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第180页
-
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临床中药方
针对咳嗽变异型哮喘患者的临床症 状,应用中药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介 绍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为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共 3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18例;年龄最 大53岁,最小6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 长达半年。全部病例均经临床检查,x线 摄片,:PPD试验等,排除肺结核、肺肿瘤及 气管异物等病。经肺功能测定及支气管扩 张剂试验属阳性而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 喘。 临床表现:阵发性咳嗽,咳嗽时气逆 作呛,干咳少痰,面红目赤,甚至呕吐。咳 过则如常人,一般无发热,肺部检查无重 要体征。舌红苔薄,脉弦略数...
-
小儿感冒中药沐浴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沐浴治疗小儿感冒,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治疗方法:金银花、板蓝根、柴胡各10克,荆芥、紫苏叶、防风各7.5克,薄荷5克,混合均匀,研成粗粉装入布袋,将药袋放入水小并煎取药液1000毫升,加入适量冷水,使水温适宜,沐浴患儿全身,时间15—30分钟。每袋药物每天沐浴2次。 点评:中药沐浴透皮给药外治法系将疏风解毒之药洗浴患儿体表,使邪热毒气迅速由皮毛而出。方中金银花、板蓝根清热解毒、凉血利咽,金银花具有解热抗炎作用;荆芥...
-
中医应对体虚感冒(下)
三、血虚感冒 多见于素体血虚和产后、失血之人。症见身热,微恶风寒,面色无泽,头晕痛,无汗或汗少,唇甲色淡,心悸多梦,气怯声微,或有咳嗽,或口渴咽干。舌淡苔少,脉细弱。女性患者平素月经量少,色淡。治宜养血解表,疏风散寒。用葱白七味饮、荆防四物汤化裁。基本方:荆芥10克,防风10克,当归15克,熟地10克,川芎12克,白芍15克,葛根12克,豆豉10克,甘草6克,葱白12 克。热重者加银花、连翘;咳嗽加杏仁;口渴加天花粉、芦根;心悸寐差加酸枣仁;血虚甚者加太子参;纳呆加麦芽、神曲。 四、阴虚感冒 多见于素体阴虚,...
-
感冒嗓子疼 中成药
感冒不妨根据嗓子疼不疼来选药。若嗓子疼、流鼻涕、咳黄痰,可选用带解毒字样的感冒药,如银翘解毒颗粒等;而嗓子不疼、流鼻涕、咳白痰、怕冷,则可选用带有清热字样的感冒药,如感冒清热冲剂等。 需要注意的是,治感冒尽量只吃一种药,选择合理的复方制剂很重要,不要几种药物一起服用,常见的药物及用法如下。 感冒清热冲剂:温开水冲服,每次1袋,每日2次,具有疏风散寒、解表清热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感冒软胶囊:口服,每次2~4粒,每日2次,具有散风解热的作用,常用于治疗风寒感冒。 银翘解毒颗粒:温开水冲服,...
-
中药香袋防治感冒
冬季,体质虚弱的老年人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中药香袋来预防感冒,下面介绍两种中药香袋的制作方法。 香袋一:藿香、苍术、艾叶、肉桂、山柰各3克。将方中各味药去除杂质,粉碎成末,外用密致的小布袋包装后制成香袋。每天佩戴于胸前,距鼻子15厘米左右,晚间置于枕边,每3周更换1 次,连续佩带9周,可有效预防感冒。 香袋二:辛夷、艾叶、肉桂、白芷、干姜各3克。将方中各味药去除杂质,粉碎成末,外用密致的小布袋包装后制成香袋。每天佩戴于胸前,距鼻子15厘米左右,晚间置于枕边,每3周更换1次,连续佩带9 周,可有效预防感冒。 (张琴)...
-
风寒感冒 中医妙方
风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好发于冬春季节或气候突变之际,症状为恶寒、无汗、流清涕、打喷嚏、关节酸痛、咳嗽、咳稀白痰等,若不及时治疗或误治,一部分病人可转为支气管炎、肺炎、甚至心肌病等,或诱发本身的慢性病,并使之加重。因此早期正确的治疗十分重要。 祖国医学在治疗外感风寒方面很有经验,认为服用温散之品可以取到良好的效果,现介绍一方供读者选用:桂枝5~10克,麻黄3~5克,白芍10~15克,大枣3-5枚,细辛1~3克,干姜5~10片,法半夏5~10克,炙甘草3~5克。服该方2~3剂,可奏解表散寒,温肺止咳之...
-
中西医法教你防感冒
最近几天冷空气频繁转换,很多人容易感冒。这帅我们搜集了中西医法教你防治感冒。 防感冒:用鼻呼吸,按住两个穴 第一,不要张嘴,尽量用鼻子呼吸。 第二,讲话的时候手按着合谷、列缺两穴。一个指头点着合谷穴,一个指头点着列缺穴,一 边说话一边揉动合谷穴、列缺 穴,就能起到防范作用。因为合 谷穴治感冒、治咳嗽、治鼻腔不 透气;列缺穴治胸闷、治咳嗽、治感冒。 中医食疗加穴位:有效防感冒 随身带瓶漱口水用防风、板蓝根、连翘这三种药加上菊花、生甘草,可以煎成汤水,装在小瓶里随身带,有时间就含一口漱口,能起到预防作用。如果...
-
防治感冒的中药方
季节变换的时候,气温持续变化较大,流行性感冒也进入了高发期。为了预防感冒,很多人将治疗感冒的西药当作预防感冒的药物服用,而滥用感冒治疗药物预防感冒是不可取的。 很多治疗感冒的西药反复使用会使人体产生耐药性。人体对一种药物产生耐药性后,下次再使用此类药物治疗时只能加大剂量,且治疗疾病的效果也会减弱。相比之下,中药预防感冒的效果较好,而且具有反复服用不易产生耐药性、毒副作用小的优势。 下面为您介绍一个防治感冒的中药方:太子参10克,苏叶6 克,黄芩10克,牛蒡子10克,每日水煎服,连服3日,就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
-
外感发热不退中医方
处方:柴胡18克,黄芩、水牛角粉(先煎)、丹皮、法半夏各10克,生姜、甘草各8克,红枣4枚,党参、桔梗各12克,生地、白芍、葛根各15克。 用法:用清水4碗煎余1碗半,分2次服,隔4—6小时服一次。当天服药,次晨多可退热。小儿按成人体重比例酌减用量。 功效主治:解肌退热,凉血平肝。主治外感发热不退,中医辨证属热入营血型。症见外感发热数天不退,入夜热甚,或稍高热即易抽搐的小儿,可伴咽痛、流涕,少咳嗽,身疼,舌红,脉弦数。 专家点评:此方是小柴胡汤合犀角地黄汤化裁而来。方用小柴胡汤加桔梗、葛根解肌退热,对少...
-
中药擦浴治疗外感发热
中医将发热分为内伤发热和外感发热。外感发热多由感冒、流行性感冒引起,临床上退热方法虽有很多种,但用中药擦浴不仅降温快,还能消除高热带来的头痛、全身肌肉关节痛等,比酒精擦浴效果更好,用中药擦浴治疗外感发热首先要对症治疗,对于不同类型的发热要使用不同的药物。 一、外感风寒:主要症状是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声重,鼻痒喷嚏,流涕清稀,咳嗽痰多,肢体酸痛,舌苔薄白,脉浮紧等。可用荆芥、羌活、防风各10~20克,加水100~200毫升,煎20分钟。 二、外感风热:主要症状为发热恶风或微恶寒,头痛,鼻塞流脓涕,...
-
基于伤寒与温病辨识中东呼吸综合征
起源并蔓延于中东,散发于欧美,传播于韩国,输入于我国的中东呼吸综合征,由于死亡率较高,对国际社会及我国有较大的威胁,加强对此病症的感染预防控制管理,加强对此疾病的防治研究,加强对密切接触者的健康监测等,是非常紧迫的重要工作。 对此疾病目前西医药还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和防治疫苗,选择中医药防治疫疠传染病的实践探索和应用经验,发挥中医药防治急危重疑难病的特色和优势,此时就显得十分必要和及时。依据中医辨证施治的特长,笔者从临床角度,谈对此疾病的诊断治疗的初步认识和思路。 中医对此病病机的认识 资...
-
夏季防治热伤风中医调理全功略
夏季感冒中医又称为暑湿感冒,是夏天特有的感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热伤风。热伤风的发热和秋冬季感冒是有区别的,是发热重、恶寒轻,一般病人没有寒冷的感觉,只是发热,出汗多但是不解热。因此,如果夏天的热伤风还像冬天感冒一样吃退烧药,效果不但不好,而且还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 热伤风的内因,包括身体内热,消耗过大、天气热睡不好觉、活动太少等。外因包括冲凉水、空调温度过低、睡觉不盖被子、长时间吹风扇等。症状主要是头痛、流鼻涕,有时候稍微有一点发烧。 热伤风不是流行性感冒,没有传染性。但是热伤风可以诱发一些疾病的发作,比如慢性气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