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 第281页

中 第281页

  • 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中药研发体系

    探索新型举国体制中药研发体系

    10月25日,中药资源与大健康产业峰会—首届西部中医药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中药资源学分会成立大会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中华中医药学会会长王国强在会上指出,推动企业成为中药研发主体,探索新型举国体制的中药研发体系。发挥中药资源优势,助推大健康产业。 会前,贵州省省委书记陈敏尔、贵州省代省长孙志刚会见了王国强。贵州省副省长何力出席成立大会。 会上,王国强表示,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必须充分发挥好中药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此次峰会就是要进一步探索中...

  • 古方中开发出现代中药

    古方中开发出现代中药

    2015年,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院士主持完成的“中成药二次开发核心技术体系创研及其产业化”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成果使得我国中医药的发展再次掀起高潮。 在中药大品种二次开发的热潮下,我们不应该忘记中成药能有如今的发展全赖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中西医结合运动,是中西医结合使得中成药进行了第一次大开发。使得中成药成为占据我国医药市场半壁江山的重要品类。 在推动二次开发的过程中,张伯礼院士总会谈起他的导师阮士怡教授对他的培养和教育。作为我...

  • 读名著品中医之《西游记》

    读名著品中医之《西游记》

    《西游记》附录“陈光蕊赴任逢灾,江流僧复仇报本”中写道:陈光蕊的妻子是“面如满月,眼似秋波,樱桃小口,绿柳蛮腰,真个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第五十四回“法性西来逢女国,心猿定计脱烟花”中西梁女王也是:“眉如翠羽,肌似羊脂。脸衬桃花瓣,鬟堆金凤丝。秋波湛湛妖娆态,春笋纤纤妖媚姿。斜红绡飘彩艳,高簪珠翠显光辉。说什么昭君美貌,果然是赛过西施。柳腰微展鸣金珮,莲步轻移动玉肢。月里嫦娥难到此,九天仙子怎如斯。宫妆巧样非凡类,诚然王母...

  • 中医说不清治病机理?如何才能让中医解释自己?

    中医说不清治病机理?如何才能让中医解释自己?

    中医要说清楚治病机理,有效的途径与出路可能是回归中医原有话语系统——让中医自己解释中医,把“西化&rdqu...

  • 徐经世:中医“治未病”理念溯源与再思考

    徐经世:中医“治未病”理念溯源与再思考

    “治未病”始见于《黄帝内经》,其源于医疗,又不限于医疗,是具有中医原创性的健康认知体系,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已成为中华民族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 今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于生乐,起居无节”,因“嗜欲劳目,淫邪惑心”而出现“欲而不达,郁久成疾”的状况在临床上屡见不鲜,更需要通过调节精神情志,使全身气机出入升降通畅...

  • 中国“白求恩”:创造抗疟最快速度

    中国“白求恩”:创造抗疟最快速度

    8月21日,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2000级临床医学院中西医临床学专业的邓长生,坐了26个小时的飞机从非洲回到了南昌,参加大学毕业十周年聚会。 “这些年来,我们只知道他在非洲做项目,但直到我们看到羊城晚报的报道,才知道他把青蒿素带去了非洲,在那儿抗疟8年,我们真是发自内心的敬仰”,邓长生的同班同学,现江西省中医院科研科唐娜娜告诉记者。 10月5日,因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大众开始熟知青蒿素是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

  • 追思熙明同志 共推中医药事业

    追思熙明同志 共推中医药事业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局长张文康: 追思熙明同志,共推中医药事业 我对熙明同志的第一深刻印象还是我当解放军总后卫生部副部长的时候,当时在一次会议上,我跟熙明同志有过亲切的交谈,他就像一位兄长,亲切,随和,很有信心和大家在一起把地方和军队的药政工作做好。 第二个深刻的印象是我从总后卫生部调到国家卫生部之后。熙明同志在广州出差时突发心脏病,我到广州去看望他。从那时起到现在二十多年来,熙明同志一直战斗在中医药岗位上,为中医药而奋斗,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第三个深刻印象是熙明同志很重视中医药的基...

  • 民间中医是中医之根

    民间中医是中医之根

    我从事中医临床四十余年,对民间中医有着深厚的情感,并始终认为,民间中医是中医之根,是中医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上溯岐黄下迨至今,民间中医为人民健康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民间中医古称走方医,即走动在民间的医生,又称草泽医,串医,俗称走方郎中。他们“负笈行医,周游四方”。清代著名医家赵学敏著《串雅》内外编,对走方医进行了详细的记载,其所录大量单方、验方和疗法,包括内治、外治、急救等各科方药,充分体现了走方医贴近民间,及其“简、验、便”的治疗原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

  • 青蒿素专利旁落给中医药知识产权敲响警钟

    青蒿素专利旁落给中医药知识产权敲响警钟

    2015年10月5日我国药学家屠呦呦凭借着发现抗疟疾特效药青蒿素,摘得本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桂冠,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期间,中国科研人员大多没有专利保护概念,也不熟悉国际知识产权规则,此前中国科研人员在青蒿素上的很多论文在发表前,并没有对新的化合物(青蒿素)、制备方法(乙醇提炼)和用途(治疗疟疾)等方面及时申请多个国际专利,而美国、瑞士国家的研发机构和制药公司便开始根据中国论文披露的技术在青蒿素人工全合成、青蒿素复合物、提...

  • 中医五脏并非解剖生理概念 而是结构性功能概念

    中医五脏并非解剖生理概念 而是结构性功能概念

    中医五脏不是解剖生理之实体概念,而是结构性功能概念。它以“四时法则”为核心内涵,同时吸纳了解剖形态的意象思维结果,并纳入到气-阴阳-五行方法论的推理模式之中,是中国式系统思维的产物,本质上是一种系统概念。经过二千多年医疗实践的验证与完善,成为独树一帜的传统生命科学和医学概念与术语。 中医五脏不是解剖生理概念,是一个初级问题,中医初学者就必须明了;然而又是一个高层次问题,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概念,又是怎么形成的?很难作答。现行《中医基础理论》教材虽然也写明了五脏是一种功能性概念,但如何由...

  • 我为基层中医培训现状号号脉

    我为基层中医培训现状号号脉

    中医发展离不开对中医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尤其是基层中医是最贴近老百姓的中医医生,他们的能力和技术如何直接会让老百姓感受到中医的水平。那么目前我国对基层中医培训的现状如何呢?笔者作为一名在基层临床坚持工作近20年的基层中医,对近年来我国基层中医培训的真实状况有所了解。不妨借用中医脉象里的几种专业名词来描述一下。 浮脉 浮脉指的是脉位表浅,轻取应指明显,重按则减但不空虚的脉象。浮脉所描述的情况应该来说是目前基层中医培训的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目前相当多的药品厂家都在为基层医生搞中医培训,美其名曰“绿...

  • 中医药发展大会“一带一路”与中医药国际化

    中医药发展大会“一带一路”与中医药国际化

    近年来中医药在加快国际化进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实施更为中医药走出去创造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在第五届中国中医药发展大会上,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医院、高校、药企的专家们交流了中医药国际化的实践经验,并就如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布局中医药国际化事业,让中医药服务世界人民健康建言献策。本版摘取部分专家观点,与读者分享。 刘敏如:为中医药争取国际话语权 国医大师 当前中医药在国际医药领域处于竞争弱势,甚至得不到主流医药卫生领域的认可。中医药要走出国门,...

  • 做大做强中医 差异发展 和合共生

    做大做强中医 差异发展 和合共生

    专科兴,医院兴;专科强,医院强。近些年来我院通过重点专科建设,中医药特色优势得到充分发挥,扩大了祖研品牌的对外影响力,医疗科研水平和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院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医院通过制定和落实专科发展中长期规划,及时调整、补充建设内容,使专科建设既有宏观指导,又不脱离我院发展实际,有的放矢。并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张琪教授等名老中医的传帮带作用,强化专科领军人才、梯队建设与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对专科建设进行人才和资金政策倾斜,为专科发展积攒了后劲。目前我院各重点专科均形成了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

  • 痛悼胡熙明 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

    痛悼胡熙明 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

    上世纪80年代胡煕明出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担当着掌控全国中医药事业建设与发展工作的历史重任。他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地深入开展中医药行业的考察与调研,并在卫生部党组和时任卫生部部长崔月黎同志的支持下,力促卫生部党组就卫生工作,尤其是中医药事业的建设与发展问题,向党中央呈送了书面报告。中央书记处经过调查研究,及时就卫生工作方针进行了重大调整,做出了“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地位”的重要决定。为了贯彻落实新时期卫生工作方针,传达学习中央书记处的重要指示,卫生部党组决定召开一次史无前例...

  • 中医在“精准”药物研究方面有独特优势

    中医在“精准”药物研究方面有独特优势

    有了“精准”的证候规定,有了“精准”的状态描述系统,以此为参照系,基于统计分析,就可筛选出针对各种病理状态的“精准”药物(或其他治疗手段),同时使中医学对药物作用的认识进一步精准化。从近年来对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手段的进步可以看到,医学诊断的精准化带来的药物研究参照系的精准化,对精准药物研发至关重要的作用。 精准医学助推精准中药研究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中国,居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一位。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

  • 承古纳今 做好中医外治大文章

    承古纳今 做好中医外治大文章

    吉林省松原市中医院康复科成立于2004年,是松原地区最早成立的以中枢神经损伤、软伤康复为主的科室。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患者量逐年上升,患者满意度不断提高,在当地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目标明确,执着坚持 康复科成立之初经历了长时间的惨淡,患者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人把科室主要使用的Bobath手法认为是按摩,后经过一部分患者的治疗,其实际效果博得患者的认可。在执着的坚持下,这个不吃药不打针的科室逐渐壮大起来。以“外治法”为主要发展方向是该科成立之初即确立的目标,“是药三...

  • 经典回归中医临床是关键

    经典回归中医临床是关键

      实现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迫切愿望。笔者作为基层中医人,30多年来没有脱离过临床一线,我的中国梦就是改变中医举步维艰生存现状的中医梦。中医临床服务范围“萎缩”、“异化”的客观现实,成为实现中医梦必须解决的最现实和最迫切的问题,是必须彻底突破的一道门坎。中医学为了临床,中医学源于临床,实现中医梦,临床自有正能量,只要我们能全方位回归临床,适应临床需求是完全能够达到的。   教育回归临床是基础   近期对中医教育诟病和争论的焦点在于院校教育和师承教育上,孰是...

  • 中医郎中对对子

    中医郎中对对子

      民国时期,有个县太爷自以为是天下奇才,喜欢与人比咏诗作对。有一天下雨,县太爷硬要一个看病的郎中与他对对子。郎中无奈,也只好硬着头皮,等着县太爷出题。   县太爷以郎中打着的雨伞为题,道出一联:黑柄双雨伞;   郎中不会对对子,只好顺口打哇哇:银翘八宝盘。   县太爷说:“我出的上联是物件,你对的下联是药名,药名对物件……,嗯,马马虎虎。好!我再出一联你对对看。”说完,眼一瞄,见前面裁缝铺里师傅正拿着尺量布,就以其为题,道出一联:三尺天青缎;...

  • 抓住机遇,大力研发民间中医药

    抓住机遇,大力研发民间中医药

    民间中医药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和医药卫生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完全拥护30年前老革命家习仲勋同志提出的理念:“中医中药来之民间,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提高,再用之民间,为人类造福。”此语指明了中国民间中医医药发展的渊源、宗旨、方向、方法和目标。 30年来,由于党和政府的关心指导,人民群众的喜爱支持,以及同道的坚持努力,我国民间中医药的研究与开发取得了长足进步和丰硕成果。我们更要看到,在新时期,在越来越国富民强的今天,在习近平总书记率领的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人...

  • 中医走近白领 自闭症中医康复 提升中医治理

    中医走近白领 自闭症中医康复 提升中医治理

    “借助合作共建,加快完成由医院向学院的转变,由科室向学科的转变,由医生向学者的转变”,近日,在山东省滨州医学院临沂中医临床学院揭牌仪式上,临沂市中医院院长李凤鸣如是说。 李凤鸣认为,滨州医学院临沂中医临床学院的命名揭牌,既是滨州医学院与临沂市中医医院双方紧密合作的新的起点,也是双方共同发展的新机遇,更是对医院医、教、研综合能力的极大认可。他表示,医院一定全力改善和提供更好的管理、教学和生活条件,实现教学相长,努力建设研究型医院。 (朱卫红 李云亮)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中医...

  • 中医文化颂

    中医文化颂

      中医文化,千年传承;国学精粹,百代宗工。天人相应之整体观念,探究阴阳之道:素问灵枢各九卷,《内经》奠定歧黄古术理论基准;六经分证之辨治思维,博采众家之方:伤寒金匮分两书,“医圣”开启理法方药临床纬经。   神农尝百药,草木虫石谷;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序列上中下三品;伏羲制九针,鑱员鍉锋铍;三部八会,提插捻转,蠲除头足胸百病。鸿儒宿学,春兰秋菊突显一时之秀;人杰地灵,南金东箭融汇百家争鸣。   扁鹊望齐候面色,入腠理入血脉入骨髓,阐发防微杜渐哲理;虢国疗太子危疾,凭砭石凭热熨凭...

  • 谁道中医“慢郎中”

    谁道中医“慢郎中”

    从《金匮要略》记载最早的“人工呼吸”,到“外科鼻祖”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再到中医急救典范“凉开三宝”。在中医古籍中,发病急、病势重,用中医药治疗快速显效的案例不胜枚举。为什么现代的中医急诊却给人“急”不起来的印象,甚至往往被称为“慢郎中”。 细究其原因,约有两点。一是自现代急诊医学涌入后,中医急诊学科阵地渐失,致使中医在急重症救治方面的优势逐渐难以施展。加上现代中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的成果...

    养生秘方 2024-03-06 16 0 中医
  •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结合”一词很早就在我国医学领域中出现,其定义是:以现代医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及手段来继承和发展中医药,中西医学相互补充,取长补短,诊治疾病的医学形式。而在现实的理论和实践中,我们虽然常常使用“中西医结合”一词,但总感觉到有些莫名的别扭甚或是无奈。“中西医联合”一词虽未见有其明确的相关定义,然却经常出现在我们日常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中。二者虽一字之差,然含义迥异,明确这种差异,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结合&rdqu...

  • 《伤寒论》中“酒”之使用

    《伤寒论》中“酒”之使用

    《伤寒论》中提到“酒”的地方有十余处,所用的“酒”分为三类:一类是“酒”,主要用于大黄的炮制,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抵挡汤三方中的大黄均是用“酒”洗;一类是“清酒”,用于药物的炮制,如调胃承气汤中的大黄以“清酒”洗,还用作为煎药的溶剂,如炙甘草汤,以“清酒”七升、水八升混合煎药,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煎...

  • 接纳中医“以人为本”的思维

    接纳中医“以人为本”的思维

      2013年10月27日新华网报道了近日轰动的浙江温岭杀医案,在同情医生、同情患者之余,笔者在想,如果医学可以更多地接纳中医“以人为本”的思维,那么也许这起医学悲剧本可以不发生。   让我们来粗略地回顾一下这起事件的来龙去脉:连某某鼻子患病,去年3月越来越严重,呼吸不畅,还经常头痛,于是就去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看病。医生说他是鼻中隔偏曲和鼻窦炎,就住院做了一个小手术,一个礼拜后出院。刚做完的时候,症状有所减轻,但四五个月后,他就经常抱怨鼻子又呼吸不畅,头疼,睡不着觉。去医院,给他开刀...

  • 读《中医往事》

    读《中医往事》

      在中医几千年的历史上,都有大量名人与中医结缘的轶闻掌故,他们在见证中医的同时,也对中医和后世产生着一定的影响,聚沙成塔,由此而成就了中医文化的丰碑。张存悌教授的《中医往事》一书,犹如春风佛面,使我感受了一场中医文化的洗礼。   浏览书中涉及的名人,张学良、张大千、宋美龄、胡适、梅兰芳、林则徐、苏东坡、郑板桥、戴安娜……,个个大名鼎鼎,妇孺皆知,想不到亲历中医的名人竟有这么多,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这说明什么?说明中医的厚重,中医的伟大!这些名人与中医发生这样那样的往事,是中医最...

    养生秘方 2024-03-06 15 0 中医
  • 中医文献学之吾思

    中医文献学之吾思

    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是你们学习这门课程的第一课,也是我的第一课。 我是教你们文献学的孙灵芝。什么是“文献”呢?“文献”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也。”宋代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文者,典籍也。献者,贤也。”贤者,贤人。简而言之——文是书籍,献是贤人。 各位同学有缘相聚,...

  • 中医院如何开展医养结合

    中医院如何开展医养结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黑龙江省相继出台了一些政策和文件,吹响了促进养老服务产业快速发展的号角。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院的党政领导班子立足于医院自身特色优势的实际,又着眼于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适用于老年人的特点,并结合未来中医药事业与养老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努力将正在建设中的黑龙江中医大二院哈南分院的建设成为“以医带养”“医养结合”模式为主的医养服务机构。 黑龙江中医大二院哈南分院“医养结合”项目将建成为东北三省乃至全国最大的集医疗、康复、护...

  • “方证相对”已成为中医积千年历史厚度

    “方证相对”已成为中医积千年历史厚度

    •“病机”只是“证”这一概念中的“众多本质属性”之一,它不能取代“证”,更不能排斥“证”。 •中医根脉的传承与时代的发展,使“方证相对”早已成为中医积千年历史厚度,融今人研究心血的一大成果。 •方证相应,“证”含“病机”,是仲景学说研究的一座丰碑,是历代医家临证之圭臬,是中医学...

  • “卓越中医”如何炼成

    “卓越中医”如何炼成

    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创校之初,学校就主持编写了新中国中医高等教育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培养和输送了新中国第一批以董建华、程莘农院士为代表的中医药高等教育师资,诞生了承淡安、叶橘泉等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接受并培养了第一批外国中医留学生,为新中国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办学60余年来,“摇篮”里相继培养走出了12位国医大师,而她并没有躺在功劳簿上沉睡,几代人青蓝相继、薪火相传,这个金色的&ldqu...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