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 第6页
-
四神煎 诸多医家在临床上应用的折合现代剂量
清代医家徐灵胎曾有“一病必有一主方,一方必有一主药”之论,四神煎便是治疗鹤膝风的专病专方。四神煎出自清代医家鲍相璈所著的《验方新编》。此方主治鹤膝风,功可扶正养阴祛邪,清热解毒,活血通利关节。 鹤膝风症见两膝疼痛,膝肿粗大,大腿细,形似鹤膝,步履维艰,日久则破溃之证。若痛而无脓,颜色不变,则成败症矣。 此方由生黄芪半斤、远志肉三两、牛膝三两、石斛四两、金银花一两组成。根据诸多医家在临床上应用的折合现代剂量:黄芪240克,石斛120克,怀牛膝90克,远志60克,银花30克(后下)。用...
-
慢性盆腔炎的表现与验方
慢性盆腔炎:多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所致。可表现为程度不同的下腹疼痛,轻者下腹不适,重者除疼痛外,还伴有腰骶部坠胀感,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及经期加剧。月经量增多,痛经,常在月经前2—3天发作,经期加剧。可并发不孕不育,常继发于慢性输卵管炎引起的输卵管阻塞。 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包拈物理疗法及药物治疗等。物理治疗可促进盆腔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的营养状态,以利炎症的吸收和消退。常用的有短波、超短波、离子透入(可加入各种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等)、蜡疗等。药物治疗,用足有效的抗生素,同时,采用一糜蛋白酶或透...
-
出现黑眼圈 肝肾不足
一些女性由于经常熬夜、睡眠不好等原因,会临时因血流淤积而出现黑眼圈。值得注意的是,出现以上临时性黑眼圈,切忌用手揉搓眼皮,因眼皮较薄,经常揉搓容易引起眼袋及其皱纹。最好的办法是用冷热毛巾交替敷眼皮,促进眼眶周边血液循环,从而达到祛瘀的目的。冷毛巾可放入冰箱急冻,效果更佳。 若经常性出现黑眼圈,则要考虑妇科疾病或者肝肾不足等原因。一些妇科疾病也会引起黑眼圈,比如痛经或月经不调、卵巢疾病等,使得气血运行失常。如果黑眼圈长期存在,不妨观察下白带是否有异味,去做个身体检查,尤其是妇科检查。 而对中年女性来说,肝...
-
青筋出现异常 可能积滞不能排泄出体外
青筋其实不是筋,而是血管。正常情况下,它应该是看不清楚的,可一旦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压力增高,它就会在皮肤表面凸起,甚至出现扭曲变色等现象。《黄帝内经》中也提到:经脉者,决死生,调虚实,不可以不通。中医专家认为,无论人体哪个部位的青筋出现异常,都是身体报警的信号,它反映人体可能患上了痰、湿、瘀、毒等积滞不能排泄出体外的病症。 指导专家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伤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主任 何启扬 记者 蔡卫杨 通讯员 边江红 头部青筋 血压不稳多中风 何主任提示,当太阳穴青筋凸起时,一般都是肝...
-
体现膏方的进补 冬病夏治
正值炎热夏季,在浙江省东阳市中医院,不少的人前往预约夏季膏方。该院每年都要组织名老中医、知名专家开设夏令补膏门诊,今年也一样,因其适应症广、效果好,深受广大市民欢迎。 浙江省东阳市名中医、东阳市中医院内科主任吴允华主任中医师介绍说,在不少人的印象中,会把膏方和冬令进补划上等号。中医传统理论认为:春养生气,夏养长气,秋养收气,冬养藏气。其中夏养长气,包括冬病夏治的各种手段,同样也可体现在膏方的进补。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进一步增强,人们在冬令进补的同时,对夏季进补也越来越重视了。统计数字...
-
罗元恺:现代中医教育的一代宗师
罗元恺是中医教育家,中医妇科学家,新中国第一位中医教授,他是现代中医教育的一代宗师。 古代中医教育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师徒相授,习医者常从背诵药诀方书入门,并随师侍诊,抄录医案,再从中悟出医理。另一种方式是以儒通医或由道、佛通医。文人学医有着较好的古典文学根基,往往从中医经典入手,饱览前人医著,再验诸临床,进而提出己见,立一家之言。罗老属于这二种的综合体,从他接触中医开始,他的个人命运就和整个中国的中医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中国近代中医发展之路,道路坎坷,命运多舛。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中医(...
-
二论提高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做好顶层设计,工作才能有规可循,发展方能有条不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所谓国家治理体系,就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质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科学内涵和发展方向,也是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现代化,加强中医药事业发展顶层设计的根本遵循。 然而,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药治理体系与现代化的要求还不相适...
-
中医药文化建设渠道和文化表现形式
四川作为中医药大省,具有深厚的中医药文化底蕴,历经数千年逐渐形成了“川派”中医药文化特色,并且薪火传承,代代不息,在传统医药领域独树一帜。近年来四川省不断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力度,并赋予新的内涵,在全省范围内掀起了中医药文化建设新高潮,较好地发挥了文化对中医药医疗、保健、教育、科研、产业、对外交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提高认识,加强机制建设 中医药文化是中医药行业凝聚力量、振奋精神、彰显形象的重要内在精神和思想基础,是中医药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四川省制发的《关于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的实...
-
读《现代人看中医》有感
日前,《现代人看中医》一书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推出。该书受到国医大师邓铁涛、朱良春、路志正、颜正华和刚刚公示的第二届国医大师入选者金世元和王琦的鼎力推荐。 《现代人看中医》是一本站在中医专业之外,向百姓及海外的中医爱好者们,介绍中医药及全息的科普读物。该书特别适合中医专业本科刚入学的学生,以及适合虽然是西医专业,但也想了解中医的学生。它是一本了解中医的启蒙读物。当然,对于那些从事中医基础理论的专业人士,该书的一些描述,如对于脏象与脏器的关系、气的一元论、阴阳与五行的解释等,也值得他们思考。 另外,该书呼吁将...
-
中医药文化科普现状 来自民间扎根群众
中医药科普,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特色突出。中医理论经典《黄帝内经》和中医临床经典《伤寒论》,虽然是学术专著,也有科普风格。《黄帝内经》开篇就讲养生之道,而且特别采用便于普及的对话写法。《伤寒论》序言更是针对时弊,大讲养生。 中医药学来自民间,扎根群众,而民间大众又迫切需要中医药知识,所以自古名医就十分重视中医药知识的普及,历代均有代表性著作。如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孙用和的《传家密宝》等。通过这些著作和医者诊病过程中的普及,使许多老百姓不仅知道怎样养生防病,而且了解一些望闻问切的诊病知识,懂得一些寒热虚实的医学...
-
“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
笔者临证之余经常翻阅唐代的医书,如《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等书,其中有很多方剂在临床上应用疗效甚佳。比如独活寄生汤,该方唐代孙思邈用独活是三两,笔者临床也多次体会到当独活用量达到40克以上时则疗效奇佳,有时甚至是“一剂知,二剂愈”,独活量少则疗效锐减。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关键问题:唐代一两相当于现在多少克?关于这个问题,各个教材、文献明显不一致,如大学《方剂学》教材认为唐代一两为1.0075市两,即为31.484克。范吉平《经方剂量揭秘》认为唐代一两为13.75~13.875克(即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