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疑难 第2页

疑难 第2页

  • 疑难杂症 宜从脾胃治

    疑难杂症 宜从脾胃治

    湖南省著名中医学家刘炳凡治疗疑难病推崇“调理脾胃治法”,认为“百病不已,宜从中(脾胃)治”,并强调“治病必须治人,治人首重脾胃”。我有幸师从刘炳凡先生学习,曾目睹刘老对很多疑难病证的治验,不少都是从调理脾胃入手,且均取得了理想的疗效。下面,就从两个病例谈谈我对运用调理脾胃方法治疗疑难病证的体会。 病案一冠心病患者70岁,患冠心病十余年,常有胸闷、气短、心悸等不适,长期西医治疗,但症状仍时有发作,转而想寻求中医治疗。明确诊断后,我开始...

  • 解答传世经方半夏泻心汤的疑难问题

    解答传世经方半夏泻心汤的疑难问题

    源自《伤寒杂病论》的半夏泻心汤,可谓是医圣张仲景的得意之方,此方可调和肝脾、散结消痞,后世众医家临床均有借鉴,也为后世治疗疑难杂症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践经验。现如今,很多人虽然也常用此方,但未必真正领略其中精髓,比如此方在寒热错杂证中的运用,方中人参、大枣、甘草的补益之意,都是很多人心中未明的疑难问题。今天的这篇文章,带您解答半夏泻心汤的疑难问题! 临床治疗脾胃病,最常用半夏泻心汤、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子汤,我将其称之为“脾胃三方”。三方分别针对脾胃病最常见的三种病机:脾胃湿热、肝胃...

  • 张杰运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症经验

    张杰运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症经验

    张杰, 全国第三批、第五批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 国家级名中医, 安徽省国医名师, 安徽省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张氏幼承师训, 学验俱丰, 从事中医教学、科研、临床50余年, 专攻中医内科杂病, 临床善从经方加减, 不囿成见, 多有发挥。笔者有幸随侍左右, 兹就其经方治疗疑难杂症学术经验介绍如下, 以飨同道。 乌梅丸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治疗慢性结肠炎 患者某, 女, 39岁。2017年3月8日初诊。2016年9月23日肠镜提示:慢性结肠炎。刻下眩...

  • 国医大师外治疑难病临床经验

    国医大师外治疑难病临床经验

    邓铁涛教授是我国当代久负盛名 的中医学家,精研岐黄之术,融古贯今, 中医学理论与临床均有精深造诣。中医 外治法,在广义上泛指除口服药物以外 施于体表皮肤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 法,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拔罐、按 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现将 邓老运用外治法的临床经验举例介绍 如下。 一、中药熏洗止痹痛。直达病所逐邪 气。 对股动脉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等,因脉络瘀阻而见肢体痹痛的一类疾 病,邓老认为运用外洗药熏洗相当重要。 因外洗药物能直接作用于病所,而且脉 中之血得温熏热洗必加强其运行,有利 于瘀...

  • 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方 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

    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方 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

    温胆汤是临床上常用方之一,它从一个治疗“不得眠”的方子,经过数十代人的探索,演化成治疗疑难杂病的名方,其积淀之久、变化之妙,绝非一般时方所能比。这说明一个方子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我们在临床上认真实践,缜密思考,就可以拟定出新的方子,为解决棘手疾病闯出一条新路。今就温胆汤的沿革及其发挥与应用,略述己见,冀予同仁参考。 沿革 温胆汤最初见于南北朝名医姚僧垣所撰《集验方》(已佚),后被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收录,云“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宜服之方&rd...

  • 归纳了几种治疗疑难病的方法

    归纳了几种治疗疑难病的方法

      以补药之体作通药之用,施于正气将竭、邪势猖獗之危候。此臌胀用峻补,乃塞因塞用之法。   当某种病证确认为某病因病机,依法治之,如石投海或病反增剧,当从与之相反的角度来考虑。   在一些疑难病中,或因脉证不典型,或因症状复杂,矛盾之处太多,或因假象干扰,在此疑似难辨之际,可采用投石问路法。   疑难病以常规治疗多难奏效。笔者根据古今名医的一些经验,结合临床体会,归纳了几种治疗疑难病的方法,与同道探讨。   突破常规法   所谓突破常规,是指治法和用药超出一般常规。治疗上突破常规,主要是立法...

  • 国医大师朱良春擅用虫药治疗疑难杂症

    国医大师朱良春擅用虫药治疗疑难杂症

      国医大师朱良春先生潜心研究虫类药数十年,为国内较早系统研究虫类药的佼佼者。虫类药是动物药组成的一部分,形体较小,多数属昆虫类。由于它是“血肉有情”、“虫蚁飞走”之品,具有独特的生物活性,所以历代医家都较重视。从文献记载来看,虫类药始于《山海经》、《内经》。汉代张仲景之《伤寒杂病论》,其中运用虫类药的方剂,法度严谨,寓意良深,如下瘀血汤、抵当汤(丸)、大黄?虫丸、鳖甲煎丸等方,对后世应用虫类药起着示范、推动的作用;成于汉初的《神农本草经》,是总结虫类药医疗作用最...

  • 中医药学会疑难病

    中医药学会疑难病

      刘友章,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现任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部特邀研究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学科带头人,广东中医药学会疑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擅长胃肠肝胆、神经肌肉病、疑难杂病、甲状性疾病、痛风、久咳、腰痛、不育不孕、难治性皮肤病、眩晕、偏瘫症等。   记 者 蔡卫杨   实习记者 陈晓琨 通 讯 员 张秋霞   出诊时间:   周二下午、周三上午(需预约)   出诊地点:   广州市机场路16号门诊南楼名医区   病案...

  • 立足中医 络病学破解疑难病

    立足中医 络病学破解疑难病

    以岭医院的不同凡响,在它诞生之日起便埋下了“伏笔”。1992年,心血管内科医生吴以岭走出体制,创办了石家庄开发区医药研究所,并附设一家诊所,一边看病,一边进行络病理论和药物研发。这家研究所就是以岭药业的前身,诊所则发展成为上千张床位的现代化综合性中医医院。 如今,这里拥有国家卫生计生委临床重点中医专科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荣获通络系列创新中药科研课题多个国家科技奖,是河北省首家挂牌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民营医院。“这三张‘名片’反映了以岭医院工作不可...

  • 周仲英就内科疑难病讲述辨治思路与经验

    周仲英就内科疑难病讲述辨治思路与经验

    甲午孟夏,阳光明媚,花木成荫,我们在毛德西教授带领下,南下金陵,专程拜访了国医大师周仲瑛教授。周仲英在诊疗之余,不辞劳顿,就内科疑难病讲述了他的辨治思路与经验。 周仲英说,我们研究疑难病,是从研究急症开始的。流行性出血热死亡率很高,急症本身就是疑难病,疑难病中的危重阶段就是急症,所以我们叫它急难症研究。首先要明确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机,抓住病机,就抓住了疾病的要害,这是研究疑难病的关键。流行性出血热的演变过程是瘀热相搏,一个“瘀”,一个“热”。由于瘀热相搏,就出现了出...

  • 黄桂芳:中医可治常见病多发病 还能治疑难杂症

    黄桂芳:中医可治常见病多发病 还能治疑难杂症

    人物简介 黄桂芳,1939年生于福建厦门。大学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历任科员、随员、三秘、副处长、一秘、参赞。1988~1991年任国务院外事办公室副主任。1991~2000年先后任驻菲律宾、驻新西兰兼驻库克群岛、驻津巴布韦大使。退休后,两度出任我国礼仪大使。现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国际交流与合作分会副会长。 我在将近40年的外交生涯中,曾在五大洲的近100个国家留下足迹,常驻亚、非和大洋洲的四国兼驻一国,参观过多家大医院和诊所,同一些国家的卫生部长、医...

  • 明代名医李中梓 巧愈疑难杂症的故事

    明代名医李中梓 巧愈疑难杂症的故事

    明代医学家李中梓是江南一带的名医。他医术高超,用药十分精准,民间流传有很多他巧愈疑难杂症的故事。 相传,有一个青年人得了伤寒,连续拉了五六天肚子,心烦急躁,不想吃饭,偶尔还出现 “翻白眼”的症状,情况十分危急。已经请了郎中,吃了止泻药却仍不见效。于是,家里人赶了几十里路,慕名来请名医李中梓到家中诊治。 李中梓认真诊病后,只给患者开了大黄、厚朴、枳实共3 味药。患者家属一看药方,心里直犯嘀咕:大黄是一种泻药,尽人皆知,患者拉肚子当然应该止泻了,怎么反而用泻药呢?但是又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抱着...

  • 疑难问题切磋 进一步学习认识经方

    疑难问题切磋 进一步学习认识经方

    拙作《读懂伤寒论》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同仁关注,同时,有不少同仁提出宝贵意见,其中不乏有关疑难问题的切磋者,促使笔者进一步学习认识经方。 2014年9月14日,笔者收到一条短信,对《伤寒论》第326条解读“表阴证可从汗从表解,里阴证可从吐下解,邪有直接出路”(《读懂伤寒论》第245页)提出质疑:“里阴证属太阴病,太阴病的治法是‘当温之’,宜服四逆辈,能用吐下法吗?”笔者答曰:“吐下用于里阳证,不能用于里阴证。&rdq...

  • 张学文教授 新观点新方药 治疗疑难病中药心得

    张学文教授 新观点新方药 治疗疑难病中药心得

    张学文,男,陕西汉中人,陕西中医学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首届国医大师,博士、硕士生导师,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张老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精通内科,尤擅长杂病、中医心脑疾病的治疗。 国医大师张学文教授治疗疑难病中药应用心得 牛膝分川怀,补消两擅长 牛膝,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平,其味甘苦酸,临床用途甚广。《神农本草经》载其“主寒湿痹痿,四肢拘挛,膝痛不可曲,逐血气,伤热火烂,堕胎。”现代药理研究已知其对子宫和肠胃有收缩作用,并能扩张心脑血...

  • 疑难病用中医的方法从容以对

    疑难病用中医的方法从容以对

      对于疑难病、系统病(整体的、复杂的、涉及全身系统的疾病),如何才能用中医的方法从容以对?笔者找到一个大法,即“见病知源”。   《庄子·天地》中有一句话叫“通于一而万事毕”,中医《内经》中有类似表述“知其要者一言以终,不知其要流散无穷”和“治病必求于本”。当我们将医学的目标重新定位于人和健康、而不是疾病和治病的时候,会发现健康的道理才是医学最本质的内容。如果非要从疾病的角度来解读健康,则必须重视...

  •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痰瘀论治现代疑难杂病

    国医大师李士懋从痰瘀论治现代疑难杂病

    •现代疑难杂病多符合中医痰邪黏滞胶结、缠绵难愈的特点。李士懋提出,治痰不可拘泥于肺、脾、肾三脏,而当从五脏全面考虑,辨证治疗,并贵在加减。 •现代疑难杂病亦多符合中医瘀血特点,李士懋在临床上治疗瘀血证推崇仲景和王清任逐瘀诸方,并强调应用活血化瘀法必须辨证论治,切不可一味活血。 •现代疑难杂病临床最为多见的是痰瘀互结证,较单纯的痰证或瘀证更加缠绵难愈,故治当缓图,应善于守方,既攻逐邪气,又不伤损正气,方为王道之法。 近年来,因自然环境的污染、饮食结构的改变、...

  • 夺:中医古籍疑难字词解说

    夺:中医古籍疑难字词解说

    夺,现代常用义为抢夺、争夺、劫夺……此义古代已有使用。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三月,此谓发陈……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但是,“夺”在古代还有个常用义,且为其本义,则鲜为人知,甚至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渐渐生疏。 《说文》:“奪(夺),手持隹失之也。”段注:“手持隹失之也。引申为凡失去物之称。凡手中遗落物当作此字,今乃用...

  • 分等:中医古籍疑难字词解说

    分等:中医古籍疑难字词解说

    《肘后备急方》卷七《治卒青蛙蝮虺众蛇所螫方第五十六》:竹中青蜂[蝰]螫人方:雄黄、麝香、干姜分等,捣筛,以麝(十+十+冂+又)(wang)[菵]和之,着小竹管带之行。急便用傅疮,兼众蛇虺毒之,神良。 一位中医大师的著作中引用本条说:此文“分等”二字误倒,当乙转,作“等分”,谓“雄黄”“麝香”“干姜”三味药用相等分量。 另一位中医文献大家研究《肘后方》,上条引自《外台秘要》,作&...

  • 慢性病 疑难杂症 中医诊疗临床效果好

    慢性病 疑难杂症 中医诊疗临床效果好

      据报道,北京市13家公立中医医院104个中医医疗服务,平均每个中医诊疗项目的收费价格仅为8.85元,其中101项中医药服务项目存在不同程度亏损。   这份研究报告在全国代表性都很强。中医诊疗项目及中草药价格远远低于西医诊疗项目及西药的价格。中医院在治疗慢性病、疑难杂症等中医诊疗项目方面,不仅费用低廉,并且临床效果好。要将“费用低廉”的劣势转换成专科优势,成为中医院发展的关键。   据调查了解,相当一部分老年患者、慢性病患者还是比较青睐中医的。“吃西药太贵,中药效果...

  • 李观荣:治疗疑难病宜少针多灸

    李观荣:治疗疑难病宜少针多灸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李观荣教授通过几十年的临床经验,结合中医经典理论总结出“少针多灸”的思想,在疑难病治疗中发挥了作用。   灸法在医学专著中首次记载于《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系统的理论见于《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焫。”王冰注:“火艾烧灼,谓之灸焫。”《灵枢·官能》曰:“针所不为,灸之所宜。&rdquo...

  • 疑难病攻邪要与保胃气同步进行

    疑难病攻邪要与保胃气同步进行

    中医专家在临床中发现,许多疑难重病患者在服用名方名药后,不仅病情不减轻,而且还恶化了。专家发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医生在使用攻邪药的同时,没有加用保护胃气的药物。中医有 “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者生,无胃气者死” 之说。中医临床中所指的胃气是指脾胃受纳和运化水谷而生成精微,化生气血的功能。由于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共主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及输布精微,化生气血的功能。故脾胃有“后天之本”的美称。人体的皮肤、肌肉、脏腑都要靠气血、津液等物质来营养,而这些营养物质的来源又有赖于胃气...

  • 黑木耳用于疑难杂病 效果好

    黑木耳用于疑难杂病 效果好

      木耳一药,《神农本草经》将其附于桑根白皮之后,有“益气不饥,轻身强志”之功。苏恭曰:“桑、槐、楮、榆、柳,此为五木耳,软者并堪啖,楮耳人常食,槐耳疗痔。”李时珍曰:“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慎。”可见古之木耳,早已入药,鉴于生于不同种木材,而具有不同功能。近代随着食用菌科学的发展,人工栽培的木耳产量、质量都大大提高,现今多人工培育菌种植于青岗木之上,多视为食疗保健之佳品,药用则较少。   木耳之性,多云甘平,入胃、大肠经,古之...

  • 临床运用火神派的方法治疗一些疑难病

    临床运用火神派的方法治疗一些疑难病

      对于“火神派”起死回生的医术,不少医家钦佩他们大剂量应用附子的胆量,为其神奇疗效而惊叹;遂在临床运用火神派的方法治疗一些疑难病,也取得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虽不能从理论上得出与火神派学者完全一样的结论,又对于其实践不可轻易加以否定。按《内经》所言,阴阳皆为生命之本,阴阳互根,单独“崇阳”的理论实有失偏颇;但是仅从理论上并不能否定其临床疗效;所以还必须从其用药特色入手,通过实践探讨其疗效的实质。   火神派理论上推崇阳气,临床擅用中药附子。百余年来代有传...

  • 中医药在哪些疑难病治疗上有优势

    中医药在哪些疑难病治疗上有优势

    中医药在哪些疑难病治疗上有优势,研究清楚这些问题,对于更好地发挥中医药优势很有必要。 “疑”是指诊断不清、难以确诊的疾病,故又称疑似病。“难”是指病虽已确诊,但没有好的治疗方法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疑”病与“难”病都是不好治的病,故常并称为疑难病。 研究中医药治疗疑难病,是为了扬长避短、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凡是急慢性顽固性消耗性的各种难以治疗的疾病或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都属于难治病的范畴,据统计有200多种,...

  • “五运六气” 巧治疑难咳嗽

    “五运六气” 巧治疑难咳嗽

     咳嗽是常见疾病,有慢性和急性咳嗽,如果急性咳嗽治不好,往往会转为慢性咳嗽,较难治。其中,小儿咳嗽也比较多见,如果使用了很多方式都治疗不好,我的最后一招是运用中医的“五运六气”思想来治疗,临床发现,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咳嗽先西医再中西结合   现代医学发展到现在,诊断疾病的手段越来越先进,尤其是西医的检查方式有相关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操作规范,比如用哪种仪器检查,需要达到怎么样的指标,不同指标怎么治疗等。因此,一般患儿有咳嗽,我都会先用西医的方式治疗。   此外,我是中医出身,对...

  • 中医疑难病诊疗 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领跑者

    中医疑难病诊疗 全国中医药工作会议领跑者

    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管理办法》,拟批准金箔为食品添加剂新品种,并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农业部、质检总局等部门征求意见。 征求意见指出,允许金箔作为食品添加剂的产品仅为白酒,最大使用量为每公斤0.02克。在生产工艺上,要求将纯度为99.99%纯金以物理方式气化,使其均匀分散成小分子,再将这些小金分子重新堆栈排列,以精准控制分子磊晶堆栈的方式形成食品添加剂金箔。 金箔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其用途涉及到医药保健、佛教以及文化事业等各个领域。金箔医用价值在明...

  • 治疑难杂症 壮医最“牛”

    治疑难杂症 壮医最“牛”

      名医简介   黄瑾明   全国名老中医、广西名中医、广西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壮医诊疗部专家、主任医师、中国医学史、壮医学教授,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善于运用中药、壮药、壮医针灸等综合疗法诊治各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如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和各种痛症、不孕不育、乳腺增生、子宫肌瘤等,均取得较好或显著的治疗效果。   本报记者 王莹 文/图   壮医治疗是起源于壮族的一种民间疗法。莲花针拔罐逐瘀法、针刺疗法、壮药……都在广西人里有较好的口碑。   这些年来,壮医...

  • 诊治疑难杂病方面巧用祝由术经验

    诊治疑难杂病方面巧用祝由术经验

    王小云巧用祝由综合治疗疑难杂病经验采撷 王小云教授从事中医临床30余年, 治疗疑难病 采用综合治疗, 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将其诊治疑 难杂病的经验进行总结。 “祝由” 最早见于《素问·移精变气论》 : “余闻 古之治病, 惟其移精变气, 可祝由而已……毒药不能 治其内, 针石不能治其外, 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 移精 祝由 [1] 通过 “移精变气” 治疗疾病, 是在医生的指导 下, 使患者排遣情...

  • 中医下法治疗的疑难重病种

    中医下法治疗的疑难重病种

    余无言运用下法治疗疑难重病的经验总结 八法之一的下法, 是以通下肠腑, 祛除实热、 寒 实所致积滞以及宿食、痰饮、水湿、 瘀血等病邪为 目的的一种治法 [1] 。 “下法” 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 经》 , 奠基于《伤寒论》 , 拓展于元金刘元素、 张从 正, 完善于明清温病学派诸家 [2] , 疑难重病往往病因 复杂, 病情危重, 恰当的使用下法往往能使之转危为 安。 现代中医将下法作为重要的治则, 广泛应用于中 风、 急性胰腺炎、 急腹症、 急性黄疸性肝炎、 毒蛇咬 伤等危重病症中 [3...

  • 朱文元治疑难病三则

    朱文元治疑难病三则

    多年来,朱文元主任医师是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中医院主任医师,峄城区十大名中医,峄城区十佳医生,枣庄市十大名中医,枣庄市十大名医,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导师,山东省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导师。擅于辨治各种疑难杂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择录三则。 慢性荨麻疹(顽痒)案 某男,86岁,2005年5月26日初诊。诉身痒30余年,加重1周。自述30年前因口渴便饮山间流水,饮后不久,即全身瘙痒,皮肤渐现大小不等红色丘斑,饮酒少许后,全身瘙痒难忍,坐卧不安;唯性情急躁,大便秘结。查:皮肤抓痕密布,散见大小不等红...

控制面板

您好,欢迎到访网站!
  查看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