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183页
-
神阙拔罐治荨麻疹 跖筋膜炎中药外洗
神阙拔罐治荨麻疹 慢性荨麻疹是临床常见的多发性、顽固性 及过敏性皮肤病。神阙穴拔罐是利用拔罐对神 阙穴及其周围皮肤产生良性刺激,通过穴位皮 部一络脉一经脉一脏腑的关系,传达治疗信息, 发挥祛风散热、调整脏腑阴阳、经络气血的作 用,泻蕴结在肌肤之风热邪毒,达到清热解 毒、活血化瘀、通络止痒的功效,从而达到治 疗荨麻疹的目的 方法:取神阙穴(肚脐),嘱患者取仰卧 位,取真空拔罐器施罐于神阙穴上,3~5分钟 后取下,用同样方法连拔3遍,以所施术穴位 皮肤潮红为度。每日1次,疗程为1个月。 汤华 跖筋膜炎中药外洗...
-
中医方解网友疾病
来自网友缘: 咽喉炎喝什么 给你推荐下面三种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酌情选择。 金银花茶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效,对于咽部红肿热痛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可酌情加冰糖或蜂蜜饮,或配上菊花、竹叶代茶饮。 生甘草茶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的功效,甘草生用,其清热解毒止痛、润肺止咳的功效更为突出。特别适用于痰热咳嗽、咽喉肿痛的咽炎患者,可单用煎服,也可与桔梗同用,以增加宣肺祛痰、利咽止痛的功效。 胖大海茶具有清热润肺、利咽解毒、润肠通便的功效,能缓解肺胃热盛引起的咽喉肿痛、咽痒不适、声音...
-
治寻常疣 中风关节肿痛
治寻常疣经验 方法:取细线1根,长10 厘米以上,选择最大或最早出现的疣体(母疣)作为结扎对象,用线结扎其基底部(平正常皮肤处),结扎后患者感到局部略有痛感,但无明显不适,打好死结,防松动脱落,剪去丝线多余部分,1~3周后母疣坏死脱落。一般在母疣脱落后1周,其它疣体常可自行消退或变小。如母疣已除1周后,其它疣体无明显变化,可对其中符合结扎条件者加以结扎除去。本法愈后不留疤痕。 主治:寻常疣。 白兰香 治中风关节肿痛 方法:取当归尾、落得打 (又名积雪草)、宣木瓜、千年健、伸筋草各20克,忍冬藤、土鳖虫、红...
-
肚脐遇冷即出水液中医处方
韩某,女,42岁,因脐间遇冷出水三年前来就诊。患者自述于3年前无明显原因出现肚脐中央遇冷即出水液,水液稍黏,无明显异味。症状严重时双手、双脚、面部接触冷水即有水液冒出。辗转多处就诊,无明显疗效。 查看患者体稍丰,面色暗黄,言语尚有力,脐部未见异常。问之经带,则曰:带下色黄量多异味,行经多夹杂血块。腹诊则见脐下及两侧压痛拒按。舌质红,苔薄略黄,脉滑尺略沉。 患者症状奇异,一时尚无明确辨证思路。沉思良久,始悟患者有两条明证可征,一为带下量多色黄为下焦湿热,二为月经夹杂血块,腹诊脐周压痛为瘀血之指...
-
功能水肿喝芪豆汤 中药敷脐治银屑病
功能水肿喝芪豆汤 有很多老人发现自己小腿部经常水肿,到医院检查之后又没有心、肾等器质性病变,营养也不缺乏,医学上把这种水肿称为功能性水肿,也叫良性水肿。可以喝芪豆汤调理。 方法:取赤小豆50克,用清水浸泡2 小时;黄芪15克,与泡好的赤小豆一同人锅,加水煎煮至豆烂为止,放凉后食用,每日1次,连续吃7日。 刘新元 中药敷脐治银屑病 中医认为,银屑病多由情志内伤、饮食失节所致。由于病情迁延,反复发作,顽固性瘙痒使患者身心遭受巨大痛苦,用中药敷肚脐可有效缓解症状。 方法:取桃仁、当归、牡蛎、黄芪、白鲜皮各1...
-
伤口不愈中药熏洗
中医认为,伤口感染久治不愈,多因患者 在手术中失血过多,引起机体气血失调,经络 阻滞,瘀血停留,燥热浊气聚于患处而发病。 用中药汤剂直接熏洗患处,作用快捷迅速,效 果良好。 方法:蒲公英30克,苦参、黄柏、白芷、 木鳖子、连翘各12克,金银花、赤芍、丹皮、 甘草各9克。将上药共倒人砂锅或搪瓷盆中煎 煮。水开15分钟后,滤出药渣,趁热熏蒸患 处。待药温降至40℃时,用镊子夹一无菌纱布 蘸着药液擦洗疮面。将疮面脓血分泌物擦洗干 净,伤口覆盖大黄油纱,用无菌纱布包扎。每 日熏洗1次,每次60分钟。伴随着分泌物的 逐渐减...
-
临床实践中发现伤湿止痛膏的新用途
伤湿止痛膏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外用药,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疼痛、关节酸痛、肩背腰痛、跌打损伤、四肢麻木等症。由于其具有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祛湿通络之功效,所以人们在临床实践中又逐渐发现了伤湿止痛膏的许多新用途。 头痛将伤湿止痛膏剪成2厘米大小的正方形,贴于两侧太阳穴、二眉之间的印堂穴或者疼痛处,5~10分钟,疼痛可缓解。 感冒取伤湿止痛膏一张,贴于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24小时换一次,直至病愈。 胃痛可取风油精数滴,滴于肚脐处,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并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也...
-
中医治疗眼脸浮肿
眼睑浮肿俗称肿眼泡。多见于青春女性及体弱多病的老年入。前者由于内分泌紊乱,血管神经不稳定所引起,常见月经期、失眠、情绪波动、对某种物质过敏(如荨麻疹)等;其特点眼睑浮肿消退较快,呈周期性与季节有关。后者由于全身疾病 (心肝肾贫血,低蛋白等)所致;其特点呈现苍白性眼睑浮肿,气候寒冷时加重,晨起、劳累、失眠、平卧浮肿加重,常伴有下肢浮肿、眼睑水肿不易消退。两者都是因为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眼睑皮下组织疏松、液体积聚所引起。尚有因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的眼睑浮肿,见于海绵窦血栓、副鼻窦肿物等,其特征是低头时浮肿加重。...
-
慢性疲劳 中药洗浴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长期疲劳为突出表现,同时伴有低热、头痛、肌肉关节痛、失眠和多种精神症状的症候群,体检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其主症是原因不明的持续或反复出现的疲劳,且疲劳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不少于6个月,疲劳感经充分休息后仍无法缓解。次要症状是健忘或(和)注意力不易集中、咽喉炎等,部分患者可见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触痛及肌肉痛,或多发性非关节炎性关节痛。 大部分患者皆伴有头痛和不同程度的失眠。采用中药药浴法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获得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法:取佩兰、鸡血藤、夜交藤、炙黄芪、合欢皮、...
-
孙浩老中医的几种外治方药和用法
小儿夏季发热,常见病因有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和小儿夏季热。因小儿服药困难,可以用外治法治疗,且外治方药用药少、价格低、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疗效不亚于内服药。现将我院孙浩老中医的几种外治方药和用法介绍如下。 沐浴法 藿香、香薷、竹叶、大青叶各30克,豆卷30克,薄荷、浮萍各15克,煎10分钟左右,共煎汁2000~2500毫升,滤去药渣,倾入盆中,待水温降至40℃~50℃时,置患儿于水中,半仰卧,频频用手带水在患儿腋下、胸、背、手足心等处抚摩,约10~15分钟后,将患儿抱起,擦干身体,...
-
中医偏方去头皮屑
头皮瘙痒、头皮屑脱落是一种头皮的单纯糠疹,由毛囊发炎所致。中医认为,这与感受风热有关,除讲究头部卫生外,还可选用以下中医偏方去头皮屑。 桑白皮煎药液去皮头屑 桑白皮50~100克,煎药液2500毫升洗头,每周1次,有去头皮屑和防脱发作用。 皂角去头皮屑 皂角50~100克捣碎,加水500~1000毫升煎。先以温热水洗去头上灰尘、油脂,再以皂角液洗两遍,然后以清水冲洗干净。每周两次,连洗数周,头皮屑可消失。 菊花叶子去皮屑 菊花叶子40片,清洗干净后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煎煮,煮成绿色的汁液后,放凉,然...
-
阴虚便秘饮中药汤 阴囊湿疹苏叶外治
阴虚便秘饮中药汤 处方:桑葚、枸杞子各20克,玄参 15克。 用法:上药加水300毫升煎煮30分 钟,于饭后半小时温服,每日分2次服, 每日1剂,连续服用3~5剂。治疗期间 多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少食油炸、辛辣 及刺激性食物。 主治:阴虚便秘(症见:形体消瘦、口 燥咽干、手足心发热、大便干燥如羊屎, 舌红少苔,脉细数)。 刘 晗 阴囊湿疹苏叶外治 处方:取紫苏叶(干品)150克。 用法:将紫苏叶其中的50克研为细 粉备用,剩下的:100克加水煎煮。先用紫 苏煎液浸洗患处(可待药液变温后使 用),再用...
-
治中耳炎经验 治水疱型脚癣经验方
治中耳炎经验 方法;乌贼骨、黄连各20克,蜈蚣 10克,冰片l克。将上药研成细粉,装入 小瓶中,加入100毫升蒸馏水,密封备 用。先用棉棒蘸生理盐水洗净耳内道,药 液摇匀后用棉签蘸取涂于耳内道。 主治:中耳炎。症见耳内肿胀疼痛, 流黑臭或青白稀脓。 陈蓓 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经验 方法:芫荽籽6克,陈皮、神曲各9 克,生姜3片。水煎分3次服,每日1剂。 主治: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路光华 治骨关节损伤经验 方法:血竭、没药、乳香各20克,红 花、桃仁各15克,栀子、伸筋革、鸡血藤、 透骨草、桂枝...
-
习历代家传中医秘方、验方
吾友甘肃高台县魏宁仁医生,其祖上自隋唐时期便已业医济世。其幼承庭训,习历代家传中医秘方、验方。兹录其秘验方六则如下。 1.治各种风湿病方:独活20克,桑寄生20克,羌活10克,鸡血藤50克,炮毛姜50克,秦艽15克,焦杜仲15克,怀牛膝20克,川断20克,制狗脊20克,川芎15克,炒白芍15克,生苍术15克,苍耳子(炒、打)15克,威灵仙15克,土鳖虫(亦可用地龙)10克,土茯苓10克。水煎服。加减:病情重者加蜈蚣2条,全蝎3克研粉冲服(每日2~3次分冲);胃痛加制延胡索(捣)15克,炒川楝子(捣)...
-
预防中暑 增进食欲
夏日的高温让人们极度不适,人们的胃口也变得越来越差,在这样的天气里,如果我们多喝点汤汤水水,不仅可以预防中暑,还可增进食欲。 冷饮西瓜汁:将西瓜瓤500克,去籽,放入榨汁机中打成汁状,加入500毫升凉开水及适量白糖和少许盐,在冰箱中略冷却后饮用。本品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的作用。 西瓜翠衣饮:西瓜鲜外皮(西瓜翠衣)200克,洗净切碎,加水适量煎煮15分钟,待凉后去渣取汁,加白糖适量,代茶饮。本品具有清暑热、利小便的作用。 双花茶:金银花10克,绿茶3~5克,开水浸泡,代茶饮。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作用,...
-
刮痧可有效缓解“发痧”中暑症状
中暑,中医亦称“发痧”,轻者主要表现为大汗、口渴、无力、头晕、眼花、耳鸣、恶心、心悸、注意力不集中等,刮痧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 先将患者转移到一个荫凉避风的地方,解开上衣,暴露颈部、背部、胸部、上肢、下肢等部位,用边缘光滑的水牛角板(因其有清热定惊、凉血解毒作用)蘸上香油、滑石粉或其他润滑剂,与皮肤成90度或45度角进行刮拭,一般是由上往下刮,胸部由内往外刮。如没有水牛角板,也可用一些边缘光滑的嫩竹板、瓷汤匙、玻璃棍、木梳柄等代替。 每个部位刮3-5分钟,以出痧(紫红色的痧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