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药 第10页
-
肝郁脾虚证2型糖尿病 方药疏肝健脾调糖饮加减
医案实录 潘某,女,60岁,2015年10月12日入院,病历号20075999。夙多愁善感、饮食失节,半年前出现口干渴、多饮、多尿,测空腹血糖12.02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9.05毫摩尔/升,诊为糖尿病,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早14u、晚12u餐前皮下注射。血糖控制差,空腹血糖9.2~11.5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13.8~16.3毫摩尔/升,症状渐重。慕名寻中医调治入院。症见:体胖,口渴、多饮、多尿、头晕,烦躁易怒,周身乏力,腹胀,睡眠差,小便频数,舌质淡暗,苔薄黄,脉弦细。体重指数:...
-
糖尿病肾病 医案方药实录分析
□ 庞国明 姚沛雨 孙扶 开封市中医院 医案实录 张某,男,53岁,开封人。乏力、自汗3年,加重伴浮肿15天。患消渴10年余,3年前因全身乏力、下肢浮肿等,被某三甲医院诊为糖尿病肾病,住院治疗16天,给予控制血糖、改善循环等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此后上述症状时轻时重,曾多次在某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病情仍时好时坏。经老病友介绍,于2016年12月7日慕名到我院诊治,症见:乏力困倦,精神萎顿,四肢酸软,懒言少动,双下肢水肿,颜面肿胀,腰空痛,晨起尤甚,自汗,口渴多饮,手足心热,偶有耳鸣,纳眠差,尿频,...
-
治眼睑跳动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全身肌肉跳痛者中医称为“run(目+闰)动”,以如有虫伏肌肤间,肌肉皮肤跳动为症状,其病机复杂多样。重庆市名中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定伦主任中医师勘彻病机,治疗此病常应手而效。举例述之。 谭某,53岁,女性,2012年9月4日初诊。 刻诊:感全身肌肉游走性跳动及眼睑跳动,头昏纳呆,稍感腹胀,眠差,易惊醒,入睡困难;舌淡红,苔薄白稍滑,脉弦。 治法:清热化痰,通络祛风。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组方:法半夏12克,陈皮6克,黄连6克,茯苓20克...
-
鼻窒 长期鼻塞流涕 治则方药 外治针刺
鼻窒是指以长期鼻塞、流涕为特征的慢性鼻病。是以鼻塞时轻时重,或双侧交替性鼻塞,甚至不闻香臭,反复发作,经久不愈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丁某,男,40岁,工人。诉双侧鼻塞、嗅觉减退、伴头昏头胀数年。自幼鼻塞多涕,久治不愈。初为单侧,两鼻交替,时轻时重,初用西药滴鼻剂之类有效,滴之即通,后用无效,鼻塞呈持续性,鼻涕黏稠黄浊,其量较多,嗅觉迟钝。鼻内堵塞闷胀,讲话鼻音较重,睡觉时张口呼吸,头昏头胀,伴耳鸣、记忆力下降,咽喉如有物梗阻。曾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术后不久诸症如前,严重影响工作与生活,故求助于中医诊治。...
-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方药
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是视网膜脉络膜黄斑区的局限性炎症,表现为眼底红斑、视力下降、视物昏暗、变形、色感差。黄斑区视网膜与脉络膜紧密相接,黄斑区视网膜的营养,也有赖于脉络膜供给,故凡黄斑区的视网膜或脉络膜有病,常互相波及,故临床称中心性视网膜脉络膜炎,发病原因一般认为与体内病灶感染形成的过敏反应有关,也有认为是脉络膜血管痉挛所致。临床用益母草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 方药:取益母草全草120g,加水1000ml,用旺火煎30分钟,取头煎药汁,药渣再加水700ml,煎30分钟,去渣取二煎药液2次煎液混合,分早、晚...
-
慢性咽炎生津润燥为主 方药如下
慢性咽炎,是指患者咽部黏膜、淋巴组织或黏液腺的慢性炎症,以咽部干燥、隐痛、异物感、咽部不适、干咳为主要症状。中医学认为此病多因肾阴虚,肾水不足,虚火上炎,灼耗肺津,熏燎咽喉所致,症属中医“虚火喉痹” 范畴。 中医药治疗,宜养阴清肺,生津润燥为主,治疗方药如下:黄连、乌梅、生地黄、天冬、麦冬、牛蒡子、枳壳、玄参、茵陈、荆芥、枇杷叶、桔梗、沙参、玄明粉(冲服)、石斛各10克,黄芩、山栀子、连翘、金银花各12克,大黄、山豆根、甘草各6克,薄荷5克(后下),防风9 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
专治牙痛"玉女煎"方药
张景岳是我国宋代著名医学家,著有《景岳全书》传世不衰。张景岳一生穷究医理,无论大病小病,必溯根索源,以求最佳治疗,连小小的牙痛也在他的研究之列。 在《景岳全书》中,录有一味名为"玉女煎"的方药,专治牙痛,其方如下:生熟地各15克,生石膏30克,知母15克,麦冬10克,川牛膝30克。 此方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凡症状表现为牙痛剧烈,齿龈红肿,牙齿松动,不欲进食,渴不欲饮,舌质红或绛,舌苔薄白或黄腻,脉滑的患者皆适用此方。“玉女煎"为治肾阴不足,胃火元盛之证的基础方剂,后人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又在原方中加入...
-
心肌梗死属于冠心病 中医辨证病机治则方药
心肌梗死是指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属于冠心病的一种。近年来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病症可并发心衰、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破裂死亡等危险。该病病情危急、严重,变化迅速、易反复、死亡率高。西医应对心梗、心衰,目前主要采用保守治疗及介入治疗。 患者住院时的一般状况 患者龚某,男性,86岁,住院号:00038760。患者冠心病病史20余年,心力衰竭10余年。3天前餐后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喘憋,含服硝酸甘油5~6分钟后症状减轻。1天前无明显诱因心前区...
-
太阴中风的概念与病机 太阴中风之主治方药探讨
试论太阴中风证及主治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 《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为汉代医家张仲景所 著, 两书都是以三阴三阳为理论基础 [1] , 同属张仲景 经方医学体系 [2] , 故常互参共研。 在《伤寒论》中, 张 仲景对太阴中风的论述详于脉症而略于方药, 因此, 本文基于《伤寒论》 《金匮要略》原文, 探讨其所论 脉症的病机及与之相对应的方药。 太阴病的核心病机 六经之为病的提纲证, 是 《伤寒论》 辨证的纲领 [3] 。 六经病各有一条纲领。 古人比之以大将建旗鼓, 使士 卒望而知趋, 方能压住阵脚, 而能指挥...
-
奔豚气治验方药方义
患者杨某某,男,47岁,主因胸部发作性憋闷、上顶1个多月,于2014年2月15日首诊。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突然感觉有一股气从小肚向上冲至胸部,顿时憋闷晕倒,起来后双手颤抖,疑为心脏病遂即到县医院急诊,心电图未见缺血改变,经输扩冠药缓解。此后虽按医嘱坚持服用地奥心血康,但仍每隔3至7天发作一次。每次发作均出现心悸、胸部憋闷、恐惧,均疑为心绞痛而到附近大医院就诊。先后做心电图,均无异常。医生嘱其发作时含服速效救心丸以缓解症状并用做诊断性治疗。之后每当发作时均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7粒,但没能很快缓解症状。 后因发...
-
冠心病无症状心肌缺血方药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韦伟 无症状心肌缺血,又叫无痛性或隐匿性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患者早期的病理临床表现之一,是指确有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 方药:全瓜蒌、太子参、丹参各15克,炙黄芪50克,川芎10克,薤白、当归、炙黄精各12克,炒白术2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口服。 方中全瓜蒌性寒,味甘,微苦,含有三萜皂甙、有机酸、树脂、糖类和色素等成分,具有宽胸散结、润肺祛痰、滑肠通便的作用。瓜蒌能增加冠状动脉的...
-
脑萎缩的辨证治疗 方药拟菖蒲郁金汤加减
脑萎缩临床表现为严重认知功能缺陷或衰退的临床综合征,如进行性思维、记忆、行为和人格障碍等,可伴随精神和运动功能障碍症状,损害影响职业、社会功能或生活能力。据相关研究发现,1990年至2014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的老年痴呆患病率为3.4%;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与文化程度呈负相关。 国医大师张学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60余年,在中医急症、中医脑病、温病、疑难病等诸多领域均有研究,现将其治疗脑萎缩的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 脑萎缩病程可达数年至数十年,病因复杂,发病与外伤、感染、中毒、血管疾...
-
心包炎方药 逍遥丸,生脉散
患者,女人,50岁。劳累后胸闷气喘半年。侧卧位即有喘不过气来感觉,动则汗出,汗出后心悸乏力。性情烦躁易怒,怕吵。双下肢足踝部轻度水肿。素有胆囊炎病史。本次去上级医院做核磁共振(MRI)查看,确诊为心包炎(轻度积液)。左脉弦,右脉细,舌质淡苔薄,舌下静脉迂曲。 首诊方药:逍遥丸,生脉散,五苓散加减:柴胡15g,当归12g,白芍15g,薄荷9g,白术15g,赤芍9g,茯苓15g,黄芪20g,丹参15g,葶苈子9g,麦冬15g,制五味子9g,党参20g,猪苓9g,泽泻9g,桂枝9g。 首诊处方7剂,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