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179页
-
外感后久咳中药方治愈
外感后久咳难愈在临床较为常见, 临床多为刺激性干咳,是以喉痒或咽部 不适致咳嗽为主、少数有咳痰为特征的 疾病。采用中药治疗外感后久咳难愈患 者7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治疗门诊就诊外感后咳嗽难愈患者 79例,其中男44例,女35例;年龄 7~72岁,平均28.7岁;咳嗽时时间最短3 周,最长8周。 本组患者就诊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受 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咳嗽 初起时均有外感症状与体征,可有发热 畏冷、鼻塞流涕、咽痛或咽部不适、头 痛、体倦等,并经过抗炎抗病毒等对症 治疗后,外感症...
-
大便失禁 中医脐疗法
大便失禁,就是气体、液体和固体粪 渣不由自主地排出肛门。大便失禁在重 危老年患者及瘫痪卧床老年患者中发病 率居高不下,是医院、养老院护理中常遇 到的问题。不规律的粪便刺激,使会阴部 皮肤经常处于潮湿、污染状态,易发生皮 肤红肿、溃烂。当皮肤破溃感染时,可深 及肌层或延伸至阴囊、阴唇等,严重影响 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需频繁更换衣物 被服,给护理工作造成诸多困难,已成为 医疗、护理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临床 对大便失禁的老年患者进行中药敷脐治 疗,经过半个月2个疗程的治疗,效果显 著,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共...
-
哮喘 中医的辨证施治
哮喘属于难以治愈的疾病,只有早期就诊、辨证施治才能奏效。寒性哮喘 喘咳急促,胸部胀闷,痰多色白或清稀而有泡沫;或有头痛、恶寒、发热,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治以宣肺化痰定喘。细辛3克、麻黄6克、白芥子6克、甘草6克、陈皮 10克、白芍10克、干姜10 克、桂枝10克、半夏10克、五味子10克、苏子10克、莱菔子10克、枇杷叶10 克、茯苓10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热性哮喘咳喘哮鸣,痰稠色黄,胸闷隔满,或发热面赤,呼气延长,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苔黄,脉滑数。治以清肺化痰定喘。麻黄6 克、甘草6克、杏仁10...
-
中医辨治肺系久疾
肺胀常继发于哮病、肺咳等肺系久疾之后,因肺气长期壅滞,肺叶持续膨胀,不能敛降而胀廓充胸,以胸中胀闷、动则尤甚、气短而喘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多因久病肺虚、痰瘀潴留、复感外邪诱使病情发作或加剧。本病病位首先在肺,继则影响脾、肾,后期病及于心。因肺主气,开窍于鼻,外合皮毛,主表,卫外,故外邪从口鼻、皮毛入侵,每多首先犯肺,导致肺气宣降不利、上逆而为咳,升降失常则为喘,久则肺虚,主气功能失常。若肺病及脾,子耗母气,脾失健运,则可导致肺脾两虚。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伤及肾,肾气衰惫,摄纳无...
-
中医辩证论治疗肺心病
肺心病是一种起病急、病情重、变化快、死亡率较高的一种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绝大多数是由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迁延不愈。最后影响心脏使整个机体运转失常而致肺心病发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困素。在肺心病的急性发作阶段,以西医治疗为主,抗菌素能迅速控制病情的发展和改善症状,结合中医的整体观点和辨证论冶。据资料表明,中西医结台治疗肺心病,在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方面,基本上不用洋地黄类强心剂仍可取得较好的疗效。在缓解期,则以中医治疗为主。 中医辩证论治 (1)肺肾气虚。痰浊壅肺型,治以益气补肾.化...
-
中药治颈淋巴结结核疗效满意
颈淋巴结结核是外科常见病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少年为多。运用中药治疗本病86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中男性52例,女性34例;年龄 6~15‘岁者42例,16~25岁者24例,26~45 岁者15例,大于45岁者5例;病程2~6 个月者48例,7~12个月者20例,l~2年者18例。 临床表现:初起颈部一侧或双侧单个或多个核状肿块,推之可移,皮色不变,亦无疼痛。病情发展,核块与皮肤粘连,有轻微疼痛。化脓时皮色转为暗红,肿块变软,脓肿破溃及脓液稀薄,夹有败絮样物。疮...
-
咳嗽伴痰中带血 麦门冬汤加味处方治之
张某,女,61岁,2014年7月11日初诊。 患者因咳嗽伴痰中带血半月余,来诊前已经抗炎、止血输液治疗,咳嗽仍甚,痰黄白相间质稠,痰中有鲜血,怕冷,大便不实,体倦乏力,舌苔薄黄,质偏红,脉细数。 因思今年乃甲午之年,属土运太过,在泉之气是阳明燥金,因此下半年火燥明显,7月份正当炎暑,肺金受邪,故选陈氏麦门冬汤,拟方如下: 麦冬、天冬各15克,党参15克,紫菀10克,桑白皮15克, 法半夏10克,白芷6克,竹叶10克,钟乳石25克(先煎),山萸肉10克,炒白术10克,炙远志6克,五味子10克, 浮小麦30...
-
中药止咳首先要区分咳嗽类型进行治疗
冬季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特别初冬气温下降幅度较大,儿童及婴幼儿抵抗力较低,易受风寒发生呼吸系统疾病,引发咳嗽是宝宝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咳嗽会出现在感冒的前期、伴发症状或者后遗症状。用中药止咳首先要区分咳嗽类型进行治疗,如风寒咳嗽、风热咳嗽、肺热咳嗽等,否则效果适得其反,加重病情。 冬季咳嗽多数由风寒感冒引起,但随着病程延续,咳嗽类型会发生转化。风寒感冒引起的风寒咳嗽症状表现为:咳嗽痰白,鼻塞流清涕,声重不清,或兼发热恶寒无汗,头身痛、痰鸣。舌苔白。风寒咳嗽主要进行针对风寒感冒的用药治疗就可起到...
-
哮喘中医特效防治良方
春天哮喘的发病率很高。祖国传统医学对于哮喘的调理、防治颇有研究,认为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下面是几款哮喘患者可常用的防治药膳。 杏仁猪肺粥:杏仁6克、猪肺100克、大米50克。将杏仁去皮尖,洗净。猪肺洗净,切块,放人锅内焯水后,再用清水漂洗净。将洗净的大米与杏仁、猪肺一起放入沙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成稀粥,调味即可,随量食用。具有宣肺降气,化痰止咳的功效。适用于哮喘属于痰饮内盛者,症见咳嗽、痰多、呼吸不顺,甚则气喘,喉中哮鸣,胸脘满闷等。 莱菔子粥:莱菔子20克,大米50克。用水先煮莱菔子,取汁约100毫升...
-
小儿顽咳反复感冒 中药方
小儿易感补气健脾 小儿反复感冒,常因免疫功能低 下导致,中医辨证为肺脾气虚型,症 见反复发热,咳嗽,打呼噜,盗汗, 舌淡,苔白,脉细弱。用自拟中药方 治疗本病,可取得满意疗效,现介绍 如下。 方法:取太子参、炒白术、茯 苓、银柴胡、川贝母、桑白皮、苏 子、白芥子、莱菔子、炙甘草各5 克。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每次 100毫升。 赵一峰 小儿顽咳喝冬花汤 中医认为,小儿顽固性咳嗽多为 肺虚引起,表现为反复咳嗽,咳声低 弱,痰少,舌淡,苔白,脉细弱。中 药款冬花具有润肺下气,化痰止嗽的 作用;川贝母能清热...
-
中医治咳嗽痰多三法
治慢支咳嗽方 处方与用法:枇杷叶20克,茶叶10 克,水煎服,日1剂, 5天为1个疗程。 功效:化痰止咳,清热宣肺,主治慢支发作,咳嗽频频;痰多色白或微黄,脉数。有失眠现象者,可上午、中午服药,晚餐后不宜服药。 (单宝) 老人痰多 中药熏嘴 老人如果痰多的话,可以尝试中药热熏气疗法:将嘴张开,以适当距离对着有热气的水杯熏。热水内浸泡适量中草药,水温在50摄氏度以下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3次,能清肺化痰。 热水浸泡的药物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桔梗,能开宣肺气、祛痰,适用于外感风寒、咽喉肿痛、痰多者,一般使用3~9...
-
哮喘 中医食疗是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哮喘是以呼吸困难、气喘急促,甚则喘鸣有声,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主要特征的呼吸道疾病。严重者可导致终身不愈。中医的哮喘包括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心脏性哮喘等兼见哮喘症状的一类疾病。本病的治疗,除了按照医嘱服药、运动、休息之外,中医的分型食疗也是非常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一、寒症哮喘症见喘息气逆,呼吸急促,喉中哮鸣有声,胸膈满闷,咳痰稀薄、色白、有泡沫,或粘腻量少,咯吐不爽,面色晦滞而青,口不渴,或渴喜热饮,形寒肢冷,或兼恶寒发热.头身疼痛,天冷或受寒易发,苔白滑,脉弦紧。病属寒饮伏肺,阻滞气道,肺失宣畅...
-
百日咳中药汤 热毒咽痛饮
痰热蕴肺型百日咳,表现为病起7~10 天后咳嗽剧烈,呈阵发性、痉挛性,咳声短促,伴面红目赤,泪涕交流,深吸气时,发出一种特殊的鸡鸣样的回声,呕吐粘痰或食物,舌红苔黄,脉数。发病日少夜多,延续 2~6周不等。用中药治疗本病效果好。 方法:取蜜炙百部15克,胆南星6克,炙麻黄、炙甘草各3克,硼砂1.5克。前四味水煎2次,混合后,将硼砂溶于药液中,分3次口服,每日1剂。此方为3~5岁患儿用量,其他年龄酌情增减,但硼砂量不得超过3克。据介绍,用本方治疗百日咳180 例(服药3~9剂),总有效率为95%。 胡慧娟 热毒...
-
中医治阴虚肺热咳嗽体会
临床使用生萸芩银汤治疗阴虚肺热咳嗽260例,取得较好疗效。 一般资料:26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2岁。慢性支气管炎86例,肺心病42例,外感后咳嗽52例,慢性咽炎48例,其他32例。 诊断标准:主症:咳嗽痰少,咽干口燥,口渴痰稠,痰黄(或白),有汗(或盗汗),大便干,尿黄少,脉数。次症:夜咳难眠,腰酸乏力,痰中带血,心慌心烦,咳嗽阵发,夜不能卧等。 方用生萸芩银汤,药物组成:生地、玄参、银花、菊花、麦冬各20克,山茱萸、甘草各8克,黄芩、桑白皮各10克,枳壳6克。上药加水600毫升浸泡30分钟,...
-
百日咳症状与中药治疗方
百日咳症状分卡他期与痉咳期。卡他期 一般为1~2周,开始有类似感冒的症状。3天左右后症状减轻,唯咳嗽加重,渐渐转变成阵发性痉挛性咳嗽。痉咳期 痉咳发生时,先是频繁短促的咳嗽十多声以至数十声,患者处于呼气状态,随之是一次深长吸气,但此时喉部仍是痉挛状态,气流通过紧张狭窄的声门发出一种高调的吼声,如鸡鸣或犬吠样。 1、百部、桑白皮、杏仁各6克煎水,化入冰糖1克,分3次服。 2、天竺子(南天竹的果实)、炙百部、秦皮、河白草、腊梅花各12克,水煎,分3次服。 3、天竺子30克、百部30克、胡桃肉60克煎水,加入冰糖60克,...
-
中医治疗咳嗽三案例
案一:张某,女,42岁,2008年11月5日初诊,自诉从3年前起,每临冬季则咳喘不止,并反复感冒,咳声低沉,频频不止,动甚则气促。曾多次诊治服药,处方皆为疏肺化痰之品,无效而来求治。 观其气怯形寒,形体消瘦,舌质暗红不泽,脉沉弱无力,此乃肾督虚寒,虽咳当治肺,但此患者若不温肾阳则不能治愈,立法以肾为主,肺肾同治。方药:附子6g,炙麻黄5g,细辛3g,熟地12g,肉桂5g,炒干姜5g,五味子5g,鹿角霜9g,补骨脂6g,白芥子6g,炙甘草5g。10服,水煎服,每日一服。 二诊,服药后咳喘皆平,嘱调节饮食,...
-
嗳气 中虚水饮内停辨证处方 体会中药的量效关系
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在临床中,以具体的病例为研究对象, 以功效为立足点, 体会中药的量效关系,是件十分有趣的事。以下就病案剂量改变对疗效的影响进行讨论。 案一 王某,女,24岁,于2016年3月9日初诊。患者胃中不适近两年,空腹嗳气为多,进食后缓,饮水后不适。胃中时有泛酸。大便3至4日一行。舌质淡红,舌苔薄少,脉沉细。 诊断:嗳气。辨证:中虚水饮内停。处方:生姜泻心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用药:生姜5片,干姜3克,炒党参15克,旋覆花10克(包煎),茯苓10克,枳实10克,黄连3克,炙...
-
治咳喘如何选用中成药
早春时节,是感冒咳嗽和痰喘的多发季节。由于病邪侵入气管与脏腑,引起肺脏与气管黏膜发炎,分泌物增多,加之肺脏排异作用,故发生咳嗽。因为疾病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咳嗽的症侯也因之各异。下面介绍几种用于咳喘的中成药。 一、感冒咳嗽: 1.通宣理肺丸。为多年经验配方,具有发汗解表的功能。该方以紫苏叶、麻黄、葛根散风解热以祛在表之风寒;配伍苦杏仁以增强平喘作用;前胡、桔梗止咳;陈皮、茯苓、法半夏、甘草、枳壳祛湿化痰;黄芩去肺热止嗽。全方对内有湿痰而又因外感引起的咳嗽,效果最佳。 临床上用于风寒咳嗽及兼有湿痰者。症见咳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