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276页

中 第276页

  • “廉”与“效”是中医药“三进”的关键所在

    “廉”与“效”是中医药“三进”的关键所在

      目前,国家为了弘扬中医药文化,推进中医药发展,政策主张中医药要“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的号召,切实让中医药为百姓的健康服务。中医之所以让百姓受到青睐,是因为中医药的“简、便、廉、效”的确给百姓带来了健康实惠。   “廉”与“效”是中医药“三进”的关键所在。“廉”是前提,“效”是结果。只有“廉”与“效&...

  • 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

    中医是宝库,但拿来就用还不够

    北京时间10月5日,是中国人更是中医药人值得庆祝的日子。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为第一个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的中国科学家,也是中国医学界迄今获得的世界最高奖,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世界最高奖。 10月6日,记者走进屠呦呦家,比起举国欢腾,眼前这位85岁的诺贝尔奖获奖者却非常平静,她和平时一样坐在沙发上,玫红色衬衫为这位和数字、实验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科学家平添了几分典雅。 “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

  • 中药是中国的瑰宝

    中药是中国的瑰宝

      近日,被誉为中国知识产权界“奥斯卡”的中国专利奖颁奖盛典在北京举行。由江苏省知识产权局推荐的康缘药业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清热解毒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获得第十五届中国专利奖金奖,这也是中药注射剂专利首次荣获中国专利奖金奖。(2013年12月6日新华报业网)   据预测,中药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空间的产业之一。目前世界草药市场销售额正以每年10%~20%的速度递增。这对在中医药方面拥有大量独特资源的中国而言,是绝好的机遇,也是巨大的挑战。根据《世界专利数据库...

  • 绘制当代中医航海图

    绘制当代中医航海图

      刘保延,中国中医科学院常务副院长,首席研究员、主任医师。长期以来致力于“中医和针灸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的研究工作,借鉴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的理念和方法,遵循中医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等,牵头开展了20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近年来,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著作10余部。   ●利用大数据的继承创新过程,不同于靠抽取小样本产生的精确数据,通过因果关系的分析来回答“为什么”,但可以靠多源混杂全样本,通过相关关系来较好地回答“是...

  • 中医经典里的“神”的论述“神”的观念

    中医经典里的“神”的论述“神”的观念

    神是一个生命完成的最终表达,所谓“得神者昌”。同样,神的没有获得或丧失,则意味着精(气)与形的结合没有成功,或再次失去,意味着一个生命的终结,故云“失神者亡”。 《内经》“七损八益”之房中术,通过对“本”的把握,达到调和阴阳的目的,正是对《太平经》有关“天地生人”理论的反向应用,即所谓“反其本”。 对于上工来讲,从气穴入手,以微小的针,就可自如地调动人体...

  • 中医理论“七方”“十剂”

    中医理论“七方”“十剂”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里的药方便是中医里说的“方剂”,由多种中药按一定规则搭配而成。而在中医理论中,方剂又有着“七方”和“十剂”的不同说法。      七方分类法   七方的说法,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里面提到了“近而奇偶,制小其服”等制作药方的方法,但并不以给方剂分类为目的。   后来,有人提出“制方之用,大、小、...

  • 中医因药施量

    中医因药施量

      因药施量,我们称之为与药相关的量效关系,简称“药量效”。药包含的内容较多,包括药性、药物功效、方药配伍、服药反应及服药方法等。因此,因药施量包括“因药性、药效施量”、“因配伍施量”、“因服药反应施量”、“因服法施量”四部分内容。   因药性、药效施量   一种药物有多效,欲取何种功效决定于其所治疾病。如半夏一两降逆止呕,二两安神催眠。另外,以《神农本草经》药物三品分类法为据,中药有...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中医
  • 提高中药疗效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

    提高中药疗效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

    一般来说,服用药物都会选择用温水、粥等比较温和的食物,其实有些中药如果用酒来送服,更容易发挥作用。这是因为中(成)药里的很多成分,如生物碱及其盐类、甙类、鞣质、有机酸、挥发油等皆易溶于酒中,如果中药用酒送服或经酒浸泡后,有效成分更容易溶出,从而可提高疗效。这些中药主要有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活血化瘀药,如用来治疗跌打损伤的自然铜、云南白药、七厘散等;用来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的香附丸、痛经丸、定坤丹等;用来治疗手足麻木、中风偏瘫的丹参、鸡血藤、桃仁、红花、川芎、当归、穿山甲,以及中成药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等。...

  • 发掘中医药宝库需要责任心

    发掘中医药宝库需要责任心

    几天来,听闻屠呦呦教授荣获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消息,举国欢欣,中医药界倍受鼓舞。青蒿素的发现来自于中医药,正如屠呦呦所说,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的一份礼物。 屠呦呦是一位非常执着和有责任心的团队负责人,在研究屡次失败、出路渺茫的情况下,她毫不气馁、坚忍不拔,能以融汇中西医药的慧眼,从古代医书中识别出峰回路转的信息。 青蒿素的成果,出自40多年前一个被命名为“523”的疟疾防治科研项目。523 团队艰苦奋斗的画面,我至今历历在目。屠呦呦和她的同伴们日以继夜...

  • 中医药名歌

    中医药名歌

    正月红娘上重楼,柽柳出芽牡丹苏;   寄奴牵牛耕熟地,种下瞿麦与藜芦。   二月桑枝结寄生,白头翁拄虎杖行;   踏碎地丁与紫草,还防滑石与钩藤。   三月红花满常山,将军重游羚角涧;   猴姜依然叮赭石,蛤蚧齐鸣使君前。   四月芍药开银花,徐长卿寻鹤草芽;   三七来到陌生地,茜草丛中得儿茶。   五月半夏菖蒲香,艾叶雄黄庆端阳;   白蛇义盗灵芝草,没药怎救合欢郎。   六月荷叶遮浮萍,采下莲子去莲心;...

  • “漐漐”在《伤寒论》书中出现6次

    “漐漐”在《伤寒论》书中出现6次

      “漐漐”,是笔者将正常出汗的标准从“三要素”扩充为“四要素”的关键。从关注《伤寒论》桂枝汤方后注开始,笔者对于“正常汗出”,进行了一些贴近临床且符合经典原意的研究工作。   最早是对于“一时许”位置的考证。藉由这点,形成了笔者早先对于“正常汗出”三要素的总结,即:①一时许;②遍身;③微似有汗。通俗来讲就是三方面的要求:一是时间;二是范围;三是量。同时符合以上三点...

  • 中医之术 如虎添翼 中药之力 药到病除

    中医之术 如虎添翼 中药之力 药到病除

    人一旦上了年纪,身体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毛病,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头晕失眠、心慌气短、胸闷胸痛、腰膝酸软、尿频尿急、胃肠不好……不得不吃药打针住院,但大多是用药时减轻,停药后反复,病情反复难愈。 北京中医疑难病研究会专家张举儒教授认为:中老年慢性病、疑难病之所以迁延难愈,其主要原因就是中老年人都不同程度地出现“精气血阴阳”失衡,脏腑功能下降所致,而所用之药,大多并非针对“精气血阴阳”失衡下方,加之长期服药,五脏六腑都会受到损害,故...

  •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宣教

    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宣教

      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需求,山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根据重点专科、学科、实验室、科研能力、高层次人才等平台基础和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将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中心(治未病中心)、山东省青少年视力低下防治中心、康复医学科、职业医学、健康体检、社区卫生服务的资源进行整合,构建医院多学科交叉的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工作平台,针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青少年人群、康复病人、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开展中医预防保健,促进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了以中医为主、中...

  •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中国文化以和为本

      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经济和文化是两个基本形态,两者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支撑与动力。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世界的显著标志,动物只有物质的需求,没有精神的需求;人类在物质需求之外还有对精神、道德、理想、智慧等的需求,这就催生和孕育了另一种文明形态,这就是文化。   文化的定义见仁见智   文化的定义很多,其中最古老且最有说服力的当推《易·贲卦》所说:“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观察人文现象,以教化天下。文化就是用人文精神教化人,简而言之...

  • 中药药引的作用

    中药药引的作用

    常用的药引有生姜、大枣、葱白、灯芯、白茅根、茶、白糖、红糖、荷叶、藕节等。这些药引主要作用是: 一、引经作用:药引可使各种药物的作用集中于某一部位。如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常用淡盐水送服,因盐能入肾,引药性集中于肾,以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二、增强疗效:如治疗风寒感冒的辛温解表药中,常加入生姜或葱白作药引,增强发汗解表功效。 三、解毒作用:有些生药有毒,加药引以降低毒性,川乌、草乌、甘遂毒性须用药引;生姜可降低生南星、生半夏的毒性。 四、矫昧作用:有些中药苦涩难咽,如治小儿百日咳的鸡苦胆,用白糖作药引,可减...

  • “君子致中和”体悟

    “君子致中和”体悟

    李美娜 山西中医学院傅山学院11级中医班 我跟师山西中医学院白兆芝教授抄方,学到治疗脾胃病知识,尤其是对“君子致中和”这句话有了特别深刻的体会。 “君子致中和”是指君子成人之美,具冲和之德。因为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皆为平和之品,不偏不盛,不热不燥,补而不峻,益而无害,取“君子致中和”之义,所以叫做“四君子汤”。“君子致中和”不仅适用于四君子汤,“中和”...

  • 服中药时如何忌口

    服中药时如何忌口

    人们到医院看中医时,经常听到大夫说,吃这剂药要注意忌口,并详细告知哪些食物不能吃。什么叫“忌口”?实际上所谓“忌口”,就是在服药期间不要食用一些对药效有妨碍和对病情不利的饮食。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高飞介绍,忌口是中医治病的一个特点,历来医家对此十分重视,在《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古代医籍文献中,都有不少这方面的记载。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坏了大夫手。”忌口是古人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来说,在服...

  • 中医解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

    中医解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

      七情太过情志病调摄精神情志养生观   中医认为,正常情况下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情志活动,并分属五脏所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谓:“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若不能很好地保养精神,顺调意志,七情变化超越了常度,任性放纵,过分激动,则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引起许多情志病证和内伤疾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云:“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灵枢·本神》...

  • 中医是实践医学 不是空谈

    中医是实践医学 不是空谈

      经历了系统的中医院校教育,经历了临床的迷惑和探索,现在的笔者已经成为了一个相对成熟的中医临床者。每每看到病人的痛楚得到缓解、消除,每每以中医的理法方药解决了临床问题,特别是西医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便是笔者肯定自己当初选择的时候。身为中医,三生有幸,但是庆幸之余,也不无遗憾——如果大学时能早点接触临床,就不会有初上临床时的那么多迷惑。以下是笔者对中医专业学生“早临床”的几点认识。   早临床能巩固专业思想   和一些学生聊这个问题,取得的共识是,如果在上...

  • 开启中医学理论创新的新时代

    开启中医学理论创新的新时代

      2500多年前,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运用自己的智慧,开创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成为现今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人类古代文明知识体系。然而,中医学创立的以“证候”为核心的独特诊疗体系,却在现代遇到了巨大的挑战。我们经过20多年的研究发现,看似复杂、模糊的的中医证候理论,居然可以用建立现代数学模型的方法表达出来!这一发现可以破解证候动态演变的规律,建立起证候“四特征五阶段”辨证新方法,并有希望重新开启中医学理论创新的新时代。...

  • 中医健康服务之“理”创建中医新辨证体系

    中医健康服务之“理”创建中医新辨证体系

    •既懂得“怎么看”,又明白“怎么干”,中医药事业发展就有了基本遵循,就迎来了历史上最佳战略机遇期,就必然要走上健康持续发展的快车道。 •在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围绕中医药学“理法方药”的学术体系,共同努力做好“四个重点继承”:重点继承中医健康服务之“理”,有效提升中医认知能力;重点继承中医健康服务之“法”,有效提升中医诊疗能力;重点继承中...

  • 中医适宜技术路在何方

    中医适宜技术路在何方

    中医适宜技术通常是指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的中医药技术,也称为“中医传统疗法”,包括针灸、拔罐、熏蒸、推拿、刮痧、敷贴等技术,其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历史悠久,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历代医家的不懈努力和探索,这些技术操作方便,疗效可靠,在各级医疗机构中被广泛应用,甚至很多老百姓都能使用它们来对付一些简单的疾病,因此具有很好的普适性和群众基础。 中医适宜技术发展不均衡 目前的中医适宜技术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在三级医院供不应求,而在三级以下医院中...

  • 中药“三个作用”的基本理论内涵

    中药“三个作用”的基本理论内涵

      笔者在中药理论学习中,深感古代中药书籍与当今中药研究的差异,令后世学者颇多迷惘。同一味中药,不同的书籍中记载的性味归经多有出入,难以统一。例如丹参,《本草纲目》记载其归经为“手少阴、厥阴血分药”;《神农本草经疏》记载为“入手足少阴、足厥阴经”;《本草正》则为“心、脾、肝、肾血分之药”。关于其功用记载就更为纷繁复杂了。   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诸家对中药的认识各有其“偏”,未站在一个相当的理论高度与实践上形...

  • 老中医欧阳恒抱病问诊感动患者

    老中医欧阳恒抱病问诊感动患者

      患者:当时眼泪就下来了   照片的拍摄者周女士说,拍摄这张照片时,只是觉得很感动。她说,照片中的老人名叫欧阳恒,是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老院长、老教授。从2000年她患病起,就结识了欧阳恒,多年来,老人对患者一丝不苟的态度一直深深地感动着她。   “2009年的时候,欧老因为严重的肺气肿住院了,后来身体就一直不太好。”周女士说,原本不想打扰他休息,但因为家里的小孩得了病,实在想找他看,当时考虑到欧阳恒的状况还特意提前了一天向他的学生预约。   和周女...

  • 民国广东的中药业行话

    民国广东的中药业行话

    民国时期,广东地区流行一些中药行话,都是一些很容易明白的行业词汇,说来挺有意思。 表现行业区域派别。 如“泰字号人马”:泰字拆开,就是三、水、人三个字的组合。在抗战之前,广东三水县人经营中药业比较多,为其他各县之冠,后来虽有变化,但三水人仍占相当比重,故一提到“泰字号人马”,行业中人就知道说的是三水人。如“标家”: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不少商号利用港穗近邻特点,联号之间经常互相通报市情,知晓何种货物畅销,就迅速标来,以求得脱手赚取利润,对...

  • 对症下药的中医观

    对症下药的中医观

    对症下药,顾名思义,就是根据症状来选用药物治疗;现在多指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采取适合的方式来解决处理。讲“对症下药”一词,取自于《三国志·魏志·华佗传》,原文见:“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讲的是倪寻和李延两人生病了,都是头痛身热的病,请华佗诊治,华佗认为倪寻应该用下法,而李延应该发汗。于是有人不理解了,华佗解答说:倪寻病的是&ldq...

  • 别让中医下社区成一纸空文

    别让中医下社区成一纸空文

    据调查了解,目前相当一部分中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基本医疗业务水平不高,医技力量还比较薄弱,加上没有医疗特色,没有名医、专家,服务水平跟不上,社区卫生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病人纷纷流向大中医院。尽管各地相继开展了大中医院对口支援基层及其医生晋升前必须到基层工作一年以上的活动,但往往都是到农村乡镇卫生院,很少到城市社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往往被忽略,很少有大中医院医生定期坐诊。 如何提升城市社区中医卫生服务中心(站)的医疗服务功能是值得迫切思考的问题。说实在的,大中医院医生定时下社区比到农村更具有可操作...

  • 什么是中医六经 六经辨证?

    什么是中医六经 六经辨证?

    东汉名医张仲景曾经编写了一本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后人选取其中的外感热病部分,重新编成《伤寒论》。 《伤寒论》全书重点论述人体感染风寒以后产生的一系列病理变化,以及如何进行辩证治疗的方法。其中,张仲景根据《周易》中的八卦,把病症分为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六种.合称为“六经”。六经分布在手足的不同位置,又可分为十二经。 《灵枢·百病始生》中曰: “六经不通,四肢节痛,腰脊乃强。” 阳明经多血多气,太阳经多血少气,少阳经多气少血,太阴经...

  • 学习和继承万友生的中医精神

    学习和继承万友生的中医精神

      当代著名伤寒论大家,驰誉中外的中医热病学者万友生教授逝世已十周年。作为他的学生和女婿,我深深沉浸在悲痛和怀念中,多年来,我一直思索着我们后人和学子,应当学习和继承先生的什么精神?   自强不息   万友生先生(1917年~2003年),江西省新建县人,17岁从高安县念完私塾来到南昌市绳金塔罗家塘,考入江西国医专修院学习中医,该院是由江西省著名中医姚国美先生创办,培养了很多江西省近代优秀中医,如姚荷生、张海峰、姚奇蔚、杨卓寅、王家瑞等。万友生有诗一首,记录当年读书的情景:“罗家塘畔月华明,...

  • 回归经典,修练学生中医思维

    回归经典,修练学生中医思维

    “学校设置中医经典等级考试是很合适的,像英语四六级一样,中医学子也需要这样的检验。”2013级岐黄班学习委员李傅尧如是说。目前,她和其他同学都积极报名了等级考试,并投入到备战学习中。 据悉,北京中医药大学今年首次推出的中医经典考级以《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及温病学名著为考试范围,共设一、二、三个等级:一级是熟练诵记经典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证原文,并掌握其文义、医理;二级是在一级基础上,进一步掌握经典理论的系统性和主要方证间的联系,并增加诵记相应原文;三级是在二级...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