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 第2969页
-
睡眠障碍郁热不寐 临床用药中医药治疗
丁元庆是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齐鲁伤寒流派代表性传承人。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研究工作30余年,在脑病治疗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我国大约32%~38%的成年人有睡眠障碍,中医药治疗不寐优势明显,效果显著。本研究收集、整理丁老师治疗郁热不寐处方,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无监督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处方中药物的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处方规律,以探讨丁老师治疗郁热不寐的用药经验,希冀对临床治疗郁热不寐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
顺应天时 调整睡眠 中医治疗失眠
睡眠是人体周期性出现的一种自发和可逆的静息状态,是维护健康的最佳主动过程。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可以说睡眠的重要性仅次于呼吸和心跳,是人们有良好身体状态去面对生活的保证。因此,高质量的睡眠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是不可或缺的。 普通人常见的睡眠问题主要有两种:一是正常心理反应造成的,比如情绪激动后突然睡不着;二是有些白领因为工作生活的压力睡不好,这是比较长期的,多数属于亚健康状况。另外,不规律的作息习惯、嗜烟、酗酒、频繁应酬也是高质量睡眠的隐形杀手。 顺应天时 调整睡眠...
-
神经衰弱治疗有效三方
神经衰弱多因患者长期受有精神创伤或突然受到某种精神刺激而造成的一种神经官能性疾病,主要症状为失眠、心悸、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昏痛、易烦躁、食欲不振等。常用的临床有效偏方、秘方主要如下。 [方一] 沙参、玉竹各15克,粳米60克。将沙参、玉竹用布包好煎汤,去渣、人粳米煮粥食,每天1次,连服数天。 本方滋阴清热,宁心安神,适用于阴虚火旺所致的神经衰弱。 [方二] 枸杞30克,大枣10枚,鸡蛋2个。放砂锅内加水适量同煮,蛋熟后去壳再共煎片刻,吃蛋喝汤,每天1次,连服数天。 木方滋肾养肝,...
-
不寐失眠 治疗处方用药规律临证经验
不寐,常称为失眠,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的一类病证,表现为入睡困难,眠浅易醒,时醒时睡,甚至醒后难再入睡等,甚者则彻夜不眠。不寐为患,易使人烦躁不安,情绪不定,精力不能集中,严重干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严重者会导致精神障碍。研究显示目前不寐患者有逐年增多之势,如2010年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38.2%的成年人遭受失眠的困扰。已故张珍玉先生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指导老师,齐鲁补土学术流派的代表人物。张老师临证治疗不寐经验丰富,疗效显著。为更好地传承张老师治疗不寐的临证...
-
通络止痛 刘萍治疗三叉神经痛方
三叉神经痛常局限于三叉神经一或两支分布区,以上颌支、下颌支多见。发作时表现为以面颊上下颌及舌部明显的剧烈电击样、针刺样、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持续数秒或1~2分钟,突发突止,间歇期完全正常。患者口角、鼻翼、颊部或舌部为敏感区,轻触可诱发,称为扳机点或触发点。 名医治三叉神经痛(风热外袭)方 处方: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生石膏、蒲公英各25克,川芎、菊花、僵蚕、葛根符12克,川楝子10 克,枳实、白芷各9克,细辛3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l剂。 功效主治:祛风清热,通络止痛。用于治疗 三叉神经痛,中医...
-
治疗神经衰弱的常见中药
何首乌: 中医常用何首乌来治疗神经衰弱属肝肾阴虚型、心脾两虚型、心胆气虚型的患者。何首乌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10克—30克,水煎服,大便溏泄及有湿痰者慎用。 天麻: 临床上,中医运用天麻治疗神经衰弱属肝肾阴虚型、肝郁化火型神经衰弱患者,尤其对于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心烦急躁等症状具有较好疗效。天麻用于治疗神经衰弱时,一般每次3克—10克,水煎服;或每次1克—1.5克,研末吞服。 茯苓: 鉴于茯苓能够健脾安神,中医常用于治疗神经衰弱属心脾两虚型、肝脾阳虚型神经衰弱患者。茯...
-
治疗失眠:瑜伽助眠术
练习瑜伽可以帮助您放松精神,调匀呼吸,舒展筋脉,通理三焦,有助治疗失眠。但是记住切勿勉强,特别是在气息的调和上,不要屏息,舒缓完成就好,用心去体会气血在体内的流动。 1.自然放松站立,双手垂立,挺直腰背,保持后背呈一条直线,调匀气息。吸气,抬双臂合掌于头顶上方;呼气,放松整个身体;再次吸气,双手向上提拉整个脊柱,感觉脊柱从尾骨开始一节一节地向上延伸;呼气,放松双臂和身体。如此反复 5次呼吸。等熟练以后,可进行进一步操作,将手掌反扣,吸气抬脚跟向上,肩胛骨向后收,收腹夹臀;呼气脚跟向下踩,感觉整个脊柱因此拉长。反复5...
-
失眠彻夜不眠 以四逆汤合封髓丹加减治疗
患者,女,46岁,2010年9月9日初诊。 患者主诉失眠6年,于2005年始不易入睡,彻夜不眠,翌日烦躁,体乏无力,头重昏沉,双眼不适。现服艾司唑仑等安眠药,效不显。刻下寐差,劳累后尤甚,食纳如常,夜间憋尿后心慌,胸闷,醒后难以入睡,小溲量少,大便时2~3日一行,质地偏干偶见黏液,脚底易生茧,腰部怕冷,头面常烘热自汗出,但夜间喜将双足伸于被褥之外。舌体胖大,舌面紫暗,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沉细。 病机:心肾阳虚,阴火上浮。 治法:补肾温阳,收敛浮阳,镇静安神。以四逆汤合封...
-
胃出血 病因症状与治疗方
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病因是溃疡病、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癌、食管癌或十二指肠癌、急性胃粘膜损伤出血等。若为溃疡病出血,则出血前常有上腹疼痛史;若为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则有肝硬化病史及肝硬化的临床表现。年青人多是胃炎或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造成。 呕血和黑便是胃出血的常见症状,呕血:凡出血后因血液刺激引起恶心呕吐的,便可有呕血表现。若出血后立即呕出,血液呈鲜红色;若血液在胃内停留一段时间,经胃酸作用后再呕出,则呈咖啡渣样的棕褐色。黑便:胃出血的血液除吐出外,更多的是从肠道排出。由于血红蛋白经肠内硫化物作用形成黑...
-
苗药定痛汤治疗无先兆性偏头痛
患者,女,28岁。患者发作性左侧颞部跳痛2年,每次头痛维持1—2天,自服散列通后可缓解。头痛时伴头晕,严重时可有恶心呕吐,近3天来,患者疼痛复发,于9月12日来我院神经科门诊。查体:血压130/70毫米汞柱,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头颅CT未见异常。中医诊断:头痛;西医诊断:无先兆性偏头痛。此次症见,左侧颞部跳痛,伴头晕,舌淡紫,苔白,脉弦涩。 证属气滞血瘀之头痛。投以苗药定痛汤,处方:川芎15克,白芷15克,赤芍15克,白芍15克,生地30克,大血藤30克,熟地30克,全蝎10克,蜈蚣3-6条,僵蚕1...
-
依据五脏理论治疗失眠 清热勿忘扶阳
中医治疗失眠依据五脏理论,可辨证为以下几型: 肝郁化火【证候】不寐,性情急躁易怒,不思饮食,口渴喜饮,目赤口苦,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治法】疏肝泻火,清脑安神。 痰热内扰【证候】不寐头重,痰多胸闷,恶食嗳气,恶心,心烦口苦,苔腻而黄,脉滑数。 【治法】化痰醒脑,清热安神。 胃气失和【证候】胸闷嗳气,脘腹不适而不寐,恶心呕吐,舌苔黄腻或黄燥,脉象弦滑或滑数。 【治法】和胃健脾,化滞安神。 瘀血内阻【证候】烦扰不安,心慌心跳;且易惊醒,甚则数日毫无睡意,神情紧张,痛苦不堪,舌多暗紫...
-
神经衰弱失眠的中医治疗
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症,中医认为是由于气阴两虚、肝郁气滞、阳不入阴、心肾不交等因素引起的。临床上一般分以下四型辨证施治。 1.气阴两虚:患者失眠,口干心烦,大便干结,舌质红少苔,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清热安神。 处方:百合、浮小麦、夜交藤各30克,莲子15克,大枣10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2.肝郁气滞:患者失眠易怒,心神不安,口苦,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少苔,脉弦数。 治法:清肝解郁,养心安神。 处方:钩藤、合欢皮、夏枯草、炒酸枣仁各15克,丹参、珍珠母各30克,炙甘草6克。...
-
采用中成药辨证治疗失眠 疗效显著
失眠,中医谓“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的睡眠而言。多由心、脾、肝、肾及阴血之不足所致,以虚者居多。采用中成药辨证治疗失眠,疗效显著。 心火旺盛型表现为心胸烦热、夜不安眠、面赤口渴、心悸不安、舌红脉数。可选用朱砂安神丸,每次1丸(9克),午后及睡前各服1次。 心阴亏虚型表现为心悸失眠、五心烦热、头晕耳鸣、健忘口干、舌红少苔、脉象细数。可选用天王补心丸,每次1丸(9克),午后及临睡前用红糖水送服。 心脾两虚型表现为失眠多梦、心悸健忘、头晕目眩、面色萎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
-
失眠不寐虚实不一 中医治疗处方
中医学中失眠称之为“不寐”。失眠 症状较轻者,其具体表现为难以入睡,睡 后易醒;情节严重的表现为彻夜不能入 眠。对收治的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采取 中药汤剂治疗,效果明显,报告如下。 选取收治的6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男37例,女23例;年龄 30~57岁,病程3~12个月。排除药物 因素、身体疾病、精神疾病等导致失眠的 患者。 一、诊断标准 ①难以入睡、多梦、易醒、觉醒次数 频繁,总睡眠时间低于6小时。②白天经 常感觉疲劳、头晕,注意力无法集中。③ 多导睡眠图表明:睡眠潜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