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郁 第19页

郁 第19页

  • 咽炎阴虚为本痰热郁结为标 化痰散结治之

    咽炎阴虚为本痰热郁结为标 化痰散结治之

    慢性咽炎是咽喉部长期慢性炎症刺激形成的炎性症候群。临床症状有咽喉干痒,恶心干呕或有咳痰不利,声音嘶哑,睡觉打鼾,呼吸不畅,甚至胸闷气短、头痛耳鸣等。 病因复杂,迁延而至 感冒后细菌感染致扁桃体肿大,咳嗽咽痛,发热咯痰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治疗不及时,虽经治疗症状减轻,但遗留咽干口燥,咳痰不利等慢性炎症,长期羁留不去,每遇感冒或进食辛辣刺激食物便会发作;接触放射线、电焊等有害刺激亦可损伤咽喉,形成此病。 阴虚为本,痰热郁结为标 慢性咽炎多因咽喉慢性感染而诱发。肺阴亏虚,阴虚火旺,...

  • 梅核气 肝郁气滞型 痰气郁结型

    梅核气 肝郁气滞型 痰气郁结型

      梅核气主要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循经上逆,结于咽喉所致。肝郁气滞型者饮食调理可选择百合、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茭白、丝瓜、芹菜叶、南瓜秧尖、生姜、陈皮等;痰气郁结者饮食调理可选择百合、薏苡仁、山药、白扁豆、茭白、丝瓜、芹菜叶、南瓜秧尖、生姜、陈皮等。   生活中碰到不少这样的患者,他(她)老是感觉嗓子里好像长了个东西,有异物感,无疼痛,当吞咽口水或空咽时更觉明显。既吐不出来,也咽不下去,但进食无明显梗阻感。在闲暇无事或心情不畅时异物感增强,而专注于工作或娱乐时症状消失。有些患者担心自己是食管癌或者咽喉部...

  • 慢性咽炎咽喉失养肝郁气滞所致

    慢性咽炎咽喉失养肝郁气滞所致

    初夏时冷时热,还不时下雨。这可能会让慢性咽炎“死灰复燃”,患者可能表现为喉咙不适、有“异物感”、易引起咳嗽等。有人可能会用金银花茶来治疗,但这最多能缓解症状,不能有效治疗。 中医认为,金银花属寒凉性,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多适用于热性病症。慢性咽炎主要由肺、脾、肾等脏腑亏虚,咽喉失养,肝郁气滞所致,简单来说就是“胃寒”。患者一般会有出怕冷、消化不良等症状,并忌用寒凉或苦寒清热的药。因此,服金银花会助长慢性咽喉炎患者体内&ld...

  • 牙痛,阳明火郁,石膏和生甘草药物

    牙痛,阳明火郁,石膏和生甘草药物

    升降散为温病名方,见于清代医家杨栗山所著《伤寒温疫条辨》。组成为白僵蚕、蝉蜕、姜黄、生大黄,其成效为升清降浊,散风清热。笔者在原方的基础上又加上薄荷、麻黄、石膏和生甘草四味药物,治疗牙痛的效果更为明显。 患者张某,男,40岁,右下颌第一、二磨牙苦楚一周余,引起脸颊肿胀,口腔检查未见龋齿,只要牙龈红肿,口服消炎药和止痛药略有好转,但苦楚仍旧剧烈,牙龈及脸颊肿胀不消,现已影响作业和歇息,遂来进行中治疗疗。就诊时症见:右侧脸颊肿胀,按之即痛,不时呻吟,问诊小便黄,大便略干,舌诊舌红而苔略黄腻,脉诊略弦数。...

  • 六郁同治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六郁同治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六郁理论临床多用于气、血、痰、湿、食、 热六邪郁阻引起的实证治疗。本研究以中医六郁理 论为指导,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合越鞠丸加减化裁, 辨证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观察临床疗效,并从抗 易损斑块炎症因子高敏 C 反应蛋白( hsCRP) 、基质 金属蛋白酶( MMP- 9) 及脂代谢指标甘油三酯( TC) 、 胆固醇( TG) 、低密度脂蛋白( LDL- C) 、高密度脂蛋 白( HDL- C) 变化探讨作用机制。 1 临床资料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 年3 月—2014 年3 月北京中医医院顺...

  • 食郁与冠心病关系的理论探讨

    食郁与冠心病关系的理论探讨

    气郁、血郁、火郁、湿郁、痰郁、食郁总称 为六郁。朱丹溪认为 : “气血冲和,百病不生,一 有怫郁,诸病生焉,故人身诸病,多生于郁。 ”因 而,六郁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冠心病属中医学 “胸痹心痛”范畴,有学者提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 绞痛的六郁相关学说以及 “六郁同治”法等 [1- 2 ] 。 可见,作为六郁之一的食郁可能与冠心病有密切 关系。笔者从食郁角度进一步深入探讨其与冠心 病病因病机证治的关系。 1 古代医家对食郁的认识 《丹溪心法&mid...

  • 肺心病抑郁症之胸部郁闷 舒胸汤

    肺心病抑郁症之胸部郁闷 舒胸汤

    卢永兵,1942年生,广东省揭阳市人。出生于中医世家,1968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广州中医药大学),中医内科主任医师。退休前任广东省揭阳市中医院院长,揭阳市科协主席。近40年来主攻中医老年医学,发表论文一百多篇。被评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广东省名中医、广东省白求恩式先进工作者、广东省优秀中医药科技工作者、揭阳市名中医。   组成:瓜蒌实20克,百合20克,生地12克,合欢花12克。   功能:宽胸散结,清心除烦,生津润肺。   主治:肺心病、冠心病、抑郁症之胸部郁闷、烦热、痹痛...

  • 口腔溃疡(肝郁犯胃胃气不舒)处方

    口腔溃疡(肝郁犯胃胃气不舒)处方

    患者朱某,女,42岁。2016年10月7日初诊。诉10天前,患者始有口苦,口干,逐渐出现散发性口腔溃疡,脘腹不适,自行购买牛黄解毒片、复合维生素B等治疗3天,疗效不显,遂到当地卫生院就诊(具体诊断、用药不详),输液治疗4天,疗效不显,前来就诊中医。 症状:上腹部不适,隐痛,偶有饱胀感,口干不欲饮,舌边、舌尖红,口腔内有散发口腔溃疡,舌苔薄白,脉弦细。患者平素有慢性胃炎史,发病前一天因家庭琐事,情绪不良,次日便出现口腔溃疡。 诊断:口腔溃疡(肝郁犯胃,胃气不舒)。 处方:柴胡15g,枳壳...

  • 焦虑抑郁症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焦虑抑郁症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焦虑抑郁症   李悦,女,40岁。郁郁不乐2年余,加重伴两胁胀满10天。2014年9月10日来诊。证见:心中郁郁不乐,两胁胀满,情绪不畅时症状加重,嗳气不畅,时有反酸,精神欠佳,纳差,夜寐欠安,二便调。舌红苔薄白,脉弦。检阅实验室报告: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彩超肝胆脾胰肾未见异常,其母因胃癌去世,逐渐伴烦躁,焦虑易激惹,曾诊断为抑郁症。   诊断:抑郁症(肝气郁滞型)。   治则:疏肝理气,解郁醒脾。   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方药:柴胡9克,芍药12克...

  • 从阳论治抑郁症的中医康复

    从阳论治抑郁症的中医康复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当今全球综合医 院就诊患者中,抑郁症的患病率已高达 10. 4%。我 国抑郁症的发病率为 3% ~ 5%,患者人数已超过 2600 万 [ 1 ] 。伴随着抑郁症的高发病率,有学者研究 发现,在现有的抑郁症患者中有 10% ~15%的人最 终有可能死于自杀,并且由于抑郁症的低识别率, 只有不到 10% 的人接受了相关的药物治疗 [1 ] ,因 此,加强对抑郁症的正确认识和积极防护势在必行。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 减退、思维与认知功能迟缓为临床主要特征的一类 心境...

  • 抑郁症患者性功能有何变化

    抑郁症患者性功能有何变化

    抑郁症患者部分病人有性功能异常的改变,根据病型不同,表现也不同:如抑郁症患者“兴奋型”早期大都表现性功能亢进,性欲要求较高,性生活较频繁;而“忧郁型”神经官能症患者则表现性欲低下,对性生活感到厌烦;“混合型”神经官能症患者大都表现以阳痿为主,这类病因不能进行性生活而感到苦恼。这些表现都会随着病情的好转而随之好转。...

  • 郁证嘈杂论

    郁证嘈杂论

    嘈杂又称嘈心、 嘈烦、 心嘈、 火嘈、 痰嘈、 酸水浸心 而嘈、 脘中饥嘈、 咧心、 心嗜、 心刺、 鹘突( 《伤寒论辑 义》 ) 等。元代朱丹溪《丹溪心法·嘈杂》 始将嘈杂作 为病名对待, 明清医家对其诊治有所发挥。 《实用中医内科学》 [1 ] 将嘈杂附于吞酸后, 指出郁 怒伤肝、 肝胃不和或思虑劳伤心脾均可致嘈杂, 并分为 气郁痰滞、 痰热内扰、 脾胃虚弱、 营血亏虚四种证型, 分 别用越鞠丸、 黄连温胆汤、 香砂六君子汤或益胃汤、 归 脾汤进行治疗 。《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2 ] 将嘈杂...

    精品偏方 2024-03-08 9 0 郁证
  • 心气虚心悸,气郁型心悸方药

    心气虚心悸,气郁型心悸方药

    周某,女,58岁。2020年6月21日来诊,心悸加重5月余,心电图示:室性早搏,3年前曾因“室性早搏”做射频消融术,今年因劳累、生气又导致早搏复发,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效不理想。刻见心悸,生气加重,便秘,入睡困难。今日稍有感冒,咽部不适,全身酸楚,脉沉滑缓,时一止,舌淡红苔薄白。 诊断:(心气虚、气郁型)心悸。 方药:党参20g,麦冬15g,五味子15g,丹参15g,桔梗6g,瓜蒌30g,麻仁30g,半夏10g,黄芩15g,生地15g,当归15g,白芍15g,龙胆草6g...

  • 头痛因情绪因素而导致 用四逆散疏肝解郁

    头痛因情绪因素而导致 用四逆散疏肝解郁

    病案一 屈某,女,28岁,2015年8月22日就诊。诉经期全头痛,经量少,无痛经,大便干,2日1次,就诊期间言语多、急。 肝气郁滞,郁久化火,火气上逆,上冲巅顶而头痛;久郁不解,肝失柔顺之性,疏泄失职,故经量少、性格急、言语多。治当疏肝解郁,清肝养血,通络止痛,拟四逆散加味:醋柴胡15克,生白芍15克,炒枳实15克,炙甘草10克,生地黄20克,全当归10克,川芎18克,蔓荆子15克,山栀子15克,牡丹皮10克,辽细辛3克,川牛膝10克。5剂。水煎服。后介绍其妹来就诊,获知服完药后,经期不再头痛。...

  • 主治情志不遂或郁怒不解 达肝解郁汤

    主治情志不遂或郁怒不解 达肝解郁汤

    作者:雷辉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名医名方》:达肝解郁汤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临床上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病,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脑血管...

  • 郁证含义分析 辨证论治诸法俱备

    郁证含义分析 辨证论治诸法俱备

    郁证为现代临床常见病证,现代对于郁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黄帝内经》五郁之治的研究和金元以后各医家学术思想的研究,对张仲景郁证辨治研究却相对较少;《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虽未记载郁证之明确的病名,然对于郁证的探讨却散见于其条文中,潜在的蕴含着独特的郁证辨治体系,对后世郁证理论的研究亦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现代临床郁证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郁证含义分析 郁证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郁证之病证名称首见于明代《医学正传》,其专设郁证章节,概括了《黄帝内经》五郁论和朱丹溪六郁之说的主要证治思想及...

  • 用“营卫精神模型”假说阐释抑郁障碍病机

    用“营卫精神模型”假说阐释抑郁障碍病机

    据报道,我国已有各类精神疾病患者 1. 73 亿 人,其中重型精神疾病患者高达 430 万人 [1 ] 。同 时,心血管、神经、消化等各系统疾病与抑郁障 碍、焦虑障碍共病的报道日益增多 [2 -4 ] 。传统的情 志致病理论已不能完全适用于现代复杂多变的精神 疾病。如何运用中医理论全面系统地认识精神活 动、精神疾病及其与躯体疾病共病,至今未见报 道。我们通过对 《黄帝内经》营卫理论的研究发 现,营卫分布广泛、功能多样,与饮食、睡眠、二 便、精神、运动、感觉、免疫等诸多功能皆相 关 [5 -6 ] ,认为营卫不应囿于...

  • 谷世喆治疗中风抑郁症 醒神开窍法

    谷世喆治疗中风抑郁症 醒神开窍法

    谷世喆教授是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医针灸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各种疑难杂病,重视脾胃,条达情志,灵活运用标本根结和气街理论选穴针刺。现选3则病案予以简介并剖析之。(策划编辑/秦丹 责任编辑/张梦培) 采用醒神开窍法根据气街理论治疗中风抑郁症 病例:   贾某, 男,56岁。2010年4月12日初诊。 主诉:   情绪低落3个月。患者1年前曾患“脑血管意外”入院治疗1个月,症情平稳后出院,因有肢体活动障碍...

  • 焦虑症 属中医“郁证”范畴处方治理

    焦虑症 属中医“郁证”范畴处方治理

    焦虑症   林某,女,65岁,2016年2月15日就诊。患者于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部闷热感,时有潮热汗出,心情急躁,在当地住院诊断为“焦虑症”,经抗抑郁治疗后症状时有反复。现症见:神志清,精神疲,胸部闷热感,偶有心悸,全身汗出,时有潮热,上腹部闷堵感,偶有嗳气反酸,口渴多饮,眼部干涩感,无头晕头痛,无恶心呕吐,无胸痛气促,无腹痛腹泻,胃纳一般,眠差,大便干结,小便正常。   处方:百合30克,生地15克,浮小麦50克,炙甘草15克,麦冬15克,白芍15克,珍珠母30克,...

  • 疏肝解郁安神法治疗神经症经验

    疏肝解郁安神法治疗神经症经验

    神经症, 原名神经官能症, 精神神经症。 散见于 中医郁证, 脏躁, 奔豚, 梅核气, 百合病, 惊悸, 怔忡, 健忘, 烦躁, 不寐等病证中。 起病多与精神刺激有 关, 患者常无器质性病变, 而多表现为精神活动能力 降低和躯体不适感。 神经症在临床中常见, 许多患者 疗效欠佳。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 此种疾病症状表现 复杂多变, 仅针对每次收集的四诊资料进行辨证论 治难以从根本解决问题, 故宗 “治病求本” 的原则, 采用疏肝解郁安神法论治神经症, 效果颇佳。 现将 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

  • 魂魄理论防治抑郁障碍 抑郁能不能治好

    魂魄理论防治抑郁障碍 抑郁能不能治好

    基于中医魂魄理论探讨抑郁障碍的发病机制 抑郁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多种原 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 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临床表现在情感 方面主要为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观念消极、兴趣 索然,躯体方面主要为疲劳乏力、睡眠障碍、食欲 减退、性欲下降、全身疼痛等。本文基于中医魂魄 理论,通过阐述魂魄与抑郁障碍的密切关系,强调 抑郁障碍的关键是魂魄问题,基本病机责之魂魄失 常,神机不和。现详述如下。 1 魂魄概说 魂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概念,而中医学本 身是文化医学,同样蕴含魂魄概...

  • 中风的根源在于土湿阳衰 中风之病机在于木郁风动

    中风的根源在于土湿阳衰 中风之病机在于木郁风动

    《四圣心源》治疗中风学术思想探讨 《四圣心源》是清代医家黄元御的代表作,其在学术上推崇四圣之学,精通黄老之术,将象数易理与中医相结合,阐明了中医核心理论,有显著的理论和临床特色。黄元御崇尚经典,学验俱丰,《四圣心源》是一部将理论与临床紧密结合的代表作,书中论点精辟,见解独特,具有较高的理论和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对书中“中风”篇的学术思想探讨如下。 1 中风的根源在于土湿阳衰 《四圣心源·中风根原》云:“中风之证,因于土湿,土湿之故,原于水寒。寒...

  • 关于爱发脾气与忧郁症

    关于爱发脾气与忧郁症

    忧郁症的典型表现是思维迟缓、情绪低落、动作减少,但忧郁症作为一个庞大的疾病家族,还有许多其他的表现和临床类型。激越性忧郁就是其中的一种。   如果我们将抑郁症比喻成为一幅油画的话,那么,“情绪低落”作为忧郁症最基本的表现就是一层灰暗的底色。在灰暗的背景之上可见各种各样的画面。激越性抑郁没有典型的思维抑制,语言并无明显的减少,说话并非有气无力,其行为和动作也未必呆板和迟钝。其中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容易动怒,芝麻小事可大发雷霆,觉得眼前的一切都不顺眼。一向脾气温和者给人的感觉是变了一个人,有时不...

  • 从“木郁达之”论治高血压病的理论探析

    从“木郁达之”论治高血压病的理论探析

    高血压病是心血管病常见疾病之一,也是各种慢性疾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据调查,我国人群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呈升高趋势[1]。西医治疗高血压病的方法主要是控制血压,患者需长期用药。中医并无高血压病病名,多将其归于“眩晕”“头痛”“风眩”等范畴。中医多从风、火、痰、瘀、虚等方面对高血压病进行辨治,更重视对脏腑、气血、阴阳的整体调节,旨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降压效果平稳持久、缓解高血压临床症状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朱丹溪《丹溪心法》言:“气血...

  • 胸胁闪痛 中医治则解郁理气方

    胸胁闪痛 中医治则解郁理气方

    组成:神曲15克、法夏10克、香附10克、川芎10克、苍术10克、五灵脂10克、蒲黄10克、党参20克、肉豆蔻10克(后下)、桂枝12克 功效:除痰理气开郁、通阳导滞逐瘀。 主治:胸痹、郁证、胃痛。 方解:香附、川芎理气解郁;法夏、苍术燥湿除痰;桂枝宣通胸阳;肉豆蔻、神曲行气导滞;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 常用加减:血瘀不显者去蒲黄、五灵脂;兼有脾虚的加茯苓10克、苍术改白术10克;反酸或胃烧灼感者加海螵蛸15克、浙贝10克。可辨证参考用于冠心病、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慢性胃炎、返流性食道炎...

  • 全国名老中医贾跃进学术经验之解六郁治不寐

    全国名老中医贾跃进学术经验之解六郁治不寐

    贾跃进名老中医临床上擅长治疗失眠, 其在治疗 失眠中始终贯穿着调畅气机的思想, 强调百病生于气, 故在治疗失眠中亦强调通过调气来治疗失眠 [1 ] 。其主 要的思想来源与朱丹溪的六郁的思想, 并在此基础上 深化了很多。在失眠的五大学说中, 阴阳睡眠学说、 营 卫睡眠学说、 神主睡眠学说、 魂魄睡眠学说、 脑髓睡眠 学说中, 贾老师更推崇阴阳、 营卫学说, 强调营卫之气 的运行随着日夜阴阳的交替而变化, 失眠的主要病机 是阳不入阴所引起的, 即卫气行于五脏六腑之时如果 受到阻碍则行于阳不得入阴则会出现失眠。 1 六...

  • 防治抑郁症食疗处方

    防治抑郁症食疗处方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作者:韦良渠   中医认为,抑郁症多由忧思过度所致。病在心脾,致病机理,皆与七情内伤有关,或忧思不解,或所欲不遂,或恼怒惊恐,久则伤及脏腑,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进而产生气滞、痰结、血瘀,以致心失所主,神志异常。平素性格内向、孤僻、感情脆弱、心胸狭隘、多愁善感者,一遇挫折或不良情绪影响,即易发病。   在药物治疗上,中医中药是较为理想的选择。不仅见效快,且疗效稳固。同时,此病应重视家庭护理,配合心理治疗,予以积极疏导,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建立健康心理环境,才能防止复发。病...

  • 独居“星期天抑郁症”

    独居“星期天抑郁症”

      夫妻长期两地分居的人可能常常有这样的体会:莫明其妙的抑郁情绪,常常会伴随星期天等节假日闯入你的生活,你会感到孤独烦躁、心神不宁,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星期天抑郁症”。     “星期天抑郁症”既是心理疾病也是社会病。最重要的是无法解决星期天“想要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这一心理冲突,夫妻长期两地生活是抑郁症产生的直接原因。如出国人员、外地打工族、异地做生意者,一到星期天、节假日看到周围人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焦躁情绪会尤为突出,往往会产生敌对...

  • 老年郁证有很多证型 要辨证论治

    老年郁证有很多证型 要辨证论治

    郁证是以情志不舒、气郁不畅为主要特征的一类疾病,也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加快人类衰老,影响生活质量,危害健康的一类严重疾病,也是老年高血压、脑中风、冠心病等许多疾病的重要诱因,越来越受社会关注。广东省揭阳市中医医院卢永兵根据多年临床观察,发现老年郁证有很多证型,要辨证论治。   中医对郁证的认识很早,《内经》虽无郁证病名,但对情志所伤致病早有论述,指出“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怒伤肝”“...

  • 中医郁证虚劳论

    中医郁证虚劳论

    郁证虚劳论 《内经》 对于虚劳多有阐述, 如“脉细、 皮寒、 气少、 泄利前后、 饮食不入, 此谓五虚(《素问·玉机真藏 论 》 )” ;“久视伤血, 久卧伤气, 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 久 行伤筋, 是谓五劳所伤” (《素问·宣明五气》 );“邪气 盛则实, 精气夺则虚” (《素问·通评虚实论》 );“盛者 泻之, 虚者补之” , 以及“劳者温之…&...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