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 第11页

理 第11页

  • 痔病无痛治疗新理念与实践经验

    痔病无痛治疗新理念与实践经验

    田振国痔病无痛治疗新理念及经验总结 痔病是最多见的肛肠科疾病, 由于术后引起的剧 烈疼痛, 令广大患者闻而畏之, 因此痔病的无痛治疗 已成为肛肠科医生研究的重点, 目前国内外研究多限 于对某些镇痛方法的研究 [1-2] 。 笔者有幸师从全国著 名肛肠疾病专家田振国教授, 现将田教授痔病无痛 治疗新理念及笔者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 术前准备的无痛理念及经验 田教授认为完善的术前准备对减轻术中、 术后 疼痛有明确的作用。 有研究表明术前紧张、 恐惧可引 起疼痛阈值下降, 使患者耐受疼痛能力下降 [3] 。 因...

  • 胆囊炎患者的饮食调理

    胆囊炎患者的饮食调理

    蒲公英茶:取干蒲公英50克,用清水1000毫升浸泡,煮沸后文火煎5—7分钟。分2天饭后当茶饮,每日3次;连饮1个月。 丹参郁金蜜:丹参500克,郁金250克,茵陈100克,蜂蜜1000克,黄酒适量。将丹参、郁金、茵陈入锅,烧开时加黄酒,文火煎煮,然后取汁与蜂蜜同入盆, 武火隔水蒸2小时,冷却装瓶。每日早晚饭后饮用,每次服1—2匙,3个月为1个疗程。疏肝利胆、清热除湿,适用于慢性胆囊炎右上腹疼痛不适者。 乌梅虎杖蜜:乌梅250克,虎杖500克,蜂蜜1000克。将乌梅、虎杖洗净,水浸,然后文火煎...

  • 宝宝便秘 饮食调理小方

    宝宝便秘 饮食调理小方

    很多宝宝,特别是吃奶粉的宝宝经常会出现便秘的问题,有的严重的甚至每周才排一次大便,非常辛苦。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治医师罗菲介绍,宝宝便秘大部分属于功能性便秘,这种功能性便秘经过饮食调理等可以痊愈。下面专家就教你几个小贴士助你“破”便秘。 1 蔗汁蜂蜜粥 材料:甘蔗汁100毫升,蜂蜜50毫升,大米50克。 做法:将大米煮粥,待熟稍凉后调入蜂蜜、甘蔗汁即成,每日一次,连续3-5天。 功效:这款粥可以帮助宝宝清热生津,润肠通便。适用于热病后津液不足...

  • 脂肪肝的治疗 疏肝理脾降脂化瘀

    脂肪肝的治疗 疏肝理脾降脂化瘀

      苏礼,男,1946年生,陕西岐山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40余年,擅长诊治慢性胃炎、胆囊炎、脂肪肝、肝硬化、糖尿病等。发表《中医治疗肝病的源流与发展》、《当代民间医药的发展与展望》等中医药论文200余篇,编著《千金方医方辞典》、《百病效验方》、《中医古今专科专病医案》、《中医医案学概论》等中医著作60余种。    组成柴胡10克,赤白芍各12克,佛手、姜半夏各10克,泽泻15克,生首乌15克,草决明15克,丹参15克,生山楂10克,荷叶12克,云芝10克,枸杞...

  • 肝炎患者夏季饮食调理

    肝炎患者夏季饮食调理

      胃口欠佳,夏天更甚。医学专家认为,肝炎患者大多由于疾病直接影响到机体的消化功能,而出现诸多消化道症状,甚至会继发胆囊炎、胃炎、十二指肠炎或溃疡等一些消化道的疾病。不过,肝炎病人如果饮食调理得当,同样可以安度炎夏。可以配合美味的汤水,来滋养调理。   在汤水的选择上,推荐“冬瓜薏米煲”,它的配料有冬瓜、薏米、干贝(瑶柱)、鲜菇、虾仁等,既有清热去湿的冬瓜、薏米,又有补益健脾的干贝、鲜菇、虾仁,营养素搭配比较合理,且易消化。如果有上火的情况,可酌加少量竹笙(剪去头尾,先浸洗,再放入锅中),可...

  • 痔疮的对策良方 调理两个穴位

    痔疮的对策良方 调理两个穴位

    痔疮,真是一种令人尴尬的病 并且任何人、任何年龄都有可能得 小小的痔疮犹如一枚“定时炸弹” 不但蹂躏着菊花,让人坐立不安 稍不注意还会引发“血案”场面甚为惨烈... 万一咱不幸中招 有啥好使的对策良方吗? 先来看看引发痔疮的原因 哪类人群最容易患痔疮呢? 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由此可知,痔疮的形成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感受湿热等都有...

  • 简要整理朱良春治肾病擅用对药

    简要整理朱良春治肾病擅用对药

    国医大师朱良春治肾病擅用对药,疗效可靠,今简要整理如下。 附子与仙灵脾、黄芪 朱良春认为脾肾阳虚是慢性肾炎主要证型,因此温补脾肾是强肾葆真的重要治则。临证除舌质红绛,湿热炽盛外,均可以此为主药随证加减。附子、仙灵脾为对,不仅可以温肾,而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又用附子、黄芪为对,以固表益气培本,解毒利尿,改善微循环,且有助于肾功能之恢复。 黄芪与地龙 多年来,朱良春致力于慢性肾病的研究,确认益气化瘀为行之有效的法则。在药物的选用上,受王清任补阳还五汤启示,...

  • 老年人排尿困难 食疗调理

    老年人排尿困难 食疗调理

      西医认为老年人排尿困难病因很多,可以是细菌感染的炎症、生理性退变(如前列腺肥大)、外伤并发症、结核,也可以是泌尿系统良性肿瘤和癌变。要及早查明原因进行对因治疗,一般都可获得痊愈。但也有一些患者西医往往查不出确切病因,找不到明显的器质性病变。   中医所说的排尿困难一般是指每次排尿量少,尿线变细或点滴而出,以至无尿,中医把这类病症统称为“癃闭”。病情轻者涓滴不利称之“癃”,重者点滴皆无称之“闭”。中医认为癃闭有虚、实之分。实证多因湿热...

  • 张锡纯“肝理论”内涵探析

    张锡纯“肝理论”内涵探析

    张锡纯( 1860 ~1933) , 字寿甫, 河北盐山县人, 中西医汇通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一生精研医论, 屡 提新说, 在创新中医理论方面建树颇多 。“肝理论” 是其特色理论之一, 宗 《内经 》 《难经》 之旨, 参 《医林 改错》 等著作, 受西方解剖医学的启发, 结合多年的 临床实践, 创新了对中医“肝理论” 的认识。对于 “肝理论” 的全新阐释, 发前人之所未发, 丰富了中 医病因病机和脏腑辨证理论, 对指导临床实践具有 重大意义。他...

  • 肝藏血是肝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

    肝藏血是肝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

    肝藏血是肝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目前多将肝藏血含义概括为“肝藏血,是指肝脏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主要表现在涵养肝气;调节血量;濡养肝及筋目;为经血之源;防止出血”[1]。 近年来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许多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机理与肝不藏血有关;对某些疾病的治疗,从肝不藏血理论入手,大多获得满意的疗效。沈舒文教授立足于肝藏血,补、敛、温、行并用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取得了显著的疗效[2]。尽管有关肝藏血相关研究报道不少,但对肝藏血功能异常的临床表现、...

  • 尿频夜尿多 中医的护理手段

    尿频夜尿多 中医的护理手段

      老年人因骨折或其他慢性疾病需长期卧床者,如有尿频、夜尿多,甚至有漏尿的毛病,会给老人身心增加很重的负担。即使是行动自如的老人,尿频也会让他们不敢轻易外出。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骨伤科熊洁副主任护师介绍说,骨折老人的恢复期相对较长,老年人由于肾阳不足,肺气虚衰,膀胱气化失司,水道不利,故经常出现尿频尿急,夜尿增多,淋漓不尽的现象,临床上,他们运用了二招中医的护理手段,简单容易操作,取得不错的治疗效果。   第一招:艾灸腹部穴位。中医认为,肾主水与二阴的开阖,膀胱为洲都之官,主气化利水湿。若老人尿意频频,夜尿增...

  • 邹燕勤 维护肾气 兼顾五脏 整体调理

    邹燕勤 维护肾气 兼顾五脏 整体调理

    江苏孟河学派费伯雄氏第四代传人、江苏邹氏中医肾病的主要代表、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邹燕勤,师承其父邹云翔(我国中医肾病学的奠基人,师从费伯雄高足刘莲荪)。她是江苏省首批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中医肾病医疗中心暨中医肾病学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吾等作为其弟子, 现将其主要学术思想略陈于下。 维护肾气,兼顾五脏,整体调理 肾气不足是发病内因,临床当保肾气治病求本 先天之本,五脏之根。她认为肾是全身脏腑功能的化源,对人的生长发育、预防疾病、健康延年等方面都非常重要。肾藏之元阴元阳是人体最宝贵的物质与最重...

  • 养生理论层出不穷 如何才养护好肝胆

    养生理论层出不穷 如何才养护好肝胆

      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社会压力的增大,肝胆病的患病率越来越高,其日常保健也广受关注。当今各种养生理论层出不穷,到底如何才能养护好肝胆?   青色食物入肝:药物中的青蒿、青皮都是入肝经的。食物中的青菜也大多入肝胆,如仙人掌,青柠檬,青黄瓜等,当季蔬菜中的韭菜、茼蒿、菠菜、香椿等都是餐桌上的美味春芽。麦苗色青,还是治疗黄疸的良药。在口苦口干比较明显时,如果不是血虚所致的虚火,可食用黄瓜、绿豆等都有清肝火、解毒的效果,但虚热以养阴血为主,阴血足则火自然敛降。   早睡眠以养肝:夜卧则血归肝,根据中医子午流注...

  • 伏邪理论 慢乙肝的中医认识

    伏邪理论 慢乙肝的中医认识

    基于伏邪理论探讨扶正祛邪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是指由乙型肝炎病 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感染引起的, 病程至少持续 6 个月以上的肝脏传染性疾病。HBV 感染呈世界性流 行, 是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 而我国属 HBV 感染高流 行区, 现在全国 HBV 平均感染人数已达 1. 4 亿左 右 [1 ] , 现症患者估计在 2000 万人以上, 导致每年约 28 万人死亡。西医治疗慢乙肝主要以抗病毒和保肝降酶 为主, 目前尚无根治的药物。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病具 有悠久的...

  • 肝硬化中医浊毒理论

    肝硬化中医浊毒理论

    浊毒理论是由国医大师李佃贵创新提出的。关于浊毒理论可参看本报2017年9月20日4版。李佃贵在临床实践中将化毒疗法贯穿于疾病治疗的始终。下面举例李大师治疗疾病的实例以飨读者。   肝硬化   张某某,男,55岁,汉族,石家庄市宋营村人。2013年3月31日来诊。患乙肝小三阳20年,肝区疼痛伴乏力1月。患者20年前常规查体发现乙肝小三阳,经治疗缓解,每于劳累及情志不畅出现右胁隐疼,间断口服舒肝丸等药物治疗。一月前突然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明显,在河北省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住院,诊断为早期活动性肝硬化,经过...

  • 胆囊切除术后的饮食调理

    胆囊切除术后的饮食调理

    胆囊切除是针对严重胆囊炎、胆结石症等而采取的常见的根治疗法之一。众所周知,胆囊是贮存胆汁的重要器官,胆汁对食物的消化、脂肪的分解、营养物质的吸收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胆囊对胆汁进入肠道具有调节功能。胆囊一旦切除,胆囊贮存和调节胆汁的功能就几乎不复存在了。 为了适应胆囊切除后带来的一系列生理变化,患者在饮食上尤应加以注意: 1.手术后,由于胃肠受到刺激,蠕动减少,肝脏功能受到抑制,胆汁分泌量降低,会影响整个消化系统的功能,所以术后1~2天应严格禁食,宜用静脉滴注补充各种营养。从第3天起可视情况给予流质饮食,...

  • 乙肝肝硬化“浊毒伏络”论治“浊毒伏络”发病机理

    乙肝肝硬化“浊毒伏络”论治“浊毒伏络”发病机理

    乙肝肝硬化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是慢性肝病发展至晚期的主要变化,病情缠绵难愈,变化多端,属于中医“鼓胀”范畴,古人将“鼓胀”列为风、痨、膨、膈四大疑难病证之一。李佃贵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浊毒学说”,并根据乙肝肝硬化发病特点,创造性的提出了“浊毒伏络”之病因病机,采用“化浊解毒、软肝化坚、活血养血”三步疗法辨证施治,疗效显著。   “浊毒伏络&rdquo...

  • 春季肝气旺盛 花茶疏肝理气

    春季肝气旺盛 花茶疏肝理气

      2015年3月18日是第15个全国爱肝日,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数据表明,全世界肝病每年造成100多万人死亡,而我国的肝病患病率居世界首位,各类肝病病毒感染人群数量庞大。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应该爱惜肝脏。   中医认为,春季是肝气旺盛之时,此时若不注意调养,可能会引起多种因肝脏疾病。那么,在春季我们该如何养肝呢?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陈润东指出,想要在春季达到养肝的目的,不妨试试喝花茶。   指导专家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医师陈润东   记者陈晓琨通讯员吴远团   花茶疏肝理气...

  • 血尿酸增高的饮食调理

    血尿酸增高的饮食调理

    我国中老年人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长期血液尿酸含量增高,可导致痛风的发生,表现关节疼痛、关节畸形、痛风石沉积,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 血液尿酸含量与进食食物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因此,一旦出现血尿酸含量增高,应首先采取控制饮食措施,减少吃含嘌呤较高的食物,这对降低血尿酸、防止痛风形成以及减少因服用药物而产生的副作用,均具有重要意义。 下列三组食物,含嘌呤各不相同,高尿酸血症者可根据自身的病情,作出饮食安排。 第一类:为含嘌呤较高的食物这类食物对血尿酸含量有明显增高作用。急性期或者缓解期的痛风患者均应禁食此...

  • 脂肪肝坚持合理的饮食原则

    脂肪肝坚持合理的饮食原则

    脂肪肝多数是吃出来的,因此患了脂肪肝应当从饮食上人手,制定并坚持合理的饮食原则。 脂肪肝患者应当限制每目膳食总热量及总糖量的摄人,并补充适当的维生素。水果、糙米及新鲜蔬菜等富含亲脂性物质的膳食,有助于促进肝内脂肪消退,高纤维类的食物亦有助于增加饱腹感及控制血糖和血脂,这对于因营养过剩引起的脂肪肝尤其舌更 脂肪肝患者要少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猪油、羊油、牛油、黄油、奶油、动物内脏、脑髓、蛋黄、鱼子、鱿鱼等。需要说明的是,脂肪肝并不意味着不可以吃肉,但要限制肥肉、肉皮的食用。做菜时最好采用蒸、煮、烩、炖、熬、焖...

  • 从伏邪论治IgA肾病的理论探讨

    从伏邪论治IgA肾病的理论探讨

    IgA肾病是肾小球系膜区以IgA或IgA沉积为主,伴或不伴有其他免疫球蛋白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为特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流行病学研究显示,IgA肾病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在我国其发病率高达45%~50%,80%IgA肾病常见于青中年,约33%患者发病后10年肾功能进展至尿毒症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甚则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2,3],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严重的经济负担。目前,西医治疗以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为主,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中医药在防治IgA肾病方面有一定优势,合理运用,能取得较好疗...

  • 肾病综合征 补泄理肾方

    肾病综合征 补泄理肾方

    湿泛滥,流溢皮里膜外。病经迁延,形神俱败,症情险笃。 裘氏为之拟一方名叫补泄理肾方:生黄芪50g,土茯苓30g,黑大豆30g,大枣7枚,牡蛎(捣)30g。水煎服3服后,小便通畅,肿势稍退,神气略振,脉较前有力。药有效机,原方加巴戟肉15g,黄柏15g,泽泻18g,再服1周后,尿量增多,水肿大减,阴囊肿基本退尽,神态活跃,脉细有神。裘沛然以补泄理肾方增减,连服3月,诸症全消,体检化验均在正常范围,随访2年未复发。 按 肾病综合征的病机甚为复杂,归纳起来不外乎本虚标实。本虚指脾肾两虚,标实指风邪、水湿...

  • 肩周炎护理 热敷促循环

    肩周炎护理 热敷促循环

    肩周炎是中老年人群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肩关节周围炎的简称。高发年龄在50岁左右,所以又称“五十肩”。专家指出,运动是肩周炎患者日常护理最重要的方式。 40岁以上就要开始预防肩周炎 “肩周炎的病理特征是肩关节内严重的关节囊组织粘连。”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中医师柳东杨指出,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受限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如治疗不当,逐渐发展为抬臂、洗脸、梳头、叉腰等肩关节活动障碍,影响日常生活。...

  • 从肾阳虚探讨多尿少尿的形成机理

    从肾阳虚探讨多尿少尿的形成机理

    “证”是由证候与病机组成的统一体,即证 候是证之外候,是病机的证据,病机是证的内在本 质,是证候的根源 [1 ] 。在临床诊疗过程中,常出 现相同病机引发相反症状的情况。肾阳虚病机的发 展变化可以影响肾阳虚证出现不同症状,多尿与少 尿就是其中一对相反的临床症状,但都可作为肾阳 虚证的临床诊断依据。多尿可表现为尿量增多或排 尿频次增多; 少尿通常表现为尿量减少,而排尿困 难、小便闭塞不通在肾阳虚证中都可以出现尿量减 少,三者统称为小便不利,它概括了肾阳虚衰引发 少尿的三种情况,故可以体现少尿含...

  • 生理性水肿与病理性水肿

    生理性水肿与病理性水肿

    试想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脸或腿大了一圈,第一反应会是什么?放在崇尚“精瘦”的当代,对很多人来说这就是一件“恐怖的事”。可是偏偏有不少人“喝水都要变胖”,以至于时常饿着肚子质问镜子中的自己:我这是肿了么? 生理性水肿不需要治疗 胖了跟肿了不一样。夏秋之际,瓜果梨枣丰富,饮食上更利于减肥才对。仔细一问才知道,原来不少“胖纸”的体重并没有增加多少,只是“肿了”而已。胖了跟肿了看起来类...

  • 基于三焦理论探讨肾纤维化病机

    基于三焦理论探讨肾纤维化病机

    肾纤维化是多种病因诱导细胞因子过度表达而导致间质细胞增殖、代谢失调、过量细胞外基质在肾间质积聚、肾脏结构破坏及功能丧失的病理过程, 是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主要病理改变和共同通路。中医学中未见“肾纤维化”之病名或病症, 但依其致病特点以及所致慢性肾脏病的临床表现可归属为“肾劳”“癃闭”“肾风”“关格”“溺毒”等范畴[1]。中医认为肾纤维化病位在肾, 核心病机在于肾络痹阻, 病理性...

  • 肾虚腰痛了 该如何处理?

    肾虚腰痛了 该如何处理?

      来自《健康参考》读者陈伯:我每天睡醒的时候腰疼,走路也有点不利索,下床活动十几分钟以后就好了,有朋友说是肾虚腰痛了,请问是吗?如果不是,可能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呢?该如何处理?   指导专家   晋大祥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   答:陈伯的这种晨起腰痛是有可能是“肾虚腰痛”的,但是要排除是否是其他的一些内科或者骨科病的困扰,不要急于给自己下“肾虚腰痛”的诊断。   释疑:肾虚为何会腰痛?   平日我们都...

  • 创新整脊理论 推广规范技术

    创新整脊理论 推广规范技术

    中医对脊柱劳损病的认识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我国首都国医名师、全国中医骨伤名师、中华中医药学会整脊分会首任主任委员韦以宗编写的《中国骨科技术史》(1983年出版)基础上,21世纪初,中医整脊学科开展了对中医整脊技术史研究,整理、发掘、总结自春秋战国以来,中医学对脊柱伤病的认识及诊疗经验,历代正骨、针灸、推拿、内外用药及练功经验,特别发现了自公元七世纪以后,中医学对颈椎采取旋转正骨、颈椎布兜牵引、悬吊牵引及各种颈腰正骨手法,理清了历代诊疗脊柱伤病的历史源流,整理出“中国传统医学整脊技术史”,并在...

  • 撞背防治颈椎病的原理

    撞背防治颈椎病的原理

    当今,随着“低头族”人数的增多,老人、青壮年患上颈椎病的也越来越多,连儿童患上颈椎病也不是稀奇事。颈椎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将颈椎病列在危害人类健康十大疾病之首。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出现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可引起多种症状和体征,如头晕、颈部僵硬疼痛、肩部沉重酸痛、上肢或下肢麻木无力,甚至行走困难,还会引起心脏、消化系统的多种不适表现。目前,由于患病人数众多,也出现了五花八门的防治颈椎病...

  • 筋伤介绍 罗氏正筋八法手法特点及理论探讨

    筋伤介绍 罗氏正筋八法手法特点及理论探讨

    罗氏正筋八法理论探讨及应用 中医正骨手法历史悠久、疗效确切,“罗氏正骨法”作为中医正骨疗法的重要分支,2008年6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罗素兰(以下尊称罗老)是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罗氏正骨法第七代代表性传承人,罗老自幼跟随祖母罗有明学习正骨技术,深刻领悟并掌握罗氏正骨法的手法精髓,她不仅重视人才的培养,同时还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根据疾病谱的改变,不断进行理论与手法创新。通过长期临床观察和手法经验总结,凝练出罗氏正筋八法,着力解决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