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胸痹 第5页

胸痹 第5页

  • 跟师学习治疗胸痹经验

    跟师学习治疗胸痹经验

    冼绍祥教授临证时,面对许多棘手的病案,通过从心和心理两方面调整,往往能事半功倍。如治疗肝脾气滞型胸痹,疏肝健脾,化痰宽胸,配合益气养阴,安神定悸。 彭某,女,1988年生。 2013 年6月28日初诊 主诉:胸闷反复发作2年,再发1月余。 病史:2年前,在哺乳期间出现胸闷气短,确诊为室性早搏,经治疗后症状消失。近1个月胸闷再发,伴头晕,气短,胸痛,与情绪有关,眠差,怕冷怕热,无汗,纳呆,二便正常。 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滑,右脉沉细。心率:102bp...

  • 冠心病,胸痹心痛,参麦散合丹参饮加减

    冠心病,胸痹心痛,参麦散合丹参饮加减

    魏某某 男 73岁 退休老干 患者自述4年前因劳累后出现胸闷心悸甚则胸痛,在南华附一就诊,考虑为“冠心病”予以扩冠护心治疗,病情好转,自此常反复发作,每于劳后或情绪激动后加重休息后缓解。一周前患者因情绪激动后复发胸闷、心悸甚则胸痛经休息并含服硝酸甘油稍有好转,可是稍微活动后复发。为系统中西结合治疗故来我院,现仍见:胸痛、胸闷、憋气,心悸气促,痛则放射至肩背,常持续1-5分钟而自行缓解,神疲乏力,双下肢轻度水肿,夜寐欠佳,尿少,面色紫暗,唇发绀,稍咳,纳呆,余可。 查:舌紫暗,苔薄...

  • 保胃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胸痹胁痛病例

    保胃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胸痹胁痛病例

    中医治病靠辨证寻源知机,然后靠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组方,从整体平衡的认知来把握调和人体阴阳气血,养胃补津,扶正祛邪,恢复人体自我修复机能以达中和平衡之境,即“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现今方药杂乱的现象比比皆是,疗效不佳又损伤胃气,有损于中医声誉,更是有悖于医圣张仲景之“保胃气”大法。 【保胃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   保胃气是中医治病的第一要义 有些中医开方药味太杂,...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下消渴胸痹患者的防治初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下消渴胸痹患者的防治初探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通过飞沫和接触等形式传播[1]。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省武汉市暴发,并蔓延至全国。截至2020年2月26日,全国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8 191例,疑似病例2 491例,死亡病例2 718例,治愈病例29 921例。在疫情暴发且尚无特效治疗药物的情况下,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了重大作用。研究表明,有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

  • 胸痹,胸痛彻背短气 刘志明补肾通阳活血治法

    胸痹,胸痛彻背短气 刘志明补肾通阳活血治法

    胸痹是指胸中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属于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范畴。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胸痹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 国医大师刘志明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补肾通阳活血方是刘志明自拟治疗胸痹的有效方剂。笔者认为,刘志明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胸痹患者无数,效果甚佳,对病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临证经验 冠心病好发于40岁以上中年人,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据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我国冠...

  • 新冠感染后遗胸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

    新冠感染后遗胸痹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

    胸痹一病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临床以胸膺部满闷窒塞、甚则疼痛为主症。依据其病因病机不同可分为瓜蒌薤白白酒汤证、瓜蒌薤白半夏汤证、枳实薤白桂枝汤证、人参汤证、茯苓杏仁甘草汤证、薏苡附子散证等。此类疾病以上焦阳虚、阴寒内盛为基本致病特点,但需根据临床症状辨证施治。 枳实薤白桂枝汤方证 笔者常用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新冠感染后遗胸痹。原文中各药剂量为枳实四枚,厚朴四两,薤白半斤,桂枝一两,瓜蒌一枚(捣)。笔者常用剂量为枳实12g,厚朴12g,薤白10g,桂枝15g,瓜蒌12...

  • 雷忠义胸痹心痛痰瘀毒风互结理论的形成

    雷忠义胸痹心痛痰瘀毒风互结理论的形成

    国医大师雷忠义是陕西省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数十年来继承传统,师古创新,潜心研究胸痹心痛病中医诊治,上世纪七十年代即提出了胸痹心痛病痰瘀互结理论。在此理论指导下,雷忠义相继又提出了胸痹心痛病痰瘀毒互结理论、痰瘀毒风互结理论,在临床中论治均取得显著效果。 痰瘀互结理论 历代医家对胸痹心痛病的认识和经验是提出痰瘀论的基础。《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提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并创建了瓜蒌薤白汤等化痰宣痹通阳效方,创“...

  • 胸痹致气痹不通发为胸痛 中医验案

    胸痹致气痹不通发为胸痛 中医验案

    全国名中医袁金声是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她认为胸痹多为痰浊阻塞,以致气痹不通,发为胸痛,治疗主张以治痰为主,并根据痰浊所兼挟的发病因素进行论治,特总结于下。 医案一 汪某,女,70岁,2019年2月3日就诊。现感胸痛、憋闷,乏力困倦,双下肢酸软,气短声微,怕冷,四肢肢端冰凉,纳少,小便清长,夜尿频,大便可,夜寐不安,舌紫暗,苔白腻,脉弦紧。 诊断:(阳虚夹痰型)胸痹。 治则:散寒化饮,通阳泄浊。 方药:枳实15g,瓜蒌壳15g,薤白10g,厚朴1...

  • 毛德西论治胸痹心痛 执补虚祛邪两纲 创胸痹证治九法

    毛德西论治胸痹心痛 执补虚祛邪两纲 创胸痹证治九法

    毛德西将胸痹心痛病治则治法概括为“两纲九法”,两纲指补虚与祛邪,九法分别为益气养阴法、养阴复脉法、健脾温中法、温阳扶肾法、宽胸化浊法、活血化瘀法、疏肝理气法、芳香通络法、祛寒通痹法。 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临证六十余年,对胸痹心痛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有较为丰富的诊疗经验。毛德西将其概括为“两纲九法”,现将其具体内容叙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云:“师曰:夫...

  • 从大柴胡汤治胸痹案理解“阳微阴弦”

    从大柴胡汤治胸痹案理解“阳微阴弦”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中医临证往往受《金匮要略》启发,认为病机为“阳微阴弦”,治疗多从虚、寒入手,常取方瓜蒌薤白半夏汤、瓜蒌薤白白酒汤,但往往忽略了该病病机还有湿热内蕴、阻滞经络的一面。本案跳出既往思路窠臼,治疗从少阳阳明入手,同时兼顾少阴虚损,取效显著,有助于重新理解“阳微阴弦”的深刻内涵。现整理分析如下。 刘某,男,45岁,2022年7月12日初诊。主诉:反复发作胸闷痛3个月,加重3天。患者3月份因突发胸前区闷痛,伴放射性后背痛,少量冷汗出,于急诊...

  • 胸痹 气滞心胸证 方用越鞠丸加味

    胸痹 气滞心胸证 方用越鞠丸加味

    胸痛为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为胸痹,以胸痛为主症,甚则可放射到背部,并伴有短气、胸闷等症。胸痹最早记载于《灵枢·五邪》:“邪在心,则病心痛。”《金匮要略》首见胸痹病名,张仲景对胸痹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临床中胸痹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不可囿于一法一方,当应“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以下为笔者运用越鞠丸加味治疗胸痹验案一则,愿与同道分享。 周某,女,49岁,2022年8月12日首诊。主诉:胸背反复疼痛3年余。疼痛部位多为胸前,或在胁下,或在颈后连背...

  • 毛德西的胸痹心痛病治则治法

    毛德西的胸痹心痛病治则治法

    毛德西将胸痹心痛病治则治法概括为“两纲九法”,两纲指补虚与祛邪,九法分别为益气养阴法、养阴复脉法、健脾温中法、温阳扶肾法、宽胸化浊法、活血化瘀法、疏肝理气法、芳香通络法、祛寒通痹法。 全国名中医、河南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毛德西临证六十余年,对胸痹心痛病(主要包括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有较为丰富的诊疗经验。毛德西将其概括为“两纲九法”,现将其具体内容叙述如下,供同道参考。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云:“师曰:夫...

  • 当归四逆加吴茱英生姜汤治疗胸痹

    当归四逆加吴茱英生姜汤治疗胸痹

    患者,女,43岁。初诊,左胸闷痛难忍20余日,心烦眠差,疲倦乏力,四肢冷,平素经期小腹冷痛难忍,胸但闷不痛,烦躁甚,舌质淡,脉沉细。中医诊断:胸痹。证属阳气虚衰,寒痹血脉,治以温阳祛寒,温经通脉。处方:当归30克,桂枝30克,白芍30克,生姜50克,大枣30克,炙甘草20克,北细辛30克,吴茱萸30克,砂仁20克,白酒70毫升,川乌20克(先煎两小时)(编者按;《中药大辞典》中川乌用量1.5—6克,此处用量为作者经验,请读者慎重),黑豆20克(先煎两小时),3剂,水煎服。二诊,药后痛止,但仍闷胀,四肢冷...

  • 胸痹不可盲目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胸痹不可盲目用瓜蒌薤白半夏汤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言:“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该条文为后世治疗胸痹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不少医者遇到心脏病胸痛者,也会顺手开出此方。首先看瓜蒌薤白半夏汤的组成:瓜蒌一枚,薤白三两,半夏半斤,白酒一斗。笔者常用量为:瓜蒌20~30g,薤白12g,半夏10g,白酒2~5ml。 现代医学中的冠心病、心绞痛、肺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所导致的胸痛皆属于胸痹的范畴,其主证是胸痛,并伴有胸闷、心悸气短或胸痛连及后背。因心脏的鼓动...

  • 治胸痹之症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治胸痹之症 栝蒌薤白白酒汤 栝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

    在《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中,张仲景记载了治胸痹的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和枳实薤白桂枝汤。此三方均以栝蒌实、薤白为核心药物,或伍白酒,或配白酒、半夏,或与枳实、厚朴、桂枝同用,其立意在于辛开苦降以通阳散结,使胸中气机宣畅,则痹痛之症自除。 栝蒌薤白白酒汤 胸背气痹不通,而症作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因上焦阳虚,胸阳不振,故寸口脉沉而迟,中焦气滞停饮,故关上之脉小而紧数,用栝蒌薤白白酒汤治之。方中栝蒌实为栝蒌根之子,味甘、微苦而寒,其性顾根,实具坠降之意;盖栝蒌...

  • 《金匮要略》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证治

    《金匮要略》论述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证治

    《金匮要略》在“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篇中论述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和证治,概括其总的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虚、阴乘阳位所致。笔者据本篇之理法方药总结出“心病多寒”的观点,并以此指导临床实践,收效颇多。今不揣浅陋讨论一二,供同道参考。 从病因病机论心病多寒 《金匮·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云:“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 冠心胸痹 药膳调治

    冠心胸痹 药膳调治

    冠心病属于祖国医学“真心痛”、“厥心痛”、“胸痹”等病的范畴其病因思虑过度,劳伤心脾,饮食不节;痰饮内生,情志不畅,肝郁阴伤,年老肾气日虚等所致心阳不振,痰浊内阻。症状以心胸疼痛骤作,或胸部憋闷如重压感,或,心胸绞痛时作为主。伴左肩臂疼痛发麻、胸闷憋气、心悸气短,以及血脂偏高,休息或运动后心电图异常等。 当存在血液高凝状态或高脂血症时,可用适当的药物治疗,以防治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高凝,降低血脂等,饮食治疗极为重要。冠心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是扶正...

  • 胸痹型冠心病药膳

    胸痹型冠心病药膳

    胸痹型冠心病见左胸压榨性、闷胀性、窒息性疼痛,可放射至左肩、左上肢前内侧,达无名指和小指,疼痛历时1~5分钟,伴心悸、气短等。 能制作此型药膳的中药有:熟附子、太子参、薤白头、炙甘草、红花、猪苓、茯苓、炒当归、炒瓜蒌、桂枝、沉香、煅牡蛎等。参制作药膳的食物有:粳米、姜、羊肉、猪肉、禽、蛋、萝卜、芥菜、蒜、淮山药、金橘、山植、米醋、蔬菜、海鲜等,现介绍几种供大家选用。 沉香煲猪心 【配方】沉香2克.太子参10克,猪心1个,冬菇30克,西芹 100克,鸡汤300毫升,料酒、酱油各10毫升,葱10克...

  • 中医之胸痹与心痹

    中医之胸痹与心痹

      胸痹与心痹都是心脏本身的一些病变。一属心脏外膜、心血管性病变;一属心脏内心瓣膜性疾病。前者病症属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症,后者属肺心病、风心病或其他辨膜性疾病。   胸痹   先贤对胸痹的认识,《黄帝内经》中有“真心痛”、《金匮要略》中有“胸痹短气”的记载。后世医学家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认识,如朱肱认为胸痹是“包络痛”,沈金鳌说:“心痛属包络病,实不在心也。”   胸痹的病因,不外内因七情,外因寒邪,二者导致的病理变化多端...

  • 治疗胸痹自拟方临证应用

    治疗胸痹自拟方临证应用

    全国名中医唐蜀华是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擅长心内科疾病的诊治,对胸痹的辨治颇有独到见解。基于中医“本虚标实”和“方从证走”原则创制的治疗胸痹的经验方——精灵方特色鲜明,在临床实践中疗效显著。笔者有幸随唐蜀华侍诊,收益颇丰,现将唐蜀华治疗治疗胸痹的临床经验总结如下。 自拟方临证应用 唐蜀华认为“本虚标实”贯穿胸痹全程,治疗上以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清热为基本大法,自拟精灵方(制黄精、灵芝、虎杖、绞股蓝...

  • 灸药并用治愈陈年胸痹

    灸药并用治愈陈年胸痹

    近日,一位女性患者来河南省中医院求诊。患者44岁,自诉胸闷气短12年,数年前暑月晨未食,过午尤饥,归家后空腹饮冰啤后出现胸闷短气、口干、咳嗽、颈痛、恶热、汗出、善太息、血压高、右身胀痛、腰腿冷、纳差、睡中易醒等症状。大夫嘱其用藿香正气水治之,症状缓解,故数年来每疾作时,她便用此药。后来用该药渐渐效果不佳,患者病渐重,且心率达200次/分。后来,在其他医生的建议下,治以射频消融,心动过速缓解,但是胸闷气短未解,反有加重之势。观患者舌象可见舌质淡红,舌苔白;中取右寸脉滑,沉取双关脉滑,尺泽穴压痛甚,故诊为胸痹心痛心阳不...

‹‹ 1 2 3 4 5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