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疾 第63页

疾 第63页

  • 名医名家陈信义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经验

    名医名家陈信义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经验

    名医名家-治疗出血性疾病的经验 陈信义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血液科主任、大内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知名血液病专家,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患,取得较好临床疗效,并主持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对于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采用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经验丰富、颇有心得。 陈教授认为热、虚、瘀是出血性疾病最常见病因,也是其发生与转化的关键。其主要病机为热毒伤血,迫血妄行,或内伤脾肾,气不摄血,或阳不敛阴,阴虚火旺,以致血液外溢。动血之由,惟火...

  • 邓铁涛运用“少火生气”理论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邓铁涛运用“少火生气”理论治疗心血管疾病经验

    邓铁涛 ( 1916—) ,男,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 士研究生导师,国医大师,中华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精 心研究中医理论,主张 “伤寒 ” “温病”统一辨证论治, 强调辨证方法在诊断学中的重要地位,擅长诊治内科杂病, 并擅于运用中医脾胃学说论治疑难杂症。主编专著 8 部, 发表论文 100 余篇。 国医大师邓铁涛提出心血管疾病多为本虚标实 之证,且多与五脏气机失调、虚损相关,故认为扶 正固本顾护五脏之气尤为重要。针对现代火神派偏 用大剂量辛温燥烈之...

  • 芳香温通中药气雾剂与心血管疾病防治

    芳香温通中药气雾剂与心血管疾病防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心血管病中心 李立志 研究表明,芳香温通中药气雾剂在冠心病心绞痛发作时的速效缓解方面具有与硝酸甘油相类似的临床效果,且不良反应较少,有值得进一步扩展应用的临床价值。 芳香药物是指具有芳香气味的药物,芳香温通疗法即以芳香辛散、温经通脉之方药治疗“寒邪内闭”所致的一系列证候的最常用治法,也是传统中医治疗胸痹心痛的重要法则之一。目前国内缓解冠心病心绞痛发作多选用硝酸甘油片,而芳香温通中药气雾剂具有起效快、携带使用方便、毒副反应小的特点,是治疗心血管疾病急症...

  • 心脏疾病的中医康复学

    心脏疾病的中医康复学

    心脏康复是指应用多种协同的、有目的的干预措施,包括康复评估、运动训练、指导饮食、指导生活习惯、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教育等,使患者生活质量得以改善,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中医康复学是中医药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方法可分为运动、药物、饮食、精神、物理和环境等6大类康复措施。 形体运动 形体运动分为动功和静功。动功主要通过活动或姿势,配合呼吸和意念,实现益气活血、调畅气机、强壮筋骨、枢利关节、协调脏腑、促进形体功能恢复和代偿,常见有太极拳、八段锦、易筋经等。静...

  • 徐志伟治疗心身疾病经验撷菁

    徐志伟治疗心身疾病经验撷菁

    在国内外疾病分类中, 心身疾病归为心理生理障 碍, 不同于精神病及神经症, 是一组与社会心理因素密 切相关的疾病,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躯体疾病。近年来, 心身疾病的范围不断扩大, 几乎所有躯体疾病均包括在内, 如肥胖症、 糖尿病, 甚至癌症等 [1 ] 。心身疾病越 来越受到重视, 如我国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教 授于 1995 年正式提出“双心医学” 概念, 即对躯体疾 病进行治疗的同时, 注重对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干 预 [2 ] 。祖国医学早在《内经》 就有关于心身疾病的讨 论, 如 《...

  • 血栓不是脑部独有的疾病 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血栓不是脑部独有的疾病 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你是不是常常听到,一个人好好的,突然间早上起来的时分半身无知觉,说话也含糊不清了,去了医院查看,结果是脑梗。 这是由于一个隐藏在血管的首恶——血栓导致的。 但血栓可不是脑部独有的疾病,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症状也是多种多样,但是有些症状很简单被忽视。 血栓就像是游走于血管内的鬼魂,一旦堵塞血管,会使血液的运输系统瘫痪,其结果或许是丧命的。而且,血栓可产生在任何年龄、任何时刻,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今天小编就带我们认识一下,身体因患血栓而宣布的5种求救声!...

  •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系疾病验案举隅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心系疾病验案举隅

    《伤寒杂病论》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该方是论治少阳病兼表里三焦俱病之方[1]。方由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牡蛎、大枣12味药组成,其病机为伤寒误下后,郁热邪气弥漫三焦,胆火上扰心神。病位可涉及肝、胆、心、脾、胃等脏腑。该方主要以小柴胡汤和解少阳、除胸胁烦满,龙骨、牡蛎、铅丹坠痰镇惊,茯苓健脾渗利,大黄除胃实,桂枝解外行阳气[2]。全方可用于治疗表里俱病、虚实互见之证。 朱翠...

  • 精神类疾病中医辨治的理论 五神学说

    精神类疾病中医辨治的理论 五神学说

    贾竑晓基于中医“五神藏”以精神症状为主辨治精神类疾病的学术思想探讨 精神系统疾病以精神症状为主, 不同的精神症 状组合成为诊断不同精神系统疾病的主要单元, “五 神藏” 理论是中医关于人类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主 要理论, 能解释纷繁复杂的精神症状, 是中医诊治精 神类疾病的主要理论。 贾竑晓教授是国内中西医结 合精神科知名专家, 从事精神专科20余年, 在不断理 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中对 “五神藏” 理论有深刻认识, 提出了基于 “五神...

  • 狂病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 通腑法治疗狂病

    狂病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 通腑法治疗狂病

    徐志伟通腑法治疗狂病理论探讨及验案举隅 狂病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 因痰迷神窍, 神机逆 乱而致, 是以精神亢奋, 狂躁刚暴, 喧扰不宁, 毁物 打骂, 动而多怒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1] 。 相当于现代医 学的有精神运动性兴奋的各种精神病, 如躁狂症、 精神分裂症、 双相障碍躁狂发作及其他可参照本病 进行辨证论治的精神障碍疾患。 徐志伟教授强调从 传统中医学理论及现代医学研究认识狂病, 临证辨 治狂病重用通腑泻下, 效果显著, 应手而愈, 现浅作 介绍。 病因病机 《灵枢·经脉》云: &ldquo...

  • 朱翠玲治疗心血管疾病验案2则

    朱翠玲治疗心血管疾病验案2则

    朱翠玲教授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学验俱丰,医术精湛,擅长运用经方治疗心血管疾病,并结合现代医学形成其独特的诊疗风格。现将朱师两则验案分享于此。 (1)患者,女,60岁,2018年9月5日就诊。患者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水肿,就诊于某三级甲等西医院,行相关检查(具体不详),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症状好转后出院。出院3d后无明显诱因上述症状再发并加重,且双下肢发沉,伴浑身乏力、纳差、口干苦,时有心烦怕冷,眠差,舌胖大,苔黄腻,脉弦,二便正常。中医诊断:水肿;证...

  • 心脏疾病 温阳活血为治疗大法

    心脏疾病 温阳活血为治疗大法

    国医大师颜德馨长期从事心脑血管病的研究,学术上推崇气血学说,诊治心系疾病以“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为纲,倡立“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理论,并提出“疏其血气,令其条达,而致和平”的主要治则,创立衡法观点,为诊治心系疾病建立了一套理论和治疗方法。心为“阳中之太阳”,心气不足或心阳不振,致使胸中之阳气不展,无权温化阴寒;且心阳虚衰,五脏失养,脾虚则酿湿生痰,肾失温化,使水气、痰饮等阴寒之邪乘虚而上袭阳位,两寒相得,痹...

  • 中医通腑法治脑卒中急性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中医通腑法治脑卒中急性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通腑法在重症医学科中的应用 中医在治疗急危重症方面历史悠久, “下法”是重要的治法之一, 通腑法在常见急危重症中运用广泛。通腑法由泻下药为主组方, 以大承气汤为基础方化裁, 具有通导大便、排出积滞、荡涤实热、攻逐水饮等作用。笔者对重症监护病房中危重患者辨证后使用通腑法治疗, 收到良好的效果。 1 脑卒中急性期 脑卒中分期诊断:发病后6 h内为超早期;一般发病后2周左右为急性期[1]。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范畴。王永炎教授认为, 中风病急性期患者...

  • 中医祛除湿浊治法治心身疾病

    中医祛除湿浊治法治心身疾病

    心身疾病是当今时代常见疾病,内伤导致湿浊阻滞者亦常见之。盖因情志过极,脏腑损伤,气机紊乱,三焦失调,水谷津液气化输布失常,致湿浊痰蕴、气血失调,促进心身疾病的发生发展。   以往中医对湿浊致病的认识与治疗,多侧重外感湿浊、内伤饮食为主,情志因素兼或述及。如《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 《素问·奇病论》载:“有病口甘者……名曰脾瘅…&hel...

  • 心功能不全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结局

    心功能不全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结局

    2020年夏秋交际,温度起伏较大,屋里的温度也是时热时冷,衣服也是穿穿脱脱。如果这种天气不慎着凉,出现咳嗽、咯痰等症状,可能会引起心脏病患者的心脏症状加重,如稍微活动一下,就感到胸闷、气短,晚上睡觉时都睡不踏实,腿也可能出现浮肿,身体会感到明显“虚弱”。这时去医院检查,医生可能会诊断为心功能不全,合并肺部感染,要住院治疗。 心功能不全是多种心脏疾病的常见结局。引起心功能不全的原因很多,包括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老年人各器官和功能逐渐老化且常合并心、肺...

  • 周围血管疾病阐释活血十法

    周围血管疾病阐释活血十法

    周围血管疾病是临床常见的外科疾病,多为疑难病证。国医大师尚德俊创中医外科血瘀证学,从瘀论治周围血管疾病,提出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活血十法,并创制了临床疗效显著的活血化瘀系列方药。 国医大师尚德俊是我国著名的周围血管疾病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尚德俊从医60多年来,坚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的临床经验丰富。笔者跟师学习,受益颇丰,现将国医大师尚德俊从瘀论治周围血管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总结如下。 创中医外科血瘀证学 自20世纪70年代起,尚德俊...

  • 失眠的疾病描述及治疗

    失眠的疾病描述及治疗

    疾 病 描 述 失眠是指经常不易入寐,或寐而易醒,甚至彻夜难眠。多由于外感或内伤等病因,致使心、肝、胆、脾、胃、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心神不安所致。症见心炳、失眠、头晕耳鸣,甚则五心烦热、多汗等证。现代医学中的神经官能症、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贫血、肝炎、更年期综合征以及某些精神病等所出现的失眠均可参考本病治疗。 1、润燥交心汤 组方:上药每日1剂,水煎2次,下午3点、晚报点各服1次,每次1茶杯。 制用法:白芍、当归、熟地、玄参各30克柴胡、石膏蒲各3克 2、补心安神膏 组方:将上药除阿胶外,共入锅中,煎煮4小时,去净药...

  • 治疗痢疾七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缪希雍

    治疗痢疾七法《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缪希雍

    痢疾是以大便次数增多, 便下赤白脓血, 腹痛, 里急后重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黄帝内经》称此病 为 “肠澼” “赤沃” , 指出其主要病因是感受外邪和 饮食不节。 痢疾属现代临床常见病、 多发病。 明朝末 年著名医家缪希雍(以下称 “缪氏” )代表著作之一 《先醒斋医学广笔记》 (以下简称《广笔记》 )记载 了缪氏治疗临床各科常见病心得体会及所用效方并 附有相关医案。 该书自问世以来, 在医林产生很大影 响, 其中医案被多部医书所引用 [1]...

  • 大蒜治疗痢疾的2验方

    大蒜治疗痢疾的2验方

    【治法】大蒜可有效抑制和杀死引起肠胃疾病的幽门螺杆菌等细菌病毒,清除肠胃有毒物质,刺激胃肠粘膜,促进食欲,加速消化。 【1】 【组成】紫皮大蒜50克 【制法】将蒜捣碎后浸于100毫升温开水中两小时,然后用纱布过滤,加入少许糖即可。 【用法】每次服20~30毫升,每4~6小时1次,直至症状减轻。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2】 【制法】将大蒜30克去皮,新鲜马齿苋60克(干品30克)洗净切碎,煮汁去渣,再加入粳米100克煮粥 【用法】早晚温热服用 【适用】适用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和肠炎。 【出处】中医中药秘方网...

  • 从精、气、神论治精神疾病

    从精、气、神论治精神疾病

    唐启盛,男,汉族,生于1956年,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药防治脑病的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主要研究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脑血管病、认知功能障碍、癫痫等神经精神疾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60余篇,SCI论文4篇,编写专著20部,申请发明专利5项,主持编写行业标准5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九五”“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等省部级课题20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 神经科疾病伴发病症《伤寒论》诊治思路方药应用

    神经科疾病伴发病症《伤寒论》诊治思路方药应用

    《伤寒论》在中医脑病领域的运用体会 《伤寒论》其自序中提到当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 伤寒十居其七”。因此可以认为《伤寒论》大部分条文记载的内容是基于外感疾病, 或记载原发病证、或外感并传变、或为原发病失治、误治, 可以说在中医经典文献中, 是外感疾病诊治的百科全书、工具书。但在近几年的临床工作中, 笔者将其记载的诊治思路、方药应用于中医脑病领域 (现代医学称之为神经系统疾病、精神心理障碍) 这一内科疾病的诊疗过程中, 也取得一定效果, 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

  • 民间方治疟疾

    民间方治疟疾

    1.生白矾、鹿角霜各3克,红枣3个去核,共捣为3丸。每次服1丸,每日1次。 2.辣椒子30粒(未成年人减半)。每天晨起以白开水送服,连服4天为1 个疗程。 3.大黄、生姜各3克,共捣烂如泥状。摊成饼状薄片。在疟疾发作前1—2 小时贴在脐孔上,用纱布盖好,胶布固定。过了发作时间再取下。连用3日。 4.甘遂、甘草各等份,共研为细末,以水少许令 其湿润,贴 敷脐孔上, 纱布盖好,胶布固定。待疟疾发作过后5小时方取下。每日1 次,一般2—3次取效(此药不可内服)。 5.鲜蓖麻叶25克,水煎去...

  • 巧用鸡蛋治小儿腹泻腹痛 痢疾

    巧用鸡蛋治小儿腹泻腹痛 痢疾

    小儿腹泻腹痛,用鸡蛋1枚,将小头打一小孔,放入胡椒7粒,以纸封顶,纸包煨熟,开水送服,若白酒送服更有效,胡椒吞与不吞均可。痢疾日久,赤白相间者可用醋煮鸡蛋,熟后服食。...

  • 治久泻不愈的 痢疾、泄泻

    治久泻不愈的 痢疾、泄泻

    用法: 半两干马齿苋(鲜马齿苋一两),煎一小碗水空服汤,一日2次,连用3天可消炎解毒,治久泻不愈特别有效。...

  • 论心身疾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核心及其演变

    论心身疾病中医病因病机的核心及其演变

    心身疾病或称心理生理疾病[1],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防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功能性障碍[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疾病谱发生转变,心身疾病的患病率居高不下,在所谓疑难杂症患者中,有1/3可能就是心身疾病[3]。然而临床上心身疾病的识别率却较低,对其机制和诊断认识不清,使心身疾病的治疗也受到限制。 “将以施其疗疾之法,当以穷其受病之源”。中医学对心身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早期多从情志不遂、七情致病等立论,故有情志病之说,但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目前中医...

  • 8种中草药治疗痢疾疗效显著

    8种中草药治疗痢疾疗效显著

      细菌性痢疾是盛夏季节常发的疾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大便。该病中医辨证属于“痢疾”范畴。采用一些中草药治疗痢疾疗效显著。   1.黄连 取川黄连40克,水煎服,每次服20毫升。每4小时1次,至症状减轻。   2.仙鹤草 取连根鲜仙鹤草适量,切除整棵仙鹤草的上2/3,留取下段1/3的根部,洗净水煎。每日4次,每次服20毫升。   3.白扁豆花 取白扁豆花100克,制成100毫升煎液。口服每次20毫升,每6小时1次。   4.石榴皮 取石榴皮制成50%的煎剂,...

  • 双心疾病 心身同治形神共调

    双心疾病 心身同治形神共调

    “双心疾病”,指的是具有与不良情绪、心境相关的心血管躯体症状,伴有或不伴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的情况。目前,越来越多的心脑血管病患者合并有精神心理问题,这两类疾病相互影响,共同导致疾病的恶化。笔者提出“心身同治”防治心脑血管病,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心身同治”优化治疗方案,在临床运用近十年,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衷中参西优势互补 笔者在临床上秉承衷中参西、优势互补的原则,着眼实效。“衷中参西”是以中医为中...

  • 治疗痢疾民间的5方

    治疗痢疾民间的5方

    【简介】痢疾,古称肠辟、滞下。为急性肠道传染病之一。临床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大便脓血为主要症状。 【治法】   (1)马齿苋:100~150g,加水煎服,每日两次;或鲜马齿苋捣汁半杯,加蜂蜜两匙,隔水炖,空腹分两次服,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2)蔓荆叶:取鲜叶250g,加水800ml,煎一个半小时,滤出药液,浓缩至150ml,分3次,一日内服完,治疗菌痢(湿热痢、寒湿痢)。   (3)凤尾草:30~40g,加水250ml,煎至100ml左右,再加白糖或冰糖5~10g,分3次口服,治疗菌痢(湿热痢、寒...

  • 各种急慢性胃肠炎肛痔等疾病 方用调肠三合汤

    各种急慢性胃肠炎肛痔等疾病 方用调肠三合汤

    成肇仁,男,1944年生。主任中医师,湖北省知名中医,师从全国著名伤寒学家李培生教授,为湖北省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曾任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药大学经方研究所所长,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近50年,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科研项目5项;主编或参编教材和专著25部;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在学术上侧重《伤寒论》方的现代临床拓展应用。在临床上,注意理论联系实践,强调四诊合参,善于学习历代名家经验,喜用经方并结合时方治疗各科疑难杂症,尤其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

  • 肺脓疡疾病描述及治疗

    肺脓疡疾病描述及治疗

    疾 病 描 述 肺脓疡是由多种病原菌所引起的肺组织化脓性病变。早期为化逐性肺炎,继而形成脓肿。本病起病急骤,以高热、咳嗽和咳吐大量浓臭痰为主要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常伴有出汗、畏寒、胸痛、气急,其它还有精神萎顿,周身无力,食欲减退。有时痰中带血或中等量咯血。约1周左右,逐肿自行契溃,痰量骤增,往往每日可咳出300—500毫升的逐性臭痰。此外,有一少部部人还可出现胸膜炎,支气管不同程度的扩张,脓气胸或脑脓肿。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病因与细菌,原虫或免疫机能降低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则认为本病多由外感风热,或疮疡热...

  • 姚乃礼应用“络病”理论治消化系统疾病

    姚乃礼应用“络病”理论治消化系统疾病

    络病理论是中医疾病学的重要内容。 《黄帝内 经》谓: “五脏之道, 皆出于经隧, 以行血气, 血气不 和, 百病乃变化而生” 。 所谓络脉亦属于经隧, 各种 病变多由经隧血气不和而致。 清代叶天士提出 “久病 入络” 的观点, 对络病理论有了进一步的论述, 并广 泛应用于临床, 对络病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 络病理论在心脑血管疾病、 糖 尿病、 肾病、 风湿性疾病等慢性病的防治中都有所 发展。 姚乃礼教授多年来致力于消化系统疾病的研 究, 并...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