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先生 第2页

先生 第2页

  • 种植牡丹以纪念京城名医关幼波先生

    种植牡丹以纪念京城名医关幼波先生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每逢牡丹花开,睹物思人,总会怀念肝病界的老前辈、北京中医医院肝病科的创始人之一——一代“明”医关幼波先生。牡丹是关老生前的挚爱,关老热爱牡丹有他的道理,“牡丹是画中至善,肝疾乃病中至恶,以牡丹扬善,以治肝抑恶”,这正是他人生的追求所在。至今中医院肝病科门前的花圃仍然种植了牡丹以纪念京城名医关幼波先生。 2014年是我行医生涯的转折,长期...

  • 纪念爱国志士上海妇科名医蔡香荪先生

    纪念爱国志士上海妇科名医蔡香荪先生

    蔡香荪(1888年-1943年),名章,字耀璋,是上海蔡氏妇科的第六代传人。他秉承祖业,学贯中西,肄业于同济大学第一期。早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曾任上海市国医公会委员、上海中国医学院副院长等职。蔡香荪医术高明,一生行善,不仅是一位妇孺皆知的名医,更是一位爱国爱民的抗战志士。 安置灾民,救护伤痛 1932年1月28日,日寇侵华,烧杀淫掠,哀鸿遍野。狂轰滥炸,生灵涂炭。十九路军及第五军等,奋起反抗,日寇多次受挫,战况惨烈。位于上海东北角的江湾首当其冲,全镇的房屋十之八九化为焦土,著名的蔡家花园...

  • 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先生不幸辞世

    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先生不幸辞世

    公元二零零八年六月十四日(农历五月十一),我国著名中医学家焦树德先生不幸辞世,山海含悲,亲朋垂泪,杏林痛失柱梁。追念前贤,迄今八周年,浩浩伟功业,浓缩于眼前。2016年6月15日,焦树德教授的外孙女、树德堂国医馆馆长陈咏梅女士,亲率后学于铜像前,缅怀前辈,谨以此文敬上。 泱泱华夏,赫赫文明。 星汉灿烂,绝学薪传。 医道肇始,黄帝歧伯。 伊尹卢扁,皆为圣贤。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忧系家国,寿世济难。 厚德重生,抱楚为痛。 广布医泽,远播...

  • 刘绪贻先生 习惯很重要 心态是个宝

    刘绪贻先生 习惯很重要 心态是个宝

    2018年11月11日,著名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美国问题研讨专家、武汉大学教授刘绪贻先生,不幸因病逝世,享年105岁。“北有周有光,南有刘绪贻。”继语言学家周有光去世后,夜空再添一颗星斗。回忆刘绪贻充分而绵长的终身,不仅在历史、社会等多个社科范畴,都取得了丰硕的研讨成果,并且更以常人难以企及的稀有高寿,为咱们树立了摄生保健的典范和典范。 人生莫当闲 考虑永不断 谈及摄生,刘绪贻最为感慨,最深有体会的,恐怕就是“人生莫当闲”这几个字了吧。刘老早年毕业...

  • 学习方药中先生气化理论的体会

    学习方药中先生气化理论的体会

    •广义的气化是指自然界天地阴阳之气交感所产生的一切变化及其产生的现象。狭义的气化是指人体生命活动过程中生化代谢活动及其产生的生理病理现象。 •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生命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于六气作用正常的结果,人体的生命活动就是气化现象的表现形式,五脏则是人体气化活动的主要载体。 •“大气一转,其气乃散”是指人体元气来复,气化功能得以康复通转,邪气驱散,疾病向愈;若大气一衰,则出入废,神机化灭,气立孤危。 方药中(1921-1995),原名方...

  • 先生对中医的情绪大反转 对我也路转粉

    先生对中医的情绪大反转 对我也路转粉

    我的先生知道我是学中医的,但患病从来不找我看。他从小到大都没有触摸过中医药,遇到我之前也没吃过中药。我读博时,先生的眼角长了个病毒疣,他总用手抠,成果导致疣变大了,甚是影响漂亮,所以我自告奋勇要帮他医治,成果被他拒绝了。我又引荐他去找一位师兄看,相同也被拒绝了。 大概过了几个月,他每次照镜子都觉得那个疣影响漂亮,更要命的是,每个搭档见了他都要问“眼角怎么了”,这让他苦不堪言,所以就自动来跟我探问治病毒疣的事。疾病的困扰已经战胜了他对中医药的排斥,所以我带着他去找师兄治病。医治过程中...

  • 中医药覆盖基层 纪念贾谦先生

    中医药覆盖基层 纪念贾谦先生

    宁波市全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90.4%的乡镇卫生院设中医药综合服务区,能提供中医药服务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占比分别达89.95%、75.86%,2015年全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人次占诊疗总量24.46%,比2010年提高了7.2个百分点,所有街道、乡镇都开展了规模化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本报讯 (记者章关春 通讯员王 涌)至2015年底,浙江省宁波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了“十二五”规划,“基层中医化”走在浙江省前列。 宁波市市长...

  • 杨绛先生的百岁长寿经

    杨绛先生的百岁长寿经

      2011年7月17日,是杨绛先生的百岁生日。遵照老人的意愿,这一天一如往常,没有仪式。她幽默地说:“如果有人想给我过百岁生日,那么就替我吃一碗长寿面吧。”   在百岁生日前夕,杨绛说:“我今年100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这等超然洒脱的心态令人叹服。纵观杨绛先生的百岁长寿经,正应了《黄帝内经》中的...

  • 徐中玉先生已逾百岁高龄 其养生之道

    徐中玉先生已逾百岁高龄 其养生之道

      著名作家、文艺理论家、《大学语文》主编徐中玉先生,生于1915年,已逾百岁高龄,其养生之道也颇值得我们学习。   生活简朴,仁者风范。徐先生一生生活及其简朴,至今住在没有装修过的9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且没有一件新式的家具,用的灯也是最为简易和原始的白炽灯管,连老花镜,都是花15元钱在地摊上买来的。先生不吸烟、不饮酒,不喝茶,一些衣服总是补了又补。如此简朴的生活,令人赞叹;而他却一下子拿出100万元,捐给华东师大中文系,资助贫困学生;仁者之风,令人景仰!   饮食有节,无欲则刚。在饮食上,除了新鲜时蔬...

  • 萧龙友先生《医范十条》稿

    萧龙友先生《医范十条》稿

    先师萧龙友先生,北平四大名医之首。生平著述,积稿颇丰,早年著作,皆毁于光绪间庚子之乱,中年之后,所有文稿,十年浩劫,尽为祝融所噬,幸存者多为零篇断简。绍重立雪于先生之门,垂二十年,耳食之余,记录之稿,零星断简,尚有存者。偶拾旧箧,得萧龙友先生《医范十条》稿,亟录之以飨同道。   第一条:造父非良马不善御,羿非调弓矢不善射,医非有验方妙法不能治病,汗、吐、下三者,张长沙所传之遗法也。后世有以此法不能尽病之变者,于是假他道而矫饰,偷他技为附会,崇利名誉,交战方寸,而医道遂一落千丈,圣学不兴,百技陋衰,后学者何...

  • 汪逢春先生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

    汪逢春先生学术见解及临床经验

    【汪逢春小传】汪逢春(1884~1949),江苏苏州人,「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毕生热心于中医教育事业,努力提携后学。一九三八年曾任国医职业公会会长,并筹办《北京医药月刊》;一九四二年在北京创办国药会馆讲习班,为培养中医人材做出了贡献。学术上擅长时令病及胃肠病,对于湿温病亦多有阐发。著作主要有《中医病理学》、《泊庐医案》等。 汪逢春,生于一八八四年五月二十九日(清·光绪十年甲申五月初五日),故于一九四九年八月十四日(农历己丑年七月二十日)。毕生热心公益事业,尤注重培养人才,提倡在职教育。一九三...

  • 追忆往事缅怀先师——纪念朱良春先生百年诞辰

    追忆往事缅怀先师——纪念朱良春先生百年诞辰

    以章次公、朱良春师徒为首的师承体系被称之 为 “章朱学派” 。这一学派从理论到实践建立起新的 体系,推动中医由传统向现代演进,为患者增福祉, 为后学示门径,影响了医坛和一代代学人。转眼朱 老师辞世已年余,兹择片断记忆略加整理,谈谈对 章朱学派的认识,藉作对朱老师百岁诞辰的纪念。 1 超前思维 朱老师晚年曾多次对我们说 : “章次公的许多 学术见解具有 ‘超前性’ ” [1 ] ,在当时或不为一般 人理解,甚至遭到非议,但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已...

  • 忆先父蒲辅周先生的治学经验:蒲志孝

    忆先父蒲辅周先生的治学经验:蒲志孝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先父于光绪十四年生于四川梓潼县城西北约五里的西溪沟。弟兄姊妹七人,父亲居长。当时全家主要生活来源仅靠祖父行医供给,家境比较贫寒。先父幼时上私塾,就不得不依靠祖母娘家(何家)负担。十五岁时,他开始随祖父学医,三年后而为开业医生。 先父早年在行医的同时,颇热心于社会福利事业。当时的梓瞳地瘠民贫,老百姓一旦有了疾病,更是没奈何。于是他在一九三五年主办了让无钱的病者享受免费医疗的同济施医药社,后来又倡办了平民教养工厂。同济施医药社一直办至解放,平民教养工厂因故中途倒闭。此外,乡里间凡...

  • 中医儿科大家 徐小圃先生小传

    中医儿科大家 徐小圃先生小传

    [徐小圃先生小传] 徐小圃(1887~1961),名放,上海人。幼承庭训,家学渊源,弱冠时即出而问世,并名扬沪滨。后得山阴祝味菊先土善用温阳药的经验,运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苦,用药果敢审慎,屡起沉疴。晚年医名更着,求诊者日盈门庭。积数十年的实践经验,对于中医儿科学术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徐小圃先生初受业其父杏圃公,弱冠时即悬壶问世,为当代著名的儿科专家,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独具创见的学术思想,尤以擅用温药而名噪海上。先生能广用伤寒方以治少小疾患,由于认病辨证精确,处方善以化裁,配伍灵活,因此,经先...

  • 访针灸大师李耀武先生

    访针灸大师李耀武先生

    樊蓥:这个“治疗中心”后来的情形怎么样? 李耀武:由于某些报纸的不实报道,对我们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病人数量明显减少,其中的一个诊所不得不在1974年底停业。我同一些留下来的中、西医师搬到华盛顿特区康尼迪克大道的康州酒店,一共租了8间房,又坚持了近两年。1976年,应佛罗里达州病人朋友的邀请,我把“华盛顿针灸治疗中心”大部搬迁到了佛罗里达州,诊所名字仍然叫“华盛顿针灸治疗中心”。 樊蓥:您是佛罗里达州针灸界的先行者,您在那里从...

  • 忆恩师吕炳奎先生二三事

    忆恩师吕炳奎先生二三事

    时值吕炳奎先生创办的“吕炳奎中医药研究院”二十周年之际,追忆先生,继承遗志,发展中医,济世寿人。 与恩师吕炳奎先生结缘是在1997年5月端午节前的一天。那天下午我来到位于北京德胜门内大街吕炳奎先生的住处,那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大杂院。进院后七拐八拐走到最里边,一处很旧的青砖瓦房便是先生的家。房门前开满了鲜花,在绿茵茵的葡萄架下坐着一位老者,正在用药缸子捣着什么,几只花猫围绕在老者身边。我上前问道:“您是吕老吧?”老者答道:“我是吕炳奎”。...

  • 纪念国医大师周信有先生

    纪念国医大师周信有先生

    2018年3月10日,第三届国医大师、著名中医教育家、甘肃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周信有因病去世,享年98周岁。周信有从医从教70余年,德高望重、医术精深、治学谨慎、造就精深,为中医药工作作出了卓越奉献。仅以此版留念周信有先生。 2018年3月10日清晨,德高望重的恩师周信有慈祥地离开了咱们,享年98岁。大寿在德,周信有教师尽管离开了咱们,但他的精力长存! 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 周信有少时家境贫寒,迫于生计而随父闯关东,因交不起学费而入免费的教会学校,习文弄武,自强不息。在那个积贫积弱的年代,周信有志于“...

  • 缅怀恩师李士懋先生

    缅怀恩师李士懋先生

    前几天,偶尔翻开一本曩昔的笔记本,从中心发现一张李士懋先生为我开的处方。方纸略显发黄,但纸上那洒脱而又极具特性的字体看起来仍是那么了解。睹物思人,十几年来与先生之间的往事又浮现在眼前。 2002年,我进入河北医科大学就读,李士懋先生的台甫已如雷贯耳。无论是课上的教师们,仍是高年级的学生们,对先生的医术和为人无不交口称赞。关于在高中阶段就现已开始学过一点中医常识的我,是多么巴望可以一睹咱们的风范!可是不巧的是,先生一年前刚好退休,现已不再为本科生授课,所以我心中充满了惋惜。 就在这时,一位要好的师...

  • 汉方医家矢数道明先生传

    汉方医家矢数道明先生传

    矢数道明(1905—2002)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汉方医学的领军人物,精通中西医学,临床治验丰富,善用经方而又巧妙摄取后世方之长,疗效显著。矢数道明毕生致力于重振东亚传统医学,特别是在旧时汉方医学受日本当局压制的境况下,仍积极筹建“日本汉方医学会”,为汉方医学在战后的复兴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又与我国学界保持着亲密合作,曾在伪满洲国统治时期亲赴东北,力排众议,迫使伪政府撤销了取缔中医的提案。笔者仿照清人袁枚作《徐灵胎先生传》成例,为矢数道明先生作传: 家父尝...

  • 追忆全国名中医高上林先生

    追忆全国名中医高上林先生

    高上林(1928—2017),全国名中医,陕西省名老中医,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转眼间我的恩师高上林先生已经逝世3年。斯人虽去,其音容笑貌却时常浮现在我眼前,春风化雨般的教诲也经常回响在我耳畔,愈发显得清晰而真切。 幼承庭训成良医 高上林1928年出生于山西省原平县(现原平市),其祖父高争先、父亲高子云皆为当地名医,以医术造福乡梓,先祖“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儒家理念,普济民众、利泽苍生的医者情怀和妙手回...

  • 余瀛鳌先生 博采众方 医道之光

    余瀛鳌先生 博采众方 医道之光

    1955年冬,我从中央直属机关第二医院内科报名参读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即今之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西医学习中医研究班,系统学习中医药学,迄今已60余年。 我出生于世医家庭,先祖父奉仙公是伤寒疫病大家,又是晚清“苏北三大名医”之一。先父余无言先生受教于先祖父,又是百年前“中学西”的医生,在上海长期开业施诊,上世纪30年代曾任中央国医馆名誉编审委员,并在中国医学院、新中国医学院等校任教,以中医内外科、伤寒、温病和杂病为主,有多种医著传世。父亲晚年又受聘,先后任职于中...

  • 马继兴先生不幸仙逝于2019年8月22日

    马继兴先生不幸仙逝于2019年8月22日

    编者按:2019年8月22日,我国著名中医文献学家马继兴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马继兴一生淡泊名利,专注为学,造诣精深,他的离世使中医学界陨落一明星。现辑其学界同仁及亲炙弟子缅怀先生之文,传其精神,扬其风骨。 马继兴先生不幸仙逝于2019年8月22日,他在中医界的辛勤治学和诸多硕果,为同道和后学者们广泛赞颂与怀念。 学术知己 惺惺相惜 我和马继兴相识于1955年冬,当时卫生部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宣告成立,马继兴被分配到针灸研究所工作,我则是中医研究院首届西学中研究班的学员。起...

  • 今选张简斋先生典型案例

    今选张简斋先生典型案例

    张简斋(1880年~1950年),南京闻名中医。诊断正确,组方有序,用药斗胆,看病多奇效,有“南张北施(施今墨)”之称。今选张简斋先生典型事例,以供后学学习。 下元素虚 治饮邪须安冲气 夏某,风水合病,服疏化之剂,肿势渐消,喘咳未已,不能平卧,口甜,哕呕,涎多,脉沉小。拟用小青龙汤:麻黄、桂枝、淡姜、细辛、五味子、甘草、白芍、姜夏、茯苓、陈皮、白芥子。 此患者咳喘未已,结合风水病史,当属下焦元气素虚,阴盛阳衰,水液输布异常之饮证。盖水性变动不居,射肺则喘咳不能平...

  • 于右任先生的养生之道

    于右任先生的养生之道

    民国元老、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一生历经磨难沧桑浮沉,却始终守中持正宠辱不惊,终以86岁得享高寿,并得到大众广泛的尊崇。 晚年时,有人问及先生的养生之道,于右任指了指客厅墙上那幅高悬的字画。这是一幅写意的莲花图,上面有一副对联:不思八九,常想一二。横批:如意。 古人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宋朝陆游在诗中感慨:“人生十事九堪叹”,辛弃疾也有此言:“叹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世事纷纭,不如意是人生的常态。如何对待生活中如...

  • “内养功”刘贵珍先生 医学气功的内涵

    “内养功”刘贵珍先生 医学气功的内涵

    刘贵珍(1920~1983年),河北省人,1948年从事气功挖掘、整理和研究工作,曾任河北省中医学会理事、河北省气功分会主任委员、河北省北戴河气功疗养院院长,提倡以气功强身治病,整理内养功、强壮功、保健功等功种,著有《气功疗法实践》等著作。 以提倡“内养功”而出名的刘贵珍先生是当代气功的领军人物,他是被收入《大辞海:医药科学卷》的唯一气功学者,该书称其为“气功学家”,赞扬他“重视气功保健与治疗作用。20世纪40年代末,将气功应用于临床治疗获一定疗...

  • 邓小平先生,针灸能治关节炎吗?

    邓小平先生,针灸能治关节炎吗?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针灸在美国开始走下“神坛”,步入发展低潮,遇到了“拐点”问题。针灸当时在美国有一定的知名度,民众的接受程度逐渐扩大,立法方面已经敞开大门,有关针灸机制的研究也有了实质性的进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针灸人才和临床试验研究。 就在这个关键的历史时刻,机会又一次为美国针灸发展铺平了道路,中美两国正式建交了。 1979年初,时任副总理的邓小平应卡特总统邀请访问美国,历史学家称那段时间为中美关系的“蜜月期”。中国看...

  • 澄江学派传人陈应龙先生临床取穴特色

    澄江学派传人陈应龙先生临床取穴特色

    陈应龙先生 (1902年-1993年) , 闽南近现代著 名针灸学家, 师从中国近代著名针灸大家、 澄江针灸 学派创始人承淡安先生 [1] 。 在闽南行医数十载, 陈老 孜孜不倦, 培育了海内外众多针灸学子, 为澄江学派 在闽南及海内外传播与推广做出重大贡献 [2] 。 他曾 云: “学医者, 德为先, 术为后, 愿将人病犹己病, 救 得他生是我生” [3]144 , 诚然 “大医精诚” 也。 在长期临床针灸实践中, 陈老认为穴位的选取 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其常用穴位...

  • 四位国宝级针灸先生的绝活儿

    四位国宝级针灸先生的绝活儿

    针灸已传承至少5000年,遍布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世界20余万的针灸师。而2010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医针灸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时,确定的中医针灸代表性传承人全世界仅有四位:程莘农、贺普仁、郭诚杰和张缙。 他们都有哪些绝活?他们能治哪些疾病?经常成为人们打探的焦点问题。 1郭诚杰 一枚软软的皮内针,嵌入相应穴位的浅表皮肤里,不痛不痒,活动自如,而之前疼痛的乳房肿块,被刺入的针与相配的药联合强攻,仿佛风干的杏儿,逐渐缩减直...

  • 苏轼:报道先生春睡美 王安石:午枕觉来闻语鸟

    苏轼:报道先生春睡美 王安石:午枕觉来闻语鸟

    睡眠养生是中医养生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解读宋代学者们记述睡眠的诗歌,从中可以学习睡眠养生经验,感受传统睡眠文化的绵长。 苏轼:报道先生春睡美 宋元符二年(1099年),苏轼被贬至惠州时,借居在一座寺院里。生性旷达的他写了一首《纵笔》诗:“白头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 好的心态是安眠的良方,入睡的良药,催眠的美酒。能在贬谪之地保持一颗赤子之心,在客居小阁楼的竹藤床上美梦一场,那是怎样的乐观与豪爽?据史料载,苏轼因“乌...

  • 杨震师从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先生 秉承相火学说提出六型相火

    杨震师从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先生 秉承相火学说提出六型相火

    国医大师、西安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杨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数十年,学验俱丰,发扬经典,别出机杼,先后提出了“六型相火”“治肝五论”“治肝十法”等独特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现简述如下。 秉承相火学说,提出“六型相火” 杨震师从丹溪学派传承人王新午先生,精研相火相关理论。他指出“相火学说”是在《黄帝内经》“少火、壮火”说的基础上,继承刘河间、李东垣等之观点,由朱丹...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