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181页
-
传统中成药“退烧三宝”
安宫牛黄丸 来源于清吴鞠通《温病条辨》。该药由黄连、郁金、栀子、水牛角浓缩粉、牛黄、朱砂、雄黄、麝香、冰片等药材配伍而成。剂型为大蜜丸,每丸重3.3克。本药清热解毒作用最强,目前多用于:①温病温邪化火热人心包出现高热烦躁、神昏谵语及小儿惊风抽搐之症;②中风痰厥昏迷不醒(初期服之以降血压)等症。亦可用于肝昏迷、慢性肾炎尿毒症。成人服用每日1次1丸;3岁以内小儿每日1次,1/4丸;3—6岁每.日1 次,1/2丸,或遵医嘱。 局方至宝丹 来源为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该成药由水牛角浓缩粉、琥珀、安息香、雄黄、...
-
中医治疗体虚感冒(上)
素体虚弱之人易患感冒,且感冒反复难愈。中医对体虚感冒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中医将体虚感冒分气虚、阳虚、血虚、阴虚四型。 阳虚感冒症见平素自汗怕冷,易感冒(天寒尤甚)。患者恶风寒,不发热或低热,头身疼痛,甚则骨节酸楚,或头晕目胀,无汗或自汗,面色白光白,喷嚏流涕,咳嗽痰稀而白。舌淡胖,苔薄,脉沉细弱。治宜扶阳解表,散寒疏邪。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玉屏风散化裁。基本方:麻黄10克,制附子12克(单独先煎1小时),细辛3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川芎10克,桔梗10克,葛根10克,羌活10克,甘草3克。头身困疼...
-
防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中医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5月7日印发甲型H1N1流感(猪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为公众防疫开出中药处方。1.太子参10克、苏叶6克、黄芩 10克、牛蒡子10克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适用于素体虚弱,易于外感的人群。 2.大青叶5克、紫草5克、生甘草 5克煎服方法:每日1J良,清水煎。早晚各一次,3~5服为宜。专家解析:具有解毒清热功能,适用人群:面色偏红,口咽、鼻时有干燥,喜凉,大便略干,小便黄。3.桑叶10克、白茅根15克、金银花12克煎服方法:每日1服,清水煎。早晚各一...
-
盛夏暑湿感冒中医治方
盛夏季节,气温较高,加之雨水很多,空气潮湿闷热,人们容易出现中暑症状。而很多病症又都与湿邪有关,所以盛夏应防湿邪侵袭。 湿既是一种致病因素,又是一种病理产物,它与脾胃密切相关。湿邪的存在,不同程度会影响脾胃之气的升降、胃的受纳及肠的传导,从而导致口苦、口黏、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薄不爽等现象。 中医认为,湿为阴邪,好伤人体阳气。因其性重浊黏滞,故易阻遏气机,病多缠绵难愈。不仅如此,湿邪亦好伤脾阳,因脾性喜燥而恶湿,一旦脾阳为湿邪所遏,则可能导致脾气不能正常运化而气机不畅,脾气不升,水液随之滞留,...
-
中医辨治老年肺气肿疗效好
中医辨证分型治疗老年肺气肿, 有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120例为门诊患者。 男84例,女36例;年龄61~79岁; 病程3~16年。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参照中华 医学会呼吸病学会2002年《慢性阻 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 中医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 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 为以下四型:痰热内壅型、肺气虚 弱型、肺脾两虚型、肾不纳气型。 二、治疗方法: 1.痰热内壅型症见咳嗽气急, 胸闷烦躁,面红口干,痰黄粘,舌 红,苔黄腻,脉弦滑。以清...
-
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
2009年5月1日至12月15日,我院共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13例,在治疗中发现中医药治疗该病独具优势,不仅疗效确切、耐药性低、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少,还有抑菌、抗病毒、解热镇痛、免疫调节等标本兼治的综合功效。因此,积极而慎重地研究治疗甲型H1N1流感的有效中药,是大众卫生保健的需要,也是我国特有的优势。现就甲型H1N1流感中医辨治思路与方法做一探讨。 时行疫毒感染是根本病因 疫毒指是较六淫病邪损害更强,具有强烈传染性的一类病邪,又称非时之气、疠气、杂气等。疫毒致病的两大特征是传染性强、临床表现相似。据...
-
小儿感冒中医疗法大全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称感冒,四季皆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季节发病率高。小儿感冒多见挟痰、挟滞、挟惊等兼证。 辨证论治 1.常证 (1)风寒感冒证 [证候]发热轻,恶寒,无汗,头痛,鼻流清涕,喷嚏,咳嗽,口不渴,咽部不红肿,舌淡红,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治法方药]辛温解表。荆防败毒散加减。 (2)风热感冒证 [证候]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鼻流浊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干渴,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指纹浮紫。 [治法方药]辛凉解表。银翘散加减。...
-
中医辨治哮喘(自拟方)清肺渗湿汤
哮喘急性发作期辨证思路 辨寒热:辨寒热的有无,辨寒热的喜恶,辨遇寒热的反应,辨口咽,辨排泄物,辨舌苔,辨脉。通过以上的辨识,区分寒证或热证。 辨诱因:遇风、花粉、霉味以及其他气味而发作者,多为风哮;因气候因素、着衣受凉发作者,为寒哮。因精神因素而发作者,以热哮(少阳郁热)证为多见;经前或经期哮喘发作或加重者,以热哮证(少阳郁热)多见。 辨哮喘发作的季节、昼夜节律:热哮证,包括肾虚热哮证、少阳郁热证,发作时间多见于夏秋两季;寒哮证,包括肾虚寒哮证,以秋冬两季为多见;少阳郁热证,以晨间咳嗽...
-
用中药香袋 防小儿流感
民间有用中药香袋预防小儿流感的习俗,临床对83例儿童预防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疗效满意。 方法:取薄荷、葱白各4克,剁成细粒;再将菊花、荆芥、紫苏、苍术、桂皮、大茴香、辛夷、细辛各2克,粉碎成粗颗粒与薄荷、葱白粒混匀,装入塑料薄膜药袋。再用花布做一小布袋,将中药袋口向上置人布袋中。将布袋系在小儿胸前,嘱其每天早、中、晚至少闻药香气9次。药袋每20天更换1次。 体会:据中药理论,菊花、薄荷能清散风热,常用于治疗风热感冒;桂皮、紫苏等能发散风寒,用于治疗风寒感冒。中药有效成分通过小儿呼吸被吸人体内,起到预防感冒的作用。...
-
风寒感冒中医针灸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气机开合受阻所致,症状多表现为怕寒、头痛、鼻塞、流清涕等,通常在冬春、秋冬交替季节发生较多。对于风寒感冒引的起头痛、鼻塞等症状,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康复科葛亚博主治医师建议,可取印堂、太阳穴针刺,每天一次,每次留针15分钟,就能较好地缓解症状。 他解释说,印堂、太阳穴属于人体经络的经外奇穴,印堂穴位于人体的面部,两眉头连线中点,有散头部风邪、通窍止痛的功效。此外印堂穴还位于督脉之上,与任脉相通,而任督二脉对人体十二经脉起着维系与沟通作用。故针灸印堂穴不但能治头部...
-
治流感三型五方:中医师黄省三
黄省三《流行性感冒实验新疗法》中医验方,是岭南地区防治流行性感染性发热性传染病特色疗法之一。半个世纪过去,甲流又在广东乃至全国流行,重新发掘整理名医经验,可以为当今防治甲型H1N1流感提供科学借鉴。 黄省三(1882年~1965年),名思省,番禺人,广东省名老中医。幼时即随父习医,19岁学成行医故里。1910年迁居省城广州南关西横街医寓“黄崇本堂”。1924年离穗赴港,在香港跑马地礼顿山道设馆行医,开始接触外国医学,购进显微镜和实验设备,并聘请两位留学德国的西医师协助,求诊者甚众,名...
-
胃病患者治感冒用中药好
天气渐凉,稍不注意就会伤风感冒。专家提醒胃病患者,最好用纯中药制剂抗感冒。这是因为许多感冒药中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成分,例如速效伤风胶囊、感冒清、康必得、感康、复方大青叶片、维C银翘片等,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醋氨酚、必理通、索密痛、百服宁,为解热镇痛药,对胃黏膜有一定的刺激性,尤其是胃溃疡患者,药物会加剧胃黏膜损害,造成溃疡复发。 风寒感冒:荆芥15克,防风15克,水煎后代茶饮。这道茶适合风寒型的感冒症状。 风热感冒:金银花20克、连翘15克,水煎后代茶饮。这道茶适合风热型的感冒,即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外,...
-
百岁老中医的慢性咳喘膏
百岁老中医钟一棠,系浙江省宁波市中医院首任院长,1915年生,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1992年被评为全国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钟一棠老先生治咳喘,创有慢性咳喘膏方,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缓解期,偶有咳嗽,或气喘,动则更甚,或平时无明显症状但时时发作者。 钟一棠老先生立意,慢性咳喘病人,因长期咳嗽,伤肺之气阴,久病迁延不愈,由肺及肾,而致肾之真元损伤。治法宜益肺气,养肺阴,补肾阴,用南沙参、北沙参、党参、瓜蒌皮、款冬花、杏仁、紫菀益肺气、养肺阴、...
-
枇杷叶类中成药治验咳嗽
强力枇杷膏(无糖型):久 咳伴糖尿病者最适用 案例:60岁的胡大妈患有 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发现血糖升 高3个月。不久前的一天,因运 动后出汗而咳嗽,自我诊断为 “咳嗽复发”,曾服急支糖浆4天 未见效,且出现口干、易饥、消瘦 症状,故到某医院中医科求诊。 中医师见她除久咳劳嗽外兼有 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快 速血糖检查血糖偏高,故诊断为 肺阴虚、糖尿病待排查(建议定 期复查)。给予强力枇杷膏f无糖 型1口服。7天后,症状缓解;续服 16天症状消失。随访1个月,未 见复发。 强力枇杷膏...
-
中医抗击耐多药肺结核有实效
日前,浙江省丽水市中医院“中西医结合肺结核诊疗规范的研究”课题,先后获丽水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和2015年浙江省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院近年来探索中西医结合攻克耐多药结核病防控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成果颇丰,该院已成为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结核病定点中医院,并是丽水9县(市、区)结核病防治诊疗中心和浙江省耐多药结核病定点医院。 丽水市中医院院长刘忠达介绍,包括肺结核病在内的呼吸内科为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重点学科、原卫生部重点专科。2010年7月,该院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创建以结核病为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