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 第36页
-
扁桃体癌能早期发现吗
扁桃体恶性肿瘤发生时,其早期症状比较轻微。有时仅有咽部不适和异物阻塞感,时有隐痛,通常被作为扁桃体炎症处理。但是,随着癌肿病情的发展,还会出现各种症状,如吞咽困难、出血、口臭、消瘦、耳痛等。这就是扁桃体癌肿的早期表现。 扁桃体癌肿的形成,一般认为与长期的炎症刺激有关,如长期大量吸烟、饮酒,促使扁桃体黏膜上皮发生水肿、充血而变硬,发生异样病变。如果40岁以上的人,长期咽部不适,有异物感,持续性轻微咽痛,经抗炎治疗不愈而症状继续加重时,就要考虑到扁桃体癌肿的可能。而在检查时,如发现单侧扁桃体肥大,黏膜表面有溃烂、出血时...
-
糖尿病人是胰腺癌高发人群
我国胰腺癌发病近年呈快速上升趋势,而糖尿病人是胰腺癌高发人群。在我国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胰腺癌发病率在20年间增长了约4倍,其中上海总发病率高达14/10万,已经与发达国家持平。 临床统计显示,糖尿病人是胰腺癌的高危人群,40%~60%的胰腺癌患者合并有糖尿病。 专家建议,40岁以上人群应至少每年到正规医院进行一次腹部B超检查。如果患者出现:1.上腹、脐周或右上腹绞痛,呈阵发性或持续性、进行性加重,大多向腰背部放射,卧位及晚间加重,坐、立、前倾位或走动时减轻;2.出现黄疸,使皮肤及巩膜发黄;3.厌食、乏力、明显消瘦...
-
脂肪肝是否会癌变?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的改变,脂肪肝在临床较为多见。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参与多种物质的消化、吸收、合成及代谢。肝脏在脂肪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是脂类代谢枢纽和中心,能快速、大量合成脂肪而不储存。正常情况下,肝内脂肪量不超过肝脏湿重的5%。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脂肪在肝中堆积,含量超过5%或肝穿肝组织切片镜下每个单位面积见1/3以上的肝细胞有脂肪滴,称为脂肪肝。脂肪肝是许多疾病导致的后果,其与饮酒、肥胖、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肝炎、甲状腺功能亢进、重度贫血、药物中度等有关。临床上根椐体检、化验及B超检查,将脂肪肝分为...
-
亚洲胖人更易患癌
在亚洲进行的一项大型调查发现,跟体重正常的人相比,超重或者肥胖的亚洲人,更可能患上癌症而死亡。 挪威奥斯陆大学帕尔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泰国、澳洲和纽西兰等国家和地区,对42万4519人进行了长达4年的追踪调查。 这项调查发现,那些肥胖的受调查者死于癌症的可能性,要比体重正常的人高出21%,而超重者面对的风险,也比体重正常的人高6%。 调查还发现,肥胖者罹患的癌症以结肠、直肠、乳腺、卵巢、子宫颈、前列腺癌和白血病为多。 通过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每当BMI指数增加...
-
怎样早期发现大肠癌
大肠癌指发生在各段结肠或直肠的癌肿,是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近年大肠癌有增多且年轻化的趋势。 大肠癌中的直肠癌最常见,约占60%左右。由于本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常易被误诊为痔疮、结肠炎或结肠功能紊乱等。但如果我们能仔细询问病史,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警惕,及时地做一些相关检查,是可以早期发现大肠癌的。早期诊断大肠癌是早期治疗的关键。 怎样早期发现大肠癌呢?对于一个有家族性的多发性结肠或直肠息肉病史者;或者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性结肠肉芽肿、慢性细菌性痢疾;或者有慢性阿米巴痢疾史,又经正规的内科治疗,症状不见好转...
-
做肝移植术能治好肝癌吗
我国是肝癌大国,全世界新发现的肝癌一半以上在我国。由于肝癌早期不容易发现,到就诊时能够接受手术切除的肝癌不到10%,那些无法做根治切除术的,只有指望肝移植术了。当然也不是剩下的所有病人都可做肝移植术,我国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发布的手术适宜标准是,如果为单发肿瘤,直径应等于或小于9厘米,如果为多发肿瘤,其数目应等于或小于3个,而且最大肿瘤的直径应等于或小于5厘米,全部肿瘤直径总和应等于或小于9厘米;另一个条件是,必须无大血管受侵犯,也无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肝癌肝移植手术,术后4年生存率为了7.3%。复...
-
胃肠道癌症的“侦察兵”——粪便隐血试验
胆目张胆的凶犯容易发现,潜伏着的凶犯难以寻觅,这是人们熟知的道理。其实诊断胃肠道出血也是如此。 消化道黏膜的大小血管受到各种病变侵袭时容易发生破裂,其结果就是消化道出血。流出的血液在胃肠道内随食物或粪便下行,最终随粪便排出体外。平时我们见到的呕血、便鲜血或黑粪,属大出血或显性出血。如果出血量很少,不呕血,粪颜色也无改变,就称为隐性出血。隐性出血虽然一次出血量很小,但日积月累量就不小了,可引起病人严重贫血。有时病人自己都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 哪些病变可以发生这种隐性出血呢?其中包括胃肠道憩室和炎症、消化性溃疡、痔疮、...
-
乳腺癌防治三大误区
近年来乳腺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但人们对乳腺癌的防治仍然存在种种误区。 误区1:中年或更年期妇女才需预防乳癌。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为40-60岁,因此很多人以为乳腺癌是中年或更年期妇女才会罹患的疾病,其实不然。年轻女性和老年妇女一样会有乳腺癌的风险。从月经初潮开始,女性的乳腺开始发育,且定期受雌激素的刺激,呈现出周期性增生、复旧。如果这种增生跟复旧失去平衡,乳腺的结构就会产生病理性增生,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绝经后的女性,也可因不科学地补充雌激素等因素使乳腺发生病变。预防乳腺癌应从14岁开始,有乳腺癌家庭史或存在乳腺癌高危...
-
常规体验(不等于)防癌体验
45岁的李先生今年初春时参加了单位每年的例行体检,结果显示身体状况正常。但上个月一次跑步比赛中:他突然感到胸部疼痛,一查结果,竟然是肺癌晚期。李先生及其家人非常纳闷,体检时怎么就没有征兆呢? 近年来由于我们生活环境恶化、生活习惯不规律及工作压力等因素,使各种癌症的发病率都呈上,升趋势,发病年龄也不断提前。常规体检由于受体检费用和检查设备的局限,只能做个别部位检查,容易出现漏检,像李先生这样的情况,常规体检结果显示正常,而受检者实际上有病。另外,常规体检对癌症的早期发现缺乏针对性,很难发现癌症的最初期症状,如果将常规...
-
抗性淀粉降糖防结肠癌
抗性淀粉指的是广泛存在于碳水化合.物中的一种淀粉物质。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报告中认为,抗性淀粉具有调节血糖的作用。抗性淀粉不能在小肠内分解为葡萄糖,因而不会提升体内的血糖浓度,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极小,适宜于血糖不稳定或高血糖患者食用。 此外,抗性淀粉对预防结肠癌有一定的效果。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食物中胺类毒素在结肠中聚积,可能是结肠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淀粉消费量高的地区,结肠癌的发生率显著低于淀粉消费量低的地区,这可能是由于摄入了很多抗性淀粉的原因。因为抗性淀粉在结肠内被细菌发酵和重吸收,却不会增加粪便量。发酵的代谢...
-
少吃甜食防癌
甜食是许多人的最爱。但近日瑞典一项科学研究却发现,糖吃得太多,会增加某些癌症的患病几率。科学家对8万名参与者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记录了他们的饮食习惯和癌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显示,与很少喝甜饮料的人相比,每天喝两杯甜饮料的人患胰腺癌的风险要高90%;每天吃5小勺糖的人,则患胰腺癌的风险要比不吃糖的人高70%;每天用果酱涂抹面包片的人,胰腺癌风险也比不用的人增加50%。 多吃糖会导致胰岛素大量分泌,使胰岛功能受到损伤,而这是引起胰腺癌的潜在因素之一。糖吃多了会增加患糖尿病的几率,而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糖尿病与胰腺癌的...
-
糖尿病与胰腺癌有关系吗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糖尿病明显增多了,同时胰腺癌也明显增多了,它们实实在在的是两种疾病,两者之间有关系吗?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高,病情进展快,预后极差的病,它的发病增高与吸烟、嗜酒、高蛋白、高脂肪、喝咖啡、接触某些化学致癌物、慢性胰腺炎、糖尿病及胰腺癌的家族史有关。从遗传学的角度看,糖尿病有糖尿病的家族史,胰腺癌有胰腺癌的家族史,这是不相同的地方,对糖尿病与胰腺癌的关系,目前有两种说法,一种是糖尿病的病程越长(超过5年),“变成”胰腺癌的可能性越大;另一种认为某些胰腺癌早期...
-
右侧睡有患食道癌危险
侧卧睡觉是比较好的姿势。侧卧时,脊柱多弯成S形,四肢容易放在舒适的位置上,可以使全身肌肉得到放松,有助于消除疲劳。特别是右侧卧时不仅心脏受压少,而且胃通向十二指肠以及小肠通向大肠的口都是向右侧开,有利于胃肠道的正常运行。但是,经常反酸的人却不适合右侧卧。 右侧卧位的时候,胃底部分会比食道高,酸性的胃内容物就容易流向食道。如果平时就有反酸的毛病,说明胃酸较多,食管下部括约肌也比较松弛,本身胃液就容易反流,再向右侧睡觉,容易导致胃酸往食道回冲,严重时还会导致喉咙酸痛、咳嗽、气喘、胸部紧压感等问题。长期如此,还会导致食道...
-
不新鲜虾皮可致癌
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刚买的虾皮是白色的,没有明显的氨味,但在放了1、2个月后,虾皮变成了粉红色,并且有刺鼻的氨味。有氨味的虾皮洗一洗后还能不能吃? 虾皮中的氨味是其蛋白质分解的最终产物。在常温下蛋白质经微生物作用后,先变成肽和氨基酸,再分解成低级胺和氨气,这两种物质是产生刺鼻氨味的来源。新鲜的虾皮之所以没有味道是因为大部分蛋白质还没有分解,但由于虾皮中含有部分水分,若在常温下储藏,细菌会大量繁殖,并分解蛋白质产生低级胺类和氨气。所产生的低级胺类本身有毒,与虾中的亚硝酸盐结合后,形成亚硝胺和亚硝酸胺化合物。它们具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