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 第46页
-
盛丽先:三拗汤治儿童咳喘
三拗汤系由《伤寒论》麻黄汤去桂枝而成,主治鼻塞声重、咳嗽痰多、头痛目眩等外感风寒咳嗽证。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首次出现以“三拗汤”为名的成方,采用连节麻黄、连皮杏仁、连梢甘草,与常规炮制加工方法相拗,故名三拗汤。《和剂局方》认为此方长于开宣肺气、降逆平喘,因去辛温之桂枝,发汗力不及麻黄汤,可放心使用。历代医家以三拗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感冒风寒、头痛身疼、喘咳胸满、痰白清稀、风寒犯肺、肺气闭郁、声音嘶哑等症,取得了显著的疗效,使之成为治疗外感咳嗽的经典方剂。浙江省中医院盛丽先教授以三拗汤为主...
-
春天防流感 胡萝卜荸荠汤
春天是流感高发季节,荸荠有助防流感病毒。拿荸荠炖汤最营养,今天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滋养汤:胡萝卜荸荠汤。 做法:胡萝卜、荸荠去皮洗净切块,和甘草同放入锅中,加入适量开水,用大火煮沸,再改小火炖1小时;加入盐、白糖调味后即可饮用。此汤可清肺化痰,有助防流感。 中医认为,荸荠性寒凉,味甘,入肺、胃经,有益气安中、清热止渴、开胃消食、利咽明目、化湿祛痰的功效。 荸荠营养丰富,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粗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除此之外,还含有一种不耐热的抗菌成分荸荠英,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
-
高热惊搐用(防风退热汤)
【疾病】高热惊搐 【组成】防风9g,大黄6g,山栀9g,黄芩6g,连翘6g,甘草3g。 【制法】水煎服,每日1剂 【用法】大便泄下停服。15例服1剂6小时内热退搐止,10例服1剂12小时内热退搐止,3例无效。 【效果】近年来笔者在临床中运用自拟防风退热汤治疗高热惊搐28例,疗效满意。如治患者黄某,女,4岁。食滞内阻,风寒外袭,发热3日,目赤睛痛,口干口苦,咽喉不利,胸膈痞闷,咳呕喘满,涕唾黏稠,大便秘结,烦啼不安,入暮惊搐频作,苔白腻,脉浮滑数,指纹青紫,已透气关。此邪滞互结,蕴蒸生热,热极生风,而至壮热惊搐。予防...
-
健身固表汤治气虚感冒
方药组成:黄芪40克,白术20克,防风20克,百合40克,桔梗30克;以上逐药共为细末,每次9克,每日2~3次,开水冲服,7天为一疗程;或改为汤剂(照上方剂量各药减半),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一般服3~5剂即可。本方系河南名医赵清理教授所撰,系气虚感冒的有效方剂。 气虚不能卫外,则津液不固而自汗;卫气不固则腠理空疏,容易感受风寒。唯黄芪甘温益气补三焦而固表,为玄府御风之关键;且有汗能止,无汗能发,乃补剂中之风药也。防风上行头面七窍,内除骨关节疼痛,外解四肢挛急,称之为治风之仙药;白术健脾胃,培土而实...
-
三根汤 小儿感冒食疗 祝肇刚
小儿感冒由于小儿冷暖不知调节,肌肤嫩弱,腠理疏薄,卫外机能未固,故易于罹患。受病以后,因脏腑嫩弱,故传变较速,且易兼夹痰壅、食滞、惊吓等因素而使证情复杂。证治仍分风寒、风热为主。可用小儿感冒食疗 三根汤 组成:葛根15克,白茅根30克,芦根30克 用芦根,中用葛根,下用茅根,三药合用使三焦通利,气机通畅,邪出有路,邪去则正安。白茅根性味甘寒,清血分之热并可利小便。葛根味甘性辛平,可解肌退热生津。芦根味甘性寒,清气分之热,且可养阴除烦。芦根茅根用鲜品更佳,需用量加倍,干品味淡。煎成汤后,味亦甘甜,有利于小儿服用,注意...
-
防芪汤治疗恶寒头痛感冒
赵某,男,45岁,半年前洗澡时不慎受凉,初觉周身不适,恶寒头痛,始按感冒治疗,服数种中西药物治疗罔效。来诊时头戴棉帽,面戴口罩,颈系围巾,身着大衣,惟恐受风寒。自述身体重着,肢体倦怠,时常自汗,舌质淡,苔白,脉浮。 临床辨证属肌表虚弱,卫阳不固,风寒湿邪滞留于肌腠,而发上述诸证。治宜益气固表,疏风散寒除湿,调和营卫。方用防己黄芪汤加味:防己12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羌活10克,炙甘草9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每日一剂。6剂后即脱掉棉大衣、棉帽、口罩、围巾,精神振作,肢体重着感消失,自汗止,肢体...
-
大青龙汤治疗“体若燔炭”
张某,男,26岁,农民,于1976年夏季就诊。患者收麦后,用凉水洗身,当风纳凉,至夜半,身寒肢冷,随之发热,并有寒战,急邀医疗队诊治。余至其家中,只见患者复被而卧,面赤身热,心烦不宁,唇舌干燥,口渴而饮,脉浮数有力。测体温39.6℃,扪之通身干热无汗。综合脉症,此系外寒郁闭,暑热内蕴,为表寒里热实证,急以大青龙汤解表清里,少加生津清肺之品治之。 方药:生麻黄10g,桂枝10g,炒杏仁10g,生石膏30g,生甘草10g,生姜10g,大枣5枚,芦根30g。当时到乡卫生院急取1剂,水煎2次,每次约500ml,4小...
-
王氏温阳化饮汤治慢支咳嗽经年累月
组成及用法:桂枝6克,麻黄9克,细辛3克,干姜3克,熟附子3克,法半夏9克,五味子3克,白术9克,茯苓9克,杏仁9克,泽泻9克,炙甘草6克。 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慢性支气管炎。 方解: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经年累月,每因脾肾阳虚,致痰湿水饮结聚阻滞肺气,涤饮化痰泻肺诸法仅为治标。古人云痰为津液所化,行则为津,聚则为痰,流则为津,止则为涎,其所流行或聚止者,皆因脾肺肾阳气之盈亏。试观临床久咳难愈,特别老年患者常见饮邪内盛,寒水有余,清解之法,病情始终反复,痰多色白清冷,或觉冲气自下腹...
-
养生堂陈文伯 防治感冒 陈氏五虎汤
养生堂陈文伯 陈氏五虎汤配方:葱根3-5克、香菜根3-5克、白菜头10-15克、生姜3-5片(铜钱大小)、茴香根3、5克,材料用100毫升水煎两次服用可治疗感冒;预防感冒:分三次喝,每天吃一小碗,一次50ML就可以预防感冒。 陈氏五虎汤中香菜根、葱根、茴香根、白菜头等都是我们平时丢弃不用的边角料,但是它们却有辛温、解表、发汗的作用,是治疗和预防以风寒感冒为主的秋冬季感冒的佳品。 茄蒂茄子根治痈疽的小方子:茄蒂10克、公英10克、地丁10克 茄蒂茄子根治口疮的小方子:茄蒂+黄连+黄柏或者茄蒂+莲子芯25克 茄蒂茄子根...
-
黄芪煎汤解除经期感冒
许多妇女都有这样的体验,经期特别容易出现头痛、鼻塞、流涕、发热等感冒症状。 广东省中医院妇科杨洪艳副主任说,女性在经期特别脆弱,此时只要用一味黄芪煎汤,就能解除经期感冒的烦恼。 取生黄芪10~30克(刚开始服用时从10克,以后逐渐增加剂量至30克),用200毫升清水浸泡30分钟后先大火煮沸,再用文火持续煎煮1个小时,煎取药汁50毫升,一日一次,于清晨空腹温服效果较好,经期前5~7天服用至月经来潮。 黄芪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疮生肌等功效。经行期间妇女血室开放,外邪易侵。不过,因黄芪性温,补益力较强...
-
治咳嗽鱼腥草梨 大便偏稀陈术汤治
鱼腥草梨巧治咳嗽 很多老人咳唔嗽时咯痰色黄而黏稠。中医认为,这是肺部有热的表现,喝鱼腥草梨水可治疗。具体方法为:鲜鱼腥草50克 (干品25克),中等大小雪梨1 个(洗净、切块),加水煮15分钟,吃梨喝汤,每日1次,连续3 日。 姜志远 大便偏稀陈术汤治 有些老人发现,自己很多天大便偏稀,不成形。中医称这种现象为便溏,认为是气候潮湿、饮食寒凉,寒湿伤脾所致。治宜健脾祛湿,可服陈术汤。 具体方法为:取炒白术6 克,陈皮5克,薏苡仁30克,加水煎煮,取汁分2次当日饮服,每日1剂,连续7日。 何建华 中年...
-
归脾汤加味治疗贫血一则
归脾汤源自宋代严用和《济生方》,用治思虑太过,劳伤心脾,健忘怔忡。元代危亦林《世医得效方》有所发挥,增补治疗脾不统血而致的下血、吐血。明代薛立斋《效注妇人良方》又增加了当归、远志二味药。清代汪切庵《医方集解》又扩展用于惊悸、盗汗、食少以及妇人经带崩漏诸症。该方由后世医家逐步完善,影响力在中药成方中并不多见。由于归脾汤能广泛用于心脾两虚、脾不统血、气血亏虚、心神不宁诸症,经查阅用此方治疗贫血的文献并不少见,运用此方时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因证因病化裁加减,既本乎原方用意,又不泥古、,妙在灵活运用。在归,脾汤之基础上,可...
-
防暑解渴喝冰镇绿豆汤+绿茶
冰镇绿豆汤 绿豆汤中的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的功效,能预防中暑,治疗食物中毒等功效。每100克绿豆含蛋白质21.6克,脂肪0.8 克,糖类(碳水化物)55.6克。膳食纤维6.4克,钙、镁、钾、铁、锌等多种矿物质,胡萝卜素、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等多种维生素。 制作方法:1取绿豆100克,拣去杂质后洗净,加适量水,浸泡2个小时;2放入高压锅或锅内煮熟,绿豆煮开花后,加入适量白糖,也可不放,再煮几分钟后离火;3冷却后放入冰箱即成。 温馨提示:体质虚弱的人不要多喝。中医认为,寒症的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