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医药 第20页

医药 第20页

  • 中医药学熔铸传统文化之根本

    中医药学熔铸传统文化之根本

    自中医药科学体系形成至今2000余年,无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如何变化,历朝历代,东西南北,都有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献身中医药事业。据李经纬教授主编的《中医人物词典》收录,从古至上世纪中叶,对中医发展做出卓著贡献的历史代表人物就有6200余人。 同时,以《黄帝内经》等四部经典为代表,形成了中医药学的文献体系。据2007年版《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收录,1949年前中医古籍为13455种,加上台湾现存的690种,合计14145种。在反映古代中华文明成果的三部大型丛书《永乐大典》《古今图书集成》和《四库全书》中,中医...

  • 中医药的原创优势 自主创新之“宝”

    中医药的原创优势 自主创新之“宝”

    “把中医药的原创优势发挥好,能够对当代人类面临的重要健康问题作出重大贡献。”全国政协委员、河南中医学院科技成果推广中心主任司富春认为,目前人类面临的许多医学难题,如心血管疾病、肿瘤、代谢疾病等,都是多因素导致的复杂疾病,而中医药的复方很有可能在防治方面有效突破,“应加强中医药原始创新研究,推动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传染病防治等取得新进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凯先认为,中医药借鉴融合现代科技,是当代医学发展必然的方向,是中医药服务人民健康的重要方式,...

  • 壮瑶特色促进广西中医药发展

    壮瑶特色促进广西中医药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将其纳入医改的特色重点工作总体部署,颁布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中医药壮医药条例》,出台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的决定》、《广西壮族自治区壮瑶医药振兴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壮药质量标准》等地方法规和重要文件,2012年5月召开了广西中医药壮瑶医药大会。另外,自治区人民政府与卫生部签订《兴边固疆卫生惠民工程协议》、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签订《广西药用植物园升级改造工程协议》。   广西中医药民族医药事业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城乡中医药...

  • 《金瓶梅》中的明末医药文化

    《金瓶梅》中的明末医药文化

    在《红楼梦》面世前,《金瓶梅》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是我国第一部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为鲁迅等大家所肯定。这部书表面上写宋代末年之事,实则写明朝末年的社会。其主要人物乃市井小民、下层官吏、商人、医生、僧道、地痞、无赖、娼妓、仆妇、三姑六婆等等,无不有生动的描绘,应该说它是明季社会生活风俗的画卷。 我们研究的不是迄今歧见甚多,久无定论的作者、成书年代、版本问题,而是鉴于《金瓶梅》充分暴露的社会现实状态,足以显示正史对底层百姓医疗状况记载如何的不足,从而论证明末医药文化的真实面目。 《金瓶梅...

  • 传承创新齐驱,推进中医药科研

    传承创新齐驱,推进中医药科研

    中医药只有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充分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挖掘和研究中医药学术理论和临床成效,才能产生更多有世界影响的科研成果。有关中医药的研究取得了越来越多的进展,但仍存在诸多方法学问题,以经验为主的中医疗法如何构建符合传统医学自身特点又被现代科学认可的研究模式,是目前中医科研的焦点和热点。那么,作为中医药人,又该如何应对挑战,巩固优势,创新发展呢? 突破瓶颈 建立多层次中医药传承模式 “中医的创新发展面临重大需求”,安徽中医药大学校长王键表示,坚持中医理论的指导,并在实践...

  • 以文化提升中医药无形价值

    以文化提升中医药无形价值

    中医药无形资产市场价值的形成,内在为技术含量,外在于市场培育。举例来说,同样生产六味地黄丸,著名中医药老字号的产品就能得到社会更广泛的认可;而同样是医生,名中医也更容易获得患者的青睐。反之,如果社会大众对技术或产品不知道不了解,这项技术或产品的市场开拓必定困难重重。 社会大众对中医药技术、产品的认可,或者说中医药产品市场的培育,应该通过文化建设润物细无声般的进行。 首先应加强宣传,培养大众中医意识。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多种途径,宣传中医文化。例如,前些年热播的《神医喜来乐》《大宅门》等影视剧,...

  • 中医药高等教育应培养全人

    中医药高等教育应培养全人

    •中医药高等教育一方面要适应现代大学规模化、标准化、制度化的体系结构,另一方面要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引领。 •中医具有科学性、经验性、文化性、原创性和产业性五大属性,“格物致知”的观念应该充分体现在中医学习的各个层面。 •中医药高校应提倡“全人”教育理念,注重知识能力和素质素养的双重构建,强调以“大医精诚”为核心的传统医德思想的渗透。 《礼记·大学》开宗明义:&l...

  • 开辟中医药服务新领域

    开辟中医药服务新领域

    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明确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中医药、民族医药发展”,“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健康服务业”等内容。 而今年上半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无异于落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其中的诸多细化内容,对提升全民...

  • 聚人才搭平台强化中医药科普宣传

    聚人才搭平台强化中医药科普宣传

    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古代的哲学智慧、健康养生理念、防病治病的理法方药等,全面、系统、完整地保有中华文明的核心理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观、阴阳平衡的整体观、统一变易的世界观、义利相济的人生观、仁者爱人的处世观、贵中尚和的价值观等六大核心理念,持续传承至今已逾五千年,独具特色、生生不息。要把这一“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交到广大百姓手中,中医药科普及宣传工作尤为重要,国医大师邓铁涛曾呼吁“中医学呼唤科普”。 加大中医药科普宣传力度 目前,部分医学工作者仍存在...

  • 中医药继续教育要善用“云服务”

    中医药继续教育要善用“云服务”

    中医药继续教育是对完成中医药专业基础教育的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的以继承、增新、补充、拓展专业知识和技能为主的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保持高尚的医德医风,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继承发展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重要举措和中医药专业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参加和接受继续教育是每个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应有的权利和义务。 中医药继续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医药继续教育的信息化工作已经初显成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人事教育司目前已经安排建设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网络管理系统,并正常投入使用,每年通过本系...

  • 社区中医药服务 社区中医院

    社区中医药服务 社区中医院

    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将区中医院和区域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而为一,无疑是一项创新举措。实践表明,此举使得社区居民得到更多、更快、更好的中医药服务,满足了基层百姓对中医药医疗保健的需求;同时,中医院通过依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这个“培养皿”,实现了服务能力、服务能级和业务量跳跃式提升;此外,中医院不仅是社会效益更好,而且带来了更大的经济效益。 如今,在政府购买社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的情况下,对基层卫生机构来说,得到该项财政补助不是小数。衢江区中医院所得“公卫人头费”和&...

  • 从广义科学视角认识中医药

    从广义科学视角认识中医药

    •科学是人类对于客观事物(包括物质世界和人类社会)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认知的过程。 •从广义的科学视角来看待中医药学,则完全应当得出另外一个结论:中医药学应当说是广义科学的一个精彩范例,代表着现代医学变革的未来趋势、道路与方向。 •从正确的科学观来说,青蒿素就是中药,因为青蒿素的治病原理和机制是符合中医思维的。 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无疑给中医药界带来极大振奋,她从汉医方剂著作《肘后备急方》中获得科研灵感成功提取中药有效成分青蒿素的案...

  • 中医药教育莫忘传统文化

    中医药教育莫忘传统文化

    2015年,首届全国《黄帝内经》大赛开赛,更好地传播了中医经典、弘扬了中医文化,一些院校如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等也纷纷启动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像考四六级一样考察中医学子对于典籍的掌握程度。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呼声在中医界由来已久,然而要让每个中医人真正将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外践于行,在中医药教育方面,还需下更多功夫。 现代中医教育以院校教育为主体,规模化、规范化是其优势,多年来为我国中医药事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在实践中,中医学子传统知识素养不够高,对中医经典不够熟悉,重临床、轻理论的问题在一定范围...

  • 传统医药从临床到科研还要走多远

    传统医药从临床到科研还要走多远

    慢性疾病是困扰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医的“治未病”思想提示我们,传统医药对防治慢性疾病有无限的潜力。中日韩三国同处东亚地区,传统文化相近,几十年来,各国传统医学领域专家在运用现代科技研究传统医药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现代科技让传统医药获得新生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因为从传统中药青蒿中提取出了青蒿素,有效降低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而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运用现代科技从传统医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是一直是传统医学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虫草素是冬虫夏草和...

  • 文化与标准化让中医药走得更远

    文化与标准化让中医药走得更远

    罗马帝国曾经横跨欧亚非,但是在辉煌近千年后消亡了。希腊、希伯来国土面积极小,几度灭国,但是希腊的理性精神、希伯来的宗教精神至今闪烁着光辉,照耀着世界人民。中华文明也一样,几经北方民族入侵,最后化外民族都被同化,不管是希腊、希伯来的西方精神,还是中国文化的精神,他们之所以能跨越时间、空间成为主导我们思维、生活方式的规范,都有一个强大的向心力,让人们满心向往。 中医药是中华文化的伟大瑰宝,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与各学科交叉,形成了一个个的中医大家,他们思想不尽相同,他们的遣方用药也很难一致:伤寒派喜欢偏于辛温,...

  • “六位一体”发展 中医药特色造福千万家

    “六位一体”发展 中医药特色造福千万家

    在医圣张仲景的故乡河南省南阳市,传统中医药一直备受青睐,它让老百姓花“小钱”,解决健康“大问题”。 近年来,南阳以打造中医药强市为目标,拉长中医药产业链,推进文化、教育、科研、医疗、保健、产业“六位一体”快速发展。历久弥新的“中药香”,令近者悦,远者来。 中医特色服务惠及城乡 南阳市现有“中医堂”198家,“仲景苑”12家,“治未病...

  • 看《芈月传》谈中医药宣传

    看《芈月传》谈中医药宣传

    电视剧《芈月传》已经在多家电视台热播完了,据说得到了广大观众的好评,收视率居高。笔者也从头至尾看了一遍,的确里面的亮点很多,但我最关注的还是《芈月传》里那些与中医药有关的片段,令人眼前一亮,有喜有忧。 我数了一下,《芈月传》里大概介绍了八种中药,有土茯苓、黄连、淡竹叶、藜、五味子、麻黄、大蝎子草、牛舌草。其中,每一位中药都和一段剧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不知不觉在观看电视剧的同时,通过剧中的人物,就了解到了中医药的一些知识。比如,精心服侍芈月公主的葵姑,患上了眼疾,芈月公主就用中药“水汇五味子...

  • 抓住机遇把握大局 推动中医药尽快立法

    抓住机遇把握大局 推动中医药尽快立法

    经历33年的中医药立法进程,终于在近期获得重大进展。去年年底,《中医药法(草案)》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后,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了第一次审议,这标志着中医药法的出台已进入最关键的阶段。这个令整个中医药行业振奋的消息,自然引来参加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的各省区市中医药管理者的关注。 抓住机遇 尽快立法 在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所做的《2016年中医药工作报告》中,明确将“积极推进中医药立法”作为2016年的重点工作之一。“中医药法已进入全国...

  • 中医药法(草案)

    中医药法(草案)

    据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通过《中医药法(草案)》。 《中医药法(草案)》着眼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坚持扶持与规范并重,强化政策支持,规定了符合中医药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中医医师和诊所准入、中药管理、人才培养等制度。会议决定,将上述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新闻背景: 制定《中医药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与优势,是国家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

  • 诺奖对于中医药空前不绝后

    诺奖对于中医药空前不绝后

    当地时间12月10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从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手中接过奖章和证书,并鞠躬致意。这一刻,自豪之感在所有华人心中油然升起。 “这是中国人的光荣。”中国驻瑞典大使陈育明告诉记者,这证明了中医药正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了解、认可,中国数千年的传统医学和文化必将更多地造福人类。 当晚,屠呦呦身着寓意紫气东来的紫色裙装,诺奖周期间,来自东方的中医药也同样广受关注。 卡罗林斯卡学院的克劳斯·约兰&...

  • 博鳌论剑:中医药走向世界

    博鳌论剑:中医药走向世界

    博鳌亚洲论坛暨中医药分论坛3月23日在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举行,今年的主题是“科技创新:助推中医药国际化”。多位外交家、中医药主管部门负责人、中药企业代表到会发言,共同探讨在全球科技革命背景下,如何利用科技创新助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以下为部分代表发言摘编。 中医药连续两届进入“博螯亚洲论坛”,体现了论坛对中医药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中医药的现实意义和未来意义。“中医药”和它的“国际化”越来越引起世界的普遍关注,这为它...

  • 希望有一份“中医药连环画”

    希望有一份“中医药连环画”

    伴随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对生命质量的重视,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话题。在日常生活中,也开始培养“防未病”的意识。甚至很多人开始购买、阅读养生书籍,阅读治病、防病报刊的潮流。可以说,查询健康资料,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近日,笔者的同学、亲属接连来访,向笔者索要《中国中医药报》,剪裁报上所载的验方、偏方,整理成册,日后随时备用。他们尤其喜欢报纸上的《健康谚语》栏目。说这里面有图有文字,读起来还很押韵,便于记忆。笔者一位亲属,把搜集到的《健康谚语》贴到了村委会和学校的宣传栏里...

  • 神话人物与中医药

    神话人物与中医药

    在我国远古时期的民间传说及其神话故事中,屡屡有与中医药相关的元素、人物、事件登场亮相,耀人耳目,且久传不衰。 盘古 开天辟地,人类告别了混沌状态。盘古终因疲惫至极轰然倒下。他离世后,“毛发为草木”。史称“盘古氏,天地万物之祖也,而生物始于盘古”。草木、生物者,中药丰厚饶裕之来源也。 伏羲 其神话身份为“东方天帝”。他“始画八卦”,为中医学的发展植入了广泛坚实的理论根基。他是我国医药学、针灸学的始祖。《...

  •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优势作用

    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深化医改中的优势作用

    甘肃省卫生计生委日前印发《2016年甘肃省中医药工作要点》。《要点》明确了11个方面25项具体工作内容,要求认真总结甘肃省“十二五”中医药工作及国家中医药发展综合改革试点示范省建设经验及问题,按照国家《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27号)及“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制定甘肃省“十三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并组织...

  • 郑进:“云南中医”助推中医药文化传播

    郑进:“云南中医”助推中医药文化传播

    “云南中医”开通的新闻引起了全国百余家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转载,在2015年10月15日,召开的2000多人参加的第二届云南省互联网大会上,“云南中医”荣获“云南最具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荣誉称号,并在互联网行业进一步提升了“云南中医”的知晓度和影响力。 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从无到有,影响力不断扩大,我们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呢? 中医药微信公众号属于专业类垂直领域的公众号,要想做大做强就需要一套科学有效的运...

  • 如何利用“中医热”发展中医药事业

    如何利用“中医热”发展中医药事业

    连日来,我国中医药领域喜事连连,备受关注,在社会上可以说掀起了一场中医热。回首刚过去的2015年,首先是国务院发布《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27号)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两个重要文件,然后屠呦呦发现治疟青蒿获诺奖,紧接着中医药法提请人大审议,中国中医科学院举行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等中央领导人批示发展中医药;2016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中药谷,再次寄语中医药;春节后上班第一天,李克强总理就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进一步促进中医...

  • 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

    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

    •首次采用术语学新方法,制订有关原则和方法及规范流程,并在项目中应用。 •首次系统规范中医药学名词术语,推进系统化、规范化。 •首次阐释中医药名词术语特点及其规范的难度,引入考证法,提高规范的科学性。 •建立一套适合中医术语规范的研究新模式。 项目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名誉院长王永炎、中国中医研究院中国医史文献研究所副所长朱建平等领衔完成。中医药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包括两个已经完成的科技部项目,旨在解决长期存在的中医药名词术语一词多义、一义多词...

  • 中医药在奥地利不断升温

    中医药在奥地利不断升温

    “近85%的奥地利人愿意接受针灸或中医治疗,25%的奥地利人已经接受过针灸治疗。”奥地利格拉茨医科大学教授Gerhard Litscher介绍道。维也纳大学教授马燕也明显感受到中医药在奥地利越来越受欢迎。她介绍,维也纳大学有面向一般民众开设的健康教育讲座,她的中医专家同事做讲座时总是能吸引到许多人前来听课,尤其是一些老年人。 中医针灸广受欢迎 近年来,中医药尤其是中医针灸在奥地利发展速度较快。Gerhard还能清晰地记得1998年,他和他的团队首次证明激光针灸能够对大脑血...

  • 艰苦奋斗承担国家使命 团队智慧引领中医药创新

    艰苦奋斗承担国家使命 团队智慧引领中医药创新

    青蒿素让世界认识中医药 今年国庆期间,一个巨大的喜讯从瑞典传回——由于发现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与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科学研究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第一位中国科学家,这是中国科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 诺奖让中医药科研成果获得国际最权威的认可,也将全世界的目光吸引到青蒿素的研究上来。而这背后,蓄积的正是中医研究院一代科研工作者的奋斗历程。 1968年,为了贯彻落实毛泽...

  • 构建中医药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构建中医药院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如何将科研强势转化为人才培养优势?以加强研究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核心目标,积极推进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是我国中医药院校面临的严峻挑战。打造具有特色的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力争把好的经验和做法固化下来,建立和完善保障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着力构建中医药院校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呢?笔者略谈以下几点: 我国中医药院校研究生人才培养面临机遇和挑战 进入新世纪,全国许多中医药院校都提出了着力提升研究生教育品质的主张,并积极建设和改进与本院(校)定位相符合的研究生教育教学体系,坚持教育目的多...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