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 第59页

疾 第59页

  • 热水疗疾似良药

    热水疗疾似良药

      缓解感冒头痛 用热开水浸湿毛巾,稍拧去水,叠平压在患者眼、鼻或头颈部的风池穴等部位,可显著缓解头痛。   消疖子红肿 身上长了小疖子红肿疼痛,此时可用热水浸湿毛巾,敷放在小疖子上。反复几次,症状则很快消失。   治偏头痛 当偏头痛发作时,把双手浸入热水盆中(水温以不烫皮肤为宜)。浸泡过程中要不断加热水,以保持水温。浸泡约半小时左右,痛感减轻至完全消失为止。   除肩膀僵硬 肩膀感觉僵硬不适时,可在热水里加少量盐和醋,然后用毛巾浸水拧干敷在患处,能使肌肉放松,缓解僵硬。...

  • 中药含漱法治口腔疾病

    中药含漱法治口腔疾病

      治牙痛:取骨碎补15克,切碎,开水浸泡,含漱,1日几次,一般含漱5~7次可止痛。   治牙周炎:取忍冬藤20克,石胡荽20克,青木香10克,水煎,含漱。   治急慢性口腔炎、口舌糜烂:取金银花15克,紫草9克,菊花15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45克,水煎,含漱。   治扁桃体炎:取玄参15克、大青叶15克,黄芩15克,薄荷5克(后下),水煎,含漱。   治急慢性咽炎:用青果7~8个煎汁,加米粒大小白矾3~4粒、冰硼散0.2克,含咽漱口。...

  • 月季花泡茶可疗疾

    月季花泡茶可疗疾

      月季花长年开放,被尊称为“花中皇后”,而且月季花还可入药治疗疾病。   月季花味甘,性温,具有活血调经、消肿解毒的功效。由于月季花质轻升散,芳香浓郁,适于泡茶饮。取月季花(干品)10克,开水冲泡,当茶频饮,可以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证;用月季花、槐花泡茶饮有助于防治高血压;鲜月季花,加冰糖冲泡,代茶饮,可以防治冠心病。...

  • 治疗心律不齐等心脏疾患 炙甘草汤主之

    治疗心律不齐等心脏疾患 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出自《伤寒论》,该书中说:“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本方治疗心律不齐等心脏疾患疗效确实,屡试不爽。一般服用20~30剂,可收良效。 药用:炙甘草、生地、党参各15克,阿胶、桂枝、麦冬、麻仁各10克,生姜3片,大枣6枚。水煎服,每日1剂,2次分服。大便溏去麻仁,加酸枣仁;心悸加龙齿、朱砂;病毒性心肌炎邪盛加黄芩、公英、大青叶。心气虚者,去麻仁、阿胶、生姜,加人参、黄芪、五味子;心阳虚者,去麻仁、阿胶,加重桂枝用量至30克,附片5克;心阴虚者,重用生地、麦冬,再加玄参;...

  • 冬季气温变化大 预防中风关键是治基础疾病

    冬季气温变化大 预防中风关键是治基础疾病

      经历了几次入冬“失败”,最近广东终于迎来了冷空气,可这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高聪表示,冬季气温变化大,是一年之中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高峰期,急性中风的患者增加约两成,且冬季中风的患者大多病情重。冬季要预防中风,关键是治疗基础疾病,其次温差问题也不容小觑。   指导专家   高聪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三高人群”最受中风&ldquo...

  • 曾学文活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

    曾学文活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

    曾学文,江苏省盐城市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六十余载,擅长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急危重病及疑难杂症的中医辨证治疗,提出心脏病演变与证治规律——气血水厥说,在心系疾病诊疗方面具有很大影响。笔者有幸跟师学习,亲聆教诲,现将其运用经方治疗心系疾病临证经验整理如下,与同道研讨。 炙甘草汤 【组成用法】炙甘草15克,人参5克,生地黄30克,桂枝10克,阿胶(烊冲)10克,麦冬10克,火麻仁10克,生姜10克,大枣20枚,...

  • 春防脑血管疾病四攻略

    春防脑血管疾病四攻略

    古诗云,“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春季开启了由冬寒向夏热的过渡期。这一过渡季节乍暖还寒,虽是“百草发芽”,亦会“百病发作”,其中最为凶险的当属脑血管疾病。因此,春季防病必须被人们提上重要日程。那么,在这样一个充满生机的时节,如何才能有效防范脑血管病?有什么具体方法应对呢?就此话题,记者近日专门采访了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二院康复二科主任滕秀英教授。 滕秀英通俗地解释说,初春正值春寒料峭之时,季节交替,气温不...

  • 辛开苦降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

    辛开苦降法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

    •辛开苦降法将辛温之药和苦寒之品搭配使用,具有一阴一阳、一寒一温、一升一降、一开一泄、对立统一的特点,是单用一类药物无可比拟的,其功用主要体现在和调五脏、调节气机、调和寒热、分消湿热。 •在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寒热错杂、气机失调者并不少见,但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中成药,依辛开苦降法立方者较少。若能深入研究其机制,确立有效方药,并进一步开发出中成药,将会造福于广大患者。 辛开苦降法系指根据中药的四气五味理论,将辛温药与苦寒药配伍使用的方法,具有调达气机、调和寒热、协调升降、清热利湿...

  • 松子预防心血管疾病 食物防中风

    松子预防心血管疾病 食物防中风

      松子中含有极为丰富的维生素E,它可以说是所有坚果中的冠军。维生素E的具有软化血管的功效。在松子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能够起到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鸡油炒松仁   材料:松仁300克,鸡油、甜酱、豆粉各适量。   做法:锅置旺火上,倒入鸡油,待油烧沸加入松仁,快速翻炒,将熟时加入甜酱、豆粉少许,炒匀后起锅。   苏游凤髓汤   材料:松子仁100克,胡桃仁200克,蜂蜜50毫升。   做法:将松子仁、胡桃仁去皮壳,研碎末待用;蜂蜜倾入锅中熬熟,加入松子仁末和胡桃仁末...

  • 心血管疾病在膏滋药的辨证要点

    心血管疾病在膏滋药的辨证要点

    心血管疾病在临床上常归属“眩晕”、“头痛”、“心悸”、“胸痹”、“中风”等范畴,病因病机复杂。传统认为与禀赋不足、年老体衰以及饮食、情志、劳逸失调等有关,为脏腑气机失调、气血阴阳失衡。由于病程较长,又有久病多虚、久病及肾、久病入络、久病致郁、久郁生痰等学说。 膏滋药的辨证要点可在总的指导原则下从“风”、“火”、“痰”、&l...

  • 疾病之源 动脉硬化预防胜于治疗

    疾病之源 动脉硬化预防胜于治疗

    动脉硬化是动脉发生了一种非炎症性的病变,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窄,甚至堵塞,造成组织和器官缺血甚至坏死,引发多种疾病,如心肌梗塞、脑梗塞、脑出血、冠心病、肾脏病、颈椎病、间歇性跛行等。因此,动脉硬化被称为引起众多疾病的“罪魁祸首”。 动脉硬化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和加重,但不能因此认为只有老年人才会患此病。最近报道,有20多岁青年甚至5岁儿童患了该病的报道。该病的发病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发病和加重,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

  • 思念丈夫成疾 中医解读

    思念丈夫成疾 中医解读

    一女子,婚后不久丈夫便外出经商。 一晃两年过去了,丈夫不仅没回过一次家,甚至连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女子因为思念丈夫,时间长了,茶不思饭不想,整天痴痴呆呆,对着墙坐着。 家人很着急,便去请来名医朱丹溪为女子诊病。 朱丹溪诊后说:“这病是因为太过思念丈夫引起的,气结于脾,仅仅用药是很难治愈的。如果有丈夫回来这样的喜事,病症自然就可解除。” 家人听了,很为难地说:“都两年了,他的丈夫没有一点音讯,怎么可能指望着这两天就回来呢!大夫,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 失眠问题是困扰多年的顽疾

    失眠问题是困扰多年的顽疾

      虽说春眠不觉晓,这在节奏缓慢的古时或许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常态,但是在现代忙碌的生活、紧张的工作节奏里,似乎常常“春眠不觉晓”成为一种奢望。   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群,失眠问题也是困扰多年的顽疾,不仅让人烦躁不安,也对有慢病的人群存在或多或少的影响。既然一年之计在于春,那么在开春就让我来学一下如何让自己更好地睡个好觉吧。   指导专家   施旭光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你真的知道失眠是什么吗?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

  • 唐启盛抑郁焦虑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治验

    唐启盛抑郁焦虑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治验

    唐启盛,男,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第四批北京市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北京市首届中青年名中医。他长期从事抑郁障碍、焦虑障碍、认知障碍等精神神经疾病的中医药研究,尤其在抑郁、焦虑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研究方面成绩斐然。 •唐启盛认为,抑郁障碍多由素体肾精亏虚,或肝郁日久、思虑过度,暗耗肾精,以致水不能生木,木失涵养,肝失疏泄而产生。针对肾虚肝郁的证候特点,提出了&ldquo...

  • 民间治疗痢疾方

    民间治疗痢疾方

    1.取马齿苋鲜品500 克或干品250克,煎成 50%的药液,每次服100毫升,小儿量酌减:或用鲜品煎成100%的药液。每次服40毫升,日服3-4次。 2.白萝卜250克,洗净切成薄片,加30克白糖,以开水冲服,每日2 次。或取白萝卜汁60 毫升,加浓茶1杯,蜂蜜30毫升调匀,蒸热1 次服完。 3.取石榴皮50克.用陈酒浸泡2小时,取出放在瓦片上(忌用铁器)焙干,再研为细末,每旷早晚饭后各服1 次,每次2-3克。小儿 1-2次,用米汤送服,服后即见效。为巩固疗效,可连服3-5日。本方治久痢。 4.大黄40克,在大黄...

  • 夏秋交替预防痢疾

    夏秋交替预防痢疾

    痢疾是夏秋季节发病率最高的急性肠道传染疾病,是由痢疾杆菌污染手、水、食物及用具后,经口食入而发病。主要症状为腹痛、大便次数增加、脓血大便、里急后重或发热恶寒等。急性痢疾病人如体质不好或治疗不当也可以变成慢性痢疾。临床上一般分为以下10种。 风痢 因内伏风邪,伤于脾胃所致。有先泻后痢,肠鸣腹痛,纯钝下鲜血而有后重感,脉沉细而弦等症。 寒痢 又叫“冷痢”。因炎热贪凉,过食生冷不洁之物,寒气凝滞,脾阳受损所致。有痢下色白、或赤白相兼、质稀气腥、苔白、脉迟等症。 白痢 湿热毒邪滞于气分,下痢白色,如...

  • 名医梁培基 自制的治疟疾药物

    名医梁培基 自制的治疟疾药物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国的湖广和云贵地区出现了可怕的疟疾,当时特效的奎宁丸还未普遍使用。边远地区的百姓,多用乞求仙婆施法驱邪,或请巫医服符水来治病,因此死亡率甚高。为解除百姓的病痛,民国广东著名的制药家和广州名医梁培基(1875年-1947年)以他特有的眼光,大胆地推出一种自制的治疟疾药物,命名为“梁培基发冷丸”(广东民间称疟疾为“发冷”)。该药采用中成药丸的剂型,以治疟疾有特效的“硫酸奎宁”为主要原料,再配以中药甘草粉等制成,疗效显著。可...

  • 痢疾的中医自疗法

    痢疾的中医自疗法

      进入秋季,来医院肠道门诊求治的痢疾患者明显增多。表现为频繁的腹痛腹泻,解黏液便或脓血便,每日十几次至几十次不等,伴有里急后重,也就是“拉了又想拉”的感觉,有的还合并有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严重的有神昏抽搐,肢厥面青等中毒性痢疾的表现。中医认为,这是由于大肠感受湿热、疫毒之邪侵袭,气血凝滞而成。治疗应当采用清热、解毒、导滞的方法。   1.症状较轻者 可用新鲜马齿苋400克,捣烂取汁,分3次饮用;或用干的马齿苋100-200克煎水,分3次服;还可用苦参50克,加水煎至400毫升...

  • 肠炎痢疾山楂茶方

    肠炎痢疾山楂茶方

    功用:清热消滞,化湿消炎,止痢。适用于湿热痢疾及菌痢、肠炎。 配方:山楂60克(半生半熟),茶叶15克,生姜6克,红糖、白糖各15克。 注:服经药茶期间,忌食瓜果、鱼腥、油腻、粘硬等物。 用法:将山楂、茶叶、生姜3味中药加水煎沸10-15分钟,取汁,冲红、白糖即可。每天2剂,不拘时饮服。...

  • 巧运动消腹胀:运动疗疾

    巧运动消腹胀:运动疗疾

    常人胃肠道内存在 100~150毫升气体,主要分布于胃与结肠部位。当胃肠道存在过量的气体时,即称为腹胀。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下降,消化系统功能也会出现紊乱或减弱,因此老年人常有腹胀的感觉。在乎卧位下进行增强腹肌、腰背肌的锻炼,可以消除腹腔淤血状态,能有效缓解腹胀症状。 1.仰卧在床上,两手分别放在胸、腹部;然后缓慢呼吸,持续1~3分钟。接着双腿屈膝,两手抱膝压向腹部,然后还原,重复10~30次。此动作可促进胃的排空。2.仰卧在床上,将双腿屈曲,双足着地,肩、背及双足用力,抬起骨盆,保持一会儿,然后还原,重复10...

  • 痢疾按照张张锡纯氏之法治之

    痢疾按照张张锡纯氏之法治之

    1978年夏天,黑龙江省一林业局子弟中学姚校长患痢疾住院治疗,各种抗生素叠进,止痢药片频服,一周后病情不但没减轻反而更加严重,每天不停地便出红白相间、鱼冻样便,家属只好把两张床并起来中间留一道缝,让他躺在中间,下面放便盆盛接之。当时我正在该中学任语文教员,业余时间钻研中医。姚校长之妻找到我,说:“校长快不行啦,你救救他吧!”我立即赶到病房看望,当时校长已十分衰弱,连坐起来的力气都没有,翻身都很困难。校长对我说:“西药对我这个病已经没有办法了,你给我开汤药试试吧。”那时...

  • 治痢疾方

    治痢疾方

    苦瓜、白糖各50克。先将苦瓜捣烂如泥,然后加入白糖搅匀,两小时后将汁滤出,一次饮服。 也可将苦瓜藤或叶,晒干研末,温开水冲服,每日2次,每次6克。适用于痢疾。...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痢疾
  • 入秋消化道的疾病 通过食疗调养

    入秋消化道的疾病 通过食疗调养

      入秋以后,人体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导致胃肠道血管发生痉挛性收缩,粘膜血流下降,使自身抵抗力和对气候的适应性下降,另外随着气温的下降,人们的食欲也随之增加,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导致胃肠道疾病发生。   对此,解放军四五八医院中医消化内科主任文彬表示,消化道的疾病可以通过食疗调养,但是仍需要注意辨证对待。   伤食:【莱菔鸡金粥】   配方:莱菔子9克,鸡内金6克,淮山药粉50克。   制法:莱菔子与鸡内金先加水煎煮20分钟,去渣,再加入淮山药粉煮沸成粥,白糖调味即可。   功效:顺气消...

  • 治慢性痢疾方

    治慢性痢疾方

    处方:苍术、地榆各20克,水煎,早晚分服,日1剂,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清利湿热,健脾和胃,治慢性痢疾,反复发作,痢下脓血,舌苔薄腻,脉细者。...

  • 欧阳修治痢疾

    欧阳修治痢疾

    欧阳修患痢疾将近一月,服了不少名医的药,总不见效。 一天早晨,夫人买菜回家,喜滋滋地对欧阳修说:“刚才我上街,见一走方郎中在卖止痢药,才三文钱一帖。” 欧阳修连连摇头:“使不得,便宜断无好药。”夫人笑道:“我当然不会买他的药。行不过十数步,我又见本地名医李太也在卖止痢药,一帖竟要两串钱。” 欧阳修点头道:“他的药肯定有效,不然敢卖这么贵?”夫人笑着掏出药:“我俩想到一块了。喏,我把药买回来了。”...

    精品偏方 2024-03-08 8 0 痢疾
  • 治痢疾验方

    治痢疾验方

    痢疾,多发于夏秋季节,多由湿热之邪内伤脾胃,致脾失健运,胃失消导,更挟积滞,酝酿肠道而成。我国民间有很多治疗痢疾的方法。 验方1 紫皮大蒜60克,将蒜捣碎后浸于120毫升温开水中1小时,然后过滤取汁,每次服30~50毫升,每3~5小时一次。本方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 验方2 地榆5克,槐花15克,水煎,过滤取汁。加红糖50克,顿服。本方适用于赤痢。 验方3 石榴皮30克,白扁豆花100克,水煎过滤取汁,代茶频饮,本方有清热利湿、涩肠止泻的功效。可用于痢疾初起。 验方4 仙鹤草、...

  • 治阿米巴痢疾 肠黏连方

    治阿米巴痢疾 肠黏连方

    治阿米巴痢疾 处方与用法:石榴皮 15克,苦参30克,黄柏 15克,黄苓10克,五倍子 10克。日1剂,水煎服。 功效:清热解毒,杀虫止痢,治阿米巴痢疾,泻下脓血。 (方超平) 治肠黏连方 处方:川木瓜,川牛膝各50克,浸泡于500克白酒中。一用后便可饮用。每晚睡前服1次,剂量以患者的酒量而定。 功效:行气止痛,软坚散结,治腹部手术后伴发肠黏连症,腹痛时作。(王正中)...

  • 胃肠疾病 - 家庭实用验方集锦

    胃肠疾病 - 家庭实用验方集锦

    猪肚治老胃病 取生猪肚250克,洗净切片,加白胡椒粒、老生姜块各25克,油盐少许,下锅加适量水煮烂即可食用(胡椒、生姜不吃),1日2次,饭前食用,连吃1星期,可治多年老胃病。服药期间忌饮酒,食辛辣及冰冷食物。 鲫鱼糯米粥治慢性胃炎 取鲫鱼1条,糯米50克,调料适量,将鲫鱼去肠杂,清洗干净后与糯米一同入锅中,加水煮粥。粥熟后去掉鱼刺,加入调料即可食用。每日1剂,可补中益气,健脾和胃,对脾胃虚寒所致的慢性胃炎有疗效。 龙眼鸡蛋治疗胃下垂 取龙眼肉(即桂圆)15克,鸡蛋1个。将鸡蛋打入碗内,不要搅散,蒸至蛋白凝固、蛋...

  • 主治赤白痢疾 薤白槐花汤

    主治赤白痢疾 薤白槐花汤

    组成及用法:当归12克,薤白12克,黄连3克,木香6克,地榆9克,桃仁9克,枳壳9克,槟榔9克,槐花9克,赤芍9克,炒莱菔子9克,水煎,每日1剂分3服。 主治:赤白痢疾。 解析:此为贵州名医杨济中的经验方。本方之重心在于行血与调气之法,乃针对气血瘀滞之赤白痢而设。气行而血止,行血而便脓自愈,调气血而里急后重自除,故较之《保命集》芍药汤,本方加薤白、桃仁以增调气行血之力。薤白治下焦气滞,泄痢下重之力甚强,若里急后重坠胀甚者可增其量;地榆解毒清热;槐花本治肠风下血,实能清凉大肠热毒而治赤白之痢,下痢...

  • 治痢疾腹痛方四款

    治痢疾腹痛方四款

    1.白头翁、秦皮、山楂炭、薏苡仁、摈榔各10克,黄连、木香各3克;黄柏6克,滑石5克,甘草3克,马齿苋30克。水煎服,日1剂。治急性细菌性痢疾,腹痛腹泻,黏胶样大便,里急后重者。 2.藿香、杏仁、通草、葛根、神曲、枳壳、莱菔子各5克,薏苡仁10克,茯苓8克,黄连3克.木香3克。水煎服,分2次温服。治小儿痢疾,发热,白色脓便,曰数次,发热.时有惊搐,烦躁等。 3.治痢疾:生山楂50克,茶叶5克。水煎服,日1剂。 4.处方:三七、没药、海螵蛸各等份。共为细末,每次5克,早晚各服1次。服3日后、隔1日再服下1个疗程。 功...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