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方药 第16页

方药 第16页

  • 张锡纯治泄泻方药特色浅析

    张锡纯治泄泻方药特色浅析

    清代张氏著《医学衷中参西录》。 1.重养阴护阴,巧用车前、怀山。强调不可忽视泻必伤阴的病机,一味利湿化湿只会加重阴伤,创薯蓣粥、薯蓣苤苜汤、滋阴清燥汤等。 2.脾胃阴阳俱重,肾泻喜用硫磺。创扶中汤;推崇硫磺为“温补下焦第一良药”,且喜用生硫磺,宜食前嚼(或为末服),以饭压之。 3.制剂疏方灵活。重视饮食疗法,药食同源;重视剂型的选择,除常用汤剂外,多用粥、饼、丸等;遣药精当,擅于变通,力求效验。...

  • 养眼有妙方药膳帮你忙

    养眼有妙方药膳帮你忙

    菊花茶: 菊花适量,开水冲泡饮用。菊花富含维生素A,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物质,也是中医治疗各种眼疾的良药。菊花茶能让人头脑清醒、双闩明亮,特别对肝火旺、用眼过度导致的双眼干涩有较好的疗效。经常觉得眼睛干涩的人,尤其是常使用电脑的人,不妨多喝些菊花茶。 枸杞子茶: 枸札子适址,用开水冲池饮用。枸杞子养肝明目,富含胡萝卜素(维生索A原)、维生索B1、维生素B2、维生素C及钙、铁等,足养眼佳品。 枸杞菊花茶: 枸杞子、菊花适量,开水冲泡饮用。除养眼外,还适用于血虚兼有肝热的干眼患者。 决明菊花山楂茶: 决明子(略...

  • 引火归元的治疗层次及代表方药

    引火归元的治疗层次及代表方药

    “引火归元”是从 《黄帝内经》 “从阴引阳、 从阳引阴”治疗思想延伸而来的一种治疗原则, 主要针对内伤疾病中属元气虚损、无根之火上浮 者。引火归元的基本病理过程在于元气 ( 原气) 和君相之火两大方面的消长生克矛盾,其治疗目的 在于 “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即元气运行不失常 度。而体现引火归元治则的方药以六味丸、八味丸 类方为主体,分别对应脾肾亏虚元气不固、阴阳虚 损兼有实邪、阴阳极虚格拒明显等三个层次的病机。 1 命门、元气及相火概念阐释...

  • 温热邪气炽盛而阴液大伤 治法方药

    温热邪气炽盛而阴液大伤 治法方药

    【 热盛阴伤,心肾不交 】 临床表现 身热,口干,齿燥唇焦,心烦躁扰不寐,舌质绛苔薄黄,脉细数。 病机分析 本证乃温热邪气炽盛而阴液大伤,心火旺于上,肾水亏于下之候,病位在手、足少阴。即吴鞠通所说的:“少阴温病,真阴欲竭,壮火复炽”之证。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心火下交于肾,以温化肾水不寒;肾水上济于心,以制约心火不亢。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维持脏腑功能活动之动态平衡。温热邪气上助手少阴心火,下劫足少阴肾水,使心火亢于上而不下交于肾;肾水亏于下而不上济于心,导致心肾不交。火愈炽而...

  • “方药证”即“经方辨证”

    “方药证”即“经方辨证”

    疾病的证候,通常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四诊,可以把有规律的证候,系统地分别归纳为若干类型,作为识别疾病的方法及辨证论治的依据。如伤寒的六经证候,温病的卫、气、营、血证候及三焦证候,这些均属证候分类。从方证关系讲,证分为了“方药证”与“理法证”,或说“经方辨证”与“病机辨证”。   “方药证”即“经方辨证”,实际是中医学中最早的一种辨证模式,是以辨方证为主,以方证相...

  • 湿阻膀胱 方药茯苓皮汤送服苏合香丸

    湿阻膀胱 方药茯苓皮汤送服苏合香丸

    下焦湿热证候,或由中焦湿热不解渐传下焦而来;或因湿热邪气由下焦袭入而致。其病变部位在膀胱或小肠、大肠。其证候类型虽有湿重于热与热重于湿之别,但因其皆属水液代谢失常,饮食物传导失司的病变,故均以小便或大便排出障碍,舌苔腻、脉濡为主要临床特征。由于湿热弥漫,头身重痛、脘痞腹胀、纳呆呕恶等上、中焦症状亦可同时出现。   下焦湿热证候的治疗,应以淡渗利湿为法。选用淡渗利湿药物,因势利导,导湿热从小便而出,若膀胱热重者,亦可用苦寒清利之品。大肠湿重于热者,可于淡渗之中加辛温宣化药物,以化湿通腑。大肠热重于湿者,则应...

  • 川贝枇杷汤定性 方药量效学术会议

    川贝枇杷汤定性 方药量效学术会议

    “转变公立中医医院服务模式,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医疗联合体,力争使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70%的村卫生室具备中医药服务能力。”近日召开的大连市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大会提出,将坚持政府引导、市场驱动、中医为体、弘扬特色,充分释放中医药健康服务潜力和活力,提升中医药对全市健康服务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 该市即将出台《关于大连市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大连市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争取在扶持和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机制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 强生召回泰诺等多批次非处方药

    强生召回泰诺等多批次非处方药

    美国制药巨头强生公司下属的麦克尼尔公司近日宣布自愿召回该公司生产的21个批次的儿童及成人用泰诺、抗过敏药可他敏及镇痛药美林等非处方药。 此次召回是因为公司经内部评估后认为,这21个批次的药品可能含有化学物质2,4,6-三溴苯甲醚。据介绍,强生当初接到消费者投诉称,泰诺等一些非处方药散发霉味。调查发现,这种怪异气味可能是来自药物运输过程中包装材料中微量的2,4,6-三溴苯甲醚。...

  • 复方药不等于复合药

    复方药不等于复合药

    人们常把“复方”与“复合”药物视为同一概念,如把“复合氨基酸注射液”写成“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这不仅是概念上的错误,还会带来用药混乱。 其实,“复合”是指由几种同类别的药物组成的制剂,同时也允许有其他类别的药物。如复合维生素B片由维生素B1、B2、B6复合而成,并以此为主,但还含烟酰胺、泛酸钙等,故以“复合维生素B”命名。又如复合磷酸酯酶片由麦芽中提取的多种酶(主要是磷酸二...

  • 精于方药 理明词简

    精于方药 理明词简

      “精于方药理明词简”出自清初顾炎武为傅山先生手著《大小诸证方论》所作的“大小诸证方论序”。   傅山(公元1607年-1684年)字青主,山西太原阳曲县人。15岁时,以神童获博士弟子员(秀才)第一。20岁后,精读十三经、诸史书、百家诸子,以及方外、岐黄之书,时称他为“学海”、“大师”。他身背药笼,以行医为生,云游各地,五下江南,为平民百姓治病。他“医术入神”、“用药不依方书,多意为...

  • 方药量效心悟

    方药量效心悟

    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剂量的研究事关疗效的提高。日前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方药量效关系与合理应用研讨会”上,仝小林教授谈其20多年对剂量潜心研究的心得。现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药物剂量是取得临床良好疗效的关键。《伤寒论》药味少而精纯,组方法度严谨,临床疗效确切,对后世影响巨大,被后世誉为“经方”。但因为年代久远,度量衡屡经变易,代有所改,悬殊极大,后世对经方剂量的折算众说纷纭,历代医家谓之“不传之秘”。限制了经方疗效的发挥,后世医家为确保经方疗效...

  • 以脉定汗症治法方药

    以脉定汗症治法方药

    《伤寒论》曰:“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者,卫气衰也。”汗出如流珠者,属于中医的多汗症。当代中医将多汗症分自汗和盗汗。在《伤寒论》中,并没有严格区分自汗和盗汗,同样一个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很多经方学者既用其治疗自汗,又用其治疗盗汗,效果都很好。究其原因,盖自汗、盗汗二者皆有内外两因:外因如风暑湿热诸邪为患,内因则同关五脏阴阳偏虚——其原因和证象大体相同,故治法亦可互用。 “其脉浮而汗出如流珠”,乃因“卫气衰”,对于此条...

  • 赵复兴医治玄府郁滞经验方药

    赵复兴医治玄府郁滞经验方药

    赵复兴,男,主任中医师,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河北省名中医。他临证40余载,学识渊博,医术精湛。他综合古代文献资料和多年学习、临证的感悟,对玄府进行阐释和探究,并自拟了“通玄府系列方药”,其经验可供临床参阅、验证。 玄府概念 玄府一词,首见于《内经》。狭义指汗孔,此说源自《内经》;广义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家刘完素在其《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提出的,指遍布人体内外遍地的一种孔隙结构。书中曰:“然皮肤之汗孔者,谓灰心液之孔窍也…&h...

  • 中医方药随“症”加减用药小结

    中医方药随“症”加减用药小结

    自汗:黄芪、白术、五味子。 盗汗:山萸肉、浮小麦、乌梅。 浮肿:①阳水:麻黄、苏叶。②阴水:附子、肉桂、干姜。③腰以上肿:荆芥、桂枝。④腰以下肿:茯苓、泽泻、防己。 头痛:①偏寒:吴茱萸、川芎。②偏热:菊花、桑叶、蔓荆子。③偏后脑:羌活、天麻。④偏前额:白芷、葛根。⑤偏两边:蔓荆子、白芍、白蒺藜。⑥偏巅顶:藁本、牛膝。⑦顽固性头痛:白附子、白僵蚕、全蝎。 头晕:天麻、钩藤。 目眩:枸杞子、菊花。 视力减退:女贞子、覆盆子、蕤仁肉。 耳鸣:胡桃肉、...

  • 口渴案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口渴案方药 血府逐瘀汤加减

    张某,女,32岁,2014年10月初诊。诉胸闷,口渴、饮水不解。半月前因搬新家,负重劳累致疲倦不堪,次日晨起,感胸闷,渐增口渴,饮水稍安,时而又渴。近日来口渴加重,甚则夜间因渴而醒数次。日前做糖尿、血常规、胸透等检查,均属正常。前医曾用清热生津之品罔效。 刻诊:脉弦不数,舌质偏暗。 辨证:瘀血为患。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丹皮12g,当归18g,桃仁10g,赤芍10g,川芎9g,柴胡6g,香附6g,生地18g,瓜蒌9g,元胡10g,枳壳9g,川牛膝10g。3剂,日1剂,水煎服。...

  • 石恩骏认为云南白药配伍相应方药 运用范围更广

    石恩骏认为云南白药配伍相应方药 运用范围更广

    云南白药原名为万应百宝丹,为滇人曲焕章创制,功效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止血,用于跌打损伤、刀刃枪伤。数十年来其运用范围逐渐扩大,可治数十种常见病,然知者寥寥。 云南白药的组方属于国家机密,难以确定具体药物。贵州省名中医石恩骏认为,云南名老中医李继昌所制“英雄独一丹”(重楼90克,金铁锁6克,制兰花小草乌3克,紫金龙15克,生三七90克,大血藤150克,藏红花6克,共研为细末装瓶备用。常用量每次1.5克,每日3次,开水送服,饮食禁酸冷生涩。)极具特色,药粉的色泽、气味、剂量、服法、主...

  •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方药及食疗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方药及食疗

    高血压病是指病因尚未明确,以体循环动脉血压高于正常范围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独立疾病。发病主要原因与高级神经活动障碍有关。高血压病的早期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紧张烦躁、疲乏等。以后可逐渐累及心、脑、肾器官,严重时可并发高血压性心脏病、肾功能衰竭、脑血管意外等病变。从中医辨证来看,高血压病以肝阳上亢型最为多见。兹介绍其治疗方药及食疗方:主证与治法: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口干口苦,溲黄便秘,舌红苔黄,脉弦。平肝潜阳,清热熄风。方药:羚羊角汤加减。羚羊角15克(先煎)、钩藤18克,石决明 30克(先煎)、龟...

  • 脑瘤 头晕头痛眼胀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脑瘤 头晕头痛眼胀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孙某,女,24岁,山东人。诉自1999年5月以来经常出现头晕、头痛,眼胀,严重时恶心,喷射性呕吐,耳鸣,在当地医院经CT检查提示:脑桥延髓部有占位性病变,诊为脑胶质瘤,考虑病灶位于生命中枢区,不能手术,遂于2000年2月来京,由于手术危险性大,不能切除,家属抱着一线希望来我院就诊。 主诉:头晕、头痛,眼胀,严重时恶心,喷射性呕吐,耳鸣,走路时有飘浮感,纳差,颈项强,二便调,脉细数,舌红苔薄黄。 诊断:(肝肾阴虚,宿痰凝聚型)脑瘤。 治则:滋阴健脾,祛痰通络。 方药:杞...

  • 《中医方药手册》铺就了我的中医之路

    《中医方药手册》铺就了我的中医之路

    我相识《中医方药手册》已经48年了。1968年我中学毕业后回到了家乡务农。没有学可上了,只好读小学的《山西日报》及能借来的一些有限的书籍。当时大队的一位赤脚医生祁老先生让我跟他学习中医,但当时由于从小受戏剧的熏陶,立志要做一个清官,故不愿学习中医。到了1969年,眼看升学无望,也看到了中医在治疗疾病中的显著效果,于是就在劳动之余开始自学中医,希冀自己能为群众做点什么。遂借我舅父于秦治老先生(他自学中医,为人处方治病,擅长小儿推拿)的一些中医书籍来读,并抄写部分内容。后又抄写转业在粮站工作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军官)乔重...

  • 痰瘀同治常用方药 痰瘀同治的丹方

    痰瘀同治常用方药 痰瘀同治的丹方

    •人到晚年,五脏渐见虚衰,气血津液的化生和血行的调理、水液的输布功用日益衰减,气血运转反常致血瘀病证,水液疏布失调易引发痰湿病证。 •晚年心脑血管疾病虽有不同病种,临床体现也有不同证候,但按病机剖析痰瘀交阻是其一起的发病机制。 临证发现,晚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与痰瘀互结有关。这些患者临床体现往往既有血瘀的征兆,一起也有痰浊的症状,为了进一步临床证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曾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将1年的全内科60岁以上晚年病住院患者共292例做了计算剖析,其间因心血管疾病住院为...

  • 构建方药剂量理论结构“态靶因果”临床处方

    构建方药剂量理论结构“态靶因果”临床处方

    •中医史上,任何一项巨大的立异,都有其激烈的年代布景。这种立异,往往不是出现在这段前史长河的起点,而是拐点。21世纪,触及多病因、多体系的疑问杂乱疾病将是中医大显神通的最佳舞台。 •中医的辨证论治,不是辨症状论治。辨症状是直观的、片面的、客观的。而辨证需求对一组临床体现进行抽提。这种证(知)和针对证的处方(行)是一个闭环的有共性的中医思想形式,是中医进步效果的底子。 •依据现代确诊,探究疾病的中医规则,捉住疾病的规则性和共性,从头分类、分期、分证,笔者在此基础上提出...

  • 治水肿必求肺脾肾三脏 方药多用温脾补肾之剂

    治水肿必求肺脾肾三脏 方药多用温脾补肾之剂

    明代医家张景岳所著《景岳全书》中,对水肿病的病因病机和治则方药的阐释,至今仍对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气化失常为主要病机 《内经》称水肿为“水”“水胀”,并初步认识到水肿主要是由过劳和感受外邪两方面引发。水肿的发病机理是由水精输布失调引起,而水不自行,赖气以动,故水肿一证是全身气化功能障碍、三焦水道失畅的表现。水肿的发病主要与肺、脾、肾三脏有关,《素问·水热穴论》曰“其本在肾,其末在肺”。 《景...

  • 中医方证关系 中医方药关系

    中医方证关系 中医方药关系

    •方证相应的关系实质是“有是证则用是方”,即方与证之间有着相对固定不变的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还产生了“异病同治”现象。 •方与药之间存在着离合关系。方药相合反映了药物功用与方剂功效大体相同,方与药离则表现为同一药物在不同方剂中有选择性地发挥作用,以及因配伍产生的新效用。 作为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方剂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按照一定原则,选定药味、药量等组合而成的药方。组方讲章法,用药有规矩,这一过程尤其需要充分考虑处理好其间的各...

  • 《实用中医方药手册》评介

    《实用中医方药手册》评介

    我刚开始学习中医时,没有书籍,都是借老师的书来抄写。1971年,我在书店买到了一本《实用中医方药手册》,没有具体作者署名。我如获至宝,常常秉煤油灯夜读至深更。在此后的见习实习中,我将该书装在工作衣口袋里随时查阅对照。近20年后,我才得知该书是由山西省中医研究所王世民老师编著,最初为内部印刷。1984年出版署名王世民,后多次修订再版,迄今共印刷了62万余册,其读者面之广可想而知。 该书第一部分为方剂,按功用分类排列,主方下附有同类方剂。如解表剂,第一方为麻黄汤,其下附有三拗汤、华盖散、麻杏苡甘汤三方,每方有...

  • 学习方药中先生气化理论的体会

    学习方药中先生气化理论的体会

    •广义的气化是指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交感所产生的一切变化及其产生的现象。狭义的气化是指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生化代谢活动及其产生的生理病理现象。 •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生命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六气作用正常的结果,人体的生命活动就是气化现象的表现形式,五脏则是人体气化活动的主要载体。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是指人体元气来复,气化功能得以康复通转,邪气驱散,疾病向愈;若大气一衰,则出入废,神机化灭,气立孤危。 方药中(1921-1995),原名方...

  • 运用汗法治疗的依据 临床常用方药

    运用汗法治疗的依据 临床常用方药

    中医学中末明确提出高血压病名,而“头痛”“眩晕”的症状及临床表现与高血压极为相似,故将其归为一类。国医大师李士懋临床治疗高血压病时发现,患者多表现为寒邪凝滞型,因此重用汗法治疗收获颇丰,笔者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运用汗法治疗的依据 汗法是运用各种手段通过发汗以解除外邪的一种治法,临床主要用于表证。李士懋认为汗法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汗法是通过八法使阳加于阴,阴阳调和促使正汗出。狭义汗法是使用辛散发汗之品或者针灸熏熨,鼓动阳气,驱邪而使汗出。并且指出...

  • 国医大师王世民《实用中医方药手册》评介

    国医大师王世民《实用中医方药手册》评介

    “方不在多,心契则灵;证不难认,意会则明。”此语是明代医学家陈实功剥《陋室铭》之语品学医之妙要,可谓“世言真数开心意”。 清代末叶以来,中医界把《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汤头歌诀》和《药性赋》列为“蒙学四书”,又被称为学医“四小经典”。其中,方剂的汤头尤为重要,对其背诵,甚至终生享用。这说明学用方剂的重要性。至于作为中药的本草,也多是以方带药来学,可备见,学方之重要。 方剂是中医药理论的缩影,医家的...

  • 陆游长寿与一则降气汤的方药有关

    陆游长寿与一则降气汤的方药有关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身逢乱世,一生坎坷,却依然享得85岁高寿,且晚年依然耳聪目明、身轻体健。据说,他的长寿与一则降气汤的方药有关。 陆游早年结识了一位名叫张山的汴梁人,当时张老汉已80多岁,却依然步履矫健,说话行事赛过年轻壮小伙。有一次,陆游向他请教强身健体之术,这位老汉淡然一笑说:“我从一位奇士高人那里得到一张药方,依方服用了数十年,从未间断。”陆游十分感兴趣,急求老人传授这则神奇药方,老汉毫无保留地告诉他:“说也简单,药方仅香附、姜黄、甘草3味,研磨成细末,每日早晨空...

  • 学用国医大师王世民《实用中医方药手册》50年

    学用国医大师王世民《实用中医方药手册》50年

    国医大师王世民于1968年一手写成的《中医方药手册》,最初是内部印行五千册。由于不能满足各地的需要,王世民又作了修改,于1970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量达62万册。到2016年科学出版社出版已是第4版。从1984年版开始,每版发行之后,王世民老师都会亲笔题签赠阅于我。50年来,该书已成为一部以典示范、执简解难、合宜适用的案头枕边书。 我初学中医那年,就买到这本《中医方药手册》,那是第1版,书名没有“实用”二字,收集方剂646首,中药447味,制作64开本,红塑料皮,携带方...

  • 张锡纯,创大气下陷理论理法 方药自成体系

    张锡纯,创大气下陷理论理法 方药自成体系

    张锡纯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四大家”之一,是近代中医学界一个泰斗级代表人物。他是一个勇于探索、善于创新的医学大家,在精心研读中医经典著作、认真学习前贤医学理论和实际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医疗实践,对中医学术理论、中药性味功能、方剂配伍和防病治病方法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大胆的探索和积极的创新,取得了多方面的巨大成就。他在《医学衷中参西录》的自序中说:“夫事贵师古者,非以古人规矩准绳限我也,惟藉以沦我性灵,益我神智。迨至性灵神智洋溢活泼,又贵举古人之规矩准绳而扩充之,变化之,引申触长之,使古...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