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胃 第120页

胃 第120页

  • 柴平汤治乙肝 胆囊炎 胃炎举案

    柴平汤治乙肝 胆囊炎 胃炎举案

    □ 郑婷 广东省揭阳市中医医院 柴平汤出自《增补内经拾遗方》,由小柴胡汤与平胃散相合而成,方药组成为柴胡、半夏、人参、黄芩、苍术、厚朴、陈皮、生姜、大枣、甘草。笔者跟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卢永兵多年,用柴平汤治疗肝胆胃肠病有显著疗效,举案于下。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刘某,男,53岁。2016年12月10日诊。患者于今年年初因身目黄染、腹胀、纳差至揭阳市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乙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间断服用中药,20余天前患者上腹部胀满不适,遂至我院就诊。症...

  • 中医 “肾劳”治疗慢性肾衰先从调理脾胃入手

    中医 “肾劳”治疗慢性肾衰先从调理脾胃入手

    龚丽娟,女,1930年生,江苏无锡人。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曾任南京中医学院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会主任。 出生于中医世家,祖父龚锡春师承清朝大学士、无锡名医汪艺香先生,言传身教,医技猛进,汪师曾谓:“唯锡春一人得吾真髓”。其父龚士英继承父业,擅治温病及内、妇、儿科疾病。1946年龚丽娟随父侍诊, 1950年在父亲指导下试诊,深得病家肯定、父亲赞许。1955年就学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1956年毕业后分配于江苏省中医院工作后,跟...

  • 运用鸡骨草配伍治疗慢性肝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运用鸡骨草配伍治疗慢性肝病,慢性萎缩性胃炎

    鸡骨草味甘、微苦,性凉,入肝、胃经。具有清热利湿,散瘀止痛的功效。临床上常用于肝胆湿热郁蒸引起的黄疸,可单味使用,或配伍茵陈、地耳草、垂盆草;用于胸胁不舒,胃脘胀痛,常配伍两面针;治疗乳痈,本品鲜叶捣烂外敷。 运用鸡骨草配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李佃贵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及对当代人们生活起居、饮食规律变化的观察,首次提出“浊毒”理论,认为浊毒即是一种病理产物,又是一种致病因素,而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浊毒黏滞致使中焦瘀滞,气机不畅,热毒伤阴,瘀阻胃络,气不布津,血不养经,胃...

  • 顾庆华从肺胃论治胆汁反流相关性疾病经验

    顾庆华从肺胃论治胆汁反流相关性疾病经验

    胆汁反流相关性疾病临床以胃脘灼热感, 胸骨后 不适, 胸闷胸痛, 嗳气反酸, 恶心呕吐, 咳嗽等为主要表 现。中医本无“胆汁反流性胃炎 ” “胃食管反流病” 等 病名, 但参照其相关症状, 当属祖国医学之 “胃痛 ” “胸 痹 ” “吞酸 ” “咳嗽 ” “嘈杂” 等范畴。一般认为其病在 脾胃与肝胆关系密切, 病机多为肝胃不和、 肝胃气滞, 治疗常以...

  • 大黄非专泻胃肠 活血利尿消黄疸

    大黄非专泻胃肠 活血利尿消黄疸

    侍诊于湖北中医药大学陈国权老师门下不知不觉已3载,老师在学术上的很多见解非常独到。例如,关于大黄之用。笔者过去认为,用大黄多是为了泻胃肠之实热,如宿食、燥屎等。但这种看法是不全面的,有顾此失彼之弊。《神农本草经》曰:“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甄权《药性论草木类卷第二》曰:“大黄……通女子经候,利水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之八·治疮肿伤折》论大黄治跌打损伤,瘀血在内者。 重温《金匮要略》相关篇章,如...

  • 水肿狼疮性肾炎 方四君子汤益气补胃健脾

    水肿狼疮性肾炎 方四君子汤益气补胃健脾

    患者名字 李某某 患者性别 男 患者年纪 71岁 患者住址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 主诉        重复肢体浮肿13年,疲倦乏力1周 现病史        缘患者于1999年因面子四肢浮肿,伴四肢关节痛苦,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医治,查尿惯例:蛋白4+;行血惯例提示三系减少,完善相关查看及肾穿刺活检(详细不详)后确诊为:1.系统性红斑狼疮 2.狼疮性肾炎IV型;行糖皮质激素医治(甲强龙冲击医治后改强的松60mg qd医治)+CTX(总量18...

  • 基于《黄帝内经》理论探讨从脾胃论治重症肌无力

    基于《黄帝内经》理论探讨从脾胃论治重症肌无力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障碍造成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全身或部分骨骼肌运动无力,体力劳动可引起症状加重,歇息或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可缓解症状[1]。相关研究显示,重症肌无力患病率为14/10万人,且每年以3%的比例增长[2]。西医治疗重症肌无力往往不能获得满意的疗效,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中医治疗痿病历史悠久,本文根据《黄帝内经》中“治痿独取阳明”的观点,阐述从脾胃论治重症肌无力的理论依据。 1“治痿...

  • 结肠炎治则 健脾胃祛寒湿收涩止泻止痛

    结肠炎治则 健脾胃祛寒湿收涩止泻止痛

    王某,女,51岁,2021年11月19日初诊。患者7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里急后重,有时腹痛,排便不规律,每日2~3次不等,便时排气多,肠鸣音亢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便不成形,稀薄状,肛门有坠感,受寒后腹痛腹泻症状加重,得暖则舒,小便清。曾在某三甲医院做结肠镜检查,诊断为结肠炎。经中西药物内服、灌肠治疗,效不明显,遂来诊。就诊时症状基本同前,肢体乏力,口腻口黏,纳食不香,舌苔白腻,脉濡。 辨证:脾胃虚寒,运化失职,寒湿下注大肠。 治则:健脾胃,祛寒湿,收涩止泻止痛。 处方:炒白术3...

  • 诊治肛肠疾病 首重脾胃强调根本 三仁合用分消走泄

    诊治肛肠疾病 首重脾胃强调根本 三仁合用分消走泄

    笔者从事肛肠专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对中西医结合诊治肛肠疾病有独特经验,现总结如下。 首重脾胃 强调根本 自古各医家均十分重视脾胃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作用。张仲景提出“四季脾旺不受邪”,李东垣强调补脾胃即补益元气,外科三大流派之首的陈实功在《外科正宗》中指出:“脾胃者,脾为仓廪之官,胃为水谷之海……得土者昌,失土者亡……所以命赖以活,病赖以安,况外科尤关紧要。” 脾为后天之本...

  • 泻肝清胃法治血管性水肿

    泻肝清胃法治血管性水肿

      徐某,女,46岁,2011年8月10日初诊。双上眼睑潮红肿胀,痒感尤甚,反复发作两个月。经注射内服中西药物多次,外用派瑞松、艾洛松、哈西奈德乳膏、尤卓尔等,虽止痒当时,但皮疹仍反复出现。查见皮损处除潮红肿胀外,触之有灼热感。近月来性情急躁,头眩目赤,口苦口渴,胃脘灼热,小便色黄,大便较干。舌质红、苔黄略燥,脉弦滑数。诊断:血管性神经性水肿。   辨证:肝胃热盛,蕴于眼睑所发。治则:清泻肝胃之热止痒。处方:龙胆草10克,枙子10克,黄芩10克,柴胡9克,夏枯草10克,牡丹皮10克,黄连10克,生地黄30克...

  • 急性胃炎如何治疗 针灸疗法

    急性胃炎如何治疗 针灸疗法

      急性胃炎在临床中是一种很常见的急腹症,属于中医“胃脘痛”范畴。常见病因有物理或化学刺激因素如药物、过冷或过烫食品,以及严重创伤等应急反应。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由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而致。对于急性胃炎,单纯针灸治疗见效快,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我院多年来采用单纯针灸治疗该类患者20余例,均取得较好效果。   治法:升清降浊,理气止痛。   主方:天枢、梁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呕吐不止者加内关;寒湿犯胃加三阴交;湿热者加内庭;食积伤胃加下脘;肝气犯...

  • 春节前养胃有妙招

    春节前养胃有妙招

      春节临近,人们的应酬也逐渐增多,暴饮暴食导致肠胃疾病的患者也增多,专家介绍,节前养胃有妙招。      喝酒前先吃点油腻食物   经常喝酒的人会发现,空腹喝酒更容易醉。医生称,空腹喝酒对肠胃损伤比较大,容易引起胃出血、胃溃疡等情况。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林寿宁表示,喝酒前最好能提前吃点东西填饱肚子,以扣肉、蹄膀、鸡肉、烧鹅等油腻的食物填肚子比较好,这是因为,高蛋白、高脂肪能阻碍酒精的吸收,脂肪不易消化可以保护胃粘膜,防止酒精渗透胃壁,这样,血液中的乙醇就减少很多,人不容易醉,...

  • 食滞胃脘证与胃寒证鉴别

    食滞胃脘证与胃寒证鉴别

      定义   食滞胃脘证饮食不化,停积胃脘,阻滞气机,胃之腐熟无权所表现的证候,临床常见胃脘胀痛,呕吐,或泻下酸腐食物等症状。   胃寒证寒邪侵袭人体,阻遏胃腑阳气,或阳气虚弱,阴寒内生,胃络失于温养所表现的证候。临床有实寒证和虚寒证之分。   病因   食滞胃脘证多因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食滞中焦,胃气失和。或饮食劳倦,七情内伤,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职,饮食入胃则不能腐熟运化,食积停滞中脘。临床食积中脘一证,多见于小儿。   胃寒证寒邪客于中焦胃腑,困遏阳气,胃失和降,多因“...

  • 胃脘胀满小建中汤配伍治疗

    胃脘胀满小建中汤配伍治疗

      小建中汤出自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是由“群方之魁”桂枝汤倍芍药加饴糖变化而来,因其功能建立中焦脾胃之气,故名“建中”。正如《伤寒溯源集》所说:“建中者,建立中焦之脾土也。”仲景运用小建中汤,见于“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宜治以小建中汤”,以及“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痠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者,小建中汤主之...

  • 不同体质饮食护胃法

    不同体质饮食护胃法

      脾虚患者   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食粥能和胃、补脾、润燥,因此,若用上述食物煮粥食用,疗效更佳。   胃火旺盛者   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泄胃中之火。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老年...

  • 胃痛之疾 中医治法

    胃痛之疾 中医治法

    胃痛之疾,其病在胃不言而喻,故见胃治胃,乃治法之常;殊不知,肝病每易犯胃,胃虚亦易招肝乘,故治胃必先治肝,属隔脏治疗,较之前法又进一筹。盖肝之旺,不仅在于肝阴阳失衡,每每责之肺金制木怯力,故于治胃中参以左金之法,令金行肝之左位以克木,此属隔二脏之治。夫中医治法丰富多彩,跃然于此。 前方药后胃胀减轻,灼热感近愈,仍有空腹时现痛,进食后缓解,此“中虚求实”之征,当补益为主。 药用党参10克、黄芪20克、白芍15克、柴胡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陈皮10克、百合15克、苏叶6克、延胡索1...

  • 治胃肠炎方

    治胃肠炎方

      1.葱白适量,捣碎炒热敷肚脐,用胶布固定。每日1~2次,连用数日。   2.吴茱萸20克研成细末,用醋调成膏,敷肚脐和两脚涌泉穴。   3.鲜马齿苋100克,绿豆50克,煎汤服用。每日1~2次,连用1周。   4.玉米芯80克,黄柏6克,干姜10克。共研细末,每日3次,每次5克,温开水送服。   5.车前子20克,金银花15克,防风、黄连各10克,鸡内金8克。水煎,每日1剂,分2~3次口服。...

  • 健脾和胃法治慢性胃炎验案

    健脾和胃法治慢性胃炎验案

    病例:张某,男,47 岁。患者反复胃脘胀痛2 年,加剧1周。平素以胸脘痞满为主,时隐痛、嗳气,无反酸。行纤维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胃窦部为主,幽门螺杆菌(HP)阳性。曾服用制酸、消炎药及清热解毒中药等,疗效不显。1 周前因饮食不节,症状加重,胃脘痞满隐痛,伴胸膈不利,气短乏力,食欲差,食后欲呕,口吐痰涎,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腻微黄,脉濡滑。西医诊断:慢性糜烂性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脾虚痰盛。治宜健脾益气,化痰和胃,方用陈夏六君子汤加味。处方:党参15克,白术、茯苓、法半夏、厚朴、海螵蛸、浙贝母各...

  • 巧吃土豆治胃溃疡

    巧吃土豆治胃溃疡

      土豆有和胃、调中、健脾、益气的作用,对胃溃疡、习惯性便秘、热咳及皮肤湿疹也有治疗功效。   土豆所含的纤维素细嫩,对胃肠黏膜刺激少,有解痛及减少胃酸分泌的作用。将土豆粉10克用适量温开水调成稀糊状,餐前20分钟徐徐吞服,服后最好再取左右侧位静卧一会。每日3次,一般3个月为1疗程,多数慢性胃炎、胃溃疡患者都能治愈。同时常食土豆已成为防治胃癌的辅助疗法。   此外,用鲜马铃薯1000克,蜂蜜适量,治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等症。方法是将鲜马铃薯洗净,用搅肉机捣烂,用洁净纱布包之挤汁;放入锅内先以大火煮沸,再以文火煎熬;...

  • 老中医马元起胃痛治验

    老中医马元起胃痛治验

      患者蒙某某,女,79岁。2012年5月24日就诊。胃脘部疼痛伴反酸、嗳气1年余。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灼热疼痛,反酸嗳气,心烦失眠。曾就诊多家医院,给口服中药、西药等治疗(具体不详),疗效不佳。2个月前就诊于天津总医院消化科,诊断为“慢性胃炎”,给口服奥美拉唑、莫沙必利、安定等,病情未见明显好转。入院时症见:胃脘部疼痛,时有反酸、烧心,口苦,不思饮食,胸中烦热,失眠乏力,自诉睡前服舒乐安定2片亦不能入睡,无寒热,大便干,小便调。形体消瘦,神疲倦怠,面赤,语音低。舌质红,苔薄黄...

  •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分四型辨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可分四型辨治

      慢性浅表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胃脘部不适,泛吐清水,或时有微痛,食欲不振,嗳气腹胀,或恶心欲吐,晨起口苦等。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忧思郁怒,肝气犯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之气所致。本病属于中医的“嗳气”、“纳呆”、“胃脘痛”范畴,治宜理气止痛,健脾和胃,疏肝利胆,温中散寒。笔者在临床上将本病分为四种证型予以论治,均获满意疗效。   脾胃不和型食欲不振,胃脘饱胀,上腹疼痛,泛泛欲吐,或泛吐清水。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治法:益...

  • 治急性胃肠炎腹泻经验方

    治急性胃肠炎腹泻经验方

    治急性胃肠炎方 处方:穿心莲9克。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主治:急性胃肠炎。 方志云 治腹泻经验 方法:取50~60度的白酒30毫升,加入白糖25克,放在火上烧开(注意防止酒着火),边烧边用筷子搅拌,让糖溶化在酒中,待糖完全溶化后,稍凉趁热一次喝下,早晚各1次,当日可见效。 主治:腹泻。 李大义 治胃下垂经验 方法:取蓖麻仁、五倍子各50克,共同捣烂,每次取5克,敷于肚脐,用麝香止痛膏固定,每4天换一次药,一般连敷15次即可好转。对麝香止痛膏过敏者慎用。 主治:胃下...

  • 慢性胃炎的运动疗法

    慢性胃炎的运动疗法

    慢性胃炎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上腹部闷胀疼痛、暖气频繁、泛酸、食欲减退、消瘦、腹泻等症。慢性胃炎患者中,中老年人所占比例很高。由于在慢性胃炎发病中饮食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另外,对于慢性胃炎患者,也有一套运动疗法可以缓解症状。 挽惊马身体直立,两脚略分开,两臂抬起与肩平,然后两臂偏向一侧,头与上身也随之转动,双手向前上方用力,像挽惊马的样子。保持这种姿势15 秒,换手向另一侧重复相同动作,每侧 20次。 振肩身体直立,两脚略分开,两手抬起与肩平,从前向后振肩,在...

  • 白奇连治胃脘痛方

    白奇连治胃脘痛方

    治胃脘痛(肝气犯胃)方 处方:炒白芍20克,炒薏苡仁、百合各15克,柴胡、炒白术、炒枳壳各lO克,法半夏、香附各6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口1剂。 功效主治:疏肝解郁,理气止痛。川于治疗胃脘痛,中医辨证属肝气犯胃型。症见胃脘胀满疼痛,痛连两胁,每遇烦恼则疼痛发作或加重,胸闷嗳气,喜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创方者:白奇连 治胃脘痛(湿热中阻)方 处方:黄连、栀子、茯苓各8克,制半夏、草豆蔻、陈皮各6克,甘草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口l剂。 功效主治:清化湿热,理气和...

  • 胃病患者慎用没药

    胃病患者慎用没药

      没药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或其他同属植物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味辛、苦,性平,归肝、心、脾经,功能活血止痛,消肿生肌。主要用于跌打损伤、瘀滞肿痛,外科痈疽肿痛、疮疡溃后久不收口,以及一切瘀滞心腹肿痛等。   该药材味苦气浊,入煎剂常致汤液浑浊,胃弱者多服易致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故对脾胃虚弱者要慎用,病情需要使用时,用量也不宜过大或过久,且宜在饭后服用含有该药材的制剂,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同理,同类药材乳香胃病患者也要慎用。该药材入煎剂常用量为3~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外敷。外用则生用炒用均可,较少单独应用。...

  • 扶阳调理 治疗老胃病

    扶阳调理 治疗老胃病

      因患上肠系膜上动脉压迫综合症,经常饭后上腹饱胀、呃逆、呕吐,身高155厘米的赵女士被折磨得体重只有20公斤。   赵女士是呃逆、气阴两虚所致的疾病,而引起呃逆的原因是胃气不降。因此先采取降逆止呕治疗,用了吴茱萸汤、大柴胡汤、小柴胡汤、调胃承气汤等中医方,但疗效欠佳。   后来,经过几个科室的专家会诊,改为以“气阴双补”为主,并为她专门制定了一个“气阴双补方”,由西洋参、北芪、石斛、丹参、鸡内金、枳壳、煅牡蛎等药材组成。   由于赵女士出现食入即吐的...

  • 习用一味地榆饮治慢性胃炎

    习用一味地榆饮治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为常见病、多发病,乃胃黏膜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变之慢性胃病。《类证治裁》有关于胃脘痛之描述:“其状似饥非饥,似痛非痛,脘中懊恼不安,或兼嗳气痞闷,渐至吞酸停饮,胸前隐痛,丹溪谓皆痰火为患,或食郁有热。”此段描述于慢性胃炎颇相吻合,丹溪所谓病理也相当确切。慢性胃炎之表现,相当数量病例并无胃脘或上腹疼痛,而食后饱胀不适、嗳气、食欲下降、消化力减弱等非特异性症状为其常见表现。此病当属中医之胃脘痛、嗳气、痞满、呕逆、郁证等范畴,且其临床表现之轻重缓急与胃体实质之病变程度往往并非一...

  • 食贵有度 名医治疗胃下垂

    食贵有度 名医治疗胃下垂

      [名医简介] 周天寒,男,自幼随父习医。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中医药学会会长、重庆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重庆第二卫校主任中医师。擅长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急慢性支气管炎、急慢性胃肠炎、美尼尔氏病、泌尿系统结石等病。   [养生观点]   1.想吃就吃,食贵有度 周老师认为,民以食为天,想吃什么是由人体需要所决定的,想吃就吃,不必在吃的问题上讲究太多,关键是要把握好度。只要食而有度,什么东西都吃点,对人体无疑是有益的。   2.起居有常,生活规律...

  • 黄芪建中汤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黄芪建中汤治胃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上,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多表现为饥则胃脘疼痛,食之则痛减或止,喜按喜暖,畏惧生冷与硬物,勉强食之,其痛必发。上证属中焦虚寒,应温补脾胃,缓急止痛。笔者用黄芪建中汤(饴糖50 克,黄芪30克,桂枝、生姜、大枣各9克,白芍18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随证加减治之,其效甚佳。兹将点滴经验,罗列于下,以飨读者。 1.上证胃脘疼痛较轻,痞满较甚,用手按其局部,可闻水声漉漉,苔白而厚,挟有痰饮之证者,宜于上方中加半夏、茯苓、陈皮、干姜各12克洽之,且应连服 3~5剂。 2.上证兼有便溏或腹泻稀便为虚寒偏重,宜于方中加木香...

  • 中药药包巧治胃痛

    中药药包巧治胃痛

      对于胃炎患者来说,如何缓解胃疼十分关键。桂林市中医医院内二科充分发挥中医外治的优势,采用中药药包热敷来治疗胃炎疼痛,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药包热敷止痛快   11月27日上午11时20分,桂林市民黄彦俏平躺在病床上,皱紧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大约半年前,由于家中变故,黄彦俏开始失眠,胃痛的老毛病又犯了。一开始痛的时间不长,也不算厉害。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也在加剧。   最后,实在熬不住的黄彦俏从临桂家中来到桂林市中医医院,接受住院治疗。现在,他的肚子上正敷着一个中药药包。药包...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