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第325页
- 
	
	
黎医黎药在全民健康中发挥的作用及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黎医黎药是中华民族医药的瑰宝, 是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医药, 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和民族特征。在中医药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传承与发展黎医黎药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 是5 000多年文明的结晶, 在全民健康中应该更好发挥作用。长久以来, 黎族人善于利用天然药物, 在长期与自然共生共存的过程中, 积累了多种可入药的动植物品种, 这也与当地生态环境优良、动植物品种多样有直接关系。目前调查记录的黎族常用草药有800余种, 可见黎药资源极为丰富[1]。...
 - 
	
	
葛洪首用壮医药藤疏肝减肝龄
葛洪,字稚川,东晋丹阳句容人,约生 于公元284~363年,自号抱朴子。 传统医学认为,树有年轮记岁月,人有 年龄知花甲。五脏有年龄知衰老程度,暴脾 则伤肝,肝功下降,肝龄自然高于常人。肝 主疏泄,肝藏血,肝龄高低与疏泄藏血功能 的好坏有直接的关系,如何真正减肝龄,是 中医养生保健探寻的课题。 肝龄高疏泄差,气急太过则血随气逆, 气机郁结,血行不畅,毒素沉积形成瘀血, 附于血管经络,而引发血压升高,诱发心肌 梗塞、脑梗出血。久气难消则引发抑郁、烦 躁易怒、健忘头痛、失眠多梦、心悸、胸闷气 短、心痛等症状表现。...
 - 
	
	
对外传播要突破中医药翻译瓶颈
中医翻译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发表了大量的论文,出版了几十部专著、词典和教材。在中医译著方面,几大经典著作基本都有相关的英译本,其中《黄帝内经》就有14个英语翻译版本;在中医翻译方面,人才队伍也不断壮大。尽管中医翻译相比以前,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还存在不少问题,存在着发展瓶颈,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 首先,尚未建立系统的中医翻译理论体系。 中医翻译虽然走过了几个世纪的历程,许多专家和学者在中医翻译理论上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总体来说,存在重技巧、轻理论的倾向,理论研究还不够系统。纵...
 - 
	
	
针药结合是中医治疗体系的核心内容
针药结合是祖国医学治疗手段中的重要组成部 分, 是中医治疗体系的核心内容, 也是中医治疗思想 的高度概括。针灸和中药是传统中医两种重要的治 疗手段, 作用方式却截然不同, 针灸通过刺激体表的 腧穴, 激发经气, 运行气血, 使局部气机疏通, 并可通 过传导感应的作用使经气传达至病所, 从而调整人体 虚实, 改善机体功能。而中药则是通过内服或是外用 的方式被人体组织吸收, 以药物的偏性纠正人体的偏 性 [1] 。二者形式虽异, 但都是基于中医的阴阳精气、 经 络脏腑、 气血津液等理论, 所以具有结合应用的可能 性。医...
 - 
	
	
一根银针治好了数千患者 中医药和中华文化
大多数中医医生一辈子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工作,为患者解除疾苦,向大众传播中医,身上不见得有多么耀眼的光环,只是做好自己,用好中医。煤炭总医院针灸科副主任医师王淑斌就是这样的代表,10余年的职业生涯中,她用一根根银针治好了数千患者,并给上百位国际友人在治疗的同时宣传了中医药和中华文化,搭起友谊桥梁。 “漂洋过海来扎针” 86岁的米哈伊尔患有严重三叉神经痛,在黎巴嫩试过了各种治疗方法,都没能让疼痛得到缓解。一次,他在电视上看到中国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在介绍针灸的节目,立刻就被这种...
 - 
	
	
桂中壮族民俗药用防病养生法
桂中地区,位于广西中部偏北。在 这二万六干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 林茂密,动物繁多,药物资源十分丰 富,给壮族人民的预防保健、药物养生 带来得天独厚的条件。笔者多年行医 于壮乡,发现壮族人民诸多方面的民 俗药用防病养生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节日民俗药用防病养生 1.春节期间,用石菖蒲水浸泡白 馍。制法是:先以糯米蒸饭,熟后舂成 白馍,待白馍冷硬后,放入水缸中,加 水盖过馍面,每50升水加入袋装石菖 蒲100~150克,浸泡。吃时,把白馍捞 出煮糖水或煎吃。 2.二月初一的鸡矢叶糕。制法是: 以鸡矢藤叶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