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 第14页
-
人体经络系统图 十二经络循环注顺序表
人体经络是临床诊病遵循的根本.由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二经筋、十二经别、十二皮部、十五络脉,以及浮络、孙络等组成,它们在人体中形成了一张纵横交错、沟通内外的大网,有联络脏腑、运行气血和抵御外邪的作用。人体在忠仃某些疾病时,经络循行线上会出现明显的压痛、结节、条索状的反应物,这些部位的皮肤色泽、形态、温度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临床上就是根据对这些病理变化的检查。来找出疾病的病因、病位及治疗此疾病应找准的穴位的。 人体内的经络有哪些 人体内的经络一般可以分为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以及在西藏密宗功中描述的中脉。 其中,...
-
手阙阴心包经 足阙阴肝经络穴位分布
手阙阴心包经穴位分布图 手阙阴心包经上的主要穴位有9个,它们是天池穴、天泉穴、曲泽穴、郄门穴、间使穴、内关穴、大陵穴、劳宫穴、中冲穴。手厥阴心包经上的9个穴位中,首穴为天池穴,末穴为中冲穴,其中8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1个穴位位于前胸上部。 手阙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分为两支。一支贯穿横膈,经过胸部;另一支从乳房外侧的天池穴出体表,到达两肋部,在腋下3寸的部位向上至腋窝下,通过手腕到达手部,止于中指的中冲穴。在手指根部还有一分支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当人感到焦虑不安时,说明手厥阴心...
-
人体血气经络和阴阳五行的关系
如何根据人体经络和五行解释气血津液和人体的关系? 水谷进入口中传输至肠胃,最后变成的津液有五种:天冷衣薄时,就变为尿与气;天热衣厚时,就变为汗水:心情悲哀时气并于上。就变为眼泪:中焦热而胃弛缓时,就变为唾液;邪气内侵且在脉内逆行,致使经气阻塞而不行,就会成为水胀病。 气血是中医对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认为气与血虽然各自作用不同,但是相互依存,补给各个脏器组织的营养,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如果气血不足则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造成精力不足。 气血津液是人体内脏正常生理活动的产物,受人体内脏的支配,同时又是...
-
足厥阴肝经异常的疾病 疏通经络法
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之一,主管肝脏,主治肝胆、妇科、足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爪甲后丛毛处,即人敦穴所在的部位,然后沿足背内侧向上,经过内踩前1寸处(中封穴),沿小腿内侧(经过足太阴脾经上的三阴交穴)上行,到达内踝上8寸处,交出于足太阴脾经的后面,至膝内侧曲泉穴所在部位,然后沿大腿内侧中线进入阴毛中,再环绕过生殖器至小腹、夹胃两旁,属于肝脏,联络胆腑,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部,沿喉咙之后,向上进入鼻咽部,连接目系,即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向上经前额到达巅顶与督脉交会。足厥阴肝经有两条分支...
-
王居易经络医学 介绍其选经理论
选择表里经作为治疗经脉,分为阳病取阴、阴病取阳和阴阳经并取三种。当阳经反应的症候出现虚弱或寒证的表现,或者阳经本身经络反应出现虚弱或寒证的现象,取相表里的阴经治疗。当阴经出现实证热证时,可以选用相表里的阳经泻实清热。 对于疾病复杂,既有正虚又有邪实,可以阴阳经并取。当正气虚作为主要因素,可取阴经补虚温阳益气,同时配伍相表里的阳经腧穴泻实清热。当邪气实作为主要因素,可取阳经泻实清热,同时配伍相表里的阴经腧穴,在驱邪同时扶正,补充元气。 王居易教授是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rdq...
-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络穴位分布图
手少阳三焦经穴位分布图 手少阳三焦经上的主要穴位有23个,它们是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膈会穴、肩髂穴、天髂穴、天牖穴、翳风穴、瘛脉穴、颅息穴、角孙穴、耳门穴、耳和谬穴、丝竹空穴。手少阳三焦经的23个穴位中,首穴为关冲穴,末穴为丝竹空穴,其中13个穴分布在上肢背面,10个分布在颈部、耳翼后缘、眉毛外端。 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末端的关冲,沿着手臂外侧,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部,进入体内在心包处分支。一支往下到达上...
-
定步八式功调全身经络(下)
前两期介绍了定式八步功前六式,以下介绍最后两式。 七、三盘落地(呼气) 1.两臂向后向两侧伸展,同时缓慢直体屈膝下蹲。眼平视前方,开始呼气。 2.继续做深蹲呼气,同时两手自身体两侧经大腿旁向前上伸举与肩同高,手心向上,指尖向前。 动作要点: 1.下蹲时上体不可前俯,脚跟不能离地。臀应向内收敛,脊柱保持自然垂直姿态,尽量保持尾闾中正。 2.下蹲应缓慢进行,不要做快动作,过快会因体位突然改变而引起脑缺血,从而造成眩晕。血压不正常的人更应注意。 3.两臂向前平伸要直,平肩高即可。 4.下蹲的全过程就是呼气的...
-
中医经络专家赵宇宁 百科全说 湖南卫视20100428
2010年04月28日 湖南卫视 百科全说 赵宇宁 最实用的经络养生方法 本期由中医经络专家赵宇宁带来最实用的经络养生方法,通过经络保养您的五脏六腑! 赵宇宁,四大名医之一孔伯华先生再传弟子。孔伯华医馆执业医师;中医主治医师,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项目“孔伯华名家研究室”成员;北京四大名医学术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卫生学会会员。 肺经——五脏六腑之华盖 如何自我判断肺经问题: 胸部满闷,咳嗽,气喘,锁骨上窝痛,心胸烦满 小...
-
经络 气血循环的高速路
任督二脉一词能够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词,任督二脉到底指什么呢?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李瑞教授介绍,任脉是以人体正下方双腿间的会阴穴为起点,从身体正面沿着正中央往上到唇下承浆穴,这条经脉就是任脉;督脉则是由会阴穴(也有人说是长强穴)向后沿着脊椎往上走,到达头顶再往前穿过两眼之间,到达口腔上颚的龈交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进而能改善体质,强筋健骨,促进循环。 在中医理论里,身体由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奇恒之府(脑、髓、...
-
针灸疗法: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或经验配穴
针灸疗法的应用,多以脏腑经络辨证为主,进而确定病机证型、选穴治疗,有些针灸师在此基础上加以经验配穴。笔者在临床中发现,按照脏腑经络辨证取穴或前人的经验配穴,疗效往往也有局限。 笔者自从追随冯世纶教授学习胡希恕经方学说以来,对中医汤液治病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在临床中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笔者反思,六经辨证的方法是否可以像胡派六经八纲理论指导应用中药一样,用在针灸治疗的领域呢? 近阶段来,笔者尝试以胡希恕经方理论的应用思路,结合前人针灸的经验穴位,寻求与经方方剂相对应的配穴,然后再用六经八纲...
-
十二经络气血分布运行图 十二经筋 十二经脉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是十二经脉的外周连属部分。 十二经筋的分布规律:十二经筋均起于四肢末端,上行于头面胸腹部。每遇骨节部位则结于或聚于此,遇胸腹壁或入胸腹腔则散于或布于该部而成片,但与脏腑无属络关系。三阳经筋分布于项背和四肢外侧,三阴经筋分布于胸腹和四肢内侧。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九页(面);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腹);手三阳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手三阴经筋起于手指,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 十二经筋的作用:约束骨骼,完成运动关节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