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 第241页
-
中满腹胀,寒胀中满分消汤,肠系膜淋巴结核
中满腹胀 徐某,女,24岁。患大便溏泻已二年多,每日三四次。逐渐发展为中满腹胀,从心下至少腹胀闷不堪,尤其以进食后为甚。饮食乏味,带下多,手心灼热。西医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核”,按结核治疗无效。其人舌质淡嫩,苔薄白,脉沉弱无力。此证属脾虚有寒,中气不运,清阳下陷,浊阴在上;又带下多而手心热,正是东垣所谓内伤之热。 黄芪10克,党参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厚朴10克,半夏10克,猪苓10克,泽泻10克,黄连6克,吴茱萸6克,生姜6克,草蔻仁6克,荜澄茄6克,益智仁6克,干姜...
-
孙志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临床表现为腹部不适、排便习惯及大便性状的改变,缺乏器质性改变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1]。临床诊断为病程大于6个月,且诊断前3个月内该症状持续存在,按照大便的性状将IBS分为腹泻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4种类型,其中腹泻性IBS多见[2]。近年来,IBS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西医目前仍以对症治疗为主,而中医治疗IBS疗效显著,有明显优势。历代古籍中没有该病的病名记载,根据临床症状可将其归于“腹痛”&l...
-
缓解夏季急性腹痛点按合谷穴 少商压商阳
每到夏季,很多人都喜欢吃冰镇西瓜、冰淇淋等消暑止渴,虽然这些生冷食物能带来夏季一时的凉爽,但是大量进食尤其对于脾胃虚弱的人来说,很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的症状,因为太过寒凉的食物会对肠胃产生强烈刺激,导致肠胃出现急剧痉挛。缓解夏季急性腹痛,可以试试穴位点按法,几分钟就能解决烦恼。 点按合谷穴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合谷”名意指大肠经气血会聚于此并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场。合,汇也,聚也。谷,两山之间的空隙也。本穴位处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两种简便的取穴方法为:1、拇指、食...
-
慢性腹泻大便次数增多 升阳止泻汤
沈炳章,1943年出生,江苏省名中医,江苏省太仓市中医医院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从事中医临床工作50余年,擅长治疗中医内科脾胃病及疑难杂病。 组成:炙升麻6g,炒柴胡6g,煨葛根9g,防风炭9g,炒党参12g,炒白术12g,干姜5g,炙甘草3g,云茯苓12g,乌梅9g,炒枳壳9g,陈皮6g,砂仁3g(后下)。 功能:升阳健脾,除湿止泻。 主治:慢性泄泻属脾气下陷、湿阻中焦者。 用法:每日1剂,分煎...
-
腹泻 治疗当以助脾运湿方
郑某,男,17岁。2006年5月10日初诊。主诉:大便溏泻半年,时有肠鸣,纳呆,舌红、苔黄厚,脉弦。沈师认为该病属于湿热困脾,治疗当以助脾运湿,清化湿热。处方:木棉花、鸡蛋花、连翘、薏苡仁各15g,茯苓、白术、白豆蔻、厚朴、竹叶、佩兰、陈皮、法半夏各10g,滑石30g,甘草5g,7剂,每天1剂,水煎服。1周后复诊,大便已成形。效不更方,每天1次,肠鸣消失,仍纳差,舌红、苔微黄,脉弦。再以上方加减调理1周后症状消失。 【组成】木棉花15g,鸡蛋花15g,连翘15g,薏苡仁15g,茯苓10g,白术10g,白豆蔻1...
-
腹痛腹泻调理肠胃 试试胡椒药膳
在乍暖还寒的春日,湿气较重,人体之阳气不易升发,在饮食养生方面应多吃辛温发散的食品以助阳气升发。中医认为,辛温发散、温补阳气可选胡椒,一来能暖胃,同时还能避免湿气重所带来的脾困湿热;二来胡椒芳香刺激,还能调动一下春季萎靡的食欲,尤其是对于体虚胃寒的人,在春季感觉肠胃不适,或受寒腹痛腹泻,或反胃呕吐时,不妨试试胡椒药膳,调理肠胃 黑椒姜蓉焗猪腰 材料 猪腰1个,生姜6g(切蓉) ,黑胡椒10粒(打碎),盐油各少许。 做法 将猪腰纵切成两瓣,去除白色筋膜,洗净。将姜丝、胡椒末和...
-
肠鸣腹痛泄泻中医治药方
痛泻要方出自《丹溪心法》,组成为白术(炒)、白芍(炒)、 陈皮(炒)、 防风四味药。属于方剂里的和解剂,具有调和肝脾、补脾柔肝、祛湿止泻之功效,主治脾虚肝旺之泄泻,症见肠鸣腹痛,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缓,舌苔薄白,脉两关不调,左弦而右缓。临床常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等属于肝旺脾虚者。 患者方某,女性,63岁,有肺结核病史,形体瘦弱,自述半年来经常腹泻,每日3~5次,且每次腹泻前有腹痛下坠感,便后症状减轻。饮食尚可,经常头晕乏力。舌边尖略红苔薄白,左脉弦右脉细。 患者虽然纳可,但是饭后即...
-
奔豚气,肝气上逆腹痛,处方,龙胆泻肝合以木香槟榔
王某,女,26岁,祁东县人。 患者自述6月前因难产后致下腹不断发生冲痛,发作时腹部出现硬块,如拳如臂,冲向上腹,发无定时,平时情绪不宁,妇检无异常发现。舌质紫暗,脉来弦劲有力。 中医诊断:奔豚气。 中医辨证:肝气上逆 西医诊断:腹痛查因 治疗:泻肝降逆、调理气机 处方:龙胆泻肝合以木香槟榔 龙胆草15克、木通10克、泽泻10克、槟榔10克、木香10克、黄芩10克、柴胡10克、陈皮8克、青皮10克、三棱10克、莪术10克、乌梅10克。 连服20帖,基本保持平静,改汤为丸,以善其后。...
-
腹痛给予静顺汤合白术厚朴汤
腹痛案 杨某,男,50岁。2018年3月21日就诊。自诉右下腹持续胀痛3年,加重半年。曾疑为阑尾炎,经多方治疗不愈,于2017年9月剖腹探查,行阑尾切除术。术后腹痛没有任何缓解,反出现排便前腹痛剧烈,排便不畅,每日排不成形便4~5次。3月19号再次住院,没查出阳性结果。平素头晕、乏力、气短、口有异味、腰腿痛。舌质淡暗,苔薄微黄,脉弦紧。给予静顺汤合白术厚朴汤。 处方:制附子5克,炮干姜15克,诃子肉15克,木瓜20克,防风15克,川牛膝10克,炒甘草10克,茯苓15克,枸杞子15克,炒于术15克...
-
腹痛,理血行气方药
许女,38岁,1974年5月2日诊。患者自述不善言谈,常因小事易郁怒。近一个月来发现上腹有一较硬肿块,触之苦楚。五天前曾发烧,尿色红,经医治热退,尿变淡黄,前天心前区突发苦楚,难以忍受,疼时向脊背放射,约1小时苦楚缓解,如此发生,1日3次,缓解后全身不适,厌恶吐逆,不能进食,大便溏,每日1次,今日来医院途中,苦楚复作,较前2天发生为重,疼时吐逆黄色酸水。脉沉弦无力,舌质红、苔薄白而腻。体温36.1℃,苦楚面容,两眼窝轻度下陷。腹部平软,肝下界在右肋下三横指处可触及,质较硬。剑突下突起,鸿沟不清,拒按,脐右上方有一鸿...
-
润肠通便良效方 中医腹泻验方
润肠通便良效方: 瓜蒌仁10一15克,捣碎,当归10一15克,加水200毫升,煮开后,把药汤喝下。这是常用的一个配方。只要是碰到中老年人的便秘,从来不用大黄,就用瓜萎仁配当归。服用一两天后,就能畅快通便了。而且不会伤害身体,可以长期服用,非常有效。 比清肠茶好百倍。市面上的清肠保健茶特别多,但很多都含有泻药的成分,长期服用就会伤害脾胃之气,因此,很多人越吃越便秘。* 便秘灵验方: 生白术600克、草决明300克、柏子仁、瓜蒌仁各150克。打碎。冷水泡半小时后,小火水煎熬。连煎三次。然后把三次煎熬...
-
腹泻喝双蛋百合汤
鸡蛋花是岭南地区常用的民间草药之一,历史悠久。中医认为,鸡蛋花味甘、微苦,性凉,归肺、大肠经,具有清热利湿、润肺止咳、消暑的作用。南方地区高温多雨,人们普遍体质湿热,尤其在夏季,更容易引起脾胃湿热,出现湿热泄泻。鸡蛋花最擅长清脾胃湿热,用于湿热疫毒直犯肠道、蕴结熏蒸引起的腹痛泄泻。 双蛋百合汤:取鲜鸡蛋花10朵、干百合10克、鸡蛋2个、冰糖80克;百合洗净,放入锅中,加水800毫升煮沸;鲜鸡蛋花洗净,只取花瓣,放入锅中烹煮,加冰糖煮至融化;鸡蛋液打匀,倒入糖水中,煮熟即可。鸡蛋花消暑清热,最擅长清理胃肠湿...
-
胡玲从《难经·五十七难》辨治腹泻临床经验剖析
胡玲教授深谙中医古籍经典,善于运用经典服务临床,受经典启发,对多种脾胃系统疾病均有独到见解;临床尤擅长运用中医药防治腹痛、腹泻、便秘等病,遣方用药疗效显著。胡教授谨遵《难经·五十七难》之要,对临床腹泻的辨析精微准确,故治疗腹泻多是用药泄泻即止,达药到病除之效;现对胡玲教授基于《难经·五十七难》辨治腹泻的临证思路及用药配伍方面作出阐述,剖析其临床经验,以与同道共勉。 中医学对腹泻的认识 1. 病名 现代医学定义“大便次数增多,每天3次或以上,便中含水量增加,粪...
-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一种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消化道恶性肿瘤切除术后早期严重的并发症之一[1,2]。其主要临床症状有顽固性恶心、频发性呕吐、持续性腹胀、早期饱腹感、餐后饱腹感和上腹痛难以缓解、食欲减退、全身乏力等[3],实验室检查多有电解质紊乱、血糖偏低、贫血及低蛋白血症等,严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本文介绍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1则及...
-
治更年期功能性消化不良所致的上腹胃脘部胀满方
作者:杨宇玲 丁国宁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何复东:补肾消痞汤 何复东,男,汉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州中医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诊疗工作50余载。被评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2013年初,他带领的工作室确定为“自治州首批高层次人才工作室”,同年又被确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系昌吉州首个获此殊荣的名老中医。他擅长治疗各科疑难杂病,对心脑系病、肺病、脾胃病、经络肢体病等的研究尤为突出,形成了自成一体的学术思想。...
-
艾灸治疗腹泻研究进展
腹泻是由多病原、 多因素引起的消化道综合征, 其主要症 状有肠黏膜的分泌旺盛与吸收障碍, 肠蠕动过快, 正常肠习惯 的改变, 粪质稀薄, 含有异常成分等 [1] 。 据保守估计, 全球每年 有170-250万人死于腹泻病, 居感染性疾病死因顺位第三位, 是 全球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 [2] 。 在中医古籍中记载着 大量艾灸的疗法和医案, 历代中医名家对艾灸均有其独到的见 解, 且有着大量使用艾灸治疗腹泻的相关医案 [3] 。 艾灸是以艾 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 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穴位, 通过激发经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