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治疗 第2934页

治疗 第2934页

  • 胆囊炎疾病描述及治疗

    胆囊炎疾病描述及治疗

    疾病描述 胆囊炎是胆道系统感染性炎症的一种。急性发作多以胸脘疼痛,发冷发热和黄疸为主要临床表现。慢性过程则多具有脘腹胀闷,嗳气恶心,厌食油腻和大便不调等症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性多于男性。 1、利胆灵 组方:水煎服,每日1剂。 制用法:柴胡、虎杖各15克大黄、郁金各12克蒲公英、金钱草各30克。 2、利胆汤 组方:水煎服,每日1剂。药量为一般常用量。 制用法:金钱草柴胡枳壳赤白芍平地木板蓝根生川军生甘草...

  • 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71例

    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71例

    大黄买芽汤 制用法:水煎服,儿童量酌减。 用料:酒蒸大黄40克,生麦芽30克 疗效: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71例一般服药后当天尿量增加,黄疸6-8天消退,肝功在3周内恢复正常。...

  • 乙肝治疗 辨证治方

    乙肝治疗 辨证治方

    治乙型肝炎(肝气郁结)方 处方:枳壳、郁金各12克,白芍、赤芍各15克,川楝子、当归、陈皮、柴胡各10克,香附8丸,炒麦芽、炒神曲、炒谷芽各20克。 加减:脾虚者加太子参18克,炒白术20克,茯苓15克;胃肠气滞者加大腹皮、莱服子各5克,砂仁10克;气滞湿阻者加苍术、佩兰各15克,厚朴10克;阴虚者加沙参、黄精、生地各15克,麦冬20克,枸杞子18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理气,解郁化滞。用于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型。临床症见患者肝区胀痛,胸闷乏力,生气则重,时叹息...

  • 肝硬化治疗 当先“实脾”

    肝硬化治疗 当先“实脾”

      国医大师路志正最近接诊一位肝硬化患者,男性,48岁,西医诊断为丙型肝炎后肝损伤15年。一年前体检时发现脾大、门静脉高压,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20天前出现食道出血。初诊时见其面色萎黄、晦暗无泽,胸腹部有蜘蛛痣,腹部膨隆,自述疲乏无力,时有胁肋胀痛,睡眠一般,舌质紫暗,苔中、根腻,脉弦细滑无力。最近超声提示肝硬化腹水,化验血色素偏低,白细胞低,血白蛋白低,血糖偏高。路老看过病人后,在病历上写道:治宜健脾柔肝,软坚散结,活血利水。   处方:五爪龙30克,西洋参10克,橘叶15克,丹参18克,八月札12克,炒白芍12...

  • 中医治疗肝硬化 名医高宪虹辨证方

    中医治疗肝硬化 名医高宪虹辨证方

    治肝硬化(肝郁脾虚)方 处方:柴胡、枳壳、姜半夏、制香附各10克,白芍、党参、茯苓、山药各12克,川芎6克,炒鸡内金7 克,炒薏苡仁、炒白术各15克,炙甘草5克。 用法: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功效主治:疏肝健脾。用于治疗肝硬化,中医辨证属肝郁脾虚型。临床可见两胁胀痛,胸闷太息,脘腹闷胀,或恶心呕吐,便溏乏力,舌苔白腻,脉弦细。 专家点评:肝为将军之官,属木,主疏泄,性喜条达而恶抑郁,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是人体气机运行畅达的保证。脾属土,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肝气旺盛,首乘脾土。肝病后肝木失于条达...

  • 基于大肠主津理论应用助阳通便膏方治疗功能性便秘

    基于大肠主津理论应用助阳通便膏方治疗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是指非肠道和全身器质性疾病以及药物原因导致的, 以便秘为主症的功能性疾病[1]。长期便秘的危害很大, 对患者的身体、心理及生活质量均会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2]。并且功能性便秘大多发病病史较长, 症状反复, 难以治愈, 是临床难治性疾病之一。田振国教授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四、五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田振国名医工作室专家, 对于便秘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独到、临证经验丰富、临床疗效显著。 对便秘病因病机的认识 中医学对于便秘的认识颇有历史, 记载的相关病名多样,...

  • 慢性肝炎治疗方

    慢性肝炎治疗方

    【简介】急性肝炎(乙型或丙型)迁延不愈,病程超过半年者,称为慢性肝炎。 【组成】女贞子15克,灵芝12克,丹参、鸡内金各9克 【制法】共研碎,放人沙锅加水煎,煎两次取液合并 【用法】分早、晚2次服完,连服1个月。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耳穴埋豆联合腹部按摩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观察

    耳穴埋豆联合腹部按摩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观察

    糖尿病便秘是糖尿病见的慢性消化系统并发症, 国外学者 Feldman 等研究发现, 136 例糖尿病患者中 有胃肠道并发症者占 76%, 其中表现为便秘者高达 60% [1] 。国内研究资料显示 2/3 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不 同程度的便秘, 而在合并明显糖尿病神经病变的人群 中, 发病率则高达 90% [2] 。便秘不仅影响患者的情绪、 饮食、 血糖, 对合并心、 脑并发症的患者而言, 还会诱 发心脑血管意外, 导致死亡, 因此, 保证大便通畅是治 疗糖尿病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西医多采用泻药及 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

  • 溃疡性结肠炎 消托补3个治疗原则

    溃疡性结肠炎 消托补3个治疗原则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以及不同程度等的全身症状,为临床常见病、难治病。李佃贵教授认为脾胃虚弱为本病发病之本,浊毒内蕴为发病之标,痈疡内生为局部病理变化,治疗上分期、分阶段论治,发作期重在化浊解毒;缓解期重在健脾益肾,以期标本兼顾;强调辨病为先,以明确诊断,与证相合,宏微相参;将中药硬膏、隔物灸等方法用于UC的治疗,内外治法双管齐下,把握UC发病与气候的相关性,从饮食、情志、起居等方面调摄,治养于一体,缩短治疗周期,防止复发。 治疗法则 中医外科学治疗痈疡分阶...

  • 脑中风并黄疸 用化瘀退黄汤治疗

    脑中风并黄疸 用化瘀退黄汤治疗

      王某,男,56岁,某地区金属回收公司干部。患者于2007年11月3日因脑中风出现左半身不遂,在某医院诊断为脑梗死。经治月余,左侧肢体仍活动受限,经服经验方瘫痪康复丹3个月,下肢可独立行走,上肢肌力Ⅱ级,仍在治疗中,复因患乙肝8年,因肚腹胀大,脘腹挛急,纳食量少,下肢浮肿,食后腹胀,小便短少,胁肋疼痛曾住院,经中西医治疗后,诸症缓解。最近其腹大如鼓,下肢浮肿,面目发黄,全身黄染,右肋下痛,肋下肿块大而坚实,胸腹壁静脉怒张,肝大在肋下1.5厘米,脾大6厘米,质地较硬。造影为食道静脉曲张。B超、肝扫描均提示:肝硬...

  • 刘敬霞从温阳健脾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结肠溃疡

    刘敬霞从温阳健脾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后结肠溃疡

    非霍奇金淋巴瘤 ( non - Hodgkin' s lymphoma, NHL) 是一类由于淋巴系统恶变, 侵犯淋巴结或结外 淋巴组织的疾病, 而原发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 pri- mary gastrointestinal non - Hodgkin's lymphomas, PGI - NHL) 是一组原发于淋巴结结外部位即胃肠道的非霍 奇金淋巴瘤, 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 占结外 NHL 的 30% ~40% [1 ] 。PGI - NHL 可起源于消化道的任何部 位, 以胃和肠道高发,...

  • 从肺肾关系论便秘的治疗

    从肺肾关系论便秘的治疗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常伴有腹胀、腹痛、口臭、纳差、神疲乏力、头眩、心悸等症状。在《黄帝内经》中,便秘又被称为“便难”“大便难”“不便”等。该病多见于西医中的肠道功能紊乱及某些肠道器质性疾病,如肠道炎症、肿瘤等,一般采用抗菌药物及手术方式治疗。便秘的病因较多,主要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素体虚弱、外邪侵犯等原因导致大肠传导失常所致,与肺、脾、...

  • 胆囊息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胆囊息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并无症状,只是在做健康体检时才被发现。一般认为,胆囊息肉是胆囊癌的诱发因素,近些年来国内外也有许多关于胆囊息肉癌变的报道,尤其在伴有结石时,癌变机率会明显提高。 中药治方:金钱草、白花蛇舌草、煅蛤壳各30克,炙鳖甲20克,醋香附、当归、桃仁各15克,赤芍、莪术、凌霄花、五灵脂(包煎)各1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各1次,10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B超复查。常青...

  • 脂肪肝的治疗 疏肝理脾降脂化瘀

    脂肪肝的治疗 疏肝理脾降脂化瘀

      苏礼,男,1946年生,陕西岐山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40余年,擅长诊治慢性胃炎、胆囊炎、脂肪肝、肝硬化、糖尿病等。发表《中医治疗肝病的源流与发展》、《当代民间医药的发展与展望》等中医药论文200余篇,编著《千金方医方辞典》、《百病效验方》、《中医古今专科专病医案》、《中医医案学概论》等中医著作60余种。    组成柴胡10克,赤白芍各12克,佛手、姜半夏各10克,泽泻15克,生首乌15克,草决明15克,丹参15克,生山楂10克,荷叶12克,云芝10克,枸杞...

  •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三甲散”

    肝硬化腹水的治疗“三甲散”

      笔者从事中医临床15年来,体会到要学好中医,须多读经典,兼阅中医各家学说,博众家之长,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古人之法之方很有必要,但师古而不可泥古,古法古方亦可新用。笔者将名医吴又可的“三甲散”用来治疗肝硬化腹水多例,均取得较满意的效果。“三甲散”一方在《温疫论》中原为温病后期而设,证见正气未复,余邪未尽,午后潮热,肌肤甲错,余邪胶固于血脉,治余邪清余热,通脉络和脏腑之用。根据这一用药机理,我想到今之肝硬化腹水乃是肝之失和、疏泄失常,致脉络瘀阻、水液代谢失...

  • 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7例

    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7例

    大黄茶 用料:生大黄15克。 制用法:上药洗净,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每天一剂。对发热、恶心呕吐、不能进食者给予适当补液,症状缓解后即停止补液。服本方大便溏者,可减少大黄用量,并加服米汤。凡服本方症状基本消失,检查肝功基本正常时,需继续服本方,而大黄改为3-5克,以巩固疗效。 疗效:次方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57例,痊愈37例,好转18例,无效2例。...

  • 李佃贵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

    李佃贵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

    国医大师李佃贵认为便秘属于一种功能性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多由于饮食不节、情志不畅,体虚羸弱等导致肝脾失调,气机不畅,影响水液运行,气、血、水停聚日久郁而化浊成毒,浊毒阻于肠腑,糟粕不下,则发为便秘实证,浊毒蕴结日久伤及阴液气血,阴伤及阳,发为便秘虚证。 在治疗功能性便秘时,李佃贵用药注重药物性味归经与功效的结合,同时善用药对,取得了良好效果。 热积便秘:外感邪气郁而化热,情志失调化火,抑或喜嗜辛辣、酒食导致胃肠积热,热浊毒邪阻于肠腑,耗伤阴液,糟粕难...

  • 治疗乙肝 用啄木散每每获效

    治疗乙肝 用啄木散每每获效

      乙型肝炎(乙肝)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传染病,它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病变为主,并引起多种器官损害.笔者根据中医理论,通过多年观察治疗实践,应用啄木散每每获效。   治疗方法:采用自拟啄木散口服,主要药物组成:三七200克,僵蚕200克,瓦楞子200克,板蓝根200克,鹿角霜200克,白芥子200克,绿矾50克,半夏200克,地鳖虫50克。精选以上地道中药材,共研细沫,每服5克,每天3次,淡白糖水冲服,服后大便发黑或绿色属正常,无需停药。禁用食醋。30天为一疗程,间隔10天,再继...

  • 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

    中医辩证治疗脂肪肝

    ◎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由于情志不舒、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湿痰内停,造成脂肪肝的发生。此类宜疏肝理气、化痰祛瘀。 ◎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由于长嗜食甘肥厚味之品,或着情志失调以及某些疾病因素,使脾失健运,湿浊结聚成痰,肝失疏泄,以致痰湿阻于肝络而成脂肪肝。这类应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

  • 《金匮要略》治疗便秘方证探讨

    《金匮要略》治疗便秘方证探讨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秘结不通, 排便周期延长; 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 艰难; 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排便不畅的病 症 [1] 。在 《金匮要略》中张仲景将便秘描述为 “宿食”“腹满” “不大便” “大便难” “大便坚” “脾约”等 [2] ,认为便秘与积食、内热、气滞、 水停、津亏、阳虚寒凝、阴血亏虚等因素有关, 治疗随证施以不同方药。 《金匮要略》中与便...

  • 李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经验

    李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经验

    李培教授是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随着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率的逐年增加,李培教授根据多年工作经验,总结出了对于该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定义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及复发性炎症,有终生复发倾向。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本病见于任何年龄,但20~30岁最多见。欧美发达国家多见。随着时代的进步,我国近年来该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其病程...

  • 慢性胆囊炎点穴治疗

    慢性胆囊炎点穴治疗

    慢性胆囊炎患者通常不能吃油腻食物,并且时常会有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在家可以尝试对以下几个穴位进行点按来治疗本病。 点按胆囊穴拇指指端用重力点按胆囊穴(屈膝时,两侧膝关节外下角骨突处下方凹陷处直下2寸),每20 秒钟放松1次,反复3~5分钟,直至局部出现明显酸胀感为止。该穴可缓解慢性胆囊炎。 捏按太冲穴拇指指腹置于太冲穴(第一脚趾与第二脚趾根部之间的凹陷处),中指指腹置于脚心,两指用力捏按,每10秒钟放松1 次,反复捏按数次,直至局部出现强烈酸胀感且不可忍耐为止。可缓解胁痛、腹胀、呕逆等慢性胆囊炎症状。 切...

  • 慢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方药

    慢性结肠炎中医药治疗方药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因各种致病原因导致的肠道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病变局限于黏膜及黏膜下层,常见部位为乙状结肠、直肠,甚至整个结肠。本病特征是病程长,慢性反复发作,以腹痛、腹泻为主要特征,临床以左下腹疼痛多见,黏液便、便秘或泄泻交替性发生,时好时坏,缠绵不断,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随着现代人工作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加快,这种疾病有发作增多的趋势。很多患者发作时习惯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是反复使用抗生素会产生耐药性,而且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这是典型的治标方法,疗效并不巩固...

  • 便秘老人采用理气润肠的治疗 服用双子仁茶

    便秘老人采用理气润肠的治疗 服用双子仁茶

    便秘在老年人群很普遍。有数据显示,大约每3位老人中,就有1人遭受便秘的困扰。年老体弱者往往有运动量少、脾胃功能减弱的问题,进一步造成机体气机不畅、肠道干涩。若长期使用刺激性泻剂,可能因损伤结肠、直肠肌而降低肠道肌肉张力,反而加重便秘。建议便秘老人采用理气润肠的治疗原则,可以服用双子仁茶来改善症状。 决明子6克、莱菔子6克、火麻仁6克,药品混合后捣碎,放入茶缸中,开水冲泡20分钟即可。每日1~2次,可连续服用2周。 决明子归肝、大肠经,具有清肝明目、润肠通便的作用。莱菔子归脾、胃、肺经,具有消食除...

  • 胆囊炎的保健治疗方法

    胆囊炎的保健治疗方法

    昨日,36 岁的盛女士和朋友聚餐吃火锅,没想到,到了半夜就开始上腹疼痛,直冒冷汗,还感觉恶心想吐。家人急忙送至急诊检查,原来是急性胆囊炎发作。医生指出,主要由于饱餐油腻食物和饮酒引发胆石嵌顿胆囊管从而产生疼痛。 《东医宝鉴》说:“肝之余气,溢人于胆,聚而成精。”是言胆有贮存胆汁的功能,胆汁是由肝的精气所化生。胆腑通畅,贮存和排泄胆汁的功能才能正常进行。如若胆腑阻塞不通,必然会产生病理变化,引发胆囊炎和胆结石等疾病。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又该如何保养胆,保持胆腑通畅,胆气升发疏泄正常呢? 1....

  • 治疗慢性胆囊炎方

    治疗慢性胆囊炎方

    慢性胆囊炎系胆囊慢性病变,大多数合并胆囊结石,少数为非胆石性慢性胆囊炎。本病大多为慢性起病,亦可由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而来。临床上可无特殊症状。 治疗方 : 瓜蒌60克,桂枝5克,薤白、枳壳、大腹皮、鸡内金各15克,葛根、丹参各30克,陈皮12克,半夏1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3次服,20天为1个疗程。 慢性胆囊炎的食疗方:疏肝利胆汤 柴胡、白芍各15g,枳实、黄芩、大黄、元胡、川楝子、郁金、半夏各12g,甘草6g。每日1剂。服药期间禁食辛辣油腻之品,切勿饮酒。 内科治疗治疗慢性胆囊炎主要是消炎利胆的方法,如消...

  • 分型治疗急慢性胆囊炎

    分型治疗急慢性胆囊炎

      急慢性胆囊炎属中医“胁痛”范畴,笔者常分以下三型辨治而获良效。   肝胆气机阻滞   症见胁肋胀痛,走窜不定,甚则连及胸肩背,且情志不舒则痛增,胸闷,善太息,得嗳气则舒,饮食减少,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利胆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药用柴胡、香附、枳壳、陈皮、川芎、白芍、甘草、郁金、川楝子、延胡索、青皮等。   瘀血结滞肝胆   症见胁肋刺痛,痛处固定而拒按,疼痛持续不已,入夜尤甚,或胁下有积块,或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脉沉弦。治宜活血化瘀,疏肝利胆。方用复元活...

  • 肛门湿疹治宜清热燥湿 临床用五倍子外洗治疗

    肛门湿疹治宜清热燥湿 临床用五倍子外洗治疗

    肛门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其皮损呈多形性,具有剧烈瘙痒、病程缠绵难愈的特点。以中老年人多见。中医认为,本病多因湿热聚集,蕴酿成毒,浸淫皮肤,下注而成。治宜清热燥湿,解毒止痒。临床采用五倍子洗剂外洗治疗,疗效较好。 方法:取五倍子、蛇床子各30克,紫草、土槿皮、白藓皮、石榴皮各15克,黄柏、赤石脂各10克,生甘草6克。将上药置于纱布袋中,扎紧袋口,放入锅中,加水5000毫升,煎至3000毫升,取出布袋,将药汁倒入盆中,趁热熏洗,每次洗20~30分钟,每天2次,3天1剂药。轻者连洗7天左右可愈,重症需洗1~...

  • 中医药治疗肝病有重要作用

    中医药治疗肝病有重要作用

    中医药治疗肝病有重要作用,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抑制病毒、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抗肿瘤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研究证实:五味子、垂盆草、白芍、黄芩、夏枯草、田基黄等有保肝降酶作用;茵陈、栀子、黄柏、大黄、郁金、虎杖、金钱草、赤芍等有利胆退黄作用;板蓝根、白花蛇舌草、蚤休、连翘、金银花、蒲公英、败酱草、半边莲等有抑制病毒作用;鳖甲、土鳖虫、三七、丹参、泽兰、白芍、当归、丹皮、桃仁、红花等有抗肝纤维化作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猪苓、山药、冬虫夏草、灵芝、树舌等有调节免疫作用;三棱、莪术、石见穿、龙葵、八月...

  • 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治疗方和临床护理

    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 治疗方和临床护理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中药足浴法治疗 2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疗效良好,现将治疗方法和临床护理介绍如下。 一般资料:28例患者巾,男16 例,女12例;年龄35~69岁,平均 51岁;病程8~14年,平均1O.5年。所有患者均排除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泌尿系结石、泌球系感染以及发热等影响尿蛋白定性检查的因素。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糖尿病肾病(Ⅲ期)诊断标准:1.肾小球滤过滤大致正常;2.尿微量蛋白持续在30~300毫克/24小时;3.血压升高,降低血压可减少尿白蛋白的排出;4.病理:基底...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