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 第10页
-
木耳姜茶辅治中风后遗症
中风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死亡率、致残率非常高。而有80%的存活者会有中风后遗症,一般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如肢体瘫痪,失语,口眼歪斜,吞咽困难,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烦躁抑郁等。长期坚持喝木耳姜茶对中风后遗症有限好的食疗效果。 取黑木耳10克,生姜5片。每天早晨先用清水将黑木耳浸泡1小时,洗净去蒂,然后和切好的生姜片同放于杯中,用开水沏,待水温后饮用。饮完后,可续水再泡,可根据自身的情况,不定时、不定量饮用,最后将泡完水的黑木耳吃掉。每天坚持,效果甚好。 中医认为,木耳性味甘、平,具有补中...
-
枕边放葱姜可催眠
生姜味辛,性微温。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的功效。常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呕吐、寒痰咳嗽等。生姜含有效成分有100种之多,单挥发油就有61种。现代中药药理学研究证实:生姜有镇静、催眠、抗惊厥、双向调节血压、抗胃溃疡、增加胃动力、保肝利胆、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真菌、抗原虫、抗肿瘤等药用价值。生姜含钙、铁较高,又具有镇静、催眠功效。若将15克左右生姜切碎,用纱布包裹置于枕边,闻其芳香气味,一般10分钟后即可入睡,一般在使用10天至1个月后睡眠会明显改善。 除了生姜,洋葱也有很好的催眠作用:取洋葱适量,洗净,捣烂,...
-
胃冷痛治方:生姜红糖香菜
中医认为,香菜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气,为温中健胃养生食品。日常食之,有消食下气、醒脾调中、壮阳助兴等功效,适于寒性体质、胃弱及肠道壅滞者食用,可用来治疗胃脘冷痛、消化不良、麻疹不透等症。生姜为健胃药,有温暖、兴奋、发汗、止呕、解毒等作用,对鱼蟹毒以及半夏、天南星等药物中毒有解毒作用。生姜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在遭受冰雪、水湿、寒冷侵袭后,急以姜汤饮之,可增进血行,驱散寒邪。因此,2味合用对于胃脘冷痛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方:香菜50克,生姜、红糖各10克。将香菜...
-
脾虚腹泻服姜蛋汤
素体脾胃虚弱的人,在夏季过食生冷后,容易导致脾胃升降失调,清浊不分,引起腹泻,症见小腹冷痛,泻下黄稀或水样,每日腹泻5~10次不等,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治宜健其脾胃,温振脾阳,温中祛湿,和里缓急。中医认为,生姜入肺经能发散风寒,入脾胃经温中祛湿,化痰宽中;红糖味甘性温,补中缓肝,活血祛瘀,滋补营血,缓急止痛;鸡蛋味甘性平,有补虚损、理气血、除伏热、通经闭、治久痢等功能。三药合用,适用于脾胃虚弱腹泻者。 方法:取生姜、红糖各20克,鸡蛋1个。将生姜切碎,水煎至 150毫升,将鸡蛋打入容器中搅拌至起泡,将姜汁...
-
胃寒喝碗香姜暖胃汤
气温逐渐降低,冷空气的侵袭极容易引起胃部冷痛,若是身边没有药物的话,可以随手做碗香姜汤来暖胃止痛,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绝不比药物逊色。 取香菜50克,洗净切碎;鲜生姜15克 (大约四五片)剁成末,两种食材同入锅中,加水500毫升,煎煮10分钟左右出锅 (时间不可超过15分钟),晾至温热一次饮完。 中医认为,香菜辛温香窜,内通心脾,外达四肢,辟一切不正之气,为温中健胃之品。常食之,有消食下气、醒脾调中、壮阳温肾等功效,适于寒性体质、胃虚弱及肠道壅,滞者食用,可用来治疗胃脘冷痛、消化不良、麻疹不透等症。生姜性...
-
生姜治哮喘可使肌肉更松弛 呼吸更顺畅
做法:生姜3两切片,干丝瓜瓤2钱,生乌鸡1只。将乌鸡洗净,把生姜片和丝瓜瓤放在掏空的鸡肚子里,将鸡肚子用线扎上,放入锅中加水武火煮开,然后用文火炖1个小时。食用前,可以适当加入少量香油、盐。要求成年患者在3天内将整只乌鸡连同鸡汤吃完,未成年患者在5天内将乌鸡连肉带汤吃完。严重患者按照此方吃3只乌鸡后,病情可有所减轻,病情较轻者食用1只即可。需要提醒的是,服用期间需要忌辛辣食物、韭菜和羊肉。 功效:中医认为,丝瓜味甘、性凉,入肝、胃经,有祛风化痰、通经络、行血脉等功效。尤其是丝瓜能祛风化痰,对哮喘有很好的疗效。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