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辨 第12页

辨 第12页

  • 辨清体质 调理痛经

    辨清体质 调理痛经

      女人每个月月经来潮时,80%的人会感受到隐隐作痛,专家表示这是正常的痛经。但是有的人一痛就是一整天,甚至是整个经期,或者经期前后,都会产生剧烈疼痛,这就严重影响到了生活。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妇科专家黎敏表示,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及其前后,出现小腹或腰部疼痛。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原发性痛经在生育之后即可得到缓解,继发性痛经则是女性生殖器官产生病变引起的疼痛。经过中医治疗,药线点灸,中药外敷等方法可以调理气血,治疗痛经。      痛经的原因   黎敏介绍,痛经产生的原因是由体内寒、湿、热邪、情志因素...

  • 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宫腔积血辨病与辨证结合

    中医对先兆流产的认识 宫腔积血辨病与辨证结合

    王丽娜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的临床经验 先兆流产(threatened abortion)是指妊娠28周前出现少量阴道出血,无妊娠物排出,随后出现阵发性下腹痛或腰背痛的病证[1]。先兆流产患者在B超检查时,若子宫腔内、子宫壁和孕囊(或者胎膜)间存在无回声区域,即绒毛膜下血肿,提示患者有宫腔积血[2]。国内外研究表明,宫腔积血与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异常产科结局有关[3,4]。目前西医治疗先兆流产合并宫腔积血主要应用孕激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辅以抑制宫缩、抗感染等药物治疗,疗效不甚乐观...

  • 带下为妇科常见病 止带先辨虚实祖传止带效方

    带下为妇科常见病 止带先辨虚实祖传止带效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沈宁   带下为妇科常见病,上海沈氏女科止带颇具疗效优势。   止带先辨虚实   实者多见湿热下注。湿热之生,一则在脾,失健而困;二则膀胱,不渗而留。其治清热利湿。燥湿选用苍术、黄柏、苦参、茯苓、生薏苡仁、椿根皮;渗湿选用萆薢、猪苓、泽泻、石韦、车前草、桑白皮、白鲜皮、白花蛇舌草;清热选用生栀子、野菊花、黄芩、公英、连翘。   虚者脾虚下陷,冲任不固而绵绵如带,所谓“十女九带,十带九虚”。其治健脾举陷。健脾选用党参、白术、山药、...

  • 原发性痛经 中医三型辨治

    原发性痛经 中医三型辨治

      原发性痛经又称功能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的痛经,以青春期多见,常在初潮在1~2年内发病,约占痛经90%以上。临床表现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伴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呕吐等,并随月经周期而发。多因先天不足,肾气未盛,或气血不足,胞脉失养,或气血运行不畅,经期感受外邪,客于冲任,不通则痛。中医分以下三型辨治,疗效满意。   气滞血瘀   经前或行经时腹痛及腰,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紫黯有块,块下痛咸,周期及经量正常,舌苔薄,质黯瘀斑,脉弦。治宜理...

  • 陈慧侬:创立清抗汤辨治免疫性不孕

    陈慧侬:创立清抗汤辨治免疫性不孕

    全国名中医陈慧侬从事妇科临床多年,对于免疫性不孕症的治疗颇有心得,临床疗效确切,笔者有幸随诊左右,深得教诲,今将陈慧侬治疗本病经验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免疫性不孕是指由于免疫性因素而导致的不孕,约占不孕症的20%~40%,其中包含有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抗卵子抗体等各类免疫性不孕。而临床上以抗精子抗体产生所导致的免疫性不孕最常见。多是由于女性生殖道的炎症和损伤,造成生殖道的生理屏障破坏,精子及其抗原引起免疫应答而产生。 陈慧侬认为免疫性不孕多由于房事不节、经期产后或宫腔手术操作,...

  • 妇科疑难病 心身同治 五行辨治 针药并用

    妇科疑难病 心身同治 五行辨治 针药并用

    王小云,女,汉族,籍贯河北,出生于1954年8月。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协作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妇科重点学科带头人。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教学名师,全国首届百名杰出女中医师,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妇科分会会长。主持国家科技部等各级科研项目40余项,获成果奖14项,出版专著3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 我师承首届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和岭南名医李丽芸教授,从医40余年,悉心研究历代医学论著,博采百家,在撷取前人理论精华和反复临床实践中,拓展新路,形成了自己...

  • 经前烦躁症的“辨病论治”

    经前烦躁症的“辨病论治”

    “病证结合”辨治经前烦躁症 经前烦躁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 PMDD) 又名经前焦虑障碍、 经前心境恶劣障碍, 指 在经前1周反复出现的一系列躯体、 精神及社会交往 方面的综合症状, 月经来潮后症状减轻, 月经结束后 症状消失, 常严重干扰育龄期妇女的经期生活, 是经 前期综合征 (premenstrual syndrome, PMS) 的一种严 重类型 [1] 。 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2] , 约有20%- 60%的育龄妇女患有PMS;...

  • 不孕症辨治特色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则方药

    不孕症辨治特色 多囊卵巢综合征治则方药

    时间:2022-07-29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5版  作者:张秋仔 全国名中医吕绍光是福建省立医院主任医师,临证50余年,擅长治疗妇科内分泌系统疾病,尤其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笔者有幸跟诊学习,兹将吕绍光治疗不孕症,尤其是因PCOS而致不孕的经验介绍如下。 辨治特色 首重调经《济阴纲目》有“求子之法,莫不先调经”。吕绍光认为,治疗本病重在调经,重建月经周期。临床常分为3型论治。①闭经型:以调经合剂(定经草、马鞭草、益母草、当归、川芎、香附等)加减治疗。②崩漏...

  • 朱文元辨治不育症举验

    朱文元辨治不育症举验

    朱文元现为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主任医师、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现把朱师治疗不育症的经验介绍于下。 肾阳虚案 靖某某,男,32岁,2007年8月16日诊。婚后7年未育。刻诊见:头晕,腰疼膝软,肢冷畏寒,倦怠乏力,性欲淡漠,舌淡苔薄脉沉细。精液常规检查:精子计数1000万左右,活动力差。 诊断:(肾阳虚型)不育症。 治法:补肾壮阳。 方药:附子10g,桂肉6g,熟地24g,覆盆子15g,肉苁蓉12g,五味子10g,枸杞18g,杜仲15g,山萸肉10g,...

  • 痛经 中医辨证

    痛经 中医辨证

    痛经:患者,女,36岁,2007年9月23日初诊。患者每行月经小腹痛,以胀痛为甚,经色黯黑夹有血块,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大便稍结,尿黄,舌质淡红,苔薄黄,脉弦。 辨证为: 肝郁气结,气血瘀滞。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2克,枳壳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川楝子15克,丹参10克,郁金10克,延胡索10克,甘草6克,蒲黄10克,五灵脂10克。连服3剂,嘱患者忌食辛辣油腻之品。复诊,腹痛消失,月经量减少,再进原方2剂,以巩固疗效,嘱患者每逢经前1周服中药3剂,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而告愈。...

  • 国医大师张志远辨治月经病经验举隅

    国医大师张志远辨治月经病经验举隅

    月经病是指月经的期、 量、 色、 质发生异常, 以及伴 随月经周期出现明显不适症状的疾病, 是妇科临床的 多发病 [1 ] 。国医大师张志远先生治疗月经病, 从阴阳 气血整体出发, 强调女性以血为本, 以血为用, 气血为 女子濡养的根本, 重视调益冲任二脉, 以通为要。现将 先生治疗月经病经验摘录于下, 以飨同道。 1 痛经 妇女正值经期或行经前后,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 甚则剧痛至昏厥者, 称为 “痛经” 或 “经行 腹痛” [2 ] 。《诸病源候论...

  • 妇女“带下病”的中医辨治

    妇女“带下病”的中医辨治

    俗话说:“十女九带”,当妇女阴道内,常有分泌物绵绵不断地流下来,称为“白带”或“带下”。有“带下病”者常感觉到下体不舒适或瘙痒难耐,严重者常伴随身体疲倦感,进而影响生活作息。 古人将“带下”分为青、赤、黄、白、黑5种,临床上,并不能只凭色泽而定其寒热属性,仍应结合分泌物的质地清稀或浊黏、病程多久、有无腥臭味而定。“带下病”常见分型如下: 1.脾虚型:多见“带下&...

  • 闭经治法 辨证化痰祛瘀通络处方

    闭经治法 辨证化痰祛瘀通络处方

    陈某,女,29岁,2014年10月10日初诊。 患者因“月经4月未至”就诊。形体丰腴,已婚未育。病史:患者14岁月经初潮,行经正常,3年前因无明显诱因下出现月经稀少,每3月后闭经, 便服“黄体酮”,药停则月经稀少,3年来体重增加15公斤左右。 现身高约155厘米,体重70公斤,月经120余天未至,带下量正常,色白质稠,偶有胸脘满闷,神疲乏力,舌红苔薄白,脉沉滑。子宫附件B超未见异常,性激素全套正常,早孕实验阴性。 诊断:闭经。...

  • 经行肿胀临床颇不乏例 辨证分型施治

    经行肿胀临床颇不乏例 辨证分型施治

    经行肿胀 经行肿胀,临床颇不乏例,而医籍记载中论述较简。若以治诸水饮法,投之分利,甚则攻逐,此舍本逐末,仅取一时之快也。故仍当辨证审因,以期进一步求得对本病证治之认识,提高临床疗效。 《医宗金鉴》有言:“水之为病多喘促,气之为病多胀满”,因其病机不一也。试析本病主症,经行之际,或前或后,妇女觉肢体“肿胀”,面目发紧而浮,触诊之间,指下觉肌肤紧胀、充实,望之则皮薄、浮泽,少数患者亦有按之没指之象,此称为“肿胀”。其小便多利,尿涩者少...

  • 卵巢功能早衰病因及发病特点 辨证要点

    卵巢功能早衰病因及发病特点 辨证要点

    卵巢功能早衰是一种多病因所致的卵巢内卵泡耗竭或被破坏而发生的卵巢功能衰竭,通常指月经初潮年龄正常或青春期延迟,第二性征发育正常的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持续性闭经和性器官萎缩,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升高,而雌激素降低,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绝经期症状的综合征。 目前教科书上认为女性卵巢功能减退是一个逐渐进展的过程。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卵巢功能早衰,代表着卵巢功能逐渐下降的三个不同阶段。卵巢功能早衰是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终末阶段。西医认为由于病因不明,无有效的治疗药物。而用中药治疗,可改善症状,延...

  • 痛经验方 红糖辨证选用

    痛经验方 红糖辨证选用

    痛经是困扰中青年女性的一种常见疾病,轻者尚能忍受,重则疼痛难忍,伴腰部酸痛,必须卧床休息,甚至面色苍白,冷汗淋漓,四肢厥冷。蒲辅周老中医为中医界泰斗,治疗痛经常用以下验方,简单有效,都有红糖在里面,味道应该也不错,可辨证选用。 茺蔚老姜汤 茺蔚子(益母草代亦可)1两,煨老生姜1两,红糖2两。 煎取3碗,分3次热服。治疗经行腹痛,每月行经时服之,多年痛经往往亦愈。 当归艾叶汤 当归1两,生艾叶5钱,红糖2两。煎熬取3碗,分3次温服,每月经期服。...

  •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不孕症

    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病因病机 辨证论治不孕症

    沪上朱氏妇科是当今妇科重要流派之一,肇始于朱南山先生,奠基于朱小南先生,发展于朱南孙教授,至今已历百年。第三代传人朱南孙临证七十余载,长期从事中医妇科临床、教学与科研,医术精湛,享誉全国,尤其在治疗女性不孕症方面有独到经验,深受患者广泛赞誉。 不孕症是指生育年龄的妇女,配偶生殖功能正常,无避孕性生活至少12个月而未孕的情况,分为原发性不孕和继发性不孕两大类。目前,不孕症已成为影响人类发展与健康的一个全球性医学和社会学问题,病因十分复杂,其中因排卵障碍引起的不孕症约占女性不孕症中的25%~30%。...

  • 痛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痛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妇女在行经前后,或正值行经期间,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剧痛难忍,常可伴有面色苍白、头面冷汗淋漓、手足厥冷、恶,心呕吐等症,并随着月经周期发作,称为“痛经”,亦称“行经腹痛”。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子宫发育不良、子宫过于前屈和后倾,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内膜呈片状排出(膜样痛经)、盆腔炎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等。中医治疗,按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气血虚弱分型治疗。 气滞血瘀: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行经量少、淋漓不畅、血色紫黯有血块,或呈腐肉片样物,压下则疼痛减轻,胸胁乳房作胀...

  • 四种类型辨治痛经

    四种类型辨治痛经

      痛经,多见于未婚或婚后未孕的青年妇女,疼痛通常发生在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主要症状是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并有全身不适,严重时会影响日常生活。中医称痛经为“经行腹痛”,在临床上可分为寒、热、虚、瘀等四种类型辨治。   寒证   临床表现为小腹寒冷,按腹部热敷痛可减轻,经量少,色如黑豆汁,面色青白,食欲差,舌质淡红,舌苔白腻。治疗时,可酌情选用以下具有散寒止痛、温通血脉的验方。   方一:吴茱萸5g,茴香3g,艾叶10g。水煎,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下。于经前3天开始,连用6剂。...

  • 治妇科疾病重视哲学思辨 传承要守住初心

    治妇科疾病重视哲学思辨 传承要守住初心

    姚氏妇科的创始人姚寓晨(1920—2014年)1942 年毕业于上海中国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后师从上海内科、妇科名家方公溥。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60 余年,为首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姚寓晨擅长女科,针对社会环境、地理气侯等特点,结合自己的临证实践,逐步形成“源《内经》、宗仲景、法景岳、效傅山”的学术思想和“论治先后天不忘肝脾肾,探求内外因不忘痰瘀滞”诊治妇科疾病的“时...

  • 原发性痛经 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很好

    原发性痛经 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很好

    痛经是指女性在经期前后,出现小腹及腰部疼痛,甚至痛及腰骶,严重者可伴恶心、呕吐、冷汗淋漓、手足厥冷,甚至昏厥,给工作、生活带来一定影响。临床可将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针对原发性痛经,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很好。 ●气滞血瘀型:若月经前1-2天及经期小腹冷痛,得温痛减,属于寒症;若痛甚于胀,经行时有血块排出,排出后腹痛减轻,属于血瘀。治法:温经散寒,化瘀止痛。方药:吴茱萸3克,小茴香、川芎、甘草各6克,桂枝、干姜各5克,当归、法半夏、香附、延胡索各10克,乌药9克,白芍12克,水煎服。也可用中成药&ldquo...

  • 妊娠甲亢 谈六经八纲辨证方法

    妊娠甲亢 谈六经八纲辨证方法

    陈某,女,27岁,孕妇,2014年10月16日初诊。 患者主诉心慌1月。患者一月前(妊娠10周左右),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2014年10月10日就诊于北京宣武医院妇科,检查胎儿发育正常,建议内分泌科就诊,予查甲功五项均异常:T3 3.00mmol/L,T4 229.40mmol/L,FT3 7.1pmol/L,FT4 27.79pmol/L,TSH 0.01uIU/L,诊断“妊娠甲亢”,予丙硫氧嘧啶4粒,每日三次,口服。患者担心影响腹中胎儿,未敢服用,经人介绍求诊冯世纶,刻...

  • 子宫切口假腔经期延长从整体辨证予经验方原方

    子宫切口假腔经期延长从整体辨证予经验方原方

    近来年,子宫切口假腔一词在妇产科临床中被越来越多地提及,作为剖宫产术后的远期并发症[1],其造成的经期延长,行经时间超过7天以上,甚至淋漓半个月至20天方净,给患者造成了严重的心理负担,影响了患者的正常生活。西医学称本病为子宫切口愈合不良[2],是指剖宫产后由于子宫切口缺血或感染导致愈合缺陷损伤血管、组织坏死、缝线脱落、切口裂开等致子宫切口愈合不良,目前公认的原因主要为子宫切口位置不当及切口反复感染[3]。而西医目前治疗本病尚无有效而可靠的方法。导师雷磊教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带头人,湖南中医药...

  • 妇女带下病辨证食疗

    妇女带下病辨证食疗

      妇女带下病,除应对症治疗外,还可进行辨证食疗,也有很好的辅治作用。现列举数例,以供参考。   白扁豆60克,水煎加食糖代茶饮,并食白扁豆。或白扁豆炒后研末,米汤冲服。健脾利湿止带。   冬瓜子30克、冰糖30克,冬瓜子捣末加冰糖,开水炖服,每日两次。也可将冬瓜子炒焦研末,开水冲服。   山药30克(去皮)、莲子30克(去心)、薏苡仁30克洗净,放入砂锅,加水800毫升,用文火煮熟后即可食用,每日服食1次,一周见效。适宜脾虚型白带异常。   莲子30克(去心),枸杞30克洗净,加水800毫升,...

  • 月经病的不同辨证分型推荐不同用药

    月经病的不同辨证分型推荐不同用药

    月经是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月经不调也时有发生,而调经药如何服用也较为特殊。月经不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或出血量的异常,及月经前后出现的腹痛等其他全身症状。 女性的月经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即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祖国传统医学认为在月经的不同阶段,人的气血表象也不同,其治疗重点和用药原则也不一样。因此调经药的服用时间是疗效的关键,而且症状不同,服药时间也不一样,必须适时服用。 对于月经量少的人,多由气血亏虚、气血不足、肾虚或精血不充引起,服药一般选在月经结束后,用药半个月左右;而月经过多患者主...

  • 辨证治疗带下病

    辨证治疗带下病

      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疗效满意。根据带下病的临床表现,分型为虚寒(脾肾阳虚)型、湿热(毒)型。治疗上以健脾除湿、温肾止带及清热解毒、利湿止带为基本治疗法则。   虚寒(脾肾阳虚)型: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清稀或黏稠无臭味,淋漓不断,神倦肢重,纳少便溏,面色白光白或晦黯,腰酸痛,小腹冷感,小便频数,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而缓。   治宜健脾除湿、温肾止带,方用完带汤(《傅青主女科》)加减:山药、白...

  • 产后痹辨证经验 辨阴阳偏盛 辨寒热偏盛

    产后痹辨证经验 辨阴阳偏盛 辨寒热偏盛

    •妇人分娩或流产后百日内,因调护不慎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酸楚、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怕风、怕凉为主要表现的痹病,称为“产后痹”。 •路志正强调了解产后痹的起因、变化、转归,结合舌脉,寻找主症、兼症,分辨本虚标实的部位及因果关系,遵循疾病的规律来治疗。 妇人分娩或流产后百日内,因调护不慎而出现的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酸楚、麻木,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怕风、怕凉为主要表现的痹病,称为“产后痹”。国医大师路...

  • 中医对痛经的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中医对痛经的病因病机 辨证施治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痛苦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称为痛经,又称“经行腹痛”。成诗黔致力于岐黄之术40余年,具有深厚的中医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拿手多种中医内科病证(包含疑难杂症)的医治,尤拿手于医治妇科疾病,临床疗效显著,并因而望重杏林,笔者有幸成为成老的弟子,跟师学艺,非常敬仰成老的崇高医德和精深医术,教师医治痛经颇有独到之处,现将笔者跟师成老医治痛经领会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西医学以为痛经的原因是因为子宫内膜及经血中的PGF2浓度升高,引起子宫...

  • 浅析《疡科心得集》中乳痈的辨治思想

    浅析《疡科心得集》中乳痈的辨治思想

    乳痈是指发生于哺乳期女性乳房部的一种化脓性的阳证疮疡,一般多于哺乳期发病。临床主要表现为乳房出现局部肿块、红肿热痛,部分患者可合并其他全身症状,如发热、恶寒等,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病情迁延化脓,既加重患者的负担,也影响婴儿的喂养。该病为乳腺的一种常见病变,哺乳期女性发病率为9.5%~16.0%[1]。乳痈按照其临床特点,通常可分为初期(郁滞期)、中期(成脓期)、晚期(溃后期)。如果该病在初期治疗不及时,可发生一系列变证,影响哺乳,延长病程,日久可对乳腺造成毁坏性改变,给患者心理、生理造成严重的影响,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

  • 治乳腺癌中医辨治要点 处方方义

    治乳腺癌中医辨治要点 处方方义

    陈某某,女,62岁,2004年1月5日初诊。 主诉 左乳癌术后半年,淋巴结转移:10/13,化疗7周期,化疗方案:紫杉醇+表阿霉素。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脂肪肝。刻诊:自诉气短乏力,精神欠佳,纳不香,眠不实,左胸部时有疼痛,大便调,舌质淡红,体胖有齿痕,苔薄黄,脉沉细小弦。 辨治要点 老年女性,气血衰颓,加之手术与化疗,气血耗伤,脾胃虚弱,中气亏虚,兼有肝经郁热。治宜健脾养心、益气养血、清解郁热、软坚散结,以归脾汤为基础方加减。 处方 太子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远志10克,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