道家、阴阳家、墨家、杂家、医家等赫然名列其中。秦始皇下令焚书,但不许烧“医书”。医官的官阶有正六品,比县太爷的级别还高出一档,皇上“特旨除授”医官三品之阶亦有发生。在社会阶层的排序中,“医”居于“九流”之前列。在民间,医生的礼遇堪称&l...

  • 李言闻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之父

    李言闻 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之父

    李言闻,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李时珍之父,对李时珍的成长及学术生涯起着决定性的积极作用,为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兹对其生平事迹作一考述。 生平著述 李言闻,字子郁,号月池,晚号藏六野人。娶妻张氏,生有两子一女,长子名果珍,次子名时珍。《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二卷·人参》载:“考月池翁,讳言闻,字子郁,衔太医院吏目。尝著《人参传》甚详,不能备录,亦略节要语于下条云耳。”蕲州瓦硝坝(今湖北省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东头)人,其家世医,父为游方郎中,从...

  • 中医药文化 秉承了“养生与修德”理念

    中医药文化 秉承了“养生与修德”理念

      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秉承了“养生与修德”的理念。   古代许多大思想家,都把修炼德行放在养生的首位,甚至看成是“养生之根”。养生必养德。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修身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意思是一个在物质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想入非...

  • 缅怀中医药学家焦树德

    缅怀中医药学家焦树德

    焦树德(1922-2008),河北省辛集市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日友好医院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焦树德从医70年,为弘扬、发展中医药文化,曾多次到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进行学术交流,为中医走向世界作出卓越贡献。 承祖业 矢志中医 焦树德1922年生于河北农村,自幼酷爱医学,上小学时也常向当中医的外祖父学习一些中医歌诀,学医救人的愿望就这样萌发了。1937年7月日寇侵华,学校停办,15岁的焦树德就在家乡跟外祖父学习中医,广泛涉猎古今医家名著,学习中药炮制,打下...

  • 中医药人挺起了脊梁

    中医药人挺起了脊梁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数人被卷入这场战“疫”,人类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对病毒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要怎么做才能打赢这场战“疫”?危急时刻,千千万万医护人员义不容辞,驰援救助;中西医优势互补,各尽所能。其中,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以72岁高龄,临危受命,奔赴武汉前线,为中医药充分深度参与疫情防控立下汗马功劳。 “这份信任是无价的”...

  • 缅怀李时珍为发展中医药学

    缅怀李时珍为发展中医药学

    本年是我国明代闻名医学家、药学家和国际公认的出色天然科学家李时珍诞辰500周年。500年来,李时珍的姓名在浩瀚的医学星空熠熠闪烁,其医药学理论和实用典方泽被苍生、谋福公民,其济世情怀和惊人毅力鼓励着广阔卫生健康作业者、特别是中医药作业者。 李时珍最杰出的成就是“网罗百氏,读书万卷,采访四方,行路万里”,历时30年,完结了190余万字的恢宏巨著《本草纲目》。全书收纳药物1892种,编录单方1.1万个,附图1100余幅,不只药物和药方数量空前,并且采用了先进的分类办法,将药物依种属联系...

  • 缅怀中医药学家谢海洲

    缅怀中医药学家谢海洲

    中医药学家谢海洲。 谢海洲(1921-2005),河北秦皇岛人,原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资深研究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名誉教授,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谢海洲一生从医60余年,为发展、传承和弘扬中医药事业奉献一生。谢老师虽已逝世14年,但其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心中,一幕幕往事恍然如昨。 幼承庭训 立业本草 谢海洲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家技,立业本草,自幼既学文又学医,练就了一手背诵经典医著的童子功。谢海洲从15岁起就协助长辈从事诊疗及制备药剂的工...

  • 刘仁斌:中医药治疗要“精准”

    刘仁斌:中医药治疗要“精准”

    “精准使用中医药,中西医协同起效,这样可以有效缩短病程,提高救治率……”疫情发生后,这是刘仁斌对同事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刘仁斌是湖北省十堰市人民医院中医医学中心主任,也是十堰市新冠肺炎第二定点医院中医救治组组长。 在第二定点医院,刘仁斌等3名中医各自包联一个病区,在巡查汇总所有病例进行分析、研讨后,推出了一套具有十堰特色的中医治疗方案,包括针对高风险人群预防用方和新冠肺炎患者6种证型处方,分别针对全身症状、呼吸道症状、消化道症状、确诊但无临床症状和恢复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