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 第243页
-
补中益气汤对腹泻辨证为脾虚为主
补中益气汤出自金代名医李东垣《脾胃论》,是中医方剂里有名的补益方剂。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主治脾胃气虚、中气下陷之证。原方药物组成:黄芪、人参(党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姜、大枣。临床治疗疾病较多,如眩晕、低血压、脏器下垂等等。笔者在对一些腹泻患者治疗中发现,补中益气丸对一些特殊类型腹泻有较好的效果。补中益气汤原方本来就注明对久泻便溏有治疗作用。但是笔者在临床发现有一种特殊腹泻患者,主要表现患者饮食正常,大便次数增多,但是大便不溏泄,每日3~5次,伴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而且几乎每次早中晚...
-
泄泻属慢性腹泻范畴 中医病例举隅
泄泻属现代医学肠易激综合症、慢性腹泻范畴,是临床常见病,以便次增多,粪质稀溏或完谷不化,甚至泄出如水样为主症。中医学认为泄泻的病因为感受外邪、饮食所伤、情志失调、病后体虚以及禀赋不足,病机为脾虚湿盛,临床治疗泄泻多从脾虚论治,并在亲身临床及科研实践中给予验证。 审病求因,详析病机 中医学认为泄泻病位在肠,病机可宗脾虚,其认为脾气宜升则健,喜燥而恶湿,主运化水湿,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气亏虚则清不升,湿不化,气血生化乏源,故脾虚乃泄泻发病根源。泄泻的病因虽相当复杂,但谨守&ldquo...
-
腹鸣隐痛大便溏泻 治法温肾健脾方药
殷某某,男,76岁。1998年2月23日初诊。现腹鸣隐痛,大便溏泻次多6月,加重1周。患者6个月来因饮食不洁而出现腹痛下利,诊为慢性肠炎。经常服氟哌酸等未见明显好转,仍大便溏泻,每日少则2~3次,多则8~9次,带有白色黏冻,伴腹鸣漉漉,脐周隐痛,无里急后重,状如气利。多次查大便常规均为“黏液”,未见红白细胞,3次培养均为阴性。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1周来诸症加重,纳差,乏力,消瘦明显。查体:高龄慢性病容,面色萎黄,舌苔薄白,脉细弦。腹软脐周轻压痛,肝脾未及,有慢支咳喘病史多年。 诊...
-
腹痛 脘腹胀痛排便困难 百合知母汤加减
关某,女,1972年1月1日生。2005年3月16日首诊。诉腹胀腹痛伴排便困难2月余。 刻诊:患者于2个月前出现进食后腹胀腹痛且多日未便,后经他院检查,确诊为“结核性腹膜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经治疗,大便虽通,但始终排便困难且腹胀腹痛不缓解,患者为求中医治疗来诊。症见:脘腹胀满疼痛,进食后尤重,肠鸣,排便困难,伴乏力,口干口苦,消瘦,盗汗,无发热,双下肢浮肿。 舌脉:舌薄质淡绛,苔白少津。脉细,略数。 辨证分析:患者证属阴虚感邪,湿热蕴结胃肠,日久血伤肉腐,气机...
-
大肠癌术后腹泻 辨证论治健脾升阳法
大肠癌术后腹泻是指因大肠癌本身以及手术因素出现的大便质稀,或脓血、黏液便,或完谷不化,伴腹痛、肛门重坠或疼痛不适等症状。大肠癌术后腹泻具有反复发作、病程缠绵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其他治疗方式的顺利进行。西医在大肠癌术后腹泻治疗上存在方式单一、疗效有限且难以长期维持等弊端。中药虽抗肿瘤效力不及化疗药峻猛,但其对于肿瘤所致并发症的治疗具有方式灵活、因人而异的独特优势。 王晞星教授系全国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近40载。在恶性肿瘤的临...
-
夏季腹泻食疗辅治
夏季腹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 便稀薄。现介绍三则可辅治夏季腹 泻的食疗方,供选用。 一、苡仁翠衣粥薏苡仁30 克,西瓜皮0.25公斤,粳米0.15公 斤,食盐适量。薏苡仁、粳米洗净,西 瓜皮切碎,先将薏苡仁放锅内,加水 适量旺火烧沸,煮至薏苡仁裂开后, 再放入粳米、西瓜皮,煮5分钟停 火,加食盐调味即成。此粥能清暑、 除湿、止泻,适用于湿热泄泻,伴有 汗多面垢、心烦口渴、小便短黄、舌 苔黄腻、脉濡数等症。 二、绿豆藿香粥绿豆、粳米各 0.1公斤,藿香20克,食盐适量。绿 豆、粳米洗净,先将绿豆放锅中,加 水适量,...
-
开怀大笑可宣肺 主动咳嗽可净肺 腹式呼吸法可护肺
中医认为秋气通于肺。肺为娇脏,易被外邪侵袭而发病,平日宜做好防燥、保暖,以保护肺脏。下面推荐5个养肺小技巧,以助安度“多事之秋”。 开怀大笑可宣肺 大笑有利于肺扩张,人在大笑时还会不自觉地进行深呼吸,清理呼吸道,使呼吸通畅。开怀大笑时,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供应。 主动咳嗽可净肺 人体吸入空气中的污染物后,轻者可能会引起气管炎症,重者可能会导致中毒,甚至引发癌变。因此,平时应注意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
预防小儿感冒和腹泻 中医推拿按摩
入秋以来,令不少父母烦心的事就是小儿容易感冒和肠胃功能不好。如何预防小儿感冒和肠胃功能性腹泻,中医推拿按摩十分有效,只要持之以恒,既能祛除病痛,还能强身健体。下面介绍两方法: 预防感冒法 操作者先将双掌对合,来回快速搓摩,使之发热,然后迅速推擦小儿面颊20-30次,注意用力应轻快柔和,或按摩前事先涂抹适量爽身粉。 用食指揉迎香穴(鼻翼旁0.5寸)1分钟,推擦胸背各3-5遍,按揉合谷穴(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平第二掌骨中点处)1分钟,揉外劳宫穴(握拳,中指尖下是也)100次。上法能宣肺利窍,固表通...
-
寒胀中满分消汤 治腹胀耳鸣耳聋目障不明
寒胀中满分消汤 病案1:中满腹胀 徐某,女,24岁。患大便溏泻已二年多,每日三四次。逐渐发展为中满腹胀,从心下至少腹胀闷不胜,特别以进食后为甚。饮食乏味,带下多,手心火热。西医确诊为“肠系膜淋巴结核”,按结核医治无效。其人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弱无力。此证属脾虚有寒,中气不运,清阳下陷,浊阴在上;又带下多而手心热,正是东垣所谓内伤之热。 黄芪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黄连6克,吴茱萸6克,生姜6克,...
-
抗中暑药 抗急性腹泻药 防治蚊虫叮咬药
不知不觉中,已经到了七月底,夏秋交替时节即将来到。夏秋季节,气温高,湿度大,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那么,你家中的常备药物是否够用呢?为了全家的健康,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季节应该准备哪些药物吧! 抗中暑药 藿香正气丸(水、液、胶囊)具有散寒化湿、和中祛暑的作用,可用于防治外感寒湿及寒湿内盛导致的脘腹胀痛、呕吐腹泻等症。人丹也是夏季防暑的常用药,具有清热解暑、避秽止呕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因高温引起的头痛、头晕、恶心、腹痛等症。 抗急性腹泻药 从清热解毒中药黄连等中提取的...
-
山竹皮水治脚癣 外敷青皮治老年人腹胀
山竹皮水治脚癣 夏季炎热,脚癣多发,可用山竹皮水泡脚来防治。每天取3颗新鲜山竹的外皮(带果蒂),掰碎后用开水烫1分钟(去除多酚氧化酶),捞出后再用清水煮沸10~15分钟,取汁趁热泡脚,每天1次,连用3周。 需要提醒的是,泡脚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以免山竹皮中的天然色素附着在脚的皮肤上。 (韦忠义) 外敷青皮治老年人腹胀 对部分老年人因长期卧床,缺乏运动造成的腹胀不适,采用青皮外敷有很好的疗效。 取青皮10g,研为细末,以凉开水调成稀糊,清洁脐部后进行外敷,上盖纱...
-
藿香治急性胃肠炎,婴幼儿腹泻,鼻炎
藿香为唇形科植物广藿香或藿香。性味辛,微温。归经入肺、脾、胃经。功能快气,和中,辟秽,祛湿。治感冒暑湿,寒热,头痛,胸脘痞闷,呕吐泄泻,疟疾,痢疾,口臭。临床可以治疗以下疾病。 急性胃肠炎:藿香6g,苍术9g,厚朴6g,清半夏9g,陈皮6g,甘草3g,水煎服。 婴幼儿腹泻:将丁香、胡椒各等份研成细末,装瓶备用,每次用1~2g放入小杯内,再用藿香正气水调成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内,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2~3日即愈。 鼻炎:辛夷3g,藿香10g,开水冲泡,闷5~10分钟,频饮,每日1~2...
-
腹泻久泻治疗方 平胃散验案举隅
腹泻是指每日排便3次及以上,或明显超过平日排便习惯的频率,便质稀薄或呈水样,伴有排便急迫感或失禁等症状,常以每日大便重量超过200 g作为腹泻的客观指标[1]。慢性腹泻是指病程大于4周,或间歇期在2~4周的复发性腹泻[2,3],相当于中医的“久泻”。慢性腹泻发病机制较复杂,可由肠道感染性疾病、非特异性炎症、消化性障碍等原因引起,分为渗透性腹泻、分泌性腹泻、渗出性腹泻、动力性腹泻[4,5],该病病程长,迁延不愈,会导致机体水电解质紊乱、胃肠吸收障碍、免疫力下降、精神心理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
阵发性腹痛,习惯性便秘,泄泻经方辨治
全国名中医聂惠民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长期从事中医工作,为著名中医伤寒学家、临床家,临床善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病,疗效卓著。兹举其临床验案四则,以飨读者。 医案一 张某,男,35岁,2009年3月27日初诊。患者数年前开始出现阵发性腹痛,西医诊断为胆囊息肉、胆石症,行胆囊摘除术后,腹痛仍未好转,因患左肾结石,曾进行过体外碎石术。现西医诊断为肠易激综合征,治疗后效果不佳,故求治于中医。现阵发性腹痛,痛甚时不能忍受,排便前疼痛尤为显著,睡眠不佳,食纳尚可,面色晦暗,唇色紫暗,舌红、苔淡黄,脉沉...
-
《理瀹骈文》外治思想在腹股沟疝气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常见病,是指腹腔内的器官或组织通过腹股沟区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腹壁缺损突出体表[1],表现为腹股沟区出现可复性肿物,可伴局部重坠感和慢性便秘,患者直立时腹股沟区可见一肿物,平卧时可全部回纳或部分回纳。该病发病率为0.1%~0.5%[2],手术是唯一治疗方式,但术后存在并发症,如疼痛、便秘、血清肿等。 中医称腹股沟疝为“狐疝”。小肠坠入阴囊,时上时下,平卧或用手推时肿物可缩入腹腔,站立时又坠入阴囊,如狐之出入无常,故名“狐疝”,又称为“...
-
从浊毒论治慢性腹泻伴便血
患者,男,78岁,2012年10月26日初诊。主述:大便溏泻,便血时作6年。6年前,患者始有下腹部不适感,大便溏泻,偶有便血,自以为得了“肠炎”,便自行购买庆大霉素、复方黄连素等药治疗,症状时缓时发。4年前,病情始终未得到控制后,便前往县级医院就诊,被医生诊断为慢性结肠炎,住院治疗稍有好转,但症状不能彻底消失。半年前,患者消瘦明显,下腹部有块状异物感,便溏伴便血次数增多,前往市级三甲医院就诊,通过肠镜、活体组织检查等检查,被诊断为慢性结肠炎,疑似直肠癌。患者年事已高,病情较重,医生建议放弃手...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熄风化湿方
田耀洲,男,汉族,1963年出生,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临证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消化系统各类疾病及内科疑难杂症。 组成:白芍10g,钩藤10g(后下),蒺藜15g,木香6g,黄连3g,干姜3g,黄芩6g,陈皮6g,防风6g,白术10g,败酱草15g,石榴皮10g,生甘草6g。 功效:柔肝熄风,清热化湿。 主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属肝风内动、湿热内阻证者。症见腹痛腹泻,泻后痛减,腹胀肠鸣,情绪...
-
右下两横指压痛──少腹逐瘀汤加减
金某,女,17岁。2009年8月13日初诊。患者主诉痛经已3年。11岁初潮,从14岁开始即出现行经第一天小腹痛,且伴有剧烈呕吐,月经量少色暗夹有血块,经行期间小腹喜热捂,初潮后曾吃大量凉物,末次月经8月9号。舌淡暗苔薄白,脉沉涩。腹部按诊:脐右下两横指压痛。处方:小茴香10克,炮姜10克,延胡索10克,五灵脂10克,没药6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蒲黄10克,肉桂10克,赤芍10克。7剂,水煎服,日1剂。8月20日复诊,右少腹压痛减轻,予原方基础上佐以生黄芪、党参类补气药,加减调治月余而愈。 按:血得温则...
-
中药验方治骨髓瘤腹胀腹痛
临床上常遇到虚实夹杂的病人,分清虚实是辨证的关键一步,否则犯下虚虚实实之戒,不但无功,反而加重病情。 2010年12月笔者接诊一患者,女,51岁,患多发性骨髓瘤1年,化疗3次未缓解。症见腹胀腹痛,泻后痛减,胸闷,喜深吸气,乏力,说话多即感劳累,五心烦热,口干,手足麻,巅顶痛,遇寒加重,纳差失眠,小便不畅,大便成形,口舌生疮,身上紧绷感,烘热汗出,畏寒畏热,舌暗红,中后部苔黄白腻,脉弦细数。患者诉自从父亲去世后,心中忧郁,遂得此疾。据此推断肝郁为主要病机,肝气郁滞,横逆乘脾,故而脾虚。以疏肝健脾为治法,方选逍...
-
治腹胀(脘腹胀满)验方
腹胀者,由阳气外虚、阴气内积故也。阳气外虚受风冷邪气,风冷,阴气也。冷积于府脏之间不散,与脾气相壅,虚则胀,故腹满而气微喘。腹胀诸证,虽属寒者多,属热者少,然世治胀,喜用辛温散气之药。冬季气候寒冷,中老年人胃肠功能差,容易引起腹胀,常表现为脘腹胀满、隐痛不适、不思饮食、辗转难安。我有一验方,屡试不爽,现介绍给大家。 生姜50克,拍碎剁末;陈皮10克,大枣 10枚,力口水500毫升煎煮,沸后改文火,煎5分钟即可。趁热饮用效果最好。如不堪苦辣,可加点红糖调味。姜是暖胃驱寒的佳品,陈皮理气降逆,大枣补脾益胃。这几味材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