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 第6页
-
肾病水肿,治水化气必先温通
肾脏疾病,中西医各有不同的范围。就西医而论,肾病包括原发性疾病和由其他疾病所引起的继发性疾病,大多病情复杂、病程迁延,是目前临床中的一大类疑难顽疾。肾脏疾病有其自身病变发展的规律,加之激素与免疫抑制剂等西药的治疗干预,机体病理变化反映在外部的症候繁多,故对于复杂性肾病治疗用药,不能一味针对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的血肌酐、尿素氮等实验室指标,应当在辨证论治前提下,抓住疾病的主证,才是取得疗效的关键。 中医对肾病认识已有数千年历史,目前对肾病论述日臻完善,所出治法方药不胜枚举,足资学习发掘和临证应用。水肿是肾病...
-
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温针灸
退行性膝关节炎又称膝关节增生性关节炎、老年性关节炎、膝关节骨关节炎[1]。本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如何更有效的防治该病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相结合的一种针灸疗法,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绒搓团捻裹于针柄上点燃,通过针体将热力传入穴位,同时发挥针刺和艾灸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在临床上常使用温针灸作用于膝周穴位,通过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达到通则不痛的目的,对退行性膝关节炎具有一定的疗效[2]。近年来,关于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节炎临床研究和疗效机制研究均比较多,在温针灸治疗退行性膝关...
-
尿频尿急尿不畅 补脾温肾缩泉止遗治方
葛友庆,1946年出生,江苏省苏州市名中西结合医师,江苏省太仓市名中医,太仓市中医医院副主任中医师。曾任江苏省中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苏州市中医学会肾病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太仓市中医医院肾病科主任。从事中医临床50余年,擅长治疗肾病、内分泌疾病等内科杂病。 组成:党参10g,黄芪15g,炒白术10g,陈皮10g,升麻5g,柴胡5g,炒白芍15g,炒山药20g,乌药10g,益智仁10g,炙甘草5g。 功效:补脾温肾,缩泉止遗。 主治:神经性尿频,症见尿频、尿急、尿不畅,平时小便如常...
-
治脑出血验案 温阳救厥法
我们举个验案来说明温阳救厥法治脑出血的具体方法和疗效。 患者李某,男,山西省襄汾永固人。因突发情志不清、口眼歪斜、左半身不能活动,急送襄汾县医院,CT确诊脑出血(大脑内囊出血约20毫升)。入院后病情逐渐加重,施抗感染、强心、强呼吸等,在第五天突然出现昏迷症状,面部发红,颈部强硬,面色潮红,下肢冰凉,经院方会诊一致认为是回光返照,病入膏肓,立即通知家属病危。病人回家后特邀请我去会诊。当时已是子丑时分,病人重昏迷,头面颈发红,呼之不应,痰湿雍盛,双下肢发凉,脐周围发凉,其脉象沉细微弱,此乃下真寒、上假热...
-
治炎症性肠病 清温涩肠汤
尚品洁,男,1940年生,湖南省岳阳市中医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主任医师,全国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南省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尚品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四十余年,主攻内科疑难病症,擅长脾胃病、老年病的治疗。他以四大经典为主臬,潜心学习现代名医著述医案,勤于临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先后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论著4部。他遵古鉴今、临证思辨、自拟新方,如理中和胃汤、三四通痹汤、清温涩肠汤等,多有效验。 组成黄芪30克,防风15克,炒白术15克...
-
温胆汤治眩晕验案
病例:李某, 男,62岁。因头昏眩晕 反复发作1年来院就诊。 症见:头昏,视 物旋转,耳鸣,恶心欲吐,食少,眠可, 二便调,舌淡红,苔薄白根腻,脉弦滑。 有高血压病10余年, 自服复方降压片、复 方罗布麻片维持治疗。刻诊血压:150/90 毫米汞柱。 中医证属:痰火上扰。治以温胆汤加味:法半夏、钩藤、川芎各12克, 藕节、天麻、茯苓各15克,枳实、陈皮、 竹茹、僵蚕、白术各10克,生甘苹3克, 薏苡仁25克,石菖蒲6克。7剂,每日1 剂,水煎分3次服。 复诊头晕明显改善, 耳呜亦减轻,恶心欲吐已止。...
-
治心悸健脾补心 温阳化饮法
杨某,女,70岁,2008年11月15日诊。 主因心悸伴下肢水肿半月来诊。患者素有胸闷气短、畏寒病史,服药物尚可维持日常生活。半月前患者心悸发作,伴有下肢水肿,当时未予重视。半月来心悸及下肢水肿越发严重,遂来诊治。患者现心悸,胸闷气短,活动后喘促,下肢水肿,畏寒,便溏,纳呆,舌淡,苔薄白,脉弦细。西医诊断: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 证属:心肾阳虚,水饮凌心。 治以:健脾补心,温阳化饮。 处方:党参15克,桂枝10克,茯苓30克,泽泻15克,黑附子10克,白术15克,薤白10克,枳实6克,...
-
十味温胆汤治心律失常
赵某,女,63岁。因心中悸动不安2年就诊。该患者于两年前受惊吓后出现心中悸动不安,时休时止,坐卧不宁。每于夜间、受惊吓后症状加重,夜寐差,易惊醒。平素胆气怯,易惊恐,不能独处。曾于多家医院心内科就诊,诊断为心律失常,频发房性早搏,曾口服心律平、心得安、稳心颗粒等药物,症状稍有好转,停药症状反复。刻诊:面色淡黄无华,神气虚馁不振,少气懒言。问之则曰心中空豁难以稳持,时感悸动,二便饮食尚调。舌质淡,苔白略腻,脉浮缓无力结代。诊为心胆虚怯,痰气扰心证。处以十味温胆汤加味。处方:竹茹10克,枳实12克,法半夏10克...
-
温肾健脾调治老年人晨泻
晨泻又称鸡鸣泻、五更泻,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中医认为,晨泻多因肾阳不足、命门火衰、阴寒内盛所致。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可选用四神丸(由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六味中药组成,可制丸服用,也可做汤剂服)加减进行治疗,方中补骨脂善补命门之火,可温养脾阳;肉豆蔻能暖脾涩肠;吴茱萸、生姜可温中散寒;五味子能敛酸固涩;大枣可健脾养胃,诸药合用共奏温肾暖脾、固肠止泻之功效。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避免受凉,注意腹部及下肢保暖;饮食要有规律,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一日三餐要定时定...
-
失眠难以入睡 温阳经验方
当今社会,失眠是一种常见病症,病家往往表现为难以入睡,或睡后易醒且醒后难以再入睡,导致神疲乏力,精神不振,影响工作和生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湖北省武汉市第一医院李恩宽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病人,包括亚健康患者,多属于阳虚致病,其原因有多方面,一则因当今社会生活压力过大,导致人们处于过度兴奋的状态,加上饮酒、生冷饮食等,过度消耗人体的阳气,且夜晚加班,甚则通宵达旦,中医认为“昼属阳,夜属阴”,白天过度消耗阳气,夜晚又没有充分休息,使阴难以养阳,如此则循环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