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经典 第5页

经典 第5页

  • 经典中医处方说明

    经典中医处方说明

    痔瘘外洗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26 【别名】zlwxtj、alwxtj 【药品名称】痔瘘外洗汤剂 【处方组成】大黄30g、红花10g、桃仁10g、芒硝30g 【功能与主治】内外痔疮 【用法与用量】150ml,每日2-3次,外用。 伸筋透骨汤剂说明书 【编号】40014 【别名】sjtgtj、ujtgtj 【药品名称】伸筋透骨汤剂 【处方组成】生艾叶20g、当归20g、川椒20g、灵仙20g、牛膝20g、...

  • 经典名方 尊崇古方出处原义 正本清源

    经典名方 尊崇古方出处原义 正本清源

    •经典名方是历代医家实践的宝贵经验结晶,功能主治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的一项重要关键信息。功能主治定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药品的临床价值及其上市后的合理、有效、安全使用,也是经典名方中药复方制剂生命力的体现。 •经典名方应用历史久远,随着医疗手段的进步和人类疾病谱的变化,原方出处记载的功能主治可能已不符合当前中医药理论发展与临床实际需求,应以服务现代临床应用和满足当前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目标来界定经典名方的功能主治。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

  • 中医学中常提到“四大经典”

    中医学中常提到“四大经典”

    中医学中常提到“四大经典”,但究其具体所指,却众说纷纭。张大宁认为,中医学的“四大经典”是《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 四大经典所指不一 张大宁认为,“四大经典”一词源于古人“四圣”之说。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著有《四圣心源》一书,所谓“四圣”,指黄帝、岐伯、扁鹊、张仲景四位医家。《四圣心源》是为四圣之著——《内经》《难经》《伤寒论》《...

  • 温病学家刘景源 中医经典诵读 中医养生大讲堂

    温病学家刘景源 中医经典诵读 中医养生大讲堂

    由中国医药报社、中国医药物资协会举办的“安全用药中国行”启动仪式暨北京站首场科普活动4月17日在京拉开帷幕。 自今年开始,“安全用药中国行”科普公益活动将从每年3月份开始,在全国各地巡回集中开展各种主题宣传活动。活动将走进全国各地,在各地热门商圈举办大型科普宣传活动,以严重威胁群众健康的公众卫生问题为主题,开展健康促进和科普宣传。 日前,河北省沧州中医药管印发《关于开展培训中医预防保健调理师的实施方案》,计划为每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培养一...

  • 中药渣“大师讲经典”中医药潜能

    中药渣“大师讲经典”中医药潜能

    中药渣也能改善流溪河水质。广东药科大学创行团队的学生通过利用废弃的中药渣帮助菇农改良种植方法,有效缓解了草菇种植废水污染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成立的“掌上名菇”项目在2016普莱克斯—创行青年绿色公益项目比赛中获亚军。 一篇草菇生产污染流溪河的媒体报道引起了广药创行团队陶永杰、张颖函等人的关注。他们来到报道中的白云区人和镇黄榜岭村的菇场,发现村里的菇农一直使用传统的石灰泡制废棉法来种植草菇。大量夹杂着石灰的废水被直接排进沟渠,汇入流溪河,对当地造成了环境污染。 咨...

  • 高荣林教授熟谙医学经典 注重脏腑辨证

    高荣林教授熟谙医学经典 注重脏腑辨证

    高荣林,国医大师路志正首届研究生,现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第四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高荣林教授熟谙医学经典,注重脏腑辨证,长于内科疾病及疑难杂病的治疗,特访谈如下。 成长与治学 问:在您的成长过程中,对您影响较大的著作有哪些? 答:对我影响较大的经典著作有《内经》《伤寒论》,沈金鳌的《杂病源流犀烛》,还有尤在泾的《金匮翼》等。 问:在您的成长过程中,对您影响较大的老师有哪些? 答:路志正、董德懋...

  • 国医大师任继学 熟读经典重视临床

    国医大师任继学 熟读经典重视临床

    国医大师任继学老师曾给我们讲授中医内科学,我留校工作后,他又给我很多指导和帮助,至今难忘。他是我最尊敬的老师之一。任继学一丝不苟的学风和教风,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 教学严谨 一丝不苟 任继学老师上课严厉是出了名的。我们中医学专业78级中医内科学课程的前半段就是任继学讲授的。还没有开始上这门课,我们就听说任继学很厉害。在学习这门课程后,我们发现,任继学比传说的更严厉。任继学每一节上课前,学生必须做好复习预习,还要阅读课外资料。讲课过程中,任继学会随时提问,提问内容或是教材上的,或是教材以外的。任继...

  • 杜建从经典著作中汲取养分

    杜建从经典著作中汲取养分

    杜建,教授,主任医师,首届全国名中医,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福建中医学院(现福建中医药大学)原院长,福建中西医结合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中西医结合临床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特诊专家。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主持30余项科研课题,并与课题组成员共同撰写论文274篇,其中SCI收录17篇,被引频次1703次,历年科研成果获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进步奖、福建省科技进步奖、高等教育福建省级教学成果奖等18项,主编著作14部。...

  • 熊继柏谙熟经典通晓各家 关于背诵方剂

    熊继柏谙熟经典通晓各家 关于背诵方剂

    关于如何攻读医书,国医大师熊继柏提出三步:第一步是读懂,为求辨释文理,明晰医理;第二步是读熟,在反复研读中抓重点,熟记背诵;第三步是联系实际,融会贯通。读医书关键在熟读和背诵,熟背古籍逐步打好中医基础,做到由博返约,深入浅出,最终厚积薄发。 熊继柏谙熟经典,通晓各家,致力教育,勤于笔耕,重视实践,临证经验丰富,效果卓著,从学习中医医籍到中医临证实践60余载,最后成长为国医大师和优秀的中医教育家。强调以中医经典理论为指导,临床上才会得心应手,获得奇效。文章从读什么医书、如何攻读医书、背诵经典和方剂等方面出发...

  • 叶桔泉治学谨严 熟谙经典医籍

    叶桔泉治学谨严 熟谙经典医籍

    叶桔泉(1896—1989),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1915年由张天源保荐拜本县三代祖传名医张克明为师,学习中医。经四年勤奋学习和老师的悉心指导,回乡独立设存济医庐于吴兴。 叶桔泉治学谨严,熟谙经典医籍,并能博采众长,吸收新知。主张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对中医药研究造诣尤深。叶桔泉曾任吴兴县国药丹方实验研究社社长,中央国医馆名誉理事,1924年加入上海恽铁樵函授中医学校,进一步探求岐黄之术。 1936年,叶桔泉应唐慎坊、王慎轩之聘任教于苏州国医学校、苏州国医研究院。在几年的教学、临...

  • 藏医尼玛注重经典理论 临证要诀

    藏医尼玛注重经典理论 临证要诀

    •尼玛常说:“培育藏医领悟是正确理解藏医本质,处理藏医教研中的疑难问题,刻画高素质的藏医人才,承继和创新藏医的法宝。” •尼玛广纳百家之长,在学术思维上,竭力倡议三因学,他说:“三因紊乱会导致各种疾病,调度三因平衡是保证人体正常功用的首要条件。” 藏医尼玛,10岁拜罗桑郎多嘉措大师为师受《根本医典》灌顶,始学藏医,后跟从老藏医诺果日却智、狄扎寺次成嘉措大师学习藏医经典理论,到青海省中医院进修,学习人体学、确诊学、外科手术及中药学...

  • 张元素博采众方善用古方 学术思想源于经典

    张元素博采众方善用古方 学术思想源于经典

    张元素“自为家法”思想探析 张元素是金元时期易水学派的开山,他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师法仲景,在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经验,系统阐述了“脏腑辨证说”和“遣药制方论”,继承创新,承前启后。而《医学启源·张吉甫序》有言:“洁古治病,不用古方,但云:古方新病,甚不相宜,反以害人。每自从病处方,刻期见效,药下如攫,当时目之曰神医”[1]张序。《金史·张元素传》曰&ldqu...

  • 邹燕勤:孟河飞出金陵燕 勤研经典愈痼疾

    邹燕勤:孟河飞出金陵燕 勤研经典愈痼疾

    邹燕勤,1933年4月生,中共党员,生物学、中医学双学士,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中医院肾病科学术带头人,主任中医师,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顾问等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对于第三届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邹燕勤这个年纪的人来说,回忆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 在江苏省中医院的名医堂里,85岁的邹燕勤穿着白大褂,面前放着一个玻璃茶杯,杯中绽开的白菊、枸杞、玫瑰花和薄荷叶,或浮或沉。这杯茶是她出诊的必需品。 刚下过雨,天阔云低。坐在诊桌对面听她娓娓道来,艰辛的童年,少女...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经典
  • 赵炳南 精辨方证遣方明确 赵炳南经典方剂和常用方剂

    赵炳南 精辨方证遣方明确 赵炳南经典方剂和常用方剂

    赵炳南是我国现代中医皮肤科的创建者。赵老的学术内容非常丰富,既包括治学精神、人文精神、理论体系和学说,如“顽湿学说”“从血论治学说”等等,还有许多特色的治疗方法,如“拔膏疗法”“熏药疗法”和“黑布药膏疗法”等等。正是由于这些理论、学说、治法等,共同组成了赵炳南中医皮肤病辨治体系,也正是基于这种体系,才有了今天的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以及燕京赵氏皮科流派传承工作室。在这个理论体系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赵老...

  • 中医针灸 经典探理论重构

    中医针灸 经典探理论重构

    编者按:作为中医药走出去的“排头兵”,针灸已传播至183个国家,中国不仅是针灸临床应用、针灸教育和针灸科研等方面当之无愧的大国,也是可以领跑世界的针灸学术强国。然而,大好形势下,针灸发展也面临诸多挑战,以干针为代表的西方针灸强势而来,怎样让古典针灸学得到应有的尊重和最有效的保护,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强大生命力?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黄龙祥通过近二十年在针灸理论创新路上的两次行走,重现古典针灸学理论原貌,并深入探究针灸传承创新之道。 作者介绍 黄龙祥,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

  • 常见膏方解读 经典膏方

    常见膏方解读 经典膏方

    经典膏方,并非人人都能吃。比如固元膏,温热滋腻,体内有“火”的人,吃了会“火上浇油”。 秋冬进补,时下最流行吃膏方。 药店柜台上,摆满包装精美的固元膏、阿胶膏。想要实惠的,网上还有李大妈黄大姐出售的自制阿胶糕,称“纯手工、料足、无添加”。 都说膏方补血益气养颜,可蒋柠身边却有朋友,吃了膏方,反而肚子胀、牙肉痛、喉咙痛、流鼻血。怎么回事? 蒋柠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科主治医师。她说,不是膏方不好...

  • 中医张静生牢记方证活用经方 读经典做临床

    中医张静生牢记方证活用经方 读经典做临床

    全国名中医张静生善用经方、名方、小方,诊治疾病广泛,如神经肌肉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尤其擅长重症肌无力、运动神经元病、多发性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炎、心律失常等疑难病的诊治。张静生虽年近八旬,每周仍坚持出诊2天,日门诊量50余人,诠释经典,明德惟馨,活人无数。笔者试简述其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 读经典做临床 张静生十分重视经典的学习,每次跟诊,张静生都会谆谆告诫经典学习的重要性,要求熟读经典。张静生要求每位学生临床跟诊前第一件事就是熟背《伤寒论·序》与《大医精诚》。张静生反复强调,...

‹‹ 1 2 3 4 5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