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防暑 第2页

防暑 第2页

  • 防暑降温粥

    防暑降温粥

      入夏闻粥香,奶奶厨下忙。每年夏季,我家都会吃到奶奶熬制的“防暑降温粥”。   奶奶在妇幼保健中心工作了近30年,退休后,依然把日常保健作为晚年生活的头等大事。奶奶常说:健康是一,其他都是零;一不存在,其他都没有意义。每年夏天,家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出现“苦夏”症状。这时,奶奶就会下厨为家人熬粥。她熬的粥品种有好多,但都具有防暑降温、驱除“苦夏”症状的保健作用。这些粥包括绿豆粥、银花粥、薄荷粥、莲子粥、荷叶粥、藿香粥等。   奶奶熬制...

  • 家庭防暑清热方

    家庭防暑清热方

      1.取鲜芦根、丝瓜皮各100克,煎后凉服,有清暑湿除烦止渴之功。   2.金银花、菊花、麦冬、五味子各20克,加酸梅100克,加水煎后,去渣,加入适量的白糖,凉后服,有开胃、生津、止渴之功。   3.绿豆100克,白扁豆20克,水煎饼45分钟,加入白糖适量,凉后服用,有清暑热、健脾化湿之功。   4.金银花、野菊花、扁豆花各25克,煎汤代茶,有清暑解热毒之功。...

  • 防暑茶

    防暑茶

    银菊茶:金银花、菊花各5克,将两药洗净晾干,沸水泡开即可。每日代茶频服。具有清凉解暑,清热解毒之功效。 竹叶茶:淡竹叶30克,将竹叶洗净,加水煎即可。每日代茶饮用,可清凉解暑,利尿除烦,是民间盛行的夏季清凉饮料。 菊决槐花茶:取白菊花、决明子、槐花各10克,煎水代茶饮,有清热解毒、降压、明目、提神之功效。 二子茶:枸杞子10克,五味子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有生津止渴、益气补阴的作用,但有湿热者不宜饮用。 绿豆薄荷茶:绿豆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饮,具有消暑、利湿生津之功效。 竹莲茶:取鲜竹叶心、莲子心、...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防暑
  • 长夏季节防暑湿

    长夏季节防暑湿

    长夏,是指从立秋到秋分的时段(农历七、八月)。湿热交织是这个季节的气候特点,现在人们常用“桑拿天”来形容。 首先在食疗上,可多吃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一般认为绿豆、红小豆、莲子、薏苡仁、扁豆等既可以食用又可以药用,都具有清暑利湿的作用。用上述豆类酌加一些荷叶和粳米煮粥,是一个不错的食疗方。此外,由于夏季出汗多,身体消耗比较大,适当吃一些肉类食品也是有必要的,民间药膳有“冬瓜虾米汤”,有清暑祛湿、利尿的功效。 如有暑湿兼有感冒的症状,最好用藿香正气方,具有解表化湿...

  • 几种防暑饮料简易自制方法

    几种防暑饮料简易自制方法

      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容易导致身体不适,甚则引起中暑。适当饮服一些消暑饮料,既可清热消暑,又能防病保健。这里介绍几种防暑饮料简易自制方法,供读者选用。   鲜藕白蜜汁:鲜藕120克,捣烂,绞汁,加生蜜60克,搅匀服,不拘时。   三鲜饮:新鲜竹叶、荷叶、薄荷各30克,加水煎煮约10分钟取汁,再加入适量蜂蜜代茶饮用。可生津止渴、清热解毒。   香薷饮:洗净的香薷10克、厚朴5克,用剪刀剪碎;白扁豆5克炒黄捣碎,放入保温杯中以沸水冲泡,盖严温浸1小时,代茶频饮,每日2次。对于夏季感冒,以发热、头重、倦...

  • 天气这么热 民间“防暑秘膳”

    天气这么热 民间“防暑秘膳”

      天气这么热,吃点什么又健康、又开胃、又清凉?为应对持续的高温天气,杭州推出了民间“防暑秘膳”征集活动。日前,首轮菜品亮相,它们分别是:   凉拌苦瓜取绿色的苦瓜、黑色的木耳、红色的朝天辣椒,放醋、芝麻油调拌,做成一道色彩搭配鲜明,有着清热、消暑食疗效果的菜肴。   择子豆腐用择子粉做成的类似豆腐的膳食。择子,学名“石栎”,是一种落叶灌木的果实。果子成熟时摘取,去壳,加水磨成粉,再晒干后储藏备用。烹制时,加水搅成浆状,慢慢下到煮开的水中,煮成糊状。再将煮...

  • 防暑降温美食

    防暑降温美食

    烈日炎炎,既要补充营养,又要防暑降温,以下美食一定不能缺少: 金针菇 可补气养血、清热去湿、解除忧愁,也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纤维质、钙、磷、铁等营养素。 海带 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积热,还可以对付因出汗过多出现的体力透支。另外,夏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海带中含有的多种营养物质恰恰具有辅助降低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大有裨益。海带既可凉拌,又可煲汤食用,其中牛肉海带汤特别适合夏季饮用。禁忌:但患有甲亢的病人不要吃海带,孕妇、乳母也不宜吃过多海带。 西红柿 营养丰富,...

  • 夏季防暑降温 试试饮食调理

    夏季防暑降温 试试饮食调理

    正所谓“药疗不如食疗”,夏季防暑降温时,不妨试试饮食调理。桂林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主治医师莫笛提醒,在选择食疗方时,要结合自身体质加以选择。 一、消暑五豆汤 材料:赤小豆、绿豆、炒扁豆、黑豆各30克,甘草6克。 做法:将上述材料洗净、浸泡后,放进锅内,加入清水2000毫升,大火煮沸后,改用小火熬煮2小时,可根据个人口味直接温热食用或是加糖食用。 作用:健脾胃,祛暑湿。 适宜人群:此汤较适合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的人食用。一般来说,痰湿体质的人多有肥胖、胸闷、四肢倦重等问题...

  • 薄荷可谓防暑降温佳品

    薄荷可谓防暑降温佳品

      薄荷,又名番薄荷、苏薄荷,为唇形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   中医认为,薄荷性味辛、凉,入肝、肺经,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表透疹之功,常被用于治疗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咽喉肿痛、口疮、麻疹不透、风疹瘙痒、肝气郁滞、胸闷胀痛等。《神农本草经》曰:“薄荷气味辛温无毒,主贼风伤寒,发汗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煮汁服,亦堪生食。”《本草纲目》言:“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清风散热。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为要药。”药理研究表...

  • 防暑病食药膳

    防暑病食药膳

    夏天气候炎热,暑热较盛。暑气导致热病,使人体伤津耗气。暑与湿邪又多合在一起共同引发疾病,使病邪不易祛除,影响健康。因此,在炎热的夏季,最好多吃一些能清解暑热的食物,如西瓜、绿豆、苦瓜、酸梅等。若是感受暑湿,则使人常感口渴,不想吃东西,疲倦乏力。那么,宜选用一些能清暑祛湿的食物,如薏米、冬瓜、丝瓜、西瓜等。也可服用以下药膳,能有效预防和治疗暑热、暑湿疾病。 荷叶粳米粥粳米50克洗净,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煮粥;荷叶6克,洗净,待到粥熟时,倒入锅中,再煮5分钟即成。早餐或晚餐食用,有清暑热、止烦渴的作用。适用于夏季感受...

  • 三款自制防暑凉汤 清热消暑的饮食

    三款自制防暑凉汤 清热消暑的饮食

    最近,国内各地气温还是较高,而且潮湿闷热,让人仿佛置身于巨大的蒸笼里。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中医科刘建华主任医师建议,可以通过清热消暑的饮食来调理。 莲子汤、苦丁茶、酸梅汤清热 三伏天天气炎热,加上室内外温差较大,人们频繁在室外的高温环境和室内的低温环境中往返,机体调节不过来,容易中暑或感冒。另外,旺盛的阳气除了容易带来不适之外,还会导致火气上升,出现心情焦躁、容易冲动、失眠等症状,因而清热消暑是夏季食补的必备功课。 清热消暑可以适当食“苦”,如苦瓜、苦菜等苦味食物,除了祛暑清热...

  • 夏季防暑佳饮

    夏季防暑佳饮

    银菊茶:金银花、菊花各5克,将两药洗净晾干,沸水泡开即可。每日代茶频服。具有清凉解暑,清热解毒之功效。 竹叶茶:淡竹叶30克,将竹叶洗净,加水煎即可。每日代茶饮用,可清凉解暑,利尿除烦,是民间盛行的夏季清凉饮料。 菊决槐花茶:取自菊花、决明子、槐花各10克,煎水代茶饮,有清热解毒、降压、明目、提神之功效。 二子茶:枸杞子10克,五味子3克,沸水冲泡代茶饮,有生滓止渴、益气补阴的作用,但有湿热者不宜饮用。 绿豆薄荷茶:绿豆10克,薄荷6克,煎水代茶饮,具有消暑、利湿生津之功效。 竹莲茶:取鲜竹叶心、莲子心、...

  • 防暑“三字经”

    防暑“三字经”

    民间有“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的说法,意思是说,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已经到来,但还没到最热的程度。同时,这时也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所以,更应了解相关的养生之道。 ●慎起居夏季气候闷热,人们往往喜欢贪凉,从而容易导致风寒之邪乘虚而入损伤阳气。尤其是当暑热外蒸,汗液大泄,毛孔开放之时,最易受风寒湿邪侵袭。《养老寿亲书》里指出:“夏日天暑地热,若檐下过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凉,以防贼风中人。”《摄生消息论》则指出:“不得于星月下...

    养生秘方 2024-03-06 14 0 防暑
  • 盛夏防暑保健“八宝”

    盛夏防暑保健“八宝”

    盐开水。盛夏多喝盐开水,可以补充体内流失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降温的功效。 人丹。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主要用于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水土不服等症。 热茶。盛夏离不开饮料,首选的既非各种冷饮制品,也不是啤酒或咖啡,而是极普通的热茶。热茶既解渴又解乏。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番茄汤。盛夏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足水分,一举两得,番茄汤(烧好待冷却后再喝)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适合中老年男性。 苦瓜。从理论上说,...

  • 食茶粥防暑诗 茗粥就是茶叶粥

    食茶粥防暑诗 茗粥就是茶叶粥

    唐代田园山水诗派代表诗人之一储光羲,在《吃茗粥作》中写道:“当昼暑气盛,鸟雀静不飞。念君高梧阴,复解山中衣。数片远云度,曾不蔽炎晖。淹留膳茶粥,共我饭蕨薇。敝庐既不远,日暮徐徐归”。这是一首食茶粥防暑诗。茗粥就是茶叶粥。其制作方法是: 取茶叶10克,大米100克。先将茶叶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而后加大米煮为稀粥,每日1剂,分上下午凉服。可清热解暑。适用于暑热烦渴,肢体重困等。 中暑是夏季常见的急性热病,当外界气温超过35℃时,就有中暑的可能。在...

  • 防暑制订健康食谱 缓解脊椎老毛病

    防暑制订健康食谱 缓解脊椎老毛病

    制订健康食谱夏季,天气炎热,应多吃些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的苦味菜,如苦瓜、苦苣菜、生菜、黄瓜莴笋、芹菜、莲子、百合以及蒲公英等野菜,少食烹、炸、煎、炒的油腻菜。多喝清淡的汤类,如豆腐汤、豆芽汤、丝瓜汤、紫菜汤,既补充了水分、盐分和营养,又有利尿作用。稀饭(最好喝绿豆粥)解渴、解暑、健胃,提高胃酸浓度,促进消化和吸收,消除疲劳。维生素E降低臭氧,缓解疲劳。食肉,则以性寒凉的鸭肉为佳。 适当喝茶适当喝橘汁、香豆类等含钾高的饮料、食瓜果与热茶,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既解渴解乏又降温。菊花茶、黄芪茶具有...

  • 清热利尿防暑伤  果品之中白虎汤

    清热利尿防暑伤 果品之中白虎汤

    果品之中白虎汤, 清热利尿防暑伤。 翠衣更是生津剂, 多食助湿脾不康。 【注解】白虎汤是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创制的治疗气分热盛的千古名方,由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四味药组成。把西瓜比作“白虎汤”,是说西瓜清热解暑的效果神奇。《本草逢原》载:“西瓜,能引心包之热,从小肠、膀胱下泄。能解太阳、阳明中暍及热病大渴,故有天生白虎汤之称。”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西瓜生冷。世俗以为醍醐灌顶,甘露洒心,取其一时之快,不知其伤脾助湿之害也。&rd...

  • 夏日炎炎 清热防暑吃苦瓜

    夏日炎炎 清热防暑吃苦瓜

    夏日炎炎,烈日的烘烤仿佛把人们的食欲也一并赶走,吃什么成了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我国民间自古就有“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脾”之说。苦瓜的微苦滋味,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令人食欲大增,加之它的清热防暑功效,热天吃苦瓜可谓最相宜。 清炒苦瓜 苦瓜、葱、盐、味精、糖、香油。先将苦瓜洗净,纵向一剖为二,形成两根半圆柱形;将剖为一半的苦瓜反扣在砧板上,用刀将它切片时,一定要斜切,越斜越好,使苦瓜的皮和肉基本上在一个平面上;葱切成段,放入油锅内爆香,下入苦瓜,迅速翻炒,同时加...

  • 防暑降温的宝贝

    防暑降温的宝贝

      炎炎夏日,酷暑难耐。不仅果汁、冰糕等冷饮、冷食可作为解暑降温之用,防暑降温的宝贝还有很多。   苦瓜   西瓜向来被许多人当成夏日解暑的珍宝,其实,从理论上说,最开胃爽口、祛暑清心的瓜类食品是苦瓜。“苦味能清热”、“苦味能健胃”,中医认为,苦瓜味苦、性寒冷、能清热泻火。苦瓜的微苦滋味,吃后能刺激人体唾液、胃液分泌,使食欲大增,清热防暑,因此,夏食苦瓜正相宜。用鲜苦瓜捣汁或煎汤,对肝火目赤、胃热烦渴、胃脘痛、湿热痢疾,皆为辅助食疗佳品。苦瓜泡制的凉茶,饮...

  • 进入“三伏”注意防暑

    进入“三伏”注意防暑

    7月19日是今年入伏第一天,接下来人们将迎来酷热的“三伏天”。今年的“三伏天”为30天。专家提醒说,伏天期间,天气酷热,公众要注意预防中暑。 “三伏天”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闷热的日子。老人、儿童、体虚气弱者很易中暑。专家提醒:为预防中暑,要注意劳逸结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晒,注意室内降温,睡眠要充足。食物以清淡、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另外,要做好心理调节,静心、安神、戒躁、息怒。...

  • 中老年人更要防暑病

    中老年人更要防暑病

    夏季气温高,蚊蝇昆虫及病原微生物繁殖迅速,人体此时消耗也较大,抵抗力下降,很容易患病。日前,记者采访了北京朝阳医院中医专家梁安荣主任,请他谈谈中老年人炎夏防暑病的知识。梁主任指出,炎夏,中老年人主要须防以下疾病。 一、防心脑血管疾病。资料显示,进入炎夏季节,中风、冠心病的住院率增加,死亡率明显上升。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耗损多,导致血液浓缩,使血栓、栓塞、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的几率增加;加之疲劳、情绪不稳、生物钟紊乱、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等,引起血压升高、心脑细胞缺血缺氧等,而使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和复发。 二、防胃肠道疾患...

  • 防暑三件事

    防暑三件事

    饮食清淡防中暑由于天气炎热,很多人都喜欢不吃午饭,而将午饭和晚饭一起吃,并且喜欢选择到街边的烤肉店,吃着烤肉喝着冰啤,虽然嘴巴过瘾了,殊不知这样会严重损坏肠胃,一旦食用了不干净的烤肉,还会引起拉肚子及其他胃肠疾病。专家告诫,保证饮食清淡是预防中暑的关键,不要多食高脂肪食物,因为在夏季高脂肪食物会使肠胃不舒服,出现代谢紊乱;其次,多食油腻和辛辣的食物会导致炎症,引起热感和中暑。建议大家在平时多喝些绿豆汤,绿豆汤不仅能清热解毒而且还能解暑。夏季人容易出汗,使体内钠流失。体内盐分损失较多时,如得不到及时补充,就可能发生头...

    养生秘方 2024-03-06 12 0 防暑
  • 立秋养生仍当防暑

    立秋养生仍当防暑

    8月7日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立秋后气温并不会马上变凉爽,气象资料表明,这种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真正能凉爽起来。因此,立秋后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为了预防中暑,专家建议人们保证睡眠,注意补充水分,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引起“热伤风”。 老年人在立秋时节容易发生心脑血管意外,所以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据《素问·脏气法时论》:“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

  • 防暑注意“六莫过”

    防暑注意“六莫过”

    人们在夏天对付酷暑高温,各有高招。可有些措施却是人们过激的做法,它可能使人在享受暂时惬意之后损害健康。所以在对付酷暑高温时一定要措施恰当,注意以下六个莫过。 1.衣服莫过少。暴晒之下,总能看见一些人打赤膊,他们认为衣服穿得越少越凉快。保健专家指出,这也是一种错误的认识。赤膊只能在皮肤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时,才能通过增加皮肤的辐射、传导散热起到降温的作用。而盛夏酷暑之日,最高气温一般都接近或超过37度,皮肤不但不能散热,反而会从外界环境中吸收热量,因而夏季赤膊会感觉更热。越是暑热难熬之时,越不应赤膊,女性也不要穿过短的裙...

    养生秘方 2024-03-06 13 0 防暑注意
  • 应对高温防暑有招

    应对高温防暑有招

    中暑是人体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出现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是热平衡机能紊乱而发生的一种急症。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16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其他时间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 别等渴了才喝水: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 保持...

  • 防暑常用十药

    防暑常用十药

    无极丹: 能清热祛暑,镇咳止吐。主治受暑热后头昏脑胀、心烦口渴、恶心呕吐,也可用于晕车晕船。每天口服20粒,儿童酌减。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此药当成止咳药。 六一散: 主治夏日中暑、身热心烦,口渴、小便黄少或灼热。每次6—9克,泡水当茶饮。购买时要注意,此药为粉末状,并非胶囊。 诸葛行军散: 含有姜粉、冰片、麝香、牛黄、珍珠等成分,具有开窍辟秽、清暑解毒等功效,适用于头晕、暑痧等症。一次用温开水吞服0.3~0.6克。要注意的是婴幼儿不可服用。 痧气丸: 此药芳香化浊、辛凉清热。主治中暑、腹痛吐泻、牙关紧闭、...

  • 天热吃人参防暑有治病

    天热吃人参防暑有治病

    冬令进补,夏月清暑,这是习惯的养生之道。提起人参,许多人都认为是冬令进补之物,夏天不敢问津。其实,暑热伤津耗气,人体在高温的刺激下,大量出汗,新陈代谢加速,消耗增加,睡眠减少,体质受到影响,人易疲劳。对于体质虚弱,天热时与高温抗衡缺乏适应能力的人,人参正是匡扶正气,抵御暑邪的佳品。天,热用人参,适宜于以下几种情况: 冬病夏治: 有些在冬天寒冷季节容易发作的老年性慢牲支气管炎、哮喘病,在夏季服用人参扶正固本,可提高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和抗应激能力,预防冬季慢性病的发作。所以,冬病夏治,夏天也可吃人参。 体弱防暑: 人参...

  • 夏至要防暑邪伤心脏

    夏至要防暑邪伤心脏

    今年6月21日为夏至节气。中医专家提醒,从夏至开始暑热之邪逐渐旺盛,最易引发或加重中老年人的心脏疾患。由于夏季主气为暑,暑属阳、属火;心也属火,暑气暑热直通于心,故夏季的暑热之气最易伤心。此外,夏至之后暑热渐生,气压低、湿度大,心脏负担加重,易使人感到胸闷、气短。中老年朋友从夏至到立秋防范暑邪侵袭,才能有效保护心脏功能和减少心脏疾病。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李建明教授告诉记者,暑邪侵袭心脏的表现为憋气、心慌、头晕、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也有部分中老年人出现胃痛、背痛、手麻等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暑邪致病有三个特点。...

  • 古人怎样防暑降温

    古人怎样防暑降温

    当今时代,科技发达,人们防暑降温有空调、电扇,还有名目繁多的冷饮,防暑降温可谓举手之劳。可你知道千百年前的古人是怎样防暑降温的吗? 远在春秋时代,人们就采集积蓄冬天的冰用于防暑。《诗经》与《左传》中就有冬月藏冰的记载,那时还设有专管冰块藏取的“凌人”每年在寒冬时就凿取冰块,存放在低温的地窖、深井等“冰室”、“冰井”里。等到炎夏时取出供饮用降温,有的甚至建有“冰厨”《吴越春秋》中就有越王勾践出游时食宿于冰厨的记载,在当时,...

  • 中医肺与秋季 防暑降温不放松

    中医肺与秋季 防暑降温不放松

    《立秋》 宋·刘翰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色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本年8月7号迎来立秋节气。立秋并非意味着真正秋天的到来。立秋后,炎夏的余热未消,尽管昼夜温差变大,可是白日仍然很热,暑气逼人,气候逐步转向干热。所以,防暑降温还要继续,不能有丝毫慢待。怎么度过这炽热枯燥的初秋季节,唐山市中医医院肺病科孙惠敏主任医师为我们介绍立秋摄生小常识,一起来看看: 防暑降温不放松 中医以为,肺与秋季相对应,而秋季枯燥,肺是喜润恶燥的脏...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