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郁 第23页

郁 第23页

  • 越鞠丸 苍术升降消导 总解诸郁当为君药

    越鞠丸 苍术升降消导 总解诸郁当为君药

    越鞠丸组方思路及苍术为君之探讨 越鞠丸出自《丹溪心法》, 解气、血、痰、火、食、湿六郁, 由苍术、香附、抚芎、神曲、栀子5味药组成。该方堪比经方, 组方用药可谓精简, 临床应用广泛。一般认为[1,2]:六郁之中以气郁为主, 气郁则诸郁随之而起, 治疗当行气解郁, 以香附为君治疗气郁, 臣佐川芎行气活血解血郁, 苍术燥湿运脾解湿郁, 栀子清热泻火解火郁, 神曲消食和胃解食郁, 五郁得解则痰郁自消。然而, 通过《丹溪心法》《推求师意》中关于“郁”的论述及其治疗思想, 结合古今苍术之功效...

  • 疲劳乏力年余 治当疏肝解郁温运中州

    疲劳乏力年余 治当疏肝解郁温运中州

    陈某,男,42岁。疲劳乏力年余。患者平时工作繁忙,性格内向,一年前因与家人争吵后情志不舒,渐觉疲劳乏力、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发热多汗、肌肉酸痛、困倦乏神、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寐不解乏。多方求治,查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尿、头颅CT、心电图、B超均无异常,服用中西药无数,效不佳。 现疲惫乏力,头昏沉,困倦嗜睡,眠浅易醒,醒后仍觉疲乏,急躁易怒,郁郁寡欢,食纳欠馨,纳后脘腹胀满、嗳气、肠鸣、大便溏薄,每日3~4次,小便黄,口干而黏,渴喜冷饮。望之面色晦暗,神疲,情绪低落,唇干,爪甲无华,甲床干燥起...

  • 辨证湿温(湿热郁蒸)三仁汤加麻黄苍术

    辨证湿温(湿热郁蒸)三仁汤加麻黄苍术

    付某,女,89岁,2013年5月11日初诊,患者因不明原因发热在人民医院住院治疗一周,经消炎抗感染治疗发热已退,但见大汗淋淋,胸脘满闷,端坐呼吸,腹胀如鼓,二便不通,口干思饮而不得饮,饮水后腹胀更甚,该院专家会诊后由该院专家处以行气宽中之剂治疗后诸症加剧,其女遂来我院邀笔者前往诊疗。患者面色淡黄,略见烦躁,脉弦略数,舌淡苔白厚腻。 辨证:湿温(湿热郁蒸)。治法:芳化淡渗,清热利湿。主方:三仁汤加麻黄、苍术。 处方:杏仁9克,白蔻仁6克,薏苡仁18克,厚朴9克,通草3克,姜半夏9克,滑...

  • 腹胀肠鸣窜痛起包块 治重度气郁方

    腹胀肠鸣窜痛起包块 治重度气郁方

    陈某,男,44岁,1987年5月18日初诊。 【病史与检查】 患者主诉腹胀、肠鸣、窜痛起包块三月余。该患者在新疆乌鲁木齐市工作。从2月8日发病,自感受凉及饮食不当后,引起腹部膨胀著,顶撑得两胁痛,左下腹时起包块难受,饮食日减,先后在乌市八大医院诊治,均未查出明显器质性病变,经三个多月中西医治疗,病情反越来越重,全身越来越无力,身体越来越瘦。从发病后一直不能上班。由其姐搀扶到余处诊治。 患者面青黄无华,身体衰弱,消瘦明显,精神抑郁,焦虑不安,胸闷气短,畏寒怕冷着衣厚,口干渴,不断想喝水...

  • 理气解郁通络治甲亢性突眼

    理气解郁通络治甲亢性突眼

    胡文颖 冯文煦 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 甲亢性突眼是甲亢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之一,中医学称甲亢性突眼为“鹘眼凝睛”。湖北省襄阳市中医医院主任医师、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胡思荣以自拟方治疗甲亢性突眼百余例,收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胡思荣认为,甲亢病易致机体气血津液代谢失常,病久痰瘀内生,互结阻于目窍而发为甲亢性突眼,故其总辨证为气滞血瘀,痰湿内停,而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化痰散结为主要治则。方药:柴胡10克,全瓜蒌30克,路路通15克,夏枯草30克,山慈...

  • 十法治疗老年抑郁症

    十法治疗老年抑郁症

    生活中,老年抑郁症具有高发病率、高自杀率、高复发率等特点。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抑郁症的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老年抑郁症在临床表现: 一、抑郁心境,是抑郁症患者最主要的特征; 二、快感缺失,缺乏愉快感; 三、疲劳感,无原因的持续疲劳感; 四、睡眠障碍,约有80%的患者伴有睡眠障碍; 五、食欲改变,约70%的抑郁症患者表现食欲减退; 六、躯体不适,就诊时的主诉大多为躯体不适; 七、自我评价低,常病态地夸大自己的缺点,自卑、自责、有内疚感; 八、自杀观念和行为,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 九、其它:患者...

  • 血府逐瘀汤治黄褐斑案 失眠案 抑郁症案

    血府逐瘀汤治黄褐斑案 失眠案 抑郁症案

    血府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是王清任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证的主方。“血府”一词是指“人胸膜下隔膜一片,其薄如纸,最为坚实……前高后低,低处如池,池中存血,即精汁所化,名曰血府。”后世医家对血府的阐释进行了深化,认为血府泛指脉。其一,查血府逐瘀汤所治条目其病位遍及上下内外,后世应用此方更是内外妇儿无不包括,只有脉络遍及全身。其二,《素问》曰:“夫脉者,血之府也。”故而说,此方主治脉络瘀滞,符合生理和临床实际。血府逐瘀汤体...

  • 黄芪芍桂苦酒汤 功在解阳郁和营卫

    黄芪芍桂苦酒汤 功在解阳郁和营卫

    黄芪芍桂苦酒汤出自《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桂酒汤主之。”明确指出黄汗的病因是汗出时入水中浴。由于水侵犯经脉,阻碍营卫的运行,卫郁而不能行水,滞留于肌肤,故全身水肿;营郁而为热,湿热交蒸,故发热汗出色黄。而黄芪芍桂苦酒汤有调和营卫、除烦泄热、祛湿固表的功效。全方合用,使营卫和调、水湿得去、营热得泄而诸症可愈。 条文中&ld...

  • 更年期忧郁症(秘方数:3)

    更年期忧郁症(秘方数:3)

    更年期忧郁症初次发病年龄在更年期(男55一6o岁,女45一55岁左右),因精神焦虑、紧张、忧郁等因素而致的综合征。 临床症状常见有焦虑不安、紧张恐惧、稍有惊动不知所措、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常哭哭啼啼、自责自罪、主观臆断、猜疑他人,或是怀疑自己患某种病,尤其是“恐癌症”,甚则引起自伤、自杀等行为。此外,可有月经不调、性欲减退,或出汗、怕冷、消瘦、乏力等症。 本病的病因可能与内分泌腺机能减退、代谢功能...

  • 清心豁痰汤治疗脾虚肝郁肝阳上亢所致的脏躁

    清心豁痰汤治疗脾虚肝郁肝阳上亢所致的脏躁

    国医大师李振华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工作6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创制的清心豁痰汤从健脾入手,临床治疗脾虚肝郁、肝阳上亢所致的脏躁,疗效显著,兹介绍如下。 清心豁痰汤 方药组成炒白术10g,茯苓15g,陈皮10g,半夏10g,香附10g,枳壳10g,郁金10g,乌药10g,栀子10g,莲子心5g,石菖蒲10g,小茴香10g,胆南星10g,甘草3g,琥珀3g(冲服)。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功能主治健脾疏肝,清心豁痰,主治脏躁病。 症见情绪低落,精神萎靡不振,神志...

  • 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调养气郁体质

    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调养气郁体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激烈,生活压力过大,起居饮食不规律,人们经常处于繁忙的劳务之中,致使人体长期气机运行失调,加之突发应激事件,愤怒伤肝,久而久之,则形成气郁体质。笔者经过长期对气郁体质的临床观察,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调养气郁体质:   一避避致病因素   宋代陈无择认为疾病的形成,可以分为外因六淫侵袭,内因七情所伤,不内不外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所以,应该学会避开或者降低“三因”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遇大雨、大风、大雾等不良天气,则尽量...

  • 春过敏防抑郁症 春来健身

    春过敏防抑郁症 春来健身

      吵架、酗酒、自杀……在春季,人们便会发现类似现象频频发生。为何春季这样的情况易发生呢?专家指出,这是因为春季日照和气温变化较大,容易影响人的情绪,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在春季便会诱发成情绪中的不稳定因素。   据有关统计,有30%~40%的人对天气的变化较敏感,会随着气候的变化出现一些不适症状,如疲劳、健忘、情绪低落、精神不振、效率降低、失眠、注意力不集中、恐惧、寒战、食欲差、容易激动等。精神病专家把这些现象称为“气象病”。   心理专家认为,在春季的...

  • 对众不责防肝郁 愧悔不责防伤脾

    对众不责防肝郁 愧悔不责防伤脾

    孩子成长中难免犯错,家长教养有责,但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不该责备呢?如果不该责备孩子的时候责备了,又会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怎样的影响呢? 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在《呻吟语》中提出了“七不责”。原文中说;“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对众不责,愧悔不责,暮夜不责,正饮食不责,正欢庆不责,正悲忧不责,疾病不责。”这句话的大致意思是:年幼的孩子有过失,在责备的时候应该慎重,众人面前不责备,惭愧后悔不责备,夜晚不责备,吃饭不责备,正在欢庆时不责备,正在忧伤时不责备,...

  • 治甲亢以滋阴解郁清火散结为主

    治甲亢以滋阴解郁清火散结为主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主要表现及发病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学“瘿病”、“心悸”等范畴。陈宝贵教授认为情志内伤是本病发生的内在条件。《济生方·瘿瘤论治》曰:“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大抵人之气血,循环一身,常欲无滞留之患,调摄失宜,气凝血滞,为瘿为瘤。”《诸病源候论·瘿候》曰:“瘿者,由忧患气结所生。”情志内伤,与肝关系密切,肝为刚脏,性喜升发条达而恶抑郁,体阴而用阳,藏泄并...

  • 气郁型体质 调理需舒肝

    气郁型体质 调理需舒肝

      “气郁型体质的人,多由于肝气郁结,如工作压力大、不善交流畅谈,引起气滞血瘀。”广州市中医医院体检科主任、副主任医师苏丽玲指出。并且思虑过度、惊恐过度也容易造成气郁。很多气郁型体质的患者都有一个表现,喜欢长叹一声,然后说:“我倾诉出来就会舒服很多。”   体质描述忧郁面貌、烦闷不乐、胸肋胀满、走窜疼痛、多伴叹息、睡眠较差、健忘痰多、大便偏干、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白。性格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   形成原因气机郁滞,与先天遗传及后天情志所伤有关。...

  • 体质养生 湿热型 气郁型

    体质养生 湿热型 气郁型

    【原文】体质养生:根据不同体质的特征制定适合自己的日常养生方法,常见的体质类型有平和型、阳虚型、阴虚型、气郁型、痰湿型、湿热型、血瘀型、气郁型、特禀型九种。 【解读】五、湿热型:形体中等或偏瘦,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大便黏滞不畅或燥结,小便短黄,男性易阴囊潮湿,女性易带下增多,舌质偏红,苔黄腻,脉滑数。此种体质者容易心烦急躁,易患疮疖、黄疸、热淋等疾病,对夏末秋初湿热气候较难适应。 南部和东部地区高温多雨,易产生这种体质,喜欢吃煎、炸、烧烤等食物或嗜烟酒、生活压力大者,也是该体质的...

  • 五郁证治

    五郁证治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这是关于“五郁”治法的最早记载。五郁发病,与五脏密切相关,但所呈现的证候又与相表里的腑有关。因此,在临证时,要从脏腑学说上去考虑,方能不顾此失彼。 木郁证治 木郁之病,乃肝胆之郁也,多表现为两胁不适,胃脘痛,咽膈不通,饮食不下,甚则耳鸣眩晕,目不识人,或有突然仆地等。这是由于肝气郁结,日久不解,上于头目,橫逆脾胃,甚则脑络不通所造成的。治宜疏肝...

    养生秘方 2024-03-06 8 0 郁证
  • 火郁非一病之专名

    火郁非一病之专名

    火郁非一病之专名,乃一系列辨证的共同病机。凡因火热被郁遏于内不得发越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皆可称为火郁证。 一、火郁证的治疗原则。火郁发之,首见于《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发之,是火郁证的治则,即疏气机,使郁伏于内之火得以达发越而解之意。张景岳喻之“如开其窗,揭其被,皆谓之发。”赵绍琴先生说了:“祛其壅塞,展布气机。”亦谓之发。其治疗大法概括起来就是“清透”二字。有热固当清,有郁则当透也。 二、火郁的治...

  • 少阳病 可分为气郁证 水郁证和气水同郁证

    少阳病 可分为气郁证 水郁证和气水同郁证

    根据少阳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少阳病大致可分为气郁证、水郁证和气水同郁证。由于气郁的程度和时间的不同,气郁证还可分为气郁证、气滞证和气结证。 少阳气郁证 少阳气郁轻者如小柴胡汤证,其成因是人体气血虚弱,正气不能卫外,外邪乘虚侵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而成。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气机郁而不畅。邪入少阳,枢机不利,故表现为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往来寒热是少阳病典型的寒热症状,具体表现为发热与恶寒间歇出现,一往一来,交替发作,一日数次,无一定时间规律,...

  • 气郁者炎夏也要动

    气郁者炎夏也要动

    夏季,长昼酷暑,伤津耗气,人易疲乏,情绪容易失控,对于气郁体质的人来说,夏季养生要调节情志为先,但重要的是不能忘了,夏季养生还应该要注意多运动。 苏礼教授指出,气郁指人们体内的气血运行郁滞不畅,尤其是肝气郁滞。气郁体质的人,往往表现为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经常很忧郁、烦闷不乐、敏感多疑,而且还时常感觉两胁串痛或乳房胀痛,有的咽部还有异物感,或是大便偏干,舌淡红。这种体质的人易患抑郁症、睡眠障碍等,而且往往不喜欢阴雨天、无阳光的天气。 饮食调理:饮食宜疏肝理气,可多食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 抑郁烦躁 山楂大枣莲子粥

    抑郁烦躁 山楂大枣莲子粥

      ●抑郁烦躁——心热   容易“伤春悲秋”的人,往往心的功能有一定的不足,若是表现为口干舌燥、心情忧郁、烦躁、失眠、舌尖发红等,大多是由心火盛引起的干燥。   解决方案   1.心包经刮痧   手厥阴心包经为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心包经。其走向是从左乳上方往上行至腋窝,再沿手臂内侧中线行至左手中指指端。在心包经走罐或刮痧,至皮肤潮红或出现淤点即止,可以达到泻心火的疗效。   2.山楂大枣莲子粥   山楂肉50克,大枣30克,莲子30克,粳米50克。将山楂...

  • 叹气的原因“肝郁”“气虚”

    叹气的原因“肝郁”“气虚”

    民间自古有种说法,叫“一叹穷三年”,谁要是一天到晚长吁短叹,必定会被家里的老人责骂。虽然这种说法没有科学依据,但叹气的确不是什么好现象,而是身体有异样发出的“警报”。 叹气,即叹息,是指患者自觉胸中憋闷,每以长声嘘气为舒的一种症状。叹气与“嗳气”不同,嗳气是指胃气上逆,戛然有声的表现;而叹气则是气机郁滞不利,而得长叹为快的症状,所以叹气其实是自身寻求气机舒畅的一种本能反应。 叹气的原因一般可分为两种。一是“肝郁&rd...

  • 明目解郁泻火养生茶

    明目解郁泻火养生茶

    眼睛干涩成了“电脑族”的通病。杞菊茶由枸杞子和菊花组成,别小看这两味中药,它们搭配起来治疗眼病至少有200年的历史。中医名方“杞菊地黄丸”就是以枸杞子、菊花为主要成分。 方法:枸杞子补肾益精、养肝明目,每次可取8~10粒,菊花疏风清热、平肝明目,5~6朵即可,加300毫升热水浸泡代茶饮。 提醒:眼干用白菊,眼胀选黄菊。到药店买菊花时要注意,黄菊花疏散清泻,适合视疲劳时眼睛酸胀有分泌物的情况,白菊花养肝阴作用较强,更适合眼睛干涩,没有眼泪的人。 玫瑰花茶:解郁...

  • 伤食可从郁治

    伤食可从郁治

      《丹溪心法》治“伤食”用“二陈汤加白术、山楂、川芎、苍术服之”。   该方与保和丸有相近之处,又与越鞠丸有相近之处。思之,越鞠丸为治郁之方,该方也为治郁之方。   朱丹溪说:“人身之病,多生于郁。”而伤食,必致中焦郁,治疗当治郁。   这样说来,我们对保和丸的解读,对保和丸的加减使用,都可联想到朱丹溪的治郁之法。   保和丸与越鞠丸合方,即为后世常用之越鞠保和丸方。...

  • 消忧思郁怒精神苦闷 双花西米露

    消忧思郁怒精神苦闷 双花西米露

      忧思郁怒、精神苦闷是导致气血郁结的原因所在,主要表现为多数人体消瘦或偏胖、面色苍暗或萎黄、平素性情急躁易怒、易于激动或忧郁寡欢、胸闷不舒、舌淡红、苔白、脉弦等。双花西米露中,玫瑰花化瘀解郁,茉莉花主温脾胃,利胸膈,西米温中健脾。阳陵泉亦可用于治疗与肝相关的病证。   很多人都觉得不理解,《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怎么说也是贵族小姐,可她为什么总是这样愁肠百转,泪水涟涟呢?实际上这是身体原因造成的,虽然在整部《红楼梦》里才看到了林黛玉一个,可实际上这样的人非常多。这类人在体质分类上,就属于气郁质类型。   ...

  • 春季脏腑郁热的中医治方

    春季脏腑郁热的中医治方

    春季人体阳气开始升发,积蓄了一个冬季的郁热从内外发,容易引起一系列脏腑郁热的症状。郁热积聚于不同脏腑会有不同的症状,如聚于肺部可见咳喘、咽喉干痛、口干舌燥等;聚于心脏可见口腔溃疡、心烦失眠、心律不齐等。中老年人易产生郁热,这是因为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怕冷,衣物穿得厚,透气性较差,造成体内热量难以散发;同时不少人有冬季进补的习惯,盲目食用很多大热大补之品,形成郁热。 一、心脏郁热:中老年人心脏不好或长期失眠,容易产生心脏郁热,表现为心胸烦热,夜不成眠,面赤口干,大便干结或口舌生疮。 治则:清心泻火,凉血滋...

  • 七情、六郁对健康的危害

    七情、六郁对健康的危害

    七情是指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本属人的精神活动,一般不会致病,因为人体有自然调节功能,不足为惧,但若过度、过激、持久,超过人体的自身调节能力时就成为致病因素。六郁指气、血、痰、火、湿、食郁滞壅塞所产生的病症表现。六郁与七情有因果关系,可互为因果。 中医学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病状的认识是以脏腑为核心,什么样的情志刺激会伤及相应的脏腑就会引起脏腑不同的情志病状。《黄帝内经》中指出“心志为喜,所以喜伤心;肝志为怒,怒伤肝;肺志为忧,忧伤肺;脾志为思,思伤脾;肾志为恐,恐伤肾。&r...

  • 常食黄花菜宽心解郁

    常食黄花菜宽心解郁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平时学习、工作压力也很大,由此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烦恼事在不断增加,要很好地解除这些烦恼事需要对症找到适当的方式方法外,你还可以通过食疗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达到解除忧烦之效果,而经常适量食用黄花菜,无疑是你最好的选择。 黄花菜也叫忘忧草,在中药材里称为:“萱草”。《本草求真》里说道:“萱草味甘而气微凉,能去湿利水,除热通淋,止渴消烦,开胸宽膈,令人心平气和,无有忧郁。”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经常适量食用黄花菜,对防病保健、延年益寿大有益处。食用黄花菜除了能令...

  • 乳房胀痛不单是肝郁所致

    乳房胀痛不单是肝郁所致

      2003年秋,阴雨绵绵,有一中年妇人求诊。主诉:双侧乳房胀痛半月余,乳房触及有条状节结,B超提示双乳有增生。余以常法,疏肝理气为治。逍遥散加瓜蒌、香附、木香、青皮之类,其效不显。   回想近些年来,妇科乳腺病在临床中日益增多,辨证多认为与肝经关系密切,故治疗一般多疏肝理气为主,逍遥散常被视为主方,但临床疗效并非十分满意。故与家父谈及乳房胀痛的诊断治疗问题。   家父云:乳房胀痛,不单是肝郁所致,应结合全身症状作虚实之分。常见有肝郁脾虚型、肝郁肾亏型、肝郁血虚型、肝郁火旺型、冲任虚寒型。实者,乳房胀痛...

  • 论“火郁”辨治

    论“火郁”辨治

    火郁总括 火郁非实又非虚,体热散发出问题。 舌不真红肤不热,皮似火燎痒疮起。 炎上咽喉甲七窍,反复出现久不愈。 气遏外周开鬼门,枢纽因除自奋蹄。 注:火郁之火,阳气也,机体代谢产生之热能也。阳气,随脾胃气机升降,向外发散。若中焦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则可导致火郁之病。火郁既非实火也非虚火,故舌不红、肤不热(自觉皮肤灼热但扪之不热)。火郁在表,则皮似火燎、瘙痒或疮疡;火郁在上,则或为咽炎、唇炎、舌炎、口腔炎,或为鼻炎、耳炎、结膜炎,或为甲状腺炎、淋巴结炎等。火郁的特点常是...

    养生秘方 2024-03-06 9 0 辨治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