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 第14页
-
熬中药时别忽视了细节
吃中药要辨证施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同时,喝药前要学会如何熬药,特别是有些熬药的细节,将会影响到药效发挥。 挥发药盖着盖儿煮熬药时要不要盖上盖子,可不是生活习惯的问题,不同的药物,敞开盖和盖上盖效果确实有差别。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这类挥发性药材很容易辨认,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
-
新发现的超级抗药细菌目前无药可治
英国科研者近日发现一种超级细菌,它能存在于大肠杆菌等细菌的DNA的一个线粒体当中,能让这些细菌变得威力强大足以抵抗所有抗生素,医学人员将之命名为NDM-1,这一细菌已在2009年在英国导致感染并致死病例。 这项研究由英国卡迪夫大学、英国健康保护署和印度马德拉斯大学的医学研究者联合进行。研究人员称,他们在一些赴印度接受过外科手术的病人身上找到一种特殊的细菌,这种细菌含有一种酶,它能存在于大肠杆菌等不同细菌DNA结构的一个线粒体上,并让这些细菌变得威力巨大,对几乎所有的抗生素都具备抵御能力。 目前的研究发现;携带NDM...
-
超声可有效筛查肝细胞癌
德克萨斯大学研究者发现,肝硬化患者进展为肝细胞癌的危险很高,而癌症扩散只需几个月的时间。对这些人群进行超声联合甲胎蛋白筛查肝细胞癌的效果较费用昂贵的CT或磁共振更好。超声联合甲胎蛋白检查在探查肝细胞癌方面的准确性高,甲胎蛋白升高可作为肝细胞癌的生物标志物。专家建议,40周岁以上有肝炎病毒感染史的慢性肝炎患者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肝部B超检查和甲胎蛋白检查,观察肝脏是否出现了异常。如果肝B超发现肿物或甲胎蛋白升高,应马上咨询肝胆外科医生。肝硬化的病人为超高危发病人群,需每三个月,甚至是一个月进行一次相关检查,不能以身体的感...
-
有机蔬菜要仔细清洗吗
有机蔬菜是指在生产加工中既不使用农药、化肥、添加剂和化学防腐剂,也不用基因工程技术,而是真正源于自然、富营养、高品质的安全环保生态蔬菜。有机蔬菜吃起来清脆新鲜,即使是烹调后还是会有不一样的口感,于是有人就认为有机蔬菜很干净,随便冲一下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不对的。有机蔬菜虽然是在不添加农药、不添加生长剂的环境下种植的,但是仍要注意虫卵和寄生虫的问题,还是要仔细清洗。洗时要放在水龙头下逐片冲水,并用手搓洗。如果是比较粗大的蔬菜,例如芥蓝等,可以用旧牙刷轻轻刷洗,然后浸泡在水中约3—5分钟即可,也可以添加几滴...
-
从细节康复颈椎间盘突出
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颈椎病类型。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间盘髓核、纤维环、软骨板,尤其是髓核,发生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变后,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椎间盘纤维破裂,髓核组织从破裂处突出或脱出,压迫相邻的组织,引起肢体乏力、酸胀、麻木、沉重,并导致颈部疼痛、头晕、呕吐、失眠等症状。日常护理时除了要保证正确坐姿和经常轻柔、缓慢地活动颈部外,还要注意以下生活细节。 补充钙质: 当血液中的钙含量达不到生理需要时,钙会从骨质中释放到血液中,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人体缺钙,导致颈椎骨的退行性改变。及时补充钙质,可延...
-
改善亚健康从细节入手
亚健康是一种动态过程,不会停留在原有状态中。也就是说亚健康是可逆的,通过努力可回归健康。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的关键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且对一些细节问题也要多加注意。 1.脂肪不可多食,也不可不食 脂肪食用过多容易造成血脂升高、动脉硬化,诱发冠心病、脑梗、脑溢血、高血压等严重疾病,因此很多人为了健康,就尽量不吃含脂肪的食物。其实,脂类是大脑活动所必需的.缺乏脂类会影响大脑的正常思维能力,还会导致细胞过早衰老死亡,进而形成亚健康状态。一般来说,成人每天脂肪摄入量为:体重公斤数x0.45:脂肪摄入量(克)。 2.补钙 不...
-
咀嚼片嚼成细末 煲中药翻煎二次
咀嚼片嚼成细末再咽 咀嚼片经口腔黏膜吸收,可减少药物对胃肠道负担,咀嚼时间长一点,一般咀嚼5~6 分钟,彻底嚼碎了再咽,最好能嚼成细末。 咀嚼片常见有维生素类、解热药等片剂或治疗胃病的氢氧化铝、硫糖铝等咀嚼片。其中,复方胃舒平片嚼碎后进入胃部很快会在胃壁形成保护膜,从而减轻胃内容物对胃壁溃疡刺激。 另外,如果是咀嚼酵母片,因其含有黏性物质较多,没有嚼碎易在胃内形成黏性团块,影响药物作用。因此,咀嚼后可用少量温开水送服,饭前半小时或饭后两小时服用。 (刘谊人/荐) 煲中药翻煎二次后再喝 很多人虽然知道煎...
-
粗粮细做要防营养损失
粗粮细做,不是把粗粮进行精加工,研磨得很精细就可以了。精加工过的粗粮其实和精加工的大米一样,营养成分损失比较多。粗粮细做,是指把粗粮与细粮搭配,并采用科学的烹饪方法。粗粮与细粮搭配食用,更有助于营养平衡,人体更易吸收和利用粗粮中的营养成分。科学烹饪,能保留粗粮中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保持其原本的健康特性。 粗粮细做要避免油炸或油煎,油炸或油煎会破坏粗粮的营养价值。比如做玉米饼,传统做法多用油脂来煎;在制作薯类的时候,不少人喜欢把它们打成泥状,做成饼等,然后油炸。这样做成的食物,已经不能完全保有粗粮的营养价值。...
-
防脑细胞老化“八金律”
1.六七分饱:长期饱食,特别是暴饮暴食,易导致脑血管硬化、脑供血不足、大脑早衰和智力下降,从而形成痴呆。每餐七分饱,既能保证能量供应,又能预防痴呆。 2.常吃富胆碱食物:胆碱有助于乙酰胆碱的生成,而乙酰胆碱能增强记忆力,有防痴呆的作用。含胆碱丰富的食物有豆类及其制品、蛋类、花生、核桃、鱼、瘦肉等。 3.补足维生素B:维生素B能有效降低老年痴呆的发病率。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贝类、海带、动物肝、肾、白菜和萝卜等。 4.少饮或不饮烈性酒:烈性酒的酒精含量过高,高浓度酒精能使大脑细胞死亡,脑组织萎缩,脑功能降低,反应迟钝,...
-
煎药重细节 中药更有效
不久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了《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规定医院的中药煎药室禁用铁制等易腐蚀器皿作为煎药容器。那么,在熬煎中药的过程中,除此以外,还有其他的注意事项吗? 专家说:“中药在熬煎的过程中,有些细节确实会影响到药效,在平时一定要多加注意。 细节1:手别碰药 这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细节。买回来的中药,大多是用纸包包着的,有的是用塑料袋做成的小包装。把药放进煎药容器时,许多人的手会碰到中药,殊不知,这个动作有时就会影响到中药的药效,如果此时手上涂过护手霜或带有香皂的芳香气味,更是对中药的一...
-
中药汤剂治病要心细
中药汤剂是从古至今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剂型,正确使用中药是发挥中药疗效的关键。为了使中药的应用能够更合理、疗效更可靠,在选用中药治病时一定要心细,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药物剂量 药物剂量是药物取得疗效的关键。许多人认为中药药性缓慢,加大剂量就能见效快。其实,药物随着剂量的不同,作用也不一样,如有些人经常嚼食人参,或用来炖肉、煲汤,以达到保健作用,殊不知,人参吃多了可产生头痛、失眠、心悸、烦躁、便秘、血压升高等毒性反应。 脚注 一些常服中药的患者,由于不重视中医处方上的脚注(先煎、后下、...
-
八类食物含细菌多
鸡肉 鸡肉中弯曲杆菌感染率高达42%,沙门氏菌感染率为12%,容易导致胃肠炎。因此,买回的生鸡肉要煮烂熟透,菜刀和菜板使用前后都应该消毒清洗。 牛肉 牛肉中30%含金黄色葡萄球菌,12%含李斯特菌,吃了未煮熟的牛肉可能会导致食物中毒或血液感染。如果用牛肉做肉饼,馅不要太厚,否则达不到杀菌温度。 生牡蛎 生牡蛎含有诺罗病毒、空肠弯曲菌和创伤弧菌,极易导致腹泻。最好不要生吃,烤着吃时要蘸蒜、姜、醋或柠檬汁。 哈密瓜 3.5%的哈密瓜表皮裂缝中藏有沙门氏菌,易导致腹泻。最好别买切开的哈密瓜,食用前用自来水冲洗整瓜30秒,...
-
精细化管理助推医院可持续发展
我们这届班子上来以来,一是注重加强医院的战略管理;二是加强了医院的文化建设。医院管理者有好的思路和方案,如果没有全院干部特别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与之产生共鸣,则很难产生活力。因此,和谐医院文化的建设,能不能够在医院形成共识,是医院发展的重要因素。 医院从2004年至今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加快改变医院医疗设施贫乏,医疗业务的发展速度比较缓慢的现状。当时班子刚刚接手的时候,负面事件不断出现,职工家属、朋友得了病都不介绍到自己医院来,因为当时医院检查设备不行,也没有有影响力的专科主任、教授,看...
-
夏季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
夏季温度、湿度适宜,是细菌最为活跃的季节,食物若放置不当或时间过久,极易被细菌污染。因此,食物中毒事件多发生于该季节。 1.沙门氏菌属食物中毒 这种食物中毒多发生于肉类食物,少数可见于蛋类、奶类。肉类发生的原因多为屠宰带有沙门氏菌的病畜,或者屠宰后,肉、内脏被含有沙门氏菌的容器所污染;蛋类可因家禽带菌而污染;奶类污染则由带菌的牛羊而来。该菌存活期长,但是不耐高温,100℃下立即死亡,70℃下5分钟可被杀灭。 2.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这类食物中毒主要来源于海产品,海产品带菌率可高达90%以上。弧菌是一种嗜盐的菌...
-
细化落实 确保中医药改革有实效
本报讯 9月6~7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江苏南京召开2015年度联系推进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中医药改革工作研讨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表示,要抓落实、抓细化、抓实效,建立维护公益性、调动积极性、保障可持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公立中医医院运行机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马建中主持会议。 王国强肯定了江苏、安徽、福建和青海等4个国家综合医改试点中医药改革工作取得的进展和成效。他指出,目前出台的和即将出台的各项改革政策基本体现了中医药改革的思路和要求,接下来要抓落实、抓细化和抓实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