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 第69页
-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逍遥散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其组成为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薄荷。主治肝郁血虚而致两胁作痛,寒热往来,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症。笔者用此方加减治疗寻常痤疮、水肿、阳强、不寐,疗效满意,举病例论之。 例1寻常痤疮 雷某某,女,20岁。于2010年6月8日初诊。近半月,颜面、胸、背部丘疹时现,颜面、背部较多,大便干,口燥咽干,痛经,月经提前,量少,经期丘疹加重,舌质红、苔薄黄,脉弦。中医诊断:寻常痤疮。辨证属肝脾不调,肝郁血热。治宜疏肝解郁,清...
-
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
临床上,不少学生或同道曾问过我,麻黄升麻汤证怎么理解?麻黄升麻汤怎么用?麻黄升麻汤方证表里同在,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药物组成也是寒热并用,表药为重,里药较轻,不容易理解和应用。以下是我对此方的思考。 麻黄升麻汤出自《伤寒论》357条:“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逆,下部脉不至,喉咽不利,唾脓血,泄利不止者,为难治。麻黄升麻汤主之。 麻黄升麻汤方:麻黄二两半(去节),升麻一两一分,当归一两一分,知母十八株,黄芩十八株,萎蕤十八铢(一作菖蒲),芍药六铢,天门冬六铢(去心),桂...
-
桃红四物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吴谦的《医宗金鉴》
桃红四物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家吴谦的《医宗金鉴》。本方由四物汤加桃仁、红花组成,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具有攻补兼施,祛瘀而不伤正,补血而不留邪的特点。方中四物汤养血活血,桃仁、红花养血化瘀,原方为妇科月经不调及跌打外伤而设,本人用此方加减治疗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颇有心得。 胸痹心痛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其病在心,然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有关;发作期以标实为主,并以血瘀为突出,缓解期主要有心、脾、肾气血阴阳之亏虚;治疗应补其不足,治其有余。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主要用于治疗瘀血痹阻之胸痹心痛。 方剂...
-
三仁汤方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
临床上,面对以头痛恶寒、身重疼痛、或伴关节疼痛的患者,如诊见脉浮(浮紧),考虑伤寒太阳病,治疗可用麻黄汤方。如脉不浮,即使太阳病症全具,也要考虑此病不一定是太阳病。如脉不浮而见沉细,有可能是“湿痹”;如脉不浮而见弦细而濡,则有可能是湿温。后者治疗则不可以使用麻黄汤,可以考虑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仁汤等方。 三仁汤方出自清代医家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第四十三条:“头痛恶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脉弦细而濡,面色淡黄,胸闷不饥,午后身热,状若阴虚,病难速已,名曰...
-
湿热中阻用连朴饮合二妙散出入为治
黄某,男,42岁,于 2016年8月15日初诊。患者胸脘痞闷,恶心欲吐,纳食不佳已月余,伴身重倦怠,神疲乏力,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缓。综观脉证,此属湿热中阻,脾胃失和之证。治宜清热燥湿、理气化浊之法。用连朴饮合二妙散出入为治。 处方:苍术30克,厚朴30克,黄连15克,黄柏20克,法半夏20克,石菖蒲8克,茯苓20克,猪苓30克,甘草5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二诊(2016年8月22日):患者自感胸脘痞闷已减,食欲稍增,腻苔有减,余证尚存。效不更方,再进7剂。...
-
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刘立红 安徽省宿松县孚玉镇大河村卫生室 巧用 藿香正气散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被官方收集的一个方剂,在当时已很受重视,现在也较为常用。我常用藿香正气来治疗寒湿型疾病,惯用藿香正气颗粒剂。藿香正气由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姜厚朴、桔梗、藿香、炙甘草、生姜和大枣等13味药组成,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要用于感受寒湿,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脉濡缓。从组方和功效来看,原方主要是治疗寒邪、湿邪导致的疾病的。笔者利用藿香正气围绕着寒邪...
-
上消化道出血(秘方数:12)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或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大量出血时,若胃腔内有积血,则可引起恶心,经口吐出,即为呕血。血液在胃内与胃酸按触转变为酸性血红素,呕出的血液便呈棕褐色;通过肠道排出时,血液中的铁经肠道细菌作用变成硫化铁而使粪便变黑,即黑便。出血量超过60毫升可引起黑便。如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短,呕出血液呈鲜红色或紫红色;如在肠内停留时间短,则排出粪便呈暗红色。一般认为,幽门以上出血多表现为呕血,幽门以下出血多表现为黑便。在幽门以下出血量多时,血液返流入胃,也可引起呕血。黑便患者可无呕...
-
蛛网膜下腔出血(秘方数:1)
蛛网膜下腔出血因先天性动脉瘤或血管畸形、血管破裂而成。起病急骤,剧烈头痛,位于后枕和颈部,有时可放射到前额或眼部,低头时头痛加重,颈部活动受限。头痛时多伴有频繁的呕吐,可出现精神障碍,表现为欣快感、谵妄、幻视、幻听、精神运动性兴奋等,严重者在短时间内进入昏迷。大多数患者有颅内压增高现象及脑膜刺激征,如颈项强直,视神经乳头水肿、呼吸不规则以及脉缓等。本病一般没有肢体瘫痪,但若有脑实质点状出血时,则可出现轻度单瘫或偏瘫,通常恢复较快。出血严重者,以二周内病死率为最高。出血轻者,一般在出血数日后病情即见稳定,症状逐渐减轻...