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胸痹 第4页

胸痹 第4页

  • 中医之胸痹心痛今择数例治验

    中医之胸痹心痛今择数例治验

    中医之胸痹心痛,包括现代医学之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等,《金匮要略》作了专篇论述。经方药简效宏,非一般时方所能比;若参之其他名方治之,常能取效如期。今择数例治验,与同道交流。 辨部位 胸阳痹阻,瓜蒌薤白剂宣痹通阳 《金匮要略》将胸痹病的典型症状罗列为“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此由胸阳不振,阴邪上乘而致,治宜宣痹通阳,仲景拟瓜蒌薤白剂治之。使用本方的临床指征为:胸背彻痛,短气,喘息,胸部有闷憋感。 病例:崔某...

  • 胸痹古今证治差异及原因分析

    胸痹古今证治差异及原因分析

    胸痹之名首见于 《黄帝内经》 ,其论治则肇始 于 《金匮要略》 ,后世医家在 《黄帝内经》 《金匮 要略》的基础上,对胸痹的认识不断深入。纵览 古今文献,胸痹的证治具有很大的差异。本文通过 梳理代表性文献,分析胸痹古今证治差异产生的原 因及对现代中医理论发展的启示。 1 胸痹证治源流 1. 1 秦汉时期 胸痹病名源于 《灵枢·本脏》 ,曰 “肺大则多 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 [1 ] ,说明胸痹与肺和 饮邪停聚有关,但无具体治疗方药 。《金匮要略· 胸痹...

  • 阴维脉病 胸痹案

    阴维脉病 胸痹案

    阴维脉病 胸痹案 卫某,男,68岁,退休干部,于1998年3月18日就诊。患冠心病数年,胸痛或胸闷,吃药缓解维持。近来胸闷气短,少纳腹胀,大便秘结。医以大黄泻之,下少许粪液而复结如故,然腹胀反而更重,并气逆而呃,心跳心慌,精神疲倦,四末清冷,舌质淡胖,脉结代细弦。心电图提示S-T段倒置,频发室性早搏。此系太阴脾阳虚衰,运化无力,并阳气无以上煦阴维所致。 处方:红参10克,黄芪15克,肉桂5克,附片10克,白术10克,干姜10克,炙甘草10克。2剂,水煎服。服完第1剂,大便通行、腹胀随减;服完第2剂,...

  • 痰浊胸痹为病 现举皂荚验案1则

    痰浊胸痹为病 现举皂荚验案1则

    痰浊、痰湿系秽浊之邪,是人体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一种病理产物。痰浊之为病,全身各部均可出现,由于痰可随气之上下,无处不到,既可阻于肺、蒙于心、蕴于脾、郁于肝、动于肾,亦可外流注于经络骨节。《景岳全书·杂证谟·痰饮》记载:“无处不到而化为痰者,凡五脏之伤,皆能致之。”因此,有“百病皆由痰作祟”“痰为百病之母”之说。痰浊一旦产生,变为致病病邪,可引起多种病理变化及各种临床症状,《杂病源流犀烛·痰饮源流》说:...

  • 治胸痹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

    治胸痹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味

    病案:患者,年7旬有余,女。 主诉:发作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1 年余,伴后背疼痛1’月余。患者1 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出现发作 性心慌,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 喘,口服“丹参滴丸”后缓解。近1 月心慌,左胸前区不适,伴后背疼 痛,为胀痛。现症见:发作性心慌, 左胸前区不适,无胸闷、憋喘,伴后 背疼痛(胀痛),胃胀,小腹胀痛,时 有盗汗。食可,眠差,入睡困难,眠 浅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二便调,舌 淡红苔薄白,脉弦。高血压病史30 年余,最高血压180/90毫米汞柱。 诊断:冠心病...

  • 范文甫温通法论治胸痹经验浅析

    范文甫温通法论治胸痹经验浅析

    范文甫( 1870—1936) , 名赓治, 晚号文虎, 浙江鄞 县西郊人, 清末民初著名医家。先生平生忙于应诊, 无 意著述, 但对医籍批注甚勤, 遗有 《千金要方 》 《伤寒来 苏集 》 《外台秘要》 等眉批本二十余种, 积贮医书八大 箱, 殁后遗赠 “天一阁” 。现仅存 《外科合药本》 一卷及 后来其弟子整理出版的 《外科纪要 》 《范文虎医案 》 《范 文甫学术经验专辑 》 《范文虎医案征求稿》 等医书。 先生学宗经典, 尝言 : “ 《内经》 为医学源泉 ,...

  • 胸痹心痛之治疗探略

    胸痹心痛之治疗探略

    王肯堂论胸痹心痛探略 王肯堂( 1549—1613) , 明代金沙人, 字泰宇, 字损 中, 又字损庵, 号念西居士, 又号郁冈斋主, 著名医学 家。他先出仕, 44 岁辞官归乡学医, 精研医术, 编撰多 部医著。笔者阅读 《医镜 》 《证治准绳》 等著作, 对其诊 治胸痹心痛略有感悟, 兹与同道分享探讨。 1 胸痹心痛之病位探讨 胸痹心痛病名最早见于《内经》 , 《灵枢·本藏》 云 : “肺大则多饮, 善病胸痹、 喉痹、 逆气。 ” [1 ]106 《灵枢&...

  • 胸痹验案举偶 黄连茯苓汤运用

    胸痹验案举偶 黄连茯苓汤运用

    •黄连茯苓汤为六丙年“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水湿郁热之良方,尤其对于一些疑难病症起效快捷,疗效确切。正如缪问所云:“用药之妙,岂思议可及哉。” 2016年为丙申年,常位运气特点是: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发病多具火热、寒凝、风扰三种主要特征。《素问·气交变大论》曰:“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憎风。大雨...

  • 阴维脉病胸痹案

    阴维脉病胸痹案

    汪某,男,70岁。1988年4月13日初诊,素有胸闷怔忡之疾,近因家事烦劳而发胸痛,其症胸前偏左肋内牵掣作疼、终日不减,伴胸闷、心内烧热感、口苦咽干喜冷饮、手足心濈然汗出、纳食可、夜尿3次、大便日行1次,舌下瘀点多。舌质红、苔薄白、脉数大。心电图提示:窦性心率,正常心电图。此为少阴阴虚、阴维无贮、痰气痹塞上焦所致,状类胸痹。拟养阴以溉阴维,佐以祛痰通痹。 处方 龟板12克,麦冬10克,柏子仁10克,丹参10克,远志10克,全瓜蒌10克,薤白10克,枳实10克,生龙骨10克,炙甘草5克。4剂。 二...

  • 胸痹心悸 验方治冠心病室性早搏

    胸痹心悸 验方治冠心病室性早搏

    黎某,女性,63岁,于2017年6月10日来诊。   患者心悸心慌、胸闷气促反复发作5年。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提示:ST段水平压低,频发室性早搏,诊断为心律失常。近3日,劳累及精神紧张时加重,自觉心悸心慌明显,眩晕,动则汗出,身倦乏力。察其面色萎黄、晦滞,山根处有多道明显横纹,舌质淡红,舌体右歪,舌苔白厚腻,脉结。   诊断:胸痹,心悸。   辨证与治法:证属心气虚而兼浊痰,心阳虚而兼血瘀,治以益气温阳、滋阴养血,复脉定悸,拟炙甘草汤加减。   方药与用法:...

  • 胸痹多属于冠心病心绞痛 止痛畅气靠黄芪

    胸痹多属于冠心病心绞痛 止痛畅气靠黄芪

    刘某,男,40岁,于 2016年10月16日初诊。患者阵发性心前区疼痛2个多月。2个月前因为公司事物繁杂、应酬较多,出现左前胸部疼痛,疼痛如针刺,每次持续半分钟到3分钟,开始时每天二三次,逐渐增加至每天七八次。疼痛时用拳砸痛处,似《金匮要略》记载的“常欲蹈其胸上”,或者深呼吸方能缓解。疼痛严重时需要含服丹参滴丸和硝酸甘油才能缓解。刻诊:面色萎黄,不耐疲劳,体型适中,畏寒怕冷,善太息,感胸中气滞不畅,口中异味,眠差,多梦,二便调,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沉弱。 处方:生黄芪90克,人参2...

  • 痰瘀新论治胸痹 辨证分类疗心悸

    痰瘀新论治胸痹 辨证分类疗心悸

    第三届国医大师雷忠义,系陕西省中医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师带徒导师。从医50余载,提出胸痹从痰瘀论治观点,擅长诊治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病,以及开发新药、应用草药羊红膻等方面均有建树。著作有《国医名师雷忠义临证菁华》《心脏病养生保健200问》《验方精选》等。研制的国家级新药“丹蒌片”、地标产品“舒心宁片”,分获省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最近笔者学习雷忠义的有关著作,获益良多,现将其治疗心病之用药配伍经验总结如下: 痰瘀新论治胸痹...

  • 胸痹心痛 瓜蒌薤白

    胸痹心痛 瓜蒌薤白

    胸痹心痛是心脉挛急或滞涩引起的,以膻中部及左胸膺部疼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的一类病证。现代医学中冠心病之心绞痛、心肌梗死以及心包炎等疾病,可参照胸痹心痛辨证施治。《金匮要略方论·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有云:“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瓜蒌薤白白酒汤主之”,“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瓜蒌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  ...

  • 全国名老中医治胸痹方

    全国名老中医治胸痹方

    处方:川芎、赤芍各12克,丹参 山楂、黄芪、淫羊藿各15克,全瓜蒌 莪术、元胡、地龙各10克,桂枝6克 细辛3克,荜茇9克。 加减:若证偏阴虚阳亢,或血压 偏高,表现出烦热、心悸、口干、头晕 耳鸣等症状者,可去桂枝、细辛、荜 茇、淫羊藿,加生地、茺蔚子、夜交藤 各10克,黄连5克;若血压偏低,而 表现出气短乏力、虚弱疲倦、口渴多 汗、舌红少苔、脉虚数等耗气伤阴之 象,则原方去桂枝、细辛、荜茇、淫羊霍 加麦冬、五味子各10克,党参15克,以 益气生津,敛阴止汗,复脉救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头煎和 二煎药液...

  • 胸痹(心脾气虚痰瘀内阻)处方

    胸痹(心脾气虚痰瘀内阻)处方

    罗陆一,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50载。笔者整理罗陆一临证运用经方治疗冠心病验案如下: 张某,男,64岁。于2018年3月3日初诊。患者于春节前突然发病,夜间胸痛如窒、痛彻胸背、不得平卧、大汗淋漓持续约20分钟,含服速效救心丸不效,急救送医院后诊为冠心病心梗,建议即刻施动脉造影术、PTCA术,但患者家属拒绝。现症见胸闷、痰多、气短,日间作2~4次,每次持续约5分钟,含服速效救心丸可缓解。兼见面色紫暗、山根晦暗有横纹、神疲乏力、舌...

  • 丹蒌片详解 治疗痰瘀互结所致的胸痹心痛

    丹蒌片详解 治疗痰瘀互结所致的胸痹心痛

    丹蒌片是临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常用复方制剂,由川芎、丹参、赤芍、泽泻、郁金等10味中药组成,主要用于治疗痰瘀互结所致的胸痹心痛,症见胸闷胸痛、憋气、舌质紫暗、苔白腻,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具有宽胸通阳,化痰散结,活血化瘀之功效。丹蒌片复方药味众多,成分复杂,董娟等已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技术分析丹蒌片中的非挥发性成分,但对丹蒌片中的挥发性成分尚未有研究报道。丹蒌片中的郁金、川芎、泽泻等中药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酚酸、酮类、萜类和酯类等,其中的某些挥发性成分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严世芸“圆机活法”治疗胸痹临床思维浅析

    严世芸“圆机活法”治疗胸痹临床思维浅析

    严世芸教授为国内著名中医文献学专家、 中国中 医科学院中医传承博士后导师、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 思想继承班导师。 其出生于中医世家, 自幼受先父海 上名医严苍山先生医训, 后又师从中医泰斗张伯臾、 国医大师裘沛然等多位现代中医名家, 从事中医临 床、 科研、 教学工作50余年, 潜心研究中医各家学说 30余载, 学术造诣深厚。 在继承先辈临床经验基础 上, 已形成自己鲜明临床思维风格, 在此就严老师治 疗胸痹的临床思维浅析如下。 冠心病病机特点 冠心病属于中医“胸痹” “心痛&...

  • 辨治胸痹国医大师阮士怡 本虚标实痰瘀互结

    辨治胸痹国医大师阮士怡 本虚标实痰瘀互结

    国医大师阮士怡 •国医大师阮士怡认为,胸痹属本虚标实之证,脾肾虚损为本,因其虚所产生的气滞、血瘀、痰凝为标。基于此,结合“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理论,创胸痹治疗大法“益肾健脾,软坚散结”,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及实验研究证实该法对胸痹疗效甚佳。 胸痹指因胸阳不振,阴寒、痰浊留踞胸廓,或心气不足,鼓动乏力,使气血痹阻、心失血养所致,以胸闷及发作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内脏痹病类疾病,等同于西医学“冠心病”...

  •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精神调摄饮食调养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精神调摄饮食调养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李丽 双晓萍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称为“胸痹心痛”,这类疾病对寒冷的刺激很敏感,多在天气变化、骤遇寒凉时发病。因为寒冷可使体表小血管收缩、痉挛,血流速度减慢,血液黏滞度增高,心脏负担加重,从而间接地引起冠心病发作。同时,寒冷的刺激还可以直接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诱发心绞痛或急性心肌梗塞等冠心病。目前我国很多地区进入大幅度降温的时段,成冠心病的高发季节,因此,中老年人群尤其冠心病患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冬季养生。   起居规律...

  • “调升降”在胸痹治疗的应用

    “调升降”在胸痹治疗的应用

    胡元会,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中医心血管专业学科带头人,岐黄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结合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高血压病专业联合会副会长。 胸痹首见于《灵枢·本藏》“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明确将其作为独立疾病列出,提出主要病机为“阳微阴弦”,病性为本虚标实,病机特点为上焦阳虚、阴寒之邪上犯...

  • 颜正华益气活血治胸痹验案

    颜正华益气活血治胸痹验案

    典型医案一 张某,男,31岁。 初诊:2009年6月20日。 主诉:心前区憋闷3日。 现病史:3日前突感心前区憋闷,左肩胛部持续疼痛,左手指麻,疲乏,易脱发,易汗,口苦,二便调,舌下青紫,舌淡,苔薄微黄,脉弦滑。 辨证:气虚血滞,心脉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通脉止痛。 处方:生葛根20g,丹参20g,川芎10g,红花10g,生黄芪12g,生白术12g,党参10g,柴胡20g,升麻3g,炒枳壳10g,降香6g,佛手6g,炙甘草6g。7剂,水煎服,日...

  •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 凉血清热法治疗心悸 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 凉血清热法治疗心悸 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以下简称“北京中医医院”)心血管科成立于建院初期,历经60载,已发展为卫计委国家中医心血管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重点专科,北京市中医心血管重点学科及重点专科。在许心如教授等的带领和不懈努力下,心血管科在北京乃至全国享有较高的学术地位,在不断地学术传承与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泻肺利水法治疗心力衰竭、凉血清热法治疗心律失常和益气逐瘀法治疗胸痹心痛的独具特色的“治心三法”。 泻肺利水法治疗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 许...

  • 胸痹系冠心病心绞痛 颜正华教授亦强调辨证分型治疗

    胸痹系冠心病心绞痛 颜正华教授亦强调辨证分型治疗

    胸痹系因心脉挛急或闭塞引起的以膻中部位及左胸膺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病证。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疼痛剧烈如刺、如灼、如绞,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不温。纵观历代医籍对胸痹心痛的论述,认识不一,病机错综复杂,但概括起来可归纳为“本虚标实”四字。本虚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标实为痰浊、血瘀、气滞、寒凝四者。《素问·缪刺论》云:“邪客于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支满。”《素问·刺热》云:“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

  • 岭南医家对胸痹的认知述要

    岭南医家对胸痹的认知述要

    胸痹是常见的心系疾病,主要表现为胸闷、胸痛,甚则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包括“心痛”“卒心痛”“真心痛”“厥心痛”“心痹”等范畴,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说的冠心病。岭南地区地势低下、濒临海洋,气候炎热潮湿,使得岭南人群有湿热偏盛、气阴两虚和脾气虚弱兼痰湿的体质特点,因此,岭南地区胸痹多见气虚痰瘀证,岭南医家在继承传统中医对胸痹认识的基础上,探索出了自己的诊疗特色。 秦汉时期初步记载了治疗胸痹的岭...

  • 中医医治胸痹 多从心肺论治

    中医医治胸痹 多从心肺论治

    郑某,女,49岁,2010年10月17日初诊。主诉:胸闷不适,阵发性心前区隐痛半月余,常感心悸气短。一周前经西医确诊为心肌供血缺乏,心绞痛。经服药医治,诸症不减。现症见:心前区隐痛阵作,日发生3~5次,胸闷心悸、气短。周身乏力,腹部胀满。症状每以下午为甚,食欲不振,精力委顿,头晕,易惊骇。观其面色萎黄,舌昏暗,苔薄白,脉沉细数。辨证认为属气血缺乏,心失所养。治当健脾益气,养血安神。《金匮》人参汤加减:红参12g,焦术15g,炒山药15g,莲子12g,茯苓12g,麦冬10g,炒枣仁12g,远志6g,枳壳9g,木香5g...

  • 心痛胸痹 八段锦加宽胸畅心方治疗

    心痛胸痹 八段锦加宽胸畅心方治疗

    董波应用宽胸畅心方联合八段锦治疗痰瘀互结型胸痹心痛经验 研究显示,胸痹心痛患者中痰瘀互结证者占50%~70%[1]。近年来,诸多医者认为胸痹心痛的主要致病因素为血瘀、痰浊,对疾病诊治有重要的意义[2,3]。心内科医师及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对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康复越来越重视。研究显示,心血管疾病病死率通过周期性运动训练可降低7%~38%,与没有进行运动训练的患者相比,5年内病死率降低21%~34%[4]。通过运动训练不仅能增强内脏功能,调节外周血液循环,提高心脏泵血能力,提高肌肉耐力及柔韧性,还可增强机体的...

  • 胸痹心痛属风病,风药在胸痹心痛

    胸痹心痛属风病,风药在胸痹心痛

    杨思进教授据数十载临证经历,对“风邪”“胸痹心痛”“风药”三者联络有着共同的见地,遣方用药匠心独运,应用风药诊治胸痹心痛屡试不爽。 风邪不仅是胸痹心痛重要的始动因子,更是发病的中枢环节,参加火、痰、瘀病理要素的构成与转化。①风火相生 :胸痹心痛发作过程中,多有五志化火、气郁化火导致炽热内生,化风生燥而成风火相生之患。②痰瘀互结 :阳微阴弦中的“阴弦”即指痰瘀寒凝聚于心脉,导致心脉痹阻不通,详究其因,风邪为其肇始...

  • 调理肝脾辨治胸痹 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气短喘息

    调理肝脾辨治胸痹 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气短喘息

    国医大师路志正为著名中医内科学家,上禀中医世家传承,早年悬壶乡里,名重荆楚,勤求古训,博采众家,上溯经典,下及各家,汲取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创新性地提出了“持中央,运四旁,怡情志,调升降,顾润燥,纳化常”的调理脾胃法十八字诀。从医70余载,潜心临床,治学严谨,医术高超,学验俱丰,尤擅将调理脾胃之法运用于临床中,效验颇佳。其中运用调理肝脾辨治胸痹是路志正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重要部分,浅析如下。 病因病机 胸痹为中医临床常见病证之一,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

  • 胸痹,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方药

    胸痹,不稳定性心绞痛,中医方药

    张某,男,75岁,因“反复胸痛11月余,加重1月”于2013-02-18入住我院 现病史 缘患者去年3月开始出现反复胸痛,以胸骨后明显,无向肩臂放射,多在活动后发作,休息后可缓解,每次持续10余分钟,无心悸,无气促,无嗳气返酸,无恶心呕吐,无脚肿,无头晕头痛,在当地医院就诊,予药物口服(具体不详),症状时有反复。今年1月19日患者胸痛剧烈,持续约1小时,在当地医院就诊,行冠脉造影示:三支病变。建议行搭桥手术,患者及家属拒绝,予泰嘉、阿司匹林、比索洛尔、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甘油等药...

  • 胸痹常见体质的三辨诊疗模式及方药应用

    胸痹常见体质的三辨诊疗模式及方药应用

    胸痹为中医病名, 是指以胸部闷痛、胸痛彻背、喘息不得卧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轻者隐痛、呼吸不畅, 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1]。相当于西医冠心病, 多见于中老年人群, 男性多于女性[2], 是发病率日益增高的常见病、多发病, 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健康。 胸痹一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 其《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记述:“胸痹之病, 喘息咳唾, 胸背痛, 短气”, 并将病因病机归为“阳微阴弦”, 即上焦胸阳不振, 下焦阴寒凝结;现代认为, 胸痹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