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第2993页
-
治疗口腔溃疡的妙招 复发性中医辨治
治复发性口腔溃疡(心火亢盛)方 处方:生地、麦冬、蒲公英、连翘各15克,通草、竹叶、板蓝根各6克,炒山栀9克,知母、丹皮、甘草各10克,大黄4克 加减:大便干结者加大黄4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心利尿,解毒敛疮。用于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中医辨证属心火亢盛型。症见心烦不寐,口子或渴,小便短赤,面赤便干,口腔内溃疡以舌尖周围多,呈点片状或起芒刺,灼痛,舌尖边赤,苔薄黄,脉数或滑数。 创方者:孔祥海 治复发性口腔溃疡(肝胆湿热)方 处方:龙胆草8克,生地、柴胡各9克,炒栀子、...
-
面瘫专家赵恢富 的治疗方法
面瘫专家赵恢富,百度知道专家团特聘专家,中华医学会特聘专家。复大面神经科专家组成员。从事面神经疾病四十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2002年首届中国民族医药科技交流会,被评为专业最高奖;发表国家级、省级医学论文20余篇。特色"面神经三联康复疗法"的创始人。 面瘫试试“九点挑刺法” 定位 病人取坐姿,术前用生理盐水漱口,将口张大显露患侧颊黏膜。在咬合线相当于第二臼齿(即磨牙)处做第一挑刺点。在第一挑刺点前后0.5厘米处再各挑刺一点。然后在咬合线上下0.5厘米平行线上,各做同样的3个挑刺点,共...
-
口臭的治疗 健脾除湿每能获验
口臭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患有龋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黏膜炎等口腔疾病。二是患有反流性食管炎、胃和或十二指肠溃疡、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吃口香糖对口臭病人而言,只能起一个暂时掩盖病情的作用,不仅对治病毫无益处,反而会因其中的糖分等物质的刺激加重口腔和胃黏膜损害,使原来的疾病变得更为严重。 对于这种情况,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结合中医理论分析认为,口臭多伴有牙龈肿痛、烧心、反酸、嗳气、大便干燥、舌质红、脉濡数或弦滑。病位在脾、胃、肝、胆。病性属本虚标实、以实为急。病机为湿热痰火蕴结中...
-
可有效治疗面瘫的熏洗方
面瘫也叫面神经炎,是指以面神经发生麻痹,颜面表情肌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面神经炎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面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大、不能闭合、泪液外流、鼻唇沟变浅或变得平坦、口角下垂、不能皱眉、鼓腮和吹口哨等。中医认为,面神经炎属于“中风”的范畴,多因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入脉络,从而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弛缓而发病。 除了进行针灸和功能锻炼以外,此病患者若能选用一些具有疏风散邪、通经活络功效的熏洗方进行治疗,往往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
针刺承泣、太冲治疗面神经麻痹溢泪症临床观察
青岛市中医医院针灸科 仝乐,刘波,仝春梅 关键词 针刺;承泣;太冲;面神经麻痹;溢泪症 面神经麻痹是针灸科门诊常见病,患者除口角歪 斜、眼睑闭合不全等症状外,常常伴发患侧眼流泪频 作。流泪症状一般遇风加剧,泪液长时间积聚易引发 眼部湿疹,此外患者频繁擦拭眼泪,一方面容易引发 眼部感染,另一方面也可引起下睑外翻,加重溢泪。 溢泪症状引起的眼部不适也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 从而影响疾病的恢复。本人通过查阅针灸古籍及相 关文献发现,多有承泣穴治疗“迎风流泪”和“冷泪” 以...
-
面瘫的最佳治疗方法 中药熏洗
面瘫也叫面神经炎,是指以面神经发生麻痹,颜面表情肌群出现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疾病。面神经炎在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此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面肌瘫痪、额纹变浅或消失、眼裂增大、不能闭合、泪液外流、鼻唇沟变浅或变得平坦、口角下垂、不能皱眉、鼓腮和吹口哨等。中医认为,面神经炎属于“中风”的范畴,多因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乘虚侵入脉络,从而导致气血痹阻,筋脉弛缓而发病。 除了进行针灸和功能锻炼以外,此病患者若能选用一些具有疏风散邪、通经活络功效的熏洗方进行治疗,往往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
怎样快速去除口臭 辨证治疗
口臭病由于口中之气发臭,影响到交际、谈话,病人十分苦恼。中医认为口臭与心经积热、胃火炽盛、痰热壅肺、食积内停、虚火烧肺等因素有关。今将口臭的辨证论治,浅述如下。 1.心经积热:心火上熏灼于口而生口疮。口疮多见于舌部,除口臭外,还可见舌尖疼痛、舌边尖发红、心烦意乱、多梦、口渴、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数。治则清心泻火。方用生地黄、竹叶、甘草、黄芩、黄连、栀子、连翘各15克,木通5克,水煎服,每日1剂。 2.胃火炽盛:胃中火热炽盛,煎灼胃液,胃热循经上于口,故可致口臭、齿龈肿痛或齿衄、口舌生疮、牙痛,可伴有口渴、便秘、...
-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如何治疗
治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气虚痰热生风)方 处方:黄芪、白芍、桂枝各9克,生姜、知母、粳米各18克,大枣12枚,生石膏30克,炙甘草、全蝎、白附子、白僵蚕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益气固表,清热化痰,熄风止痉。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卫气虚弱,痰热生风型。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恶风汗出,因寒加重,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口渴,或面部发热,或面肌至耳根处疼痛,或头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浮弱或浮数。 专家点评:方中黄芪、粳米、大枣,益气固表,补益卫气;桂枝温阳助卫...
-
流行性腮腺炎的预防治疗 验方偏方饮食疗法
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与症状】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早期病人和隐性患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唾液及污染的衣物亦可传染。易感人群为4~15岁的儿童。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为流行高峰。患儿可先有发热、倦怠、肌肉酸痛及结膜炎、咽炎症状,1~2天内出现耳下疼痛,继之腮腺肿大。通常先起于一侧,1~2天后波及对侧。肿胀部位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太清楚,有轻度压痛,张口进食时疼痛加剧。颊内侧腮腺导管口有时可见红肿。腮腺肿大约4~5天后开始逐渐消退,全病...
-
中医治疗牙齿动摇一般分为三型
牙齿动摇,又称牙齿浮动。中医认为,手阳明之脉入下齿,足阳明之脉入上齿,肾主骨,齿为骨之余,寄龈以为养,所以齿动与手足阳明之脉和肾密切相关。牙齿动摇,与口腔卫生也有着密切关系,若素不刷牙,或刷牙方法不正确,食物残渣存于齿缝,附于齿龈,腐蚀牙根,则齿动摇。中医治疗此症一般分为三型。 阳明热盛 牙齿摇动,伴有牙龈红肿,或牙龈宣露,口臭便秘,舌质红,苔黄腻偏干,脉滑数。 治宜清胃固齿。药用:黄连10克,当归10克,生地20克,升麻6克,丹皮12克,石斛12克,熟地18克,水煎服,每日1剂。...
-
周围性面瘫 针刺配合中药治疗
口眼歪斜,又称周围性面瘫。多发于春秋两季,不受年龄所限,但青壮年发病较高,男性略多。其以发病突然,口眼歪斜﹑目不能合为特征。多因脉络空虚,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以致气血阻滞。经筋失养,筋肌纵缓,不收而发病。中医认为,本病主因患者平素气血方虚﹑忧思恼怒﹑外邪侵袭所致。笔者临床体会,口眼歪斜急性发作时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的方法,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针刺 治法:祛风散寒,疏经活络。取穴以手足阳明经为主,手足少阳经为辅。 处方:患侧取太阳﹑攒竹、丝竹孔、悬颅、率谷、下关、颊车、地仓﹑四白﹑翳风、风池...
-
治疗口臭我有妙方
我家有一个治疗口臭的妙方,现介绍如下: 取藿香(鲜品尤佳)15克,苍术10 克,加水煎取药液500毫升,再放人冰片 1克溶化。然后每天含漱3-4次,长期坚持可治口臭。 上方中,藿香有芳香化浊、开胃止呕作用,常与厚朴、苍术同用。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藿香成分有防腐、抗菌、收敛和止泻功效,其中所含挥发油可以去除口腔异味;苍术则有健脾、燥湿、解郁、辟秽、健胃安脾作用,常用于治疗腹胀、食欲不振、呕吐和去除口腔异味等病症,苍术也含挥发油(达5%-9%),有一定除臭作用;此方还有冰片,它常用于口腔炎症、中耳炎和痔疮等疾病。经常...
-
临床用中医验方治疗牙痛
临床用中医验方治疗牙痛50例, 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50例患者中,男22例,女28 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40岁;病程最 长5年,最短3天。 诊断标准:①牙齿疼痛,龋齿牙痛 除外;②牙龈红肿出血;③舌质红,脉 数。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耳 鼻喉科学》第4版教材。 二、治疗方法 西洋参、地骨皮各10克,生地、黄 芩各6克。牙龈红肿明显者可去生地, 加当归、甘草各5克。上述药每日1剂, 水煎后去渣取汁,并分成2份,每份约 200毫升。服用时取1份中药汁加20 克白砂糖、...
-
名医王付 中药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处方:黄连3克,全瓜蒌15克,桂枝8克,茯苓、半夏、桃仁、丹皮、白芍各12克,全蝎、白附子、白僵蚕各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清热化痰,化瘀止痉。用于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辨证属瘀热痰风型。症见口眼歪斜,口角流水,面肌抽搐,头沉面紧,闭口鼓气漏气,或额纹消失,或痰阻咽喉,或面色晦暗,或面肌近耳处疼痛,或头痛,舌质暗红瘀紫,苔黄腻,脉沉弱或涩。 专家点评:方中黄连清热燥湿;半夏燥湿化痰;全瓜蒌清热化痰;桃仁破血逐瘀;丹皮凉血散瘀;茯苓渗利痰湿;白芍敛阴缓急;桂枝通经散瘀,兼防寒药凝滞...
-
产生面瘫 自我按摩治疗
春分春雨虽好,但是享用不当会对健康有伤害,比如说吹的时间长久容易产生面瘫。面瘫一般起病较急,表现为口角歪斜,面肌麻痹,患侧眼裂较大,鼻唇沟较浅,口角低,不能皱额,闭目不紧,鼓腮时患侧漏气;患侧不能露齿,进食咀嚼时食物常存留在患侧;喝水、漱口时水由患侧口角流出等。临床实践证明,自我按摩可提高疗效,缩短病程,缓解症状。 准备:取坐位,头靠墙壁,思想集中,排除杂念。 轮刮眼眶:用两手食指、中指的螺纹面,分别从眼内眦向外刮上下眼眶各50次,然后轻揉眼皮20~30次。 指擦鼻翼:用两手食指螺纹面,分别从鼻根两...
-
面部神经痉挛运用民间中草药治疗
广西南宁市农培德献方: 笔者阅读了7月1日第3 版湖南省郴州市读者陈树金 的患者求援,其52岁,两年 前脸部右侧抽搐,经医院诊 断为面部神经痉挛。求治此病 的良方。 笔者作病情病理分析认为, 面部神经痉挛,是骨骼肌或平 滑肌突然不自主的收缩引起病 症,是较常见的神经病专科疾 患之一。 运用民间中草药治疗,宜 益气活血,通络止痉为主。应 读者患者所急需求,笔者谨作 献方一帖如下,仅供参考。 内服处方:党参15克,桃 仁6克,黄芪15克,紫丹参 20克,鸡血藤15克,杭白菊 15克,酸枣仁15克,葛根12 克,...
-
面瘫的治疗方法 中医验方
桂枝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嫩枝,味甘、苦,性温,入心、肺、膀胱经。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阳的功效,临床上治疗风寒表证、胸痹、经闭、癥瘕等疾病。笔者取其解肌通络功用,重用桂枝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得显著疗效。 王某,男,35岁,工人。2009年7月20日初诊。因天热夜间休息吹空调,于第2日起床出现口角流涎,吃饭时漏水,左眼开闭无力。刻诊:形体肥胖,左侧额纹消失,鼻唇沟变浅,口角右歪,示齿不全、不能鼓腮、吹口哨,伴恶风,汗出,纳食可,二便正常,舌淡,苔白,脉缓。既往体健,查头颅CT未发现明显异常。西医诊断:周围性面...
-
仝小林用升阳散火汤治疗口腔溃疡
仝小林治病有个特点,常用非常之方治疗非常之病,他用升阳散火汤治疗口腔溃疡就属此例。听仝小林讲解升阳散火汤治疗“口疮”一案,颇有启发。 患者,女,56岁,主诉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十余年,加重一月,就诊时见口唇溃疡,饮水吃饭时疼痛明显,溃疡呈黄色陷状,周围红晕明显,纳差,大便偶有不成形,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处方:柴胡9克,羌活9克,升麻6克,葛根12克,白术12克,防风9克,甘草6克,白芍15克,党参15克,藿香9克。患者3剂后复诊,病去十之七八,再以3剂调理而愈。 这个病例该怎...
-
静顺汤治疗扩张性心肌病
胡某,男,1967年2月13日生,2018年4月9日初诊。 患扩张性心肌病12年,伴快速房颤、心力衰竭。近年反复住院治疗,每天服用十几种西药,1月前诸症加重,西医治疗效果不显。刻下症见:心下痞满,活动后症状加重,伴心下痞硬、呼吸困难,面色紫红,颜面浮肿,口唇发绀,双下肢水肿,手足凉、腹凉,腹部皮肤色青,大便不成形,纳可,眠佳,舌质紫红苔腻,脉微弱呈屋漏脉。病势危重,已属真阳衰败、阴盛格阳之象。西医诊断:扩张性心肌病、快速房颤、心力衰竭。拟静顺汤加减。 处方:附子9克,茯苓30克,木瓜30克,防风...
-
沈舒文治疗高血压病临证经验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杨志宏 沈舒文教授是陕西省首届名中医,二级教授,主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师承博士生导师,全国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指导老师。笔者为沈舒文教授学术继承人,现将其治疗高血病的经验归纳总结。 高血压病是目前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它最大的危害是损伤终端器官,诱发冠心病、脑卒中、肾功能衰竭。沈舒文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致,其病理基础是肝肾阴虚,阳亢失度,病性有虚实之别。虚证多为阴精亏损...
-
邓铁涛调脾护心法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经验
邓铁涛 ( 1916— ) ,男,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 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 精心研究中医理论,强调辨证方法在诊断学中的重要地位, 临床长于对内科杂病的诊治,并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 治疑难杂症。主编专著 8 部,发表论文 100 余篇。 扩张型心肌病是指患者出现左心室或双心室扩 大,收缩功能障碍,排除其他负荷异常 ( 高血压 病、瓣膜病) 或冠状动脉病变造成的整体收缩功 能损害 [1 ] 。该病在我国是除了冠心病、高血压病 以外引起心力衰竭 ( 简称心衰) 的主要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